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ddens 吉登斯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4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
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
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结构化理论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探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及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上的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视为彼此独立存在的两极, 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的物化观”, 将社会结构视为独立于个人行动的象“物”一样外在于个人的实践的东西; 要么强调微观的个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个人的意义建构, 将宏观现象还原为微观现象来解释的二元论观点, 认为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双方都是相互包含的, 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观现实。
他的这一辩证观点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所阐述的结构化理论之核心——行动与结构的二重性原理中。
吉登斯将“结构”理解为不断地卷入到社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的规则和资源: 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 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 又改变着结构。
安东尼•吉登斯的风险社会思想英国著名学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一)是当代西方与哈贝马斯、布迪厄齐名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家之一,他近年来发表的《现代性的后果》(1989)、《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超越左与右》(1994)等著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还有:《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权力、财产与国家》、《欧洲模式》、《在边缘》、《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失控的世界》。
王铭铭在《“安东尼·吉登斯现代社会论丛”译序》中说:“他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两打大方面.即对西方社会思想界各种学派的批判性总结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论述”。
与古典时期社会学的开创者不一样,吉登斯并非一味对现代社会持赞赏、肯定的态度。
他认为,同任何一种前现代体系相比较.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享受安全的有成就的生活的机会.但现代性也有其阴暗面,这在20世纪变得尤为明显。
吉登斯判断我们身处一个生态破坏、贫困、全面战争和极权政治的高风险社会,“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可怕而危险的世界”。
现代社会的风险思想是吉登斯现代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吉登斯在阐述其社会理论中就多处论及现代社会的“风险”问题。
这一研究颇具特色,思想也不乏新意与深度。
本文试对这一思想作一分析,以期正确认识并驾驭现代社会的“风险”。
(1)风险的概念①含义来源现当代西方社会思想家们普遍关注风险问题,并且不少西方学者视风险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
吉登斯也认为,“在中世纪,除了一些与风险相关的概念外,没有任何真正的风险概念”,而且,“在大多数其他传统文化中也没有风险这个概念”,所以,风险“这个显然非常简单的概念却能说明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读《社会学(第五版)》有感第一部分:引言自从1974年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Rene Lenoir)首次提出“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概念以来,无论学者还是政府部门,“社会排斥"已经变成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是正如牛津大学纽费尔德(Nuffield)学院院长托尼•阿特金森一再提示学者们那样:虽然人们逐渐广泛使用“社会排斥",但仍然不清楚它的准确含义。
这说明了一个现状:人们广泛关注社会排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权威的理论体系。
吉登斯(Giddens)也是众多关注这一理论的学者之一,199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吉登斯为该院院长)成立了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社会排斥分析中心。
该中心是全球最权威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中心之一。
第二部分:吉登斯的社会排斥理论吉登斯的《社会学(第五版)》是一本教材性的书籍,书中介绍社会排斥理论的部分不是很多,只占了一章节.由于是教材的缘故,他在介绍这一理论时力求客观,因此这本书中社会排斥理论不仅仅是吉登斯自己的观点,还部分引用了其他学者的意见.《社会学》对社会排斥的介绍分为五个部分:(一)对社会排斥的定义;(二)社会排斥的维度;(三)社会排斥的实例;(四)犯罪与社会排斥;(五)上层社会的社会排斥。
(一)社会排斥的概念。
1。
吉登斯指出,“社会排斥”是社会学领域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现在已被政治家所接受(例如英国政府设有社会排斥部;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排斥概念被欧洲委员会所采纳并作为其形成社会政策的核心).“社会排斥”指的是造成新的不平等的根源,是指通过某些方式有可能阻隔个体全面参与社会。
2。
社会排斥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体的行动与责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力量在塑造人们所处的环境时所起的作用.3。
社会排斥的概念比“底层阶级理论”更宽泛,它不单指状态,其优越的地方在于强调了动态过程,强调了排斥的动力机制。
(二)社会排斥的维度。
吉登斯脱域理论
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吉登斯脱域理论(Giddens’sascastheory),这一理论是由英国社会学家、著名的哲学家、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的作者Anthony Giddens 提出的。
吉登斯脱域理论是一种宏观层次的社会理论,它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和脱域的新的社会结构。
它强调连接,而不是社会间的分开,强调复杂的多重网络,而不是划分的结构性系统。
吉登斯脱域理论注重多种类型和形式的连接,它重视家庭、国家、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以及传播技术和全球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在当代全球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被认真考虑。
吉登斯脱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变化与传播的连接,他认为,当今社会结构的实质内容是传播,传播与变化紧密相关,传播和变化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势不可挡。
例如,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位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就像作者Anthony Giddens在他的书中指出的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脱域发展。
此外,吉登斯认为,传播也可以引起一些现象,比如社会差异、社会改变和社会重构。
吉登斯的理论也建议,由于传播的连接,就社会和个人而言,它们之间变得越来越脱域,越来越失控。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和个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与其他社会连接,可以流入和涌出,以及跨越时空限制,追求在社会结构中更自由的生活和发展。
综上所述,吉登斯脱域理论的核心是变化与传播的连接,它着重于当代全球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可以说,吉登斯的脱域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当前全球社会结构的方法,并为连接不同社会形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著名的英国社会学家纪登斯(Anthony Giddens)在他的《第三条路》(The Third Way)一书中提倡一种超越古典社会民主主义(国家普遍而深入的介入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充分就业、强烈的平等主义、多方位的福利国家、保护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等等)和新自由主义(小政府、自治的公民社会、道德权威主义,加上强烈的经济个人主义、对不平等的认可、传统的民族主义等等)的第三条道路,强调平等、对弱者的保护、作为自主的自由、无责任即无权利、无民主即无权威、世界性的多元化等等。
故其虽然批判了前两者的缺点,但还是认为全球化的目标是可以藉著资讯的发达、互相的认识以及对文化差异的包容而达成。
真是太神奇了,这三条路都通往各自的乌托邦,尤其是纪登斯这条路,既调和了前者对个人自由的不足,又补上了後者对阶级差异的漠视,真可谓至善至美、全知全能,神阿,再多给我一个纪登斯吧!。
社会学基本概念吉登斯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的学科,而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则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他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阐述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吉登斯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结构化”(structuration)的概念,强调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社会结构不是外在于个体的束缚,而是由个体的实践不断构建和维持的。
这种双向的结构和实践的互动关系,使社会生活具有了动态性和变化性,这一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吉登斯强调了社会的“现代性”(modernity)问题,认为现代社会具有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模式。
