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神经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7
新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梳理第二章 神经调节第一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1)脑神经:与脑相连,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与脊髓相连,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包含:传入神经: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运动神经)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长突起外表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聚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神经中枢。
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①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②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举例归类:①缩手反射、②膝跳反射、③谈虎色变、④眨眼反射、⑤吮吸反射、⑥吃食物时分泌唾液、⑦望(谈)梅止渴、⑧排尿反射、⑨小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联系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①神经元:a.结构模式图 b.结构示意图(画图并标注文字)★传入、传出神经的判断: a.有神经节的是。
b.小入大出:与较小一边相连的是,与较大一边相连的是。
②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名称组成功能结构被破坏 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无感觉无效应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 由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对内外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相互联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注:神经细胞膜内、膜外K +、Na +浓度不一样,膜内浓度高,膜外浓度高系 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适宜强度的刺激;反射弧结构和功能保持完整性。
学案3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ⅠBCA学案主备人:邓宝媛审核人:常顺利使用人: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B案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预习学习内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熟记)(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
(2)反射的概念:指在_________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_____,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
(3)反射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兴奋:是指______或______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 状态的过程。
(5)反射的过程:______的兴奋沿着________向________传导;______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和_____;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________到达______;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方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______也叫________。
(2)在未收到刺激时,_________处于静息状态,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电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称之为______电位;当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兴奋与未兴奋部位由于存在了______,从而形成了_________。
★思考问题:理解并区别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中枢神经、神经节、神经中枢概念。
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一、教学目标1.阐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阐明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说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
三、教学过程〖本节聚焦〗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哪些组成部分?3.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有什么特点?〖导入〗:问题探讨:足球比赛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配合要靠信息的传递。
讨论1.足球队员是如何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的?答:足球运动员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接收来自同伴、对手、裁判和足球的信息。
要及时获得信息,就要集中精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队员获得信息后,是如何经过自身的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答:队员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加工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发送到效应器,作出反应。
3.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哪个器官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支配吗?答:跑位、接球、铲球等动作主要受脑与脊髓支配,心跳和呼吸加快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
持经系统的塞本鰭构过渡〗:在足球运动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它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
神经系统的这种功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结构之上的。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无詰;包括左落两个大腊年議,裹面是大.貉皮恳{尤菇史呈是洞三机価活动药蛊芸级申总).了丘帝:脑葯重兵鈕我部分,英申有*慝詞节中捉、水平曉的谒节中抠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挖制有关「小牆:位于龙恼的后下再,它能腔馆调生动,绽推显体平賢U沪:屋连楼卷惡利擔其锂辭分的重昊迫路,奇芸事址持&希油圧接出耘,如词亏呼圾、心垂功惡的基弟活和丰極n養逐;是詰与躯刁、W 运之国世聡条通路,它走遷专运为旳低轨丰秘u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神经中枢: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3章知识点填空2.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大脑、脑干和小脑,以及位于颈段以下的脊髓。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膝跳反射中枢、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和表面的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重要中枢。
下丘脑是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调节内分泌、体液平衡的调节中枢、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等。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
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二、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传输到全身,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共31对,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骨骼肌的神经(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的神经(自主神经)。
骨骼肌运动神经意识支配,而内脏运动神经则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少。
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增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互相平衡,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课后强化演练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解析:使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无损,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受损,可排除效应器。
答案:A2.(2012·湛江模拟)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解析:由该图A面具有糖蛋白可知,应是神经细胞膜外侧;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对K+的运输有关;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即膜外侧;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亲水性头部③与水面接触。
答案:A3.(2012·烟台一模)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解析:在突触处信号分子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答案:D4.(2011·福建厦门模拟)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B.脊髓胸段以下损毁,排尿反射消失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膀胱不能储存尿液,发生随时漏尿现象解析:排尿反射是低级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膀胱传入神经受损和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内容。
它是在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反射的概念,掌握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基本机构及反射的大致过程。
2.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3.了解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原因及实质核心素养:1.通过对简单的反射过程学习,初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2.通过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本质。
3.通过学习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学生认识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反复的练习、巩固、重复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反射弧的机构及反射的大致过程2•教学难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及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原因和实质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讲解本节课知识点第2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讲解习题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设计(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及各个结构的特点和功能;我们还学习了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和特点,那这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发出信息,你将迅速的将手缩回。
些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之间是如何完成神经调节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板书课题: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新课讲授一)反射与反射弧如果手不小心碰到尖锐的东西,你会立即缩回,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射呢?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面来看一下发射弧的组成:1)反射弧定义: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 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组成的。
必修3 第2章第1讲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答案 A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生理基础,感受器的敏感性取决于神经元本身的生理状态,刺激感受器或相应的传出神经均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脊髓是完成反射的低级中枢,完成条件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答案 D解析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当红细胞遭到破坏后,血红蛋白才可能进入血浆中,故选D。
3.(2010·日照)如图是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 B解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
反射弧最大的特点是完整性,任何部位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在神经中枢的③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所以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4.(2010·烟台)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②③答案 D解析人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小脑控制人的平衡,脑干是人的活命中枢,控制着呼吸、心跳。
5.(2010·日照)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答案 B解析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表现为外正内负,由此可知图中A点电位发生了变化,此处为兴奋部位,与相邻两侧形成电位差,则图中弧线可以表示局部电流的方向,从而导致兴奋向A两侧传导,膜内电流也向A点两侧传导,两者方向一致,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6.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跑步是一种后天性行为,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
跑步的过程还涉及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维持体温恒定的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等。
7.(2010·威海)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8.(2010·日照)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左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④⑤答案 D解析感觉是躯体受中枢产生的,对某一刺激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后面部分(可上传神经冲动)均正常、损伤部分可能在神经中枢的前角部分,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9.(2010·威海)在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
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语言中枢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聋哑演员主要通过视觉来观察老师的手语,这需要视觉中枢,而理解每个手势的含义则需要语言中枢的“翻译”。
10.参与“植物人”的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答案 C解析“植物人”没有躯体运动能力,所以生命活动调节结构无①②。
11.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 B解析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出来,完成了由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12.(2010·济宁)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答案 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13.(2009·山东,8)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答案 C解析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应低于膜外。
1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有关知识。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神经细胞之间是单向传递,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是单向传导。
C项错。
15.(2009·江苏,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变化及传导的相关知识。
A项所述的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只不过离子进出守恒;B项中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也应增大;C项中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主要是通过外排作用由前膜排出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传递兴奋。
二、非选择题16.(2010·济南)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N是_______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的2表示________,物质3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传递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感受器正电位→负电位(2)突触小泡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7.(2010·威海)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1)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电流计,在X点给予刺激,则X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电流计指针发生________次偏转。
(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处,刺激Y,肌肉不收缩,通过上述实验说明药物起作用的部位是对兴奋在________处有阻断作用。
答案(1)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0(2)Z18.(2010·四川)帕金森氏症患者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震颤,十分痛苦。
研究时发现患者神经末梢“多巴胺”明显缺乏,现在已知一种药物“利血平”可与“多巴胺”作用使之失去效用。
(1)某研究小组要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进行研究,作出的假设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以验证假设。
①实验材料和用品: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一定浓度的“多巴胺”溶液、小白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a.分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同处理并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再处理并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