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0
第3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知识归纳知识点1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________、蔡绍南发动武装起义。
它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________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1907年夏,________在安庆发动起义。
革命党人________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________、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黄花岗起义:1911年,________提前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最终失败。
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2武昌起义武昌起义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广西起义D.广州起义2.如下图所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主要是为纪念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某次起义中捐躯的烈士们而建的。
陵园中还可以见到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
该陵园位于()A.长沙B.安庆C.武昌D.广州核心知识点——武昌起义3.“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的主要力量是()A.同盟会会员B.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C.留学海外的归国人员D.工人和农民4.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A.黎元洪B.袁世凯C.孙中山D.黄兴5.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里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知识过关1.下图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烈士们表现出来的精神有()①不屈不挠②视死如归③献身革命④勇于改革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2.《神州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办的第一份日报。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借助武昌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结合本课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引导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反映的是武昌起义中革命党人英勇杀敌、勇往直前的场景。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告终。
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
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能成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讲授(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展示:《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示意图》。
提出要求:结合教材第42—43页文字,表格归纳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
名称时间革命党人地点影响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同盟会成立以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浙皖起义1907年秋瑾、徐锡麟安徽安庆、浙江绍兴—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广西镇南关—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广东广州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起义2.教师讲解:1911年4月27日,由于情况变化,在起义尚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革命党人的一系列起义的情况,知道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内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大致情况。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72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带领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的事迹,了解起义经过;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积极主动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才能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对革命烈士人物事迹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的情况。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材分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剧变之一,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因而在整个近代史中,辛亥革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从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来看,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中体会中国革命的艰辛以及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对旧版教材而言,新教材中增加了革命志士的奋斗一幕的内容,更加直观和严谨的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也让学生更加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而更加理解和崇敬辛亥精神。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辛亥革命奠基:
革
命志士
的奋斗
(1)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2)1907年夏,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秋瑾发动绍兴
起义,孙中山、黄兴发动广西镇南关起义;(3)1911
年4月,黄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标志性
事件:
武
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
量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结果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
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
元洪为都督
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
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支持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
易误警示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第9课辛亥革命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和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内在含义。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图片]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内容探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师:阅读课文,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生:师: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多媒体展示《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图片]师: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生: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师:1911年4月,黄兴等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提前举事,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师:阅读教材回答: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简述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生:有利条件: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多媒体展示《湖北军政府》《黎元洪》图片]师: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