他指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高度的社会分工、复杂的社会机构、个体的自由选择和社会的不确定性等。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深刻影响了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的趋势。
此外,吉登斯还提出了“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的概念,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社会制度包括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吉登斯的社会制度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未来走向。
总的来说,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变迁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结构化”概念强调了社会结构和个体实践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社会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现代性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特征和社会的运行模式;社会制度理论则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的规范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吉登斯的社会学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社会的变迁规律,为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生活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讲义安东尼·吉登斯男爵(Anthony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
1938年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
后任剑桥大学教授。
伦敦经济学院前院长(1997-2003),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2004年,受封为“终身贵族”,出任英国上议院议员。
与伊曼努尔·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他以结构化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tion)和对当代社会的本体论观点而闻名,他写了至少34本著作,70年代,吉登斯的学术成果开始陆续发表,其前期著述主要在于对以往社会学理论的梳理,后期以现代性的研究为主线。
安东尼·吉登斯不仅是孔德、斯宾塞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而且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
他对经典思想家进行了有深度的解读,把社会学研究方法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把有关"现代性"、"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推到了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他所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则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出版于1971年,它围绕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动力、问题和未来发展等主题,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三大思想家的著作进行了深度解读,梳理出现代社会理论的三根明显主线: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同时还考察了三大思想家对后世社会理论的影响。
实践意识吉登斯名词解释1. 引言实践意识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行动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认知和理解。
实践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个体的行为决策、社会参与以及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实践意识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其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2. 实践意识的内涵实践意识包括两个核心概念:时间和空间。
时间指的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所处的时间背景,即过去、现在和未来。
空间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在实践意识中,个体通过自我反思和观察他人来认知自身行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他人,个体可以从他人经验中学习,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行动决策中。
同时,通过自我反思,个体可以评估自己过去行动的效果,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实践意识还包括对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和理解。
个体在行动过程中会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自于社会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等方面。
个体对于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和理解,将影响其行动决策和社会参与。
3. 实践意识的重要性实践意识在社会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实践意识帮助我们理解个体行为的动态性。
个体行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受到时间和空间背景的影响。
通过研究实践意识,可以揭示个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行动决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的变化。
其次,实践意识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是由无数个体行为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结果。
通过研究实践意识,可以了解个体对于社会变迁的态度、期望和参与方式,从而更好地预测和引导社会变迁。
此外,实践意识还对于个体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的实践意识决定了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方式。
通过培养和提升个体的实践意识,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意愿,促进社会公正和发展。
4. 培养实践意识的途径为了培养和提升实践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加强自我反思能力。
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一、什么是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用于探讨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吉登斯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时空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时空已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被人们通过社会交往和行动不断塑造和重构的。
二、时间、空间和社会关系的互动吉登斯认为,传统上,时间和空间被视为相互独立的概念。
时间被认为是线性的、连续的,而空间则是固定的、离散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时间、空间和社会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2.1 时空压缩由于现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地球上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缩短和压缩,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和互动。
吉登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时空压缩”。
2.2 地方性和全球性的结合吉登斯指出,尽管现代社会中的跨越时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人们仍然有着与特定地点和社区紧密联系的需求。
他提出了“地方性”和“全球性”的概念,认为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的。
三、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的意义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对我们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社会行动的重新定义在传统观念中,社会行动往往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
然而,随着时空关系的变化,社会行动不再受限于特定的时空条件,而是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3.2 社会关系的重构和变革时空的重构也导致了社会关系的重构和变革。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技术来跨越时空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这进一步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互动方式。
3.3 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还指出,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后工业社会”。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传统的空间和时间边界逐渐被打破,人们更加注重网络和虚拟社区的建立和维系。
四、时空分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不仅对社会结构和关系产生影响,也对个体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4.1 个体的自由与自主性由于吉登斯时空分离概念所带来的时空压缩和地方性与全球性的结合,个体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居住和工作地点,更加自主地进行社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