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对预测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1.85 KB
- 文档页数:4
D-二聚体在急危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在急危重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2月因病情危重于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后收入ICU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危重病人,根据病人出院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记录两组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及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APACHEⅡ评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而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AUC=0.873(P=0.000),95% CI(0.804~0.941),最佳界值为7.58m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81.0%;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AUC=0.926(P=0.000),95%CI(0.876~0.976),最佳界值为17.5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和94.1%;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0.964(P=0.000),95% CI(0.938~0.990),最佳界值为0.085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和87.0%。
结论:D-二聚体、PLT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可评价急危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D-二聚体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以很好地评估急危重病人的病情及预后。
【关键词】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急危重症;预后评价【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03-0114-02急危重患者因短时间内机体受到严重损伤,很快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快速、准确地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及时高效地进行救治,是急诊科医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可忽视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吉林延吉 133000恶性肿瘤作为全世界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现今人类的第一大杀手。
在我国恶性肿瘤所面临的形势也越发严峻,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
近年来相当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估计及治疗。
自从1865年有学者第一次提出人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和肿瘤存在一定的关系后,国内外关于血浆纤溶系统与肿瘤的研究就一直吸引着研究者的视线。
肿瘤患者常常存在溶血、纤溶系统异常[1-2],据统计,10%-3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并发血栓性疾病,在癌症死亡的尸检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发现有血栓形成。
恶性肿瘤致死率高,在诸多临床致死因素中,肿瘤自身因素位居首位,而有研究证实血栓形成是致死的第二大因素[3]。
可以提示体内高凝状态的生物学标记物种类繁多,有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及白细胞计数(WBC)、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因子XIII、组织因子和可溶性P选择素都可作为预测肿瘤的高凝状态。
而一个合适的标记物可能是肿瘤患者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4]。
,D-二聚体作为提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对判断恶性肿瘤严重程度预后和疗效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D-二聚体(D-Dimer, 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血浆水平升高反映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的激活[5]。
在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中凝血、抗凝、纤溶及纤溶抑制相互对抗又相互依存,而保持着动态平衡,如果任何一方面发生异常即可能被打破平衡,导致出血或血栓[6-10]。
许多研究表明,高水平的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相关[11,12],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是高死亡率的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恶性肿瘤术后患者。
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总生存期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张栓宝;姚俊涛【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16(1)2【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治疗方式及与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2卑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5例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与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疗效评价、生存分析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惠者中ⅢB期17例、Ⅳ期48例;男46例,女19例,无吸烟史者30例,有吸烟史者35例;6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8.09岁(60~85岁),平均PFS为4.37个月(95%CI:3.47~5.26个月),平均OS为19.5个月(95%CI:15.56~23.43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血清CYFRA21-1、KPS评分是影响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晚期肺鳞癌患者年龄、KPS评分及初诊时血清CYFRA21-1表达与总生存期之间存在相关性;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可明显延长老年肺鳞癌患者中位OS.【总页数】3页(P9-11)【作者】张栓宝;姚俊涛【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00;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结合科,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结肠癌根治术后FOLFOX或XELOX化疗的Ⅱ、Ⅲ期老年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帆;罗庆锋2.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接受三种不同方式放化疗的生存分析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袁婕;张伟;王捷忠3.白蛋白紫杉醇与多西他赛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疗效比较 [J], 林建光;许天文4.血清乳酸脱氢酶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J], 张艳芳;冯雅青;吴继颖;张利东;刘喜5.替吉奥联合同步放疗晚期肺鳞癌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韦亚娜;吴燕;牙韩达;李石云;韦壮;韦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王哲;付军科;刁冬梅;党诚学【摘要】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Some oper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have poor prognosis shortly after the surgery.D -dimer (DD)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lung cancer, especially for inoperable patients.