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至2013第一学期高一必修1模块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1022.00 KB
- 文档页数:10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一物理试题2013.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第II卷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位移B.时间C.速度D.加速度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不能被视为质点B.研究航行的航空母舰内每一个人的运动,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最适宜C.物体在沿直线朝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D.一节课45分钟,45分钟指的是下课的时刻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若为正方向,则速度一定增加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若保持不变,则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若不断变小,则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a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C .两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D .两个物体之间若有滑动摩擦力,则一定有压力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F =10 N 的拉力作用,平衡时弹簧伸长了5 cm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所受拉力的合力为10 N B .弹簧所受拉力的合力为0 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速度)—t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7.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系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处。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二〇一二级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物理2013.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7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且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科学家是A.笛卡尔B.伽利略C.牛顿D.惠更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速度大小的平均值B.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瞬时速度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就是物体运动过程中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的数值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D.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4.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2。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则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5.桌面上静止放着一本书,关于这本书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书在地球上什么位置,重力的大小都一样B.重力的反作用力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重力的反作用力是书对地球的吸引力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书本身6.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大小分别为6N、8N、12N,其合力大小可能是A.4N B.0N C.15N D.28N7.如图所示,取一只扁玻璃瓶,里面盛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使水面位于细管中。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普通中学)1.B 2.D 3.C 4.D 5.C 6.A 7.C 8.A 9.D 10.D11.C 12.D 13.A 14.C 15.B 16.B 17.A 18.B 19.D 20.B (重点中学)1.B 2.D 3.C 4.D 5.C 6.A 7.C 8.A 9.D 10.D11.C 12.D 13.A 14.C 15.B 16.B 17.A 18.C 19.B 20.C21.(共6分)2Na +2H 2O=== 2Na ++2OH -+H 2↑(2分) 实验现象④ ② 实验结论⑧ ⑤(每空1分)22.(共10分) (1)取少量研碎后的药片粉末,加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溶解。
取上清液,滴加KSCN 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已经变质。
(2分)(2)铁粉 (1分) 2Fe 3++Fe=3Fe 2+(2分)(3)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1分)FeSO 4+2NaOH=Fe(OH)2↓+Na 2SO 4 4Fe(OH)2+2H 2O+O 2=4Fe(OH)3(各2分)23.(共8分)(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分),1.2 mol (1分),0.6mol (1分)(2)Cl 2+2OH -=== Cl -+ClO -+H 2O (2分)(3)1:2(2分)24.(共12分,每空2分) (1)NH 4HCO 3(2)NH 4++HCO 3+2OH -=====△CO 32-+NH 3↑+2H 2O(3)2NH 4Cl+Ca(OH)2=====△ CaCl 2+2NH 3↑+2H 2O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或用玻璃棒蘸浓盐酸靠近冒白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4)4NH 3+5O 24NO+6H 2O(5)0.045 mol/L(或1/22.4 mol/L)25.(共3分)(1)①③⑤②④(2分)(2)偏低(1分)26.(共13分,标记处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1)(1分)(2)①Cu + 2H2SO4(浓)CuSO4 + SO2↑+ 2H2O ,m/64,还原,m/32②D ③Cu只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随反应的进行会变稀(各1分,共6分)方案一:碱石灰不仅吸收二氧化硫还吸收水。
