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重要)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67
古罗马文化
内容简介:古罗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语言为拉丁语。
相传古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后来逐渐强大,征服了周围其他地区,乃至整个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周围广大地区。
古罗马文明的发展晚于西亚各古代国家和埃及、希腊的文明发展。
古代罗马在建立和统治庞大国家的过程中,囊括和吸收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
古代罗马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复杂的国家管理系统和详密的法律体系,在军事战略、作战技术和战争机械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建树。
它在农业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文学、史学、雕塑、绘画、建筑技术,包括道路建筑、城市输水工程、广场、庙宇、凯旋门、纪念碑、浴堂等方面,都留下许多宏伟的遗迹,古代希腊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也正是靠罗马复制而流传后世的。
关键词:学科;艺术;
参考文献:/view/。
初中历史古代希腊罗马史知识点总结古希腊罗马文明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文明之一,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初中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古希腊罗马史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希腊史知识点总结1. 希腊城邦:希腊古代是由众多城邦组成的,城邦是希腊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基本单位。
其中最著名的有雅典、斯巴达等。
2. 民主制度:古希腊雅典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民主制度的国家,人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3. 希腊神话:古希腊人相信众多的神和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传承至今,对西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希腊哲学:古希腊是哲学的摇篮,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著名哲学家,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5. 希腊文化艺术:希腊文化以建筑艺术和雕塑闻名,其典型代表是帕特农神庙和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
二、古罗马史知识点总结1. 罗马共和国:古罗马曾以共和政体为主,通过议会和选举实现政治权力的平衡。
2.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开始,罗马逐渐转变为帝国,最后的皇帝是君士坦丁大帝。
帝国时期,罗马社会的繁荣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是重要的特点。
3. 洛马法:罗马法对现代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都借鉴了古罗马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4. 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工程世界闻名,著名建筑包括罗马斗兽场、万神殿等。
罗马还在城市规划和卫生设施方面表现出伟大的创造力。
5. 罗马文化:古罗马文化吸收了古希腊文化的许多元素,并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等领域发展了独特的风格。
三、古希腊罗马史的意义1. 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2. 对艺术和文化的贡献:古希腊罗马文化为世界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建筑、雕塑、绘画和文学等领域。
3. 对法律的影响:罗马法成为西方法律的基础,对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为人类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罗马的建筑古代罗马的建筑吸收古代伊达拉里亚、希腊和埃及等地的一些建筑成就和风格。
共和末年和帝国初年(公元纪元前后)是罗马建筑的黄金时代。
罗马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自诩把泥砖的罗马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城。
在建筑风格上,吸收起源于西亚的样式,出现了带有穹窿式半圆屋顶的建筑。
建于公元前27年的万神殿是其典型代表。
弗拉维王朝时修建了称为科洛西姆斗兽场的大圆形剧场,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罗马的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也堪称经典(罗马和北非城市,广场,道路铺设,浴室等)。
还修建了水道、桥梁等。
罗马帝国时期另一种颇具特色的建筑是凯旋门、祭坛和纪功柱。
2、罗马的雕刻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师承希腊的,但与希腊相比又有其特点。
一、罗马雕刻艺术带有贵族气息,人物雕像大多以贵族、帝王为主。
二、人物形象不及希腊生动、秀丽、而更多严竣、矜持的神情,但强调真实和个性。
三、缺乏希腊雕刻中那种丰富的想象力,对力量和动态美的刻划,人物大多陷于凝神沉思中。
代表性作品:屋大维像、《马克·奥里略骑马铜像》、佛拉维贵夫人像等。
还有和平祭坛、纪功柱和凯旋门上的浮雕等。
3、罗马的绘画对于罗马的绘画我们只能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罗马、庞培等城市古建筑的壁画上略知一二。
古罗马的绘画也是师承希腊的,许多作品是希腊作品的摹制品或取材于希腊神话。
嵌石画《亚历山大伊苏之战图》描写了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大军在伊苏打败波斯王大流上三世的战役。
发现于庞培城的壁画《秘仪图》最为著名。
罗马绘画有多种风格,有房屋、风景、静物、神话等。
4、古罗马的自然科学与希腊相比,古代罗马的自然科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与崇尚理性和大胆推测的希腊人不同,罗马的自然科学比较注重实际的应用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框架的构造。
二、罗马在自然科学方面虽无重大创新,但由于它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接触到了许多文明古国创造的优秀成果,因此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前人科学成就的总结与综合。
(1)、农学与医学。
保存下来的重要农学著作有加图的《农业志》、瓦罗的《论农业》、科路美拉的《论农业》等。
古代罗马文化知识点整理一、文字与宗教早在公元前6世纪,立国初期的罗马人,就吸收希腊文化的营养。
他们的拉丁字母,就是从意大利南部希腊城邦的希腊字母中移植改造而来的。
自公元前2世纪罗马征服希腊以后,罗马就处在希腊文化的直接影响之下。
但罗马文化并不是希腊文化的翻版,而是进行了自己的改造。
在宗教上,罗马人既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信仰,又接受了希腊“人神同形共性”的观点。
罗马的神与希腊的神相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二、哲学罗马的古典哲学,几乎仍然是希腊哲学的一统天下。
希腊化时代的斯多亚派哲学和伊壁鸠鲁派哲学在罗马仍然流行。
伊壁鸠鲁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卢克莱修,他继承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用叙事诗体写了一部哲学长诗《物性论》,较系统地论述了原子论。
他的思想对以后欧洲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柏拉图主义盛行于罗马帝国后期,它以柏拉图哲学为思想基础,融合了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构成了希腊形而上学向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转化的重要理论中介。
