3-课程设计任务书 (2)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二、设计内容三、时间安排四、设计工作要求五、成绩评定六、参考文献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编号课程学分起始日期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另起页)课题名称(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五、课程设计总结(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
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名称:计算机课程设计二、课程代码:CS101三、课程性质:必修四、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五、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的设计和实现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加深对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 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2. 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3. 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5. 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6.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2. 软件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3. 软件设计和架构4. 程序设计和编码技术5. 质量保证和测试技术6. 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1. 理论讲授: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2. 分组项目设计:学生组成小组,完成软件项目设计和开发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软件工程知识的理解4.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5.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九、考核方式:1. 项目报告:学生需提交项目设计和开发的报告,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实现过程和测试结果等2. 课堂演示:学生需在课堂上进行项目演示,展示项目成果和技术实现3. 期末考试:学生需参加期末考试,考核软件工程知识和理论基础掌握情况十、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构造》等2.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实际项目设计和开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3. 专业导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展项目工作十一、课程审核和评估:1. 课程审核:本课程需由学校计算机系审核并定期评估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项目成果评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3. 课程质量保障:通过持续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师资力量、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以上为《计算机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提高计算机科学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描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并应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6.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物质的性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7.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
2.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热爱,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3.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4.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节,我们将分别讲解:•第3.1节: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3.2节: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
•第3.3节: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3.4节: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第3.5节: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现象,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理教程》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普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齐全,让学生动手实践。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丁光明专业班级:计算机0506 指导教师:何克右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题目: 进程同步模拟设计——司机和售票员问题初始条件: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章节内容,对进程的同步和互斥,以及信号量机制度有深入的理解。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模拟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开关门及行车操作的同步模型。
2.设计报告内容应说明:⑴课程设计目的与功能;⑵需求分析,数据结构或模块说明(功能与框图);⑶源程序的主要部分;⑷测试用例,运行结果与运行情况分析;⑸自我评价与总结:i)你认为你完成的设计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或比较出色;ii)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以后如何改正;iii)从本设计得到的收获(在编写,调试,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iv)完成本题是否有其他的其他方法(如果有,简要说明该方法);v)对实验题的评价和改进意见,请你推荐设计题目。
时间安排:设计安排一周:周1、周2:完成程序分析及设计。
周2、周3:完成程序调试及测试。