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could predict the poor prognosis shortly after the surgery in operable NSCLC patients.Methods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of 56 newly diagnosed NSCLC patients without metastasis was examined.All the patients had been followed for one year post-operatively and the end-point was the occurrence of the poor prognosis incident including any sign of the metastasis, local recurrence or death related with the lung cancer.Difference of prognosis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was compared by Chi-square test.Diseases progress was analyzed by Kaplan-Meier method.Results Among 56 NSCLC patients, 91% had received the curative resections (44 lobectomy and 7 pneumonectomy).There were still 2 cases of the wedge resection and 3 cases of the exploration.The median of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 was 1.05 (0.55) mg/L.The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into two subgroups by the median of the DD levels.There were ll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resection in the high DD subgroup, while 3 patients in the low DD subgroup (P=0.03, OR=4.89, 95%CI: 1.2-20.1).Thediseases progress curv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subgroups (P=0.024).Based on plasma DD level, the poor prognosis incident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surgery was best predicted in the early stage (Ⅰ, Ⅱ) of the NSCLC, especially in adenocarcinomapatients.Conclusion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 levels may predict the poor prognosis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surgery in NSCLC.The measurement of the fibrinolysis marker may help to exclude the unfit patients for the surgery.%背景与目的部分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短期即出现转移.D二聚体(D-dimer,DD)是肺癌(主要是非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能否预测NSCLC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术前DD水平,术后随访1年,终点是出现预后不良事件(转移、局部复发或肺癌相关性死亡).统计分析组间不良预后对比情况.结果以术前DD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1.05(0.55)mg/L为分界值,高DD组患者中出现预后不良事件11例,而低DD组中出现预后不良事件3例,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OR=4.89,95%CI:1.2-20.1).高DD组与低DD组的疾病进展情况亦有统计学差异(P=0.024).术前DD对于早期NSCLC(Ⅰ期、Ⅱ期),特别是早期腺癌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最为准确.结论术前DD水平可以预测NSCLC患者术后1年内预后不良,有助于筛选适合手术的患者.【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1(014)006【总页数】4页(P534-537)【关键词】肺肿瘤;D二聚体;预后【作者】王哲;付军科;刁冬梅;党诚学【作者单位】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710061,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凝血纤溶系统常常被异常激活[1-4]。
D-dimer浓度对肺癌病人预后的价值AbstractBackground --–外周血凝血系统中的几种蛋白酶浓度已经证明可以预测肿瘤病人的生存期。
这项研究探讨了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对预测治疗前的肺癌病人预后的独立价值。
Methods --—这项研究样本包含了70个肺癌的病人(其中49个是非小细胞肺癌21个是小细胞肺癌)。
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是酶免疫法测定的。
应用了多元统计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 Results –两组病人的D-二聚体浓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组病人的D-二聚体值<150ng/ml (low DD group)而另一组的D-二聚体>150ng/ml (high DD group)。
在不考虑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和病人的体能状态,低值组的生存期明显较高值组的好(高值组的风险比=4.7;95%的可信区间为1.8—11.7)。
(低值组的风险比=3.9;95%的可信区间为1.6—9.2)Conclusions 结论-–这个结果表明D-二聚体的浓度对于预测肺癌病人的临床预后是有价值的。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还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进一步推进的前瞻性的研究来证实这个结论。
Keywords: D-dimer, lung cancer, prognosis.在肺癌病人体内凝血系统会更容易被激活。
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具有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增加纤维蛋白降解的活力,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肿瘤细胞所含有的纤溶酶系统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组分、激活潜在的凝血酶和溶解肿瘤相关纤维蛋白网架,来影响肿瘤的浸润性和转移。
已经被证实肺癌病人体内循环系统中纤溶物升高与肿瘤的发生、临床进展和化疗有关。
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预测肺癌病人的预后的独立价值。
Methods70个肺癌病人样本是从Mie University Hospital选取的,的平均年龄是65岁(20-83)。
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宋龙霞;王越;张盼盼;李丽蕊;崔紫阳;王昊辰;王红阳;黄艳【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经EP方案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肺癌组选取50例确诊为Ⅲ或Ⅳ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经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进行化疗.另选取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肺癌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及体检者体检当日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化疗后疗效评估为有效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0.67±0.15)mg/L显著低于化疗前(1.86±0.13)mg/L,P<0.001,稳定组D-二聚体含量(1.72±0.20)mg/L较化疗前(1.85±0.21)mg/L无显著变化,P>0.05,进展组D-二聚体含量(2.71±0.23)mg/L高于化疗前(1.87±0.22)mg/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观察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8(023)012【总页数】4页(P2265-2268)【关键词】小细胞肺癌;D-二聚体;化疗;疗效【作者】宋龙霞;王越;张盼盼;李丽蕊;崔紫阳;王昊辰;王红阳;黄艳【作者单位】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正文语种】中文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虽然仅占20%左右,但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通过对患者群体及检测方法的描述,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探讨影响因素,并展望其临床应用前景。
