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3 水的组成【知识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了解物质简单分类的方法,能区分常见物质。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图片导入见光盘)【投影】水景风光、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水运交通的照片。
师:观察这些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勇跃回答问题,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水。
师:你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分布的吗?【投影】地球表面的水、生物体内的水。
水对我们人类的意义至关重大,那么你知道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新课导入】二:(视频导入见光盘)播放新闻视频: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关于水的组成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提供化学史资料:提问:科学家是以什么实验作为证据来确认水的组成?【过渡】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新课导入】三:(实验视频导入见光盘)在古代希腊,人们认为物质普遍由四种元素组成。
分别是水、气、土、火。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水是一种元素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发现氧气的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喜欢给朋友们变魔术,手拿着一个空瓶子,在朋友的面前晃来晃去,为的是展示这是一个透明的空瓶子。
然后,他便迅速地把一只点燃的蜡烛移近瓶口,“啪”的一声巨响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焰,但立刻就熄灭了,发现空瓶子中有液珠出现。
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过渡】我们先做一个实验: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3.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明氢气较纯,如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课题3水的组成【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知道如何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难点】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对单质、化合物和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氢气+氧气――→点燃__水。
【合作探究】1.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试管口朝下可以防止氢气逸散。
2.根据氢气燃烧的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教师点拨】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跟进训练】1.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C)A.发出淡蓝色火焰B.放出大量的热C.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D.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该反应能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知识点二水的电解【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80~81页,并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__气泡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__少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__多__。
打开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将__带火星__的木条靠近玻璃管尖嘴处,木条__复燃__,说明产生的是__氧气__;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将__燃着的木条__靠近玻璃管尖嘴处,气体能燃烧,产生__淡蓝__色的火焰,说明产生的是__氢气__。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霍夫曼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物质,那么水这种物质里究竟含有什么呢?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一、绿色能源----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H 2+O 2→H 2O3.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管口朝上,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气体不纯。
4、H 元素的检验: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5、制备:n+H 2SO 4→nSO 4+H 26、作能源的优点:①无污染;②发热量高;③广,可再生。
二、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 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
2、现象:出现气泡 V 正极∶V 负极=1∶23、检验气体: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尖嘴口检验,与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现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电极: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4、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 −−→−通电H 2 + O 25、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6、实验结论:(1)水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7、注意:(1)电源为直流电(2)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稀硫酸(3)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实际上大于2:1(原因: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4)任何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先验纯。
水的组成知识与技术熟悉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进程与方式1.从人类熟悉水的组成的进程中体会科学探讨的进程和方式,熟悉实验探讨的重要性。
2.通过度析、讨论,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适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熟悉物质世界的进程和方式,培育学生科学探讨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前面咱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紧密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湛蓝色的星球,这种湛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散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超级紧密,各类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咱们走进水的世界,第一,咱们一路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动新课师:前人以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转变,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能够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以后要求学生按照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不同。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刻后,试管1和试管2搜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取得的气体别离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师:下面,咱们就来查验这两种气体别离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题3 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分子、原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子、原子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水的组成,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巩固(1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介绍水的净化和软硬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教版课题3.⽔的组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注意从学⽣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常⽣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学习的意识和能⼒。
”本节课从学⽣对微观世界的已有认识⼊⼿,创设⽣动直观的情景,通过对氢⽓燃烧和⽔的电解两个实验的分析,教师以问题引导学⽣交流讨论、分析问题、归纳⽅法,教会学⽣研究纯净物的⽅法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以及物质分类⽅法。
【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与上⼀版教材⽐较,新版教材把⽔的组成这⼀课题放在了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后⾯,于是在教学⽬标上由原来的认识⽔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转变为通过对氢⽓燃烧和⽔的电解两个实验的分析,教会学⽣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法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在认识了⽔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前⾯所学的元素、氧⽓等知识,从纯净物的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逐步培养学⽣物质分类的⽅法。
整个过程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法的学习融为⼀体,教育内涵丰富,学习情境⽣动,有利于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题不仅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从微观的⾓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且还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对学⽣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关重要。
2.学⽣情况分析通过已有知识和⽣活中经验的积累,学⽣不仅知道⽔是我们⾝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且对⽔的物理性质、净化有了⼀定的了解。
对于⽔的组成,学⽣通过第三单元学习已经知道⽔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分⼦构成,化学反应微观实质是分⼦分成原⼦,原⼦重新组成新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并学会区分。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习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分类。
【学习难点】物质的分类。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学习笔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水既普通又宝贵。
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实验:做P79实验:图4-23和图4-24。
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验纯。
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能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探究实验:做课本P80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往往大于2∶1,造成数据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提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2.实验验证
(1)(教师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火柴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将试管2移近火焰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
[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现象]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条复燃,试管2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试管1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②试管2中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通过预习可知是氢气。
师: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是叫氢气,也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
[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
(3)水可以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师: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产生了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对,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
这个反应中,水为反应物,反应条件为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 2)和氧气(O 2),所以可表示为:
水(H 2O)――→通电氢气(H 2)+氧气(O 2)
师:从上面这个反应式中可以看出,水中含哪些元素?
生: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
师:电解水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生:分解反应,因为水分解生成了两种物质。
3.认识新的气体——氢气(H 2)。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氢气,大家对氢气了解多少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出氢气的相关性质。
[结论](1)无色无味;(2)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3)密度小,难溶于水;(4)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二)单质和化合物
[提问]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水(H 2O)、氢气(H 2)、氧气(O 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成却各不相同。
你们能说说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吗?
[回答]氢气(H 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O 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而水(H 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结]化学上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①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 2、H 2。
②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 2O 、CO 2、Fe 3O 4。
③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CO 2。
[强调]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的实验
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二、验证实验
结论: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水(H 2O)――→通电氢气(H 2)+氧气(O 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氢气(H 2)
1.物理物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本课题的内容分两部分展开,一是水的组成,二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这一点学生比较感兴趣,也很容易掌握。
对于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的概念,教师毋须讲的过多,可借助水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