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4套)
- 格式:doc
- 大小:699.50 KB
- 文档页数:35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尺寸公差的基本概念?A. 尺寸公差是一个没有方向性的绝对值B. 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C. 尺寸公差表示了零件尺寸的精确程度D. 尺寸公差与加工方法无关2.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换性原则不适用?A. 零部件大批量生产B. 零部件单件生产C. 零部件要求高精度D. 零部件要求低成本3. 下列哪种测量方法属于绝对测量法?A. 间接测量法B. 比较测量法C. 光学测量法D. 机械测量法4. 下列哪个参数不属于形状公差?A. 平面度B. 圆度C. 直线度D. 垂直度5. 在测量过程中,下列哪种因素不影响测量误差?A. 测量人员B. 测量设备C. 测量环境D. 测量对象的材料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互换性原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测量误差只能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无法消除。
()3. 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零件上。
()4. 在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的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
()5. 任何测量结果都不可能完全准确,只能尽量接近真实值。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互换性原则是指在相同规格的零件中,任取一个零件都能与另一个零件______地替换。
2. 测量误差分为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
3. 尺寸公差带由______公差和______公差两部分组成。
4. 形状公差主要包括平面度、圆度、直线度和______度。
5. 在测量过程中,为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采取提高测量设备精度、改进测量方法和______等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互换性原则在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性。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测量误差来源。
3. 如何区分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4. 简述测量误差与测量准确度的关系。
5. 请举例说明一种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某轴的尺寸为φ30mm,尺寸公差为0.02mm,求该轴的尺寸范围。
: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密———————————————封———————————————线————————————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所谓互换性是指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 或 装在机器上并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
互换性的种类按照互换程度,可以分为 、和 。
2.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 、 、 、 四个基本要素。
3.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为 、 、 。
4.滚动轴承是标准部件,为了便于互换,轴承内圈与轴采用基 制配合,外圈与孔采用基 制配合。
6.用量规检验产品工件时,其合格标志是 , ,反之,即为不合格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测量器具中满足阿贝测长原则的是 。
( ) A .游标卡尺 B .百分表 C .千分尺 D .量块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为了实现互换性,零件的公差应规定得越小越好。
B .公差一般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C .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
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D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3.决定尺寸公差带大小的是 。
( )A .公差等级B .公称尺寸C .实际偏差D .基本偏差4.下列配合零件不应选用基轴制的是 。
( )A .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
B .同一轴与多孔相配,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C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
D .轴为冷拉圆钢,不需再加工。
5.方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 的职能。
( ) A .形状和位置 B .形状和方向C .位置D .方向和位置三、计算、作图题(总计5小题,共50分)1.根据表中的已知数据,填写表中的空格(16分)序号 尺寸标注公称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 公差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偏差 下极限偏差1 孔2轴φ70.041+0.011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 分 阅卷人得 分得 分得 分***学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试卷2015――2016 学年第 1 学期: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封———————————————线————————————学院: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封———————————————线———————————— 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密———————————————封———————————————线———————————— 3孔φ20+0.0170.0114轴φ90φ89.9870.022 2.试判别下列各组配合中的配合性质是否相同(4分)φ25M8/h7与 φ25H8/m7; φ40H7/js6与φ40JS7/h63.将下列不合理的标注改为合理的标注(公差符号不允许更改)(14分)4. 按图示标注填表(16分)图号遵守公差原则或公差要求轴为最大实体尺寸时的几何误差轴为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几何误差遵守边界及边界尺寸ab***学院试卷参考答案***学院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方式:闭卷(开卷、闭卷、其他)系(院):机械系年级:14 专业:14机电,五年制…………………………………………………………………………………………….注:标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须写清题号、每小题得分、共得分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4套)填空题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
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一、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8、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9、零件的实际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就越好。
( )10、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三、某基孔制配合,基本尺寸为,孔公差为0、039mm,轴公差为0、025mm,已知配合的最小间隙是+0、009 mm,试确定孔、轴极限偏差,画出孔、轴尺寸公差带图。