周4、周5:验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抄与被抄的一律按0分记)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题目: 进程同步模拟设计——司机和售票员问题1.初始条件: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章节内容,对进程的同步和互斥,以及信号量机制度有深入的理解。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2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2.1.模拟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开关门及行车操作的同步模型。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活动与售票员活动之间的同步关系为:售票员关车门后,向司机发开车信号,司机接到开车信号后启动车辆,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售票员售票,到站时司机停车,售票员在车停后开门让乘客上下车。
因此,司机启动车辆的动作必须与售票员关车门的动作取得同步;售票员开车门的动作也必须与司机停车取得同步。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大作业)是本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共计3学分。
课程设计是学习专业技术课所需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并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做必要的准备。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局部设计从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计算、绘图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计算和绘图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课程设计的成果为“课程设计任务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4、课程设计任务书应该是一项工程或事件的真实情况的反映,要用事实、数据说话。
任务书不需要目录、摘要、关键词、脚注、参考文献等。
课程设计任务书应在2000字以上(含相关图纸和计划书等),打印成稿。
三、课程设计的选题:课程设计(大作业)计有以下二个课群组可供选择: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设监理。
在上述课群组中选定一门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各门课的要求如下:1.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1)熟悉混凝土结构体系荷载的传递及确定。
(2)熟悉结构的平面布置。
(3)掌握单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4)绘制结构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5)写出计算书。
2、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到有关监理公司调查,已进行过监理工作的建设工程了解:(1)监理规划如何制定。
(2)实施情况如何。
(3)产生了哪些效果。
(4)存在问题及今后如何改进。
(5)写出调查报告。
四、教师职责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担任,也可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技术人员担任。
指导教师提供课程设计的课题选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指导教师最后进行分配。
指导教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情况,课程设计完成后负责学生的成绩考核。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建筑物课程设计(⼟⽯坝设计)⽔⼯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Ⅱ)学院名称: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利⽔电⼯程年级:2008级1 设计题⽬⿊河⽔利枢纽⼟⽯坝设计2 主要内容本⼯程采⽤混合式开发,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下游环境与⽣态⽤⽔。
该枢纽挡⽔建筑物为⼟⽯坝,坝体防渗体材料采⽤粘⼟;泄洪建筑物为布置在右岸的⽔⼯隧洞;引⽔发电隧洞亦布置在右岸。
枢纽主要⼯程参数:(⼀)发电及⽔库特征(1)、本电站装机容量_________万千⽡。
(2)、⽔库校核洪⽔位:_________m;⽔库设计洪⽔位:_________m;⽔库正常蓄⽔位:_________m,设计死⽔位:_________m;正常蓄⽔位以下相应⽔库库容________m3。
(3)、⼚房型式为引⽔式发电⼚房。
(4)、坝底⾼程为 ______ ___m。
(5)、多年平均最⼤风速__ ___m/s,库⾯吹程__ ___k m,风向与坝轴线垂直。
(6)、⼟⽯坝坝型为粘⼟__ ___堆⽯坝。
(⼆)地震设计烈度为度。
(三)河床处坝基相对不透⽔层埋深_____ ___m。
(四)其他___ __。
⿊河⽔利枢纽设计资料说明:⿊河⽔利枢纽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江河⼲流⽔电规划“⼀库七级”开发⽅案的龙头⽔库梯级电站。
⾸部枢纽距九寨沟县县城约74km,⼚区距九寨沟县县城约54km,若尔盖—九寨沟公路从⼯程区通过,对外交通⽅便。
(⼀)⽔⽂(1)流域概况⽩⽔江系⽩龙江的⼀级⽀流,发源于岷⼭⼭脉东麓,分为⿊河和⽩河两源,两源于⿊河桥汇合后始称⽩⽔江,⾃西北向东南流,流经九寨沟县⽩河乡、安乐乡、城关、双河乡,⾃柴门关出四川境,流⼊⽢肃省⽂县,于碧⼝汇⼊嘉陵江⼀级⽀流⽩龙江。
⽩⽔江九寨沟县境内河道长约50km。
该河段南部与平武县境内的⽕溪河为界;西南部与松潘县岷江源头分⽔;西北毗邻黄河的⿊河流域;北接⽩龙江。
⽩河发源于岷⼭⼸杠岭⽃鸡台,由西南向东北流经九寨沟县的上四寨、塔藏乡后折向东南,右岸纳⼊九寨沟,于⿊河桥与西北流⼊的⿊河相汇。
《超正手机软件测试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部软件技术系班级软件31432 学号3030143220 姓名别歌
一、题目
Android手机软件测试
二、目的要求:
1、理解软件测试基本概念,熟悉手机行业背景知识和测试理论
2、熟知专业的测试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项和项目的基本流程
3、熟知超正工程师的基本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
4、学习掌握自己分配模块的基本知识文档和X-mind思维导图
5、掌握case的执行过程和case结果标注规范
三、內容:
1、对测试理论和手机基本信息进行学习。
2、了解手机测试项目基本流程以及项目流程中最重要的四个节点,和各节点的特征以及主要工作内容。
3、根据所选模块,在导师指导下对功能点进行划分,制定模块学习计划。
4、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块学习计划,按进度要求来学习所分配的模块。
5、利用测试手机,根据导师给的case,执行测试任务,并能准确标注结果。
6、系统复习整理自己一周所学知识,根据导师的问题点查资料、准备素材。
7、进行检查。
8、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进度
五、课程设计检查要求
(1)执行一个模块的case;(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六、评分标准
(1)课程设计报告书(30分);
(2)执行测试任务情况(35分);
(3)检查情况(知识点掌握程度、应变及口头表达)(25分);
(4)其他(考勤、纪律遵守、群体协作等)(10分)。
开始日期: 2016 年 11 月 21 日完成日期:2016 年11 月 25 日
指导老师:袁文、郁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