芜湖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考试物理试卷A (物理l)考生注意:本卷取g=10m/s2 sin37°=0.6 cos37°=0.8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选择题答题表内选择题答题表1A .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C .0~t 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 .0~t 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2.如图,A 、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 、B 之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 恰好离开地面,则物体A 的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D .6 3.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t 1内的位移是s 1,在该时刻后的t 2内的位移是s 2,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 .B .C .D .芜湖市高一物理(A )试卷第1页(共6页)14.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哪个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物块在这5.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悬挂一个重G=10N 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变为T ′=6N ,则台秤的示数 A .保持不变 B .增加10N C .增加6N D .增加4N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若M >m ,第一次用水平力F 由左向右推M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N1,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F 由右向左推m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N2,则 A .N 1>N 2B .N 1= N 2C .N1<N 2D .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 、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0_m/s 2D 、在t = 2s 时,物体回到了原点,即出发点8.如图所示,物体m 放在一木板上,现将缓慢的绕支点O 转动,在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由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 A.不断增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不断变小 D.先减小后增大芜湖市高一物理(A )试卷第2页(共6页)9.如图所示,大三角劈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三角劈B置于斜面上,B的上面又放一小木块A,在A、B一起匀速下滑的过程中(C 不动),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木块A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B.木块B 对C 的作用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大小 C.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α D.水平地面对C没有摩擦力作用10.如图所示,吊篮A 、物体B 、物体C 的质量相等,弹簧质量不计,B 和C 分别固定在弹簧两端,放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静止不动。
高中英语真题:2012—201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第I卷(三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The man is wrong.B. Tim isn’t her brother.C. Tim is new to the work.2.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going to do?A. Have a nice evening together.B. Say goodbye to each other.C. Spend the summer vacation together.3.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the morning.B. In the evening.C. At midnight.4. How long will the woman travel?C. For two months.5.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She doesn’t need a job.B. She hasn’t got a job yet.C. She has got a good job.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8题。
6. When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A. Tuesday.B. Wednesday.C. Thursday.7. Why was the woman late that morning?A. Because the bus service was bad.B. Because it was raining.C. Because her watch went wrong.8. 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on Tuesday morning?A. She was ill and the doctor was terrible.B. She was kept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at the doctor’sC. She failed to get a taxi.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2012-2013学年必修一、四综合测试题高一数学本试卷共20个题目,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答题卷相应的 位置上)1.集合 A={x1cxc3}, B={x2x 启 6 — x}, A. 0B. {x1cXE 2}C. {X XA2}r r r r2.已知 a =(-1,2),b =(x,4)且 a _b ,则 x = (★) 0A . 2B. -2C . 8 D3. 下列四组函数,各组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A . f (x)二 x 1 i x -1 , g(x)二:.;x 2_ 1 B. f (x)二、、x 2, g(x) = C ,x)2x 2-〔C. f(x) , g(x) = x 1x -1D. f (x) = |x| , g(x) = V x 24. cos 215° -sin 215o的值等于(* )A. 1B.1 C.D222315.要得到y =sin (2x )的图象,只需把y =sin2x 的图象(★)3J tA.向左平移 个单位B.向右平移一个单位3C.向左平移一6个单位 D.Jt向右平移一个单位6则A ,B 等于(★)D. {斗 2 乞 X : 3}6.已知指数函数f(x)二2a -1 X )在R上是增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 1A. a2 B.a :: 2C. a 1D. a :: 17. 已知函数f (x)是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 x 2- 2x ,则x ::: 0时, f (x)二(★)A. x 2—2x B.x 2 2x C. —x 2—2x D.-x 22xr r8. 对于向量a,b 和实数■,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 a b=0,则 a=0 或 b=0 B •若■ a=0,贝U ■ =0 或 a=0A. 0 B . 1 10.方程2x - X 2=2的实数解的个数是(★) A. 0 B . 11 .-()olg100 tan ★★★. 2 4 31sin (兀 - x) + sin(— + x)12.已知 tanx =3,贝q2 ★★★. 5兀sin(3 二 x) sin( x)13.