第一学期期末《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试题一、填空(20分)1、国标规定矩形花键配合的定心方式为—小径定心—,配合尺寸有—大径—、—小径—、—键宽—。
2、现代工业对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归纳起来有四项,分别为 —传动的准确性—、—传动的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侧隙的合理性—。
3、基准制分为 ——————和——————。
4、一零件表面切削加工要求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为6.3μm ,在零件图上标注为—标注表面粗糙度Ra 为6.3—。
5、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基孔制,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基轴制。
6、孔在图样上的标注为φ80Js8,已知IT8=45μm ,其基本偏差为—正负22.5um —,该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79.9775—mm ,最小实体尺寸为—80.0225—mm 。
7、在选择孔、轴配合的基准制时,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
8、齿轮传动准确性的评定指标规有——、——————、—————。
切向综合误差Fi'、齿距累积误差Fp 、齿圈径向跳动Fr 、径向综合误差Fi''、公法线长度变动Fw (答对其中四个即可)二、已知下列配合,画出其公差带图,指出其基准制,配合种类,并求出其配合的极限盈、隙。
(20分)1、φ20H8(033.00+)/f7(020.0041.0--)2、φ40H6(016.00+)/m5(020.0009.0++)1、基孔制,间隙配合 Xmax= +0.074Xmin= +0.0202、基孔制,过渡配合Xmax= +0.007Ymax= - 0.020三、判断题(对打“∨”错打“╳”填入括号内)(10分)(F)1、最大极限尺寸一定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一定小于基本尺寸。
(T)2、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T)3、一般以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作为基本偏差。
(F)4、在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都处于轴的公差带的下方。
(F)5、位置公差就是位置度公差的简称,故位置度公差可以控制所有的位置误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考试试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考试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优先数系R5、R10、R20、R40为。
2、在公差带图中,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相互重叠的那种配合是配合。
3、量块按制造精度分级。
分级主要是根据等指标来划分的。
4、平面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5、取样长度过长,有可能将的成分引入到表面粗糙度的结果中;取样长度过短,则不能反映待测表面粗糙度的。
6、确定检测光滑工件尺寸的计量器具时,测量多采用,检验多采用。
7、滚动轴承是标准件,其外圈与壳体孔的配合应采用制,其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应采用制。
8、对于普通螺纹,螺母中径的合格条件是不大于最大的极限中径,且不小于最小的极限中径。
9、矩形花键的尺寸公差采用制,目的是拉刀的数目。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为了实现互换性,同规格零件的几何参数应完全一致。
( )2、极限偏差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也影响配合的精度。
(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确定的。
( )4、圆度和同轴度都用于控制回转体零件的实际要素,故二者可互换使用。
( )5、表面粗糙度标准中规定了参数Ra、Rz值,在加工后,同一表面测得的Ra和Rz值应相等。
( )6、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不适合评定太软的材料。
( )7、测量多用于零件的要素遵守相关要求时。
( )8、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而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 )9、尺寸链只应用于机器的装配中,而不应用于零件的加工中。
( )10、结构型圆锥配合只有基轴制配合。
( )11、国家标准中,对螺纹的螺距误差和牙型半角误差规定用中径公差来限制。
( )12、螺纹的五个基本参数都影响螺纹的配合性质。
( )13、平键配合中,键宽和轴槽宽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 )14、齿轮的精度越低,则齿轮副的侧隙越大。
( )15、几何偏心使加工过程中齿坯相对于滚刀的距离产生变化,切出的齿一边短而肥,一边长而瘦。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l.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2.图样标注φ30 +0.033 0mm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4.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5.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6.配合H7/g6比H7/s6要紧。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8.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0.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11.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1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13.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14.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15.装配精度高的配合,若为过渡配合,其值应减小;若为间隙配合,其值应增大。
()16.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17.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
()18.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19.0级轴承应用于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也要求较高的机械中。
()20.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将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21.滚动轴承内圈与基本偏差为g的轴形成间隙配合。
()22.平键联接中,键宽与轴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23.矩形花键的定心尺寸应按较高精度等级制造,非定心尺寸则可按粗糙精度级制造。
()24.矩形花键定心方式,按国家标准只规定大径定心一种方式。
()25.圆锥配合时,可沿轴向进行相互位置的调整,因而比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好。
()26.圆锥直径和锥度的制造误差都会引起圆锥配合基面距的变化。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卷一一.是非判断题:(是划“√”非划“×”)(10分)1. 只要将零件的基本尺寸一致,则零件就具有互换性。
(×)2. 数字为正的偏差称为上偏差,数字为负的偏差称为下偏差。
(×)3. 误差是加工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公差是设计给定的。
