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特色专题 生活与哲学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77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考点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考点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考点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考点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点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三下册思想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知识整合及复习策略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哲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感和信仰。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对法治建设的指导作用,增强法治观念,学会在法治框架内思考和行为。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将哲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积极参与社会讨论,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生活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三下册《生活与哲学》教材及配套习题。
•多媒体课件(包含哲学原理动画、案例分析视频等)。
•相关哲学经典著作节选、学术论文及网络优质教学资源。
•小组讨论话题卡、思维导图模板等辅助学习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哲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案例教学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合作探究法:分组进行专题研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境模拟法:设置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哲学原理的应用。
•反思总结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人生选择与挑战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为何?何为价值?”的问题,自然引出哲学的意义及本课复习主题。
2. 新课教学唯物论与认识论•概念回顾:简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案例分析:选取科技发明(如人工智能)的实例,分析人类如何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科学发展的哲学启示”,每组派代表分享。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汇编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其中与哲学相关的知识点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汇编一些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它强调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辩证唯物主义对抗形而上学思维,注重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2. 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观。
3.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
二、哲学的其他流派1. 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仁爱、礼仪、忠恕等价值观念,提倡“治家、治国、治天下”之道。
2.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潮,强调法治和利己主义,提出了“法者治之器,刑者治之备,礼者治之华”的理念。
3. 苏格拉底思想:苏格拉底思想注重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提出“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开端,强调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三、思想政治与现代生活1. 公民权益与责任: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既要享有公民权益,也要承担公民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3.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协调发展,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四、思想政治与国际关系1. 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是指各国在尊重彼此独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和平繁荣的世界。
2. 多极化世界:多极化世界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多个拥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并存,形成相对平衡的格局。
3. 世界公民意识:世界公民意识是指跨越国界,超越个人、民族或国家利益,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全球合作与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政治课程,了解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开始探索哲学的世界。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到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法规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政治,学生们对于国家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开始关注国家的政策和社会问题。
这种关注和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还能够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在政治生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模拟选举、社团活动等方式,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哲学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思考人生、价值观和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机会。
通过学习哲学,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想流派和哲学家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哲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考能力。
在哲学的世界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的运行机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哲学的学习也能够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的结合,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发展。
高中政治关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复习【导语】政治是学生过学习的重要的科目,但是想要考好政治,学生需要知道哪些是考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政治关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点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探索世界与寻求真谛(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掌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增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挑选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增进事物发展,毛病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解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正确意识,克服毛病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谛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庞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进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穷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辟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觉真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谛,不断深化认识、扩大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在高中阶段,政治生活和哲学思想都是我们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政治生活
不仅是我们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运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重要途径。
而哲学则是让我们思考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存在和对世界的看法。
首先,高中政治生活让我们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运行。
通过学习政治,我们可
以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政府的职能和运行机制,以及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运行和发展,培养我们对国家政治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同时,政治生活也是培养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学校的学生会、班级干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我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其次,高中哲学课程让我们思考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哲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存在、知识、价值、道德和美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存在和对世界的看法。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探讨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思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生活和哲学思想都是我们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政治生
活让我们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运行,培养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而哲学则是让我们思考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存在和对世界的看法。
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学习和体验,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责任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生活与哲学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去了价值。
了解你自己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这就是智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高三政治总结生活与哲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高三政治总结1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目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6、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