函数 f(x)二 a x‘ 2(a 0,a=1)必过定点★★★.1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在[0, T 是减函数,且f(2) =0,则不等式f(x) 0的解集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 算步骤.15.(本题满分14分)2 2已知口 f (x)二 sin x 2sin xcosx - cos x , (1)化简 f (x)为 f (x)=Asin( x :)的形式; ⑵若「肯,—)"*的值「2 「2 r r r r C.若 a =b ,贝U a = b 或 a=-b D. 若a,b 都是单位向量,贝U 9.已知 f (x)二 sin x ,则 f(0)f(1) f(2) L f(2013)等于(★)、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1.计算32516.(本题满分12分)设集合A 二{x| —1 兰x 兰6}, B ={x|0 兰x 兰2m + 1}(1)若m = 2时,试判断集合A和B的关系;(2)若A・B二B,且B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7.(本题满分14分)18.(本题满分12分)3证明函数f (x)二丄在区间[3,5]上单调递减,并求函数f(x)在区间[3,5]上的最大x +1值和最小值•19.(本题满分14分)r r已知向量a =(cosx sin x,2cosx), b = (cosx - sin x,、、2sin x),设函数r rf (x) = a b.(1)求函数f (x)的解析式;(2)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减区间20.(本题满分14分)在VABC中,已知tan A,tanB是方程x2,4x-3 = 0的两个实根,求.C .2012-2013学年必修一、四综合测试题;数学答题卡' 2013.02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线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I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II11. 12.封Hi—13. 14.I;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15 (本小题满分14分)座位号: 16.(本小题满分12分)17.(本小题满分14分)19(本小题满分14 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年级英语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温馨提示: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he woman is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_ rich life。
A。
live B. living C. to live D. lived2. My new coat is similar _______ yours ________ color.A。
in; with B。
to; with C, to; in D。
from;in3. The newly built dinning hall in our school is _________ the old one。
A. as three times large asB. three times larger thanC。
large as three times as D. the size of three times4. --——Bob, are you free at the moment? I have to ask you some questions。
--—- ____________.A。
It’s a pleasure B. Ask, please C. Help yourself D。
Yes,go ahead.5. The English spok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only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_______ spoken in England. A。
which B. what C. that D。
the one6. -—-- Jack is a student and studies at No。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块考试五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基础题:(每题3分,共12分)1、D(A项提倡.(chàng)踟.蹰(chí);B项下咽.(yàn)衣衾.(qīn)C项长篙.(gāo))2、C(C项应为“接踵而至”,出自《门》,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
也形容事情不断发生。
而“川流不息”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此处对象不当。
A项“置若罔闻”出自必修1《华罗庚》,指“放到一边,好像没听见一样。
形容漠不关心,不予理会。
”B“名噪一时”出自必修1《罗曼罗兰》,指“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指名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轰动。
”D项“大言不惭”,出自《拣麦穗》,指的是说大话不感到羞惭。
A、B、D均符合语境。
)3、C(A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应将“根据”放在“公司”后,并删去“的”;还有“人才,包括……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搭配不当;B“创造扬善惩恶制度、精神”搭配不当;D“是为了……根本目的”句式杂糅。
)4、C(③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④照应上句“富二代”;①紧接“误解”“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②句中“也”照应第①句。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3分,共15分)5、B.始适还家门(适,出嫁)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6、D 古今都是形容极其细小。
(A多谢:古:多告诉;今:感谢;B精英:古:精品;今:精华或杰出的人物;C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值得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7、B 都是使动用法(A.名作状/ 形作名;C.意动用法 / 名作动D.名作状/ 名作动)8、D(D项两个“而”字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A项第一个“于”字是介词,可译为“在”,第二个“于”字表被动;B项第一个“其”字是代词,他;第二个“其”字是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可译为“地方”;第二个“所”是和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所”。
人大附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模块考核试卷2012年11月6日说明: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整合(每道小题2分,共3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匕首(bǐ)横亘(gèng)提供(gòng)A.攒射(cuán)B.运载(zǎi)作揖(yī)嘈杂(cáo)停泊(pá)惩罚(chěng)尽管(jìn)C.绯红(fēi)倾轧(zhà)D.譬如(pì)租凭(lìn)解剖(pōu)创伤(chuāng)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叱骂沧茫短小精悍人为刀俎B.欧打揣摩戊戌变法绿草如茵C.气概嘻笑桀骜不驯美味家肴D.观注喋血损身不恤九霄云外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东条英机——这个有剃刀将军之称的杀人恶魔,在接受正主的审判时,其色厉内荏....、贪生怕死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B.伦敦奥运会测试赛上,中国男蓝以5战全败的成绩位居12支球队中的最后一名,这样功亏一篑....,让国人痛心。