新柏拉图主义的先驱是斐洛,被人称为“基督教教义之父”,斐洛是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谙熟犹太经典。
他把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神学结合起来。
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代表作是《九章集》,他的形而上学建立在太一、努斯(理性)、灵魂这三个概念之上,三者的关系如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
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一个纯洁、圆满和不可理解的“太一”,有时被称为神。
“太一”在流溢过程中创造了万物。
首先从太一流溢出来的是“努斯”,它是整体性的精神,一切理念都是它创造出来的。
再从“努斯”中流溢出诸多“灵魂”,最后,才从灵魂中流出可以感知的现象世界。
而这个现象世界是非存在,是最低下、最卑贱的东西,也是邪恶的根源。
由此,他鼓吹禁欲说教,要人们摆脱肉体与感性世界的束缚,与“太一”融为一体。
普罗提诺的形而上学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成分。
三、文学在共和国末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促成了演讲辞和修辞学的兴盛,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1.伊达拉里亚文明意大利半岛上最早的文明是伊达拉里亚人创造的。
而伊达拉里亚文明对罗马文明的发生与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8一前7世纪,伊达拉里亚人过渡到阶级社会。
大约公元前7世纪出现了众多的城市国家,彼此独立自主。
公元前6世纪,其势力达到鼎盛,传说曾入主罗马,建立了塔克文王朝。
农业、手工业都有较高的发展,海外活动也十分广泛。
他们借用希腊字母,然后又传授给罗马人,成为欧洲后来多种文字的基础。
2.罗马的王政时代和塞尔维乌斯改革在古罗马王政时代,古老的氏族制度面临瓦解,家长制家庭逐渐从氏族中分化出来,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和阶级关系逐渐萌芽。
军事民主制中的民众意识淡化,王权意识增强。
这些都表明,罗马社会正在急剧向阶级社会过渡。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约公元前578—前534)为了适应历史发展,对罗马社会进行了改革。
主要内容有:(1)以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
(2)罗马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划分为五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公民规定不同的义务。
(3)由百人队成员组成的百人队大会(森都里亚大会)为公民大会,主要职能是对部落内的重大事务作出表决。
塞尔维乌斯的改革以地域原则划分居民,不仅加速了氏族血缘关系的瓦解,而且使原来处于氏族之外的“平民”在百人队大会上享有公民权,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罗马在拉丁姆地区的统治,也基本上完成了罗马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
3.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1)共和国建立之后,罗马平民便掀起了反对贵族的斗争。
平民为改变被奴役、受压迫的地位,围绕参政、土地和债务问题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斗争过程中,平民联合起来,屡次采取“撤离”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作出让步。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主要经历了以下的过程。
相传,公元前494年,经过斗争,平民获得推选保民官的权利。
公元前451年,在平民的要求之下,贵族被迫同意制定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
通史新编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1、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多山环海耕地少,海外贸易与殖民。
2、古代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市国家——城邦。
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
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1、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1)奠基:梭伦改革:①经济上: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②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③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注:岳麓版为“民众法庭”)。
(2)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
(3)高峰:伯里克利改革: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注:岳麓版为“所有公职人员均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任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③“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④国家为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2、重要意义:促进雅典的经济文化繁荣;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三、罗马人的法律1、起源:前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限制贵族专横,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
地位: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2、发展:公民法(共和国时期,适用罗马公民)到万民法(帝国时期,适用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简洁灵活且适用有效、住宅调解经济与民事纠纷。
)3、完善:公元6世纪的《查世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4、作用:(1)促进稳定、繁荣:(2)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3)罗马法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背景:雅典工商业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峰。
(2)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道德哲学、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
初期基督教产生背景:基督教大概产生于公元 1 世纪中叶,最早出此刻罗马统治下的犹太基层民众中间。
公元前 63 年,罗马侵入巴勒斯坦,将其归入了帝国的疆域,犹太人遇到罗马统治者的残忍盘剥与压迫。
他们不停起来抗争,但都遇到残忍的镇压。
频频起义失败使犹太人对现实感觉无望,他们找不到出路,转而把希望寄望于宗教,想从宗教中找到宽慰,期盼“救世主”来帮助他们挣脱磨难。
公元 1 世纪,耶稣降生,相信耶稣是《圣经》中预知的“救世主”,就构成了新的宗教——基督教。
(基督就是希伯来语救世主的意思,不相信救世主降临的犹太人仍是信仰犹太教)基督徒把犹太教的经典称为《旧约全书》,把自己的新经典称为《新约全书》,二者合称为《圣经》。
教义演变:初期有反对罗马统治,敌视富人和怜悯穷人的特色,后期倡导忍受温服从,这就是基督教发生了变化,开始于统治阶级合流。
公元 4 世纪末,基督教称为罗马国教。
请同学们把书籍翻到29 页,“初期基督教”一框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
产生时间:公元 1 世纪产生地域:巴勒斯坦地域产生背景:犹太人抗争罗马统治创办者:耶稣宗教经典:《圣经》初期教义:把上帝耶和华看做是宇宙的独一真神,视耶稣为救世主,上帝眼古人人同等宗教流传: 4 世纪成为罗马国教,渐渐扩展到欧洲各地。
小结:古罗马文明:1、文明发源地2、布匿战争3、罗马帝国4、初期基督教“荣耀的希腊,伟大的罗马” ,各个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学生作业:练习册第六课第一大题古罗马文明:1、文明发源地:意大利半岛2、布匿战争板书3、罗马帝国4、初期基督教当堂穿插达成本课练习册题目。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