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心理教案六年级第1课《兴趣为学习导航》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兴趣为学习导航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主题:兴趣为学习导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兴趣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适用年级:六年级适用科目: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数:1课时教学依据:教育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学内容:1. 引入:用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兴趣的作用。
在教室里,老师让同学们画一条鱼。
有一个同学很快就画好了,其他的同学还在苦苦挣扎。
老师过去看看,发现那个同学的鱼画得非常好。
老师问他是不是经常画鱼,他笑着点点头。
原来,他就是非常喜欢画鱼,所以他的画画得非常好。
我们的兴趣就像一个指南针,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变得更加出色。
2. 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①让学生想想自己最喜欢干什么,然后列出具体的兴趣爱好。
②让学生选择一种兴趣爱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制作一个展板、写一篇文章、拍摄一段视频等等,并在班级内展示。
3. 讲解:讲解兴趣的作用和意义。
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如果我们对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就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更愿意完成学习任务。
②兴趣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
如果我们发现了某个领域的热情,就会不断地努力去发掘自己的潜能。
③兴趣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专业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发展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④兴趣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如果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就会更加容易找到自己未来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并在此方面不断深入拓展。
4. 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如何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①多关注学科知识,多了解社会动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②多琢磨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尝试、多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③多与外界交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1. 情境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互相分享,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1《兴趣为学习导航》I. 教材分析本教案是针对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心理健康》的第一课《兴趣为学习导航》而制定的。
该课程主要围绕孩子们的兴趣话题展开,旨在引导孩子们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加主动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II. 教学目标1. 了解兴趣的概念和作用,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2. 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学习兴趣是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的。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III. 教学重难点重点:1. 揭示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兴趣对于自己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2. 帮助学生探讨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培养他们寻找兴趣的能力和方法。
难点: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IV. 教学步骤1. 热身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今天的主题:“兴趣为学习导航”。
提问:你们有哪些自己的兴趣?2. 寻找兴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并对学生展示一些兴趣类别的图片。
让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了解更多的兴趣类型,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种类。
3. 兴趣影响学习(20分钟)教师通过几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兴趣对于学习的影响。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对比自己的学习情况。
从小事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4. 培养兴趣(15分钟)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一些外部因素和方法,如阅读、音乐、绘画、运动等,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
并给他们建议,可以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持对兴趣的热情。
5. 总结(10分钟)教师请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观点,或分享自己的故事。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应该珍惜自己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习的导航。
V. 课后作业1. 筛选出三个你感兴趣的领域,并简单写出你对该领域的认识和感受。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兴趣为学习导航》兴趣为学习导航:培养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和个人兴趣等等。
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名为《兴趣为学习导航》,旨在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一、背景分析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正在形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动力尤为重要。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思维也更加活跃。
而缺乏兴趣的学习往往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学习障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导航。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 帮助学生找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3.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个别面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关于学习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更好地使用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通过启发式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然后展示并分享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设计多元化的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个性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对于喜欢科学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活动。
通过这些变化多样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一课兴趣为学习导航设计背景:学习对于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许多学生在尚未真正了解知识的魅力之前,就因各种各样的愿意得到了一些对学习的负面感受,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学校很喜欢,对学习有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习的兴趣在减退。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热情。
2、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培养学习兴趣。
3、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中学习进取。
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好记号笔和卡片。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学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娇娇的兴趣爱好。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娇娇的兴趣是什么?娇娇头脑灵活,为什么文化课越来越差?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有所进步。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的案例出发,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
)二、兴趣导航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总结了解自身兴趣的途径。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对什么感兴趣呢?这些兴趣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我们要主动寻找并培养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不断绘制自己完美的人生蓝图。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够在兴趣中学习进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活动一1、请同学们讨论指导语:下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做如何改变?3总结归纳哀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有时,我们学习兴趣会受到影响,可以不断自信、自我肯定、学以致用等,我们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能够找到影响学习兴趣的原因;在学习中能够调整自己,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六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第一课:兴趣为学习导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兴趣为学习导航”这一主题,通过引入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包括兴趣的定义、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兴趣的概念,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寻找和探索自己兴趣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2. 如何指导学生培养和保持兴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挂图3. 小组讨论卡片4. 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一个学生因对篮球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在篮球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兴趣为学习导航”。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课件和教学挂图,详细讲解兴趣的定义、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等方面的知识。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兴趣故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小组讨论卡片,让学生围绕“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的,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培养和保持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1. 兴趣的定义2. 兴趣与学习的关系3. 如何培养兴趣4. 如何保持兴趣七、作业设计布置一道思考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培养和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并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八、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教师应认真对待。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对兴趣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兴趣为学习导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识别和培养个人兴趣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解释兴趣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学习。
- 分析兴趣与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 识别和培养个人兴趣:- 教授学生如何发现和识别自己的兴趣。
- 提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和强化个人兴趣。
3. 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探讨如何将兴趣与学科学习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兴趣实现学习目标。
4. 兴趣与个人成长:- 强调兴趣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与个人兴趣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培养个人兴趣,以及如何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兴趣实现学习目标。
4. 分享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兴趣对学习的影响。
2. 讲授(10分钟):- 详细讲解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兴趣与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的关系。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如何识别和培养个人兴趣,以及如何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
4.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兴趣实现学习目标。
5. 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