C.我和他向来秋毫无犯....,此次他竟然当众诬蔑我的设计作品的剽窃之嫌,我在诧异之下竟然一时语塞。
D.老领导请我吃饭,我就知道他这是“项庄舞剑....”,一定是想就企业改革的....,意在沛公事情给我一些帮助建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近来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B.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C.世界各地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刞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D.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的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必修1模块测试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1.设集合A ={1,3},集合B ={1,2,4,5},则集合A ∪B =( )A .{1,3,1,2,4,5}B .{1}C .{1,2,3,4,5}D .{2,3,4,5}[答案] C[解析] A∪B={1,2,3,4,5},故选C . 2.化简(27125)-13 的结果是( )A .35B .53C .3D .5[答案] B[解析] (27125)-13 =(35)3×(-13)=(35)-1=53,故选B . 3.若幂函数f(x)=x a在(0,+∞)上是增函数,则( )A .a>0B .a<0C .a =0D .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 当a>0时,f(x)=x a在(0,+∞)上递增,选A . 4.与y =|x|为同一函数的是( )A .y =(x)2B .y =x 2C .y =⎩⎪⎨⎪⎧x ,x>0-x ,x<0 D .y =a log a x[答案] B[解析] y =x 2=|x|,故选B .5.设f(x)=3x+3x -8,用二分法求方程3x+3x -8=0在x∈(1,2)内近似解的过程中,计算得到f(1)<0,f(1.5)>0,f(1.25)<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A .(1,1.25)B .(1.25,1.5)C .(1.5,2)D .不能确定[答案] B[解析] ∵f(1.25)f(1.5)<0,∴根在(1.25,1.5)内,故选B . 6.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30.8>30.7B .log 0.50.4>log 0.50.6C .0.75-0.1<0.750.1D .lg 1.6>lg 1.4[答案] C[解析] y =0.75x为减函数,∴0.75-0.1>0.750.1,故选C .7.已知f(x)=ax 7-bx 5+cx 3+2,且f(-5)=m ,则f(5)+f(-5)的值为( )A .4B .0C .2mD .-m +4[答案] A[解析] f(-5)=a×(-5)7-b×(-5)5+c×(-5)3+2=-a×57+b×55-c×53+2,f(5)=a×57-b×55+c×53+2,∴f(5)+f(-5)=4,故选A .8.函数y =log 0.6(6+x -x 2)的单调增区间是( )A .(-∞,12] B .[12,+∞) C .(-2,12]D .[12,3)[答案] D[解析] 设y =log 0.6t ,t =6+x -x 2,y =log 0.6(6+x -x 2)增区间即为t =6+x -x 2的减区间且t>0,故为(12,3),故选D .9.函数y =-1x -1+1的图象是下列图象中的( )[答案]A[解析]由于x≠1,否定C、D,当x=0时,y=2,否定B,故选A.10.定义集合A、B的一种运算:A*B={x|x=x1+x2,其中x1∈A,x2∈B},若A={1,2,3},B={1,2},则A*B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A.9 B.14C.18 D.21[答案]B[解析]A*B={2,3,4,5},2+3+4+5=14,选B.11.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有如下对应值表:那么函数f(x)A.(-∞,1) B.(1,2)C.(2,3) D.(3,+∞)[答案] C[解析]f(2)f(3)<0,∴在(2,3)内有零点,故选C.12.某研究小组在一项实验中获得一组关于y、t之间的数据,将其整理得到如图所示的散点图,下列函数中,最能近似刻画y与t之间关系( )A .y =2tB .y =2t 2C .y =t 3D .y =log 2t[答案] D[解析] 由点(2,1),(4,2),(8,4),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y =log 3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 [答案] [1,+∞)[解析] log 3x ≥0,即x ≥1定义域为[1,+∞).14.已知函数f (x )=⎩⎪⎨⎪⎧x 2-4,0≤x ≤22x ,x >2,则f (2)=________;若f (x 0)=8,则x 0=________.[答案] 0 4[解析] f (2)=22-4=0,当x 0>2时,2x 0=8,∴x 0=4, 当0≤x 0≤2时,x 20-4=8,∴x 0=±23(舍),∴x 0=4.15.函数y =f (x )与y =a x(a >0且a ≠1)互为反函数,且f (2)=1,则a =________. [答案] 2[解析] f (2)=log a 2,log a 2=1,.∴a =2. 16.已知f (x )是定义在[-2,0)∪(0,2]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f (x )的值域是________.[答案] [-3,-2)∪(2,3][解析] 当x >0时,f (x )∈(2,3],当x <0时,f (x )∈[-3,-2), 故值域为[-3,-2)∪(2,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计算: (1)2-12 +-122+12-1-1-50;(2)log 225·log 3116·log 519.[解析] (1)原式=2-12 +12+12-1- 1=2-12 +2-12 +2+1-1 =2·2-12 + 2 =2+2=2 2(2)原式=log 252·log 32-4·log 53-2=2lg5lg2·-4lg2lg3·-2lg3lg5=16.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A ={x |x ≤a +3},B ={x |x <-1或x >5}. (1)若a =-2,求A ∩∁R B ; (2)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 (1)当a =-2时,集合A ={x |x ≤1},∁R B ={x |-1≤x ≤5}∴A ∩∁R B ={x |-1≤x ≤1}(2)∵A ={x |x ≤a +3},B ={x |x <-1或x >5}A ⊆B∴a +3<-1 ∴a <-4.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x 2+2ax +2,x ∈[-5,5]. (1)当a =-1时,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使y =f (x )在区间[-5,5]上是单调减函数. [解析] (1)a =-1,f (x )=x 2-2x +2.对称轴x =1,f (x )min =f (1)=1,f (x )max =f (-5)=37 ∴f (x )max =37,f (x )min =1(2)对称轴x =-a ,当-a ≥5时,f (x )在[-5,5]上单调减函数, ∴a ≤-5.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家庭进行理财投资,根据长期收益率市场预测,投资债券等稳健型产品的收益与投资额成正比,投资股票等风险型产品的收益与投资额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已知投资1万元时两类产品的收益分别为0.125万元和0.5万元(如图)(1)分别写出两种产品的收益与投资的函数关系;(2)该家庭有2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理财投资,问:怎么分配资金能使投资获得最大收益,其最大收益是多少万元?