(√)4. φ 10f7 、φ 10f8 分别与φ 10H8 配合,它们的 Xmin 值相等。
(√)5.若某圆柱面的圆度误差值为,则该圆柱面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差值亦不小于。
(√ )6. 滚动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为基孔制、内圈与轴的配合为基轴制。
(× )7. 精密粗糙度仪是采用针描原理进行测量的。
(√)8. 在精密测量中,量块通常是按等使用的。
(√)9. 已知某配合的 Ymax=- 25μm, Tf=35 μ m。
则此配合是过渡配合。
(√)10.加工零件的实际尺寸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准确。
(×)二、填空题:( 15 分)1.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φ30+ mm,则该零件的MMS为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其LMS为,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而加工允许的尺寸变动范围是0~,称为该零件的公差。
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30mm,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2.φ 30F7/h7表示基本尺寸为30mm的基轴(基准)制的间隙配合。
其中F7、h6 是公差带代号,F、h是基本偏差代号, 7、 6 表示标准公差等级数。
3. 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是指孔和轴的任何位置上孔和轴的实际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其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小实体尺寸最大实体。
尺寸,并在4.测量的四要素为:测量对象;测量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确度。
5.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系统误差。
三、选择题:( 10 分)1. 基本偏差为a~h 的轴与基本偏差为H 的孔可构成。
a. 基孔制的间隙配合;b.基轴制的间隙配合;c. 基孔制的过渡配合;d. 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试题(有答案)互换性的作用:1、从设计看,可以简化绘图、计算等工作,缩短设计周期,便于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2、从制造看,按互换性生产原则进行生产时,可以实现专业化协作生产,流水作业以至进行自动装配,提高生产质量。
3、从使用看,零件磨损或损坏后可迅速换上相同规格的备用零、部件,减少了修理时间,节约修理费用。
二、填空题(5小题,共10.0分)[1]基本尺寸相同的轴上有几处配合,当两端的配合要求紧固而中间的配合要求较松时,宜采用(基轴)制配合。
[2]对于除配合要求外,还有极高形位精度要求的要素,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关系应采用(独立原则)。
[3]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相同或不同的精度等级。
⑸量块按“级”使用时,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
二、选择题1.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A )。
A .标准化B .生产现代化C .大批量生产D .协作化生产2 .基本偏差代号f的基本偏差是(C )。
A . ESB . ElC. esD. ei3. 30g6与30g7两者的区别在于( C )。
A .基本偏差不同B .下偏差相同,而上偏差不同C.上偏差相同,而下偏差不同 D .公差值相同4.一般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范围为(C )。
A . IT1 ?IT7B . IT2 ?IT5 C. IT5 ?IT13 D . IT8 ?IT145.当相配孔、轴既要求对准中心,又要求装拆方便时,应选用(C )0A .间隙配合B .过盈配合C.过渡配合 D .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6.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D )A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B .形位公差标注形式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 D .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标注形式7.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要求,当形位公差前面加注①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B )oA.两同心圆 B .圆形或圆柱形C.两同轴线圆柱面 D .圆形、圆柱形或球形8.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形状和( C )公差带的形状相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试卷一、填空(1X42=42)1、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公差).2、按互换的程度不同,零部件的互换性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3、配合的选用方法有(类比法)、(实验法)、(计算法).。
4、几何公差由(形状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动公差)组成。
5、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的关系。
6、光滑极限量规简称为(量规),它是检验(孔或轴)的没有(刻度定值)的专用检验工具。
7、根据配合的性质不同,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
8、形状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9、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m)10、位置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 位置度)、(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 同心度) 。
11、在实际测量中,常用(相对)真值代替被测量的真值,例如,用量块检定千分尺,对千分尺的示值来说,量块的尺寸就可视为(测量的)真值。
12、表面粗糙度Ra、Rz、Ry三个高度参数中,( Ra)是主要参数。
13、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有:(比较法) 、(光切法) 、(针描法) 、( 干涉法)。
14.、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该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15、组成环按其对封闭环影响的不同,可以分( 增环) 、(减环) 。
二、标注、(3X6=18)1.试将下列各项公差要求标注在下图上。
(1)φ505.003.0+-mm孔的圆度公差为0.004mm,圆柱度公差0.006mm;(2)B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08mm,B面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B面对C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3mm;(3)平面F对φ505.003.0+-孔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mm;(4)φ1805.010.0--mm的外圆柱面轴线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8mm;(5)90°30″密封锥面G的圆度公差为0.0025mm,G面的轴线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12mm;(6)φ1215.026.0--mm外圆柱面轴线对φ505.003.0+-mm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8mm。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及答案(4套)填空题1.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________~________时,与基准孔配合形成间隙配合。
