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概述(假肢)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16
精品文档第七节康复工程概述康复工程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康复和有关工程理论指导下,与各个康复领域的康复工作者,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密切合作,以各种工艺技术为手段,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恢复其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科学。
用工程的方法和手段使伤残者康复,促使其功能恢复,重建或代偿,是康复工程在康复医学中的主要任务。
对由于脑血管意外和脊髓损伤,以及意外损伤造成的肢体伤残者,借助工程手段是主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康复方法。
例如对各种原因造成的截肢的患者,他们肢体功能的恢复和代偿将主要依靠工程的方法来实现。
因此,康复工程在康复医学中占的重要地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从这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康复医学水平的高低与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把残疾人使用的、特别生产或一般有效地防止、补偿、抵销残损(Impairment,病损)、残疾(Disablity),失能)或残障(Handicap)的任何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均称为残疾人辅助器具。
一般又称为“康复器械”(Rehabilitation Devices)。
一、医生在临床康复工程服务工作中的任务康复工程服务的主要手段是提供能帮助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参与社会的产品,即康复工程产品或称残疾人用具。
残疾人用具从残疾人实际康复中提出问题,界定问题,提出设计,进行试制,临床试用,使用效果信息反馈,产品鉴定到批量投产,产品咨询,产品使用指导等,是个系统性工作。
为做好残疾人用具的服务工作需要康复工作者,特别是医生在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的分工合作。
残疾人用具临床服务工作中,医生的主要任务是:(一)在熟悉残疾人、患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残疾人的总体治疗或康复方案开出假肢、矫形器、轮椅等残疾人用具处方。
要求处方中写明诊断、残疾人用具品种、规格要求。
如果是订制品则应写明关键部件选择和装配中的具体要求。
(二)让患者了解使用处方用品的使用目的、使用必要性、使用方法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患者使用的积极性,保证使用效果。
【康复职称考试·知识点】专业实践能力——第十四章康复工程第十四章康复工程第一节假肢一、假肢处方1.处方开立者由康复医生对截肢者的整体状况以及残肢情况行评定后,开出假肢处方。
2.处方内容1)上肢处方:名称和型式、接受腔、支承部件和手部装置。
(2)下肢处方:名称和型式、接受腔、支承部件、膝关节和假足。
下肢假肢安装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下肢缺失,代替人体支撑和行走。
二、假肢的评定1.上肢假肢(1)接受腔:如上臂假肢,接受腔的深度要适合,接受腔上缘开口不能妨碍肩关节的运动。
(2)悬吊能力:悬吊带是否采用8字形悬带,腋窝环、前方支撑带、侧悬带和操控索装接带四个组成部分是否正确。
(3)对线:主要是肘关节旋转盘的连接位置及角度。
2.下肢假肢(1)接受腔:评定内容有接受腔的松紧度、残肢与接受腔是否能全面接触、重点负重的部分是否合适、压力敏感部位是否受压、是否有局部压迫和疼痛等。
(2)悬吊能力:悬吊情况评定主要取决于残肢长度及接受腔的适配程度。
如果悬吊情况差,行走时假肢会出现上下窜动,影响其代偿功能,可以考虑不同的悬吊方式(3)对线:工作台对线是指在三维空间里将假肢接受腔、关节、假肢脚等按照一定的规则组装,这是截肢者能够平衡站立以及行走的基础。
(4)假肢长度:一般小腿假肢要求两侧肢体等长,而大腿假肢可比健侧短1cm。
(5)大腿假肢步态评定:①侧倾步态:假肢于站立期时,身体向假肢侧倾斜,其原因主要有假肢接受腔内收不够、假肢长度过短、对线时足部相对于接受腔过于靠外、接受腔外侧壁或内侧壁不合适,引起股内侧部疼痛等;②外展步态:假足着地时,假肢侧的足在行进时明显外移和身体侧倾。
其原因主要有假肢过长、假肢接受腔内壁过高或外侧壁内压力不足等;③画弧步态:假肢在迈步期时,出现向外侧画圆弧的动作。
其原因有假肢过长、假肢的膝关节屈曲不良等;④腰椎前凸:假肢处于站立期时,出现明显生理性腰椎前凸。
其原因有接受腔后侧壁形状不良、接受腔的前侧壁支撑不良,坐骨承重不充分,接受腔的前后径过大等;⑤扭动:假足离地时,足尖向内侧或外侧扭动,可能原因有膝轴过度内旋或外旋、接受腔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