[解析] (1)设f (x )=k 1x ,g (x )=k 1x 所以f (1)=18=k 1,g (1)=12=k 2即f (x )=18x (x ≥0),g (x )=12x (x ≥0)(2)设投资债券类产品x 万元,则股票类投资为(20-x )万元.依题意得:y =f (x )+g (20-x )=x 8+1220-x (0≤x ≤20)令t =20-x (0≤t ≤25). 则y =20-t 28+12t =-18(t -2)2+3所以当t =2,即x =16万元时,收益最大,y max =3万元.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f (x )=1x-2.(1)求f (x )的定义域;(2)证明函数f (x )=1x-2在(0,+∞)上是减函数.[解析] (1)解:f (x )的定义域是{x ∈R |x ≠0};(2)证明:设x 1,x 2是(0,+∞)上的两个任意实数,且 x 1<x 2,则Δx =x 1-x 2<0, Δy =f (x 1)-f (x 2)=1x 1-2-(1x 2-2)=1x 1-1x 2=x 2-x 1x 1x 2.因为x 2-x 1=-Δx >0,x 1x 2>0,所以Δy >0. 因此f (x )=1x-2是(0,+∞)上的减函数.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f (x )=|x 2-4x -5|,g (x )=k . (1)在区间[-2,6]上画出函数f (x )的图象; (2)若函数f (x )与g (x )有3个交点,求k 的值; (3)试分析函数φ(x )=|x 2-4x -5|-k 的零点个数. [解析] (1)f (x )=|x 2-4x -5|=⎩⎪⎨⎪⎧x 2-4-5 -2≤x ≤-1或5≤x ≤6-x 2-4x -5 -1≤x ≤5如下图.(2)∵函数f (x )与g (x )有3个交点∴由(1)的图可知此时g (x )的图象经过y =-(x 2-4x -5)的最高点 即g (x )=k =4·-1·5-424·-1=9,∴k =9.(3)∵函数φ(x )=|x 2-4x -5|-k 的零点个数 等于函数f (x )与g (x )的交点个数 又∵g (x )的图象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由(1)的图可知k =0或k >9时,函数φ(x )=|x 2-4x -5|-k 的零点个数为2个 0<k <9时,函数φ(x )=|x 2-4x -5|-k 的零点个数为4个;k =9时,函数φ(x )=|x 2-4x -5|-k 的零点个 数为3个; k <0时,函数φ(x )=|x 2-4x -5|-k 的零点个数为0个.。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一物理试题2013.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第II卷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A.位移B.时间C.速度D.加速度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表演精彩动作的芭蕾舞演员不能被视为质点B.研究航行的航空母舰内每一个人的运动,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最适宜C.物体在沿直线朝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D.一节课45分钟,45分钟指的是下课的时刻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若为正方向,则速度一定增加B.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若保持不变,则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若不断变小,则速度的大小也不断变小a 4.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C .两个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D .两个物体之间若有滑动摩擦力,则一定有压力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F =10 N 的拉力作用,平衡时弹簧伸长了5 cm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所受拉力的合力为10 N B .弹簧所受拉力的合力为0 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速度)—t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0~t 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1~t 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B .0~t 2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时间内火箭下落C .t 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7.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系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处。
当A 处挂重物时,绳对手指有作用力,杆对掌心也有作用力。
图乙中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
已知飞船质量为3.0×103 kg ,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 =900 N 。
若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 s ,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了0.05 m/s 。
则空间站的质量为F213甲乙A BC DA .9.0×104 kgB .8.7×104 kgC .6.0×104 kgD .0.6×104 kg9.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
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 ,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 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忽略墙壁对工人的摩擦力。
则 A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则F 1增大,F 2增大 B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则F 1与F 2的合力增大 C .F 1 =G sin αD .F 2 = G tan10.蹦极是一种极限体育项目,可以锻炼人的胆量和意志。
运动员从高处跳下,弹性绳被拉伸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弹性绳被拉伸后在弹性绳的缓冲作用下,运动员下落一定距离后速度减小到零。
在下降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性绳被拉伸前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弹性绳被拉伸后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B .弹性绳被拉伸后运动员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C .弹性绳被拉伸后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D .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2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一物理试题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第II 卷共4页。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上(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得纸带上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A 、B 、C 、D 、E 为选好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