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研究还指出了一些影响因素和局限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本研究认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加大研究力度,以提高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二聚体、血浆、预后评估、患者群体、检测方法、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临床应用、前景展望、局限性、重要性、进一步研究、临床意义、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
研究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应用前景,对于改善NSCLC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NSCLC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影响因素,并展望该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预后评估依据,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前人研究现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常见的凝血蛋白,其水平可以在肿瘤患者中升高。
研究人员认为,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可能与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活性增加有关,这可能是肿瘤患者出现血栓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先前的研究还发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高水平的D二聚体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风险、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等指标呈负相关。
胃癌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及病理分析胃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健康人明显升高。
D-二聚体水平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胃癌术后TNM分期水平的提高,D-二聚体水平也相应的升高。
因此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及病理有相关性,在胃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提示淋巴结的转移以及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帮助。
标签:胃癌;D-二聚体;临床病理胃癌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有研究显示,胃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异常,出现凝血和纤溶异常[1]。
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由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的因子Ⅶ交联后水解而成,它能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提示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以及凝血酶生成增加,标志着机体纤溶系统和凝血的双重激活[2]。
1 胃癌血浆D-二聚水平与临床机理的相关性胃癌有很多种生物学特征,其中胃癌组织本身含有纤溶活性和促凝活性的成分,能使胃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产生异常,从而致使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3]。
有研究示其机制主要是:①癌细胞中存在大量的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激活凝血;②癌细胞浸润正常细胞并使其不断坏死,而坏死细胞可持续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③宿主本身的免疫力、细胞在与癌细胞抗衡的过程中,诱导白细胞以及淋巴细胞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4,5]。
目前对于D-二聚体的研究多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健康组与胃癌患者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对照,且胃癌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第二个方面是胃癌患者术前胃癌患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术后病理中癌细胞浸润的深度、淋巴结的转移相关。
第三个方面是在转移性胃癌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相关。
自1865年Trousseau最先报道胃肠道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后,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大约有50%恶性肿瘤及大约90%恶性肿瘤转移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的异常[6],而其中包括D-二聚体的异常。
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谢世超【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1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晚期肺癌组,选取同期11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晚期肺癌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有无转移与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血浆D-二聚体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晚期肺癌Ⅳ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ⅢB期患者(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肺癌转移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1);血浆D-二聚体表达阳性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水平阳性的患者PFS更短,故可作为晚期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110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D-dimer level was detec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trans-fer or not and D-dimer level were compared. 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lasma D-dim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a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stageⅣthan at stageⅢ(P<0. 01), and it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with metastasis than those without metastasis(P<0. 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dimer among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P>0. 05). PF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positive patients than in negative patients(P<0. 01).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D-dime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umor stage and metastasis and D-dimer is shorter, so 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04【总页数】3页(P632-634)【关键词】晚期肺癌;D-二聚体;分期;转移;预后【作者】谢世超【作者单位】514000 广东梅州,梅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血浆D-二聚体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正常人体血浆内含量很低,其含量上升时提示血浆发生凝固反应,故血浆D-二聚体被广泛应用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