由此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a = m/s 2;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 C = m/s 。
12.(6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到一定长度并记下结点O 的位置后,再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也要把橡皮条的结点O 拉到同一位置,其原因是:。
在坐标纸中已画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已知方格每边长度表示1.0 N ,试用作图法画出合力F 的图示,并由此得出合力F 的大小为____N 。
13.(8分)如图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矿泉水瓶(包含水)的质量为m ,小车(包含砝码)的质量为M 。
(1)为了尽可能减少摩擦力的影响,计时器最好选用 (填“电磁”或“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
实验中需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阻力,具体做法是:将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不挂矿泉水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 的点。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 和M 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M =20 g , m =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35 g B .M =200 g ,m =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 C .M =400 g ,m =10 g 、15 g 、20 g 、25 g 、30 g 、35 g D .M =400 g ,m =20 g 、40 g 、60 g 、80 g 、100 g 、120 g(3)保持矿泉水瓶的质量m 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 ,分别记录小车的加速度a 与其质量M 的数据。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内同学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应该作出小车加速度a 与其质量M 的图象;乙同学则认为应该作出小车加速度a 与其质量倒数1M的图象。
两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方案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下图所示,但尚未完成图象。
你认为同学 (填“甲”、“乙”)的方案更合理,请帮助该同学完成图象。
DBACM/ kg 甲同学方案0 1.0 2.0 3.0 4.0乙同学方案1M/ kg -1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11月23日飞行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甲板上首次成功降落。
若歼—15战机缓慢逼近航母找准落脚点时的速度为288 km/h ,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了80 m 停下,将该滑行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求:(1)战机滑行时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2)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15.(10分)如图所示,细绳两端A 、B 分别固定在墙上,在C 点系住一重物P ,使AC 保持水平,BC 与水平方向成30°角。
已知细绳最大只能承受200 N 的拉力,那么重物P 的重力最大为多少?这时细绳的哪一段即将被拉断? 16.(10分)一架军用直升机悬停在距离地面64 m 的高处,将一箱军用物资由静止投下。
如果不打开物资上的自动减速伞,物资会以较大的速度触地;为了防止物资与地面的剧烈撞击,须在物资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将物资上的自动减速伞打开,物资接触地面的安全限速一般为2 m/s 。
假设不打开自动减速伞物资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且为自身重力的0.2倍。
取g =10 m/s 2。
试求,在整个下落过程都不打开自动减速伞的情况下:(1)物资落地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物资刚要接触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17.(1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
过a 点时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开始计时,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v ,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所得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
取g =10 m/s 2。
求:(1)物体在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物体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力F 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v 0甲0 2468/s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2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B 2.AB 3.C 4.BD 5.BC 6.A 7.D 8.B 9.AD 10.B 二、本题共3小题。
共18分。
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 0.4(2分) 0.3(2分)12. 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2分) 如答图1(2分) 7.0 N (2分) 13.(1)电火花(1分) 间隔均匀(2分)(2)C (2分)(3)乙(1分) 如答图2(2分)答图20 1.0 2.0 3.0 4.0乙同学方案1M/ kg -1答图1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分)解:战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设滑行加速度为a ,时间为t ,位移为x ,初、末速度分别为v 0、v 。
由题意知:x =80 m 、v 0=288 km/h=80 m/s 、v =0……………………………………1分 (1)由运动学公式 v 2-v 02=2ax 得:………………………………………………2分xa 222υυ-=解得:a =-40 m/s 2…………………………………………………………………2分 故,战机滑行时加速度的大小为40 m/s 2 ………………………………………1分 (2)由运动学公式v =v 0+at 得: …………………………………………………2分 t =av v 0-解得:t =2 s …………………………………………………………………………2分 15.(10分)解:设绳PC 、BC 、AC 的拉力分别为F 、F 1、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