2.孔和轴的公差带由__________决定大小,由___________决定位置。
3.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______mm,上偏差为________mm。
4.在任意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给定的一个方向上,线的位置度公差带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有____级,其它注出形位公差项目的等级有____。
6.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___极限尺寸。
9.国标规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_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________表面。
11.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的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
一、判断题(若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弧内打“√”)1.零件尺寸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基本偏差的绝对值就越小。
( )2.φ30M8/h7和φ30H8/m7的配合性质相同。
( )3.作用中径反映了实际螺纹的中径偏差、螺距偏差和牙型半角偏差的综合作用。
( )4.直线度公差带一定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5.当包容要求用于单一要素时,被测要素必须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 ) 7.测量过程中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以一一找出,而系统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
( )8、光滑极限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9.零件的实际尺寸越接近其基本尺寸就越好。
( )10.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三、某基孔制配合,基本尺寸为50mm,孔公差为0.039mm,轴公差为0.025mm,已知配合的最小间隙是+0.009 mm,试确定孔、轴极限偏差,画出孔、轴尺寸公差带图。
四、某仪器已知其标准偏差为σ=±0.002mm,用以对某零件进行4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值为67.020、67.019、67.018、67.015mm,试求测量结果。
五、在某仪器上对轴尺寸进行10次等精度测量,得到数据如下:20.008、20.004、20.008、20.010、20.007、20.008、20.007、20.006、20.008、20.005mm。
若已知在测量过程中破在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试分别求出以单次测量值作结果和以算术平均值作结果的极限误差。
(3)小端圆柱面的尺寸要求为250.007mmφ±,素线直线度公差为0.01mm,并采用包容要求。
(4)大端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值不允许大于0.8mμ,其余表面R a值不允许大于1.6mμ。
七、下列各图中,被测要素分别应用哪种公差原则?其理想边界的名称是什么?理想边界的尺寸是多少?若实测某零件得其实际尺寸处处为20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2mmφ,试判断该零件对图a、b、c的三种技术要求是否合格?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006-2007(2)B卷标准答案一、解:1.a、h2. 标准公差基本偏差3.0、0.0134.圆柱面内的区域两相互平行平面间的区域5.13 126.最小最大7.精密级中等级粗糙级8.5 B G9.a R轮廓算术平均偏差z R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y R轮廓最大高度10.全形 非全形(点状) 11.形状 方向及位置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25分。
二、解:1.× 2. √ 3. √ 4.× 5. × 6. √ 7.× 8.× 9. × 10. × 评分标准:每小题1.5分,共15分。
三、解:(1)根据已知条件,孔的基本偏差EI =0,上偏差D ES T EI 0.039mm =-=+。
(2)已知Xmin =EI-es =+0.009mm ,es =EI-Xmin =0-0.009=-0.009mm ,ei =es-Td =-0.009-0.025=-0.034mm 。
评分标准:第1、2步各4分,公差带图2分;共10分。
四、解: (1)测量结果67.020+67.019+67.018+67.015L=67.0184=(2)测量结果的极限误差lim L L 0.002330.003mm 2⋅δ=±σ=±=±⨯=±五、解: (1)()101102120.0071100.003268101====-==-∑∑iiiixx mmx xmmσ(2)单次测量值的极限误差lim30.009804=±=±mmδσ(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0.00110==xmmσ(4)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lim30.003=±=±xmmδσ评分标准:每步各2.5分,共10分。
六.解:评分标准:每步各3分,共12分。
七、解:(1)a)被测要素应用独立原则,b)、c)被测要素应用最大实体要求。
(2)a)图无理想边界,b)、c)图的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其中b)的理想边界尺寸是MV Md d t200.0220.02mm=+=φ+φ=φc)图的理想边界尺寸是MV Md d t20020mm=+=φ+φ=φ(3)a )被测要素合格的条件是min a max a d d d 19.98d 20(1)f t f 0.02(2)≤≤φ≤≤φ⇒φ≤φφ≤φ 根据已知数据,可知被测要素满足a )图的技术要求。
b )被测要素合格条件是()fe MV a min a maxa d d (1)d f 20.02d d d (2)19.98d 20.00≤+≤φ⇒≤≤φ≤≤φ根据已知数据,可知满足b )图的技术要求。
c )被测要素的合格条件是()fe MV a min a maxa d d (1)d f 20d d d (2)19.98d 20.00≤+≤φ⇒≤≤φ≤≤φ根据已知条件,可知不满足第一个条件,故不合格。
1.φ30+0.012-0.009mm 的孔与φ30 0 -0.013mm 的轴配合,属于_基轴___制_过渡___配合。
2.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常用配合在孔、轴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采用“工艺等价原则”,公差等级高于IT8的孔均与_高一级 ___级的轴相配:低于IT8的孔均和_ 同级___级的轴相配。
3.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m -μ,配合公差为40m μ,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__过盈__配合。
5.尺寸φ80JS8,已知IT846m =μ,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_φ80.023 ___mm ,最小极限尺寸是 φ79.977___mm 。
6.国标按螺纹公差等级和旋合长度规定了3种精度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光滑极限量规按用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8.国标规定表面粗糙度高度评定参数(名称和代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测量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四个要素。
10、互换性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若正确则在括弧内打“√”)1.图样标注00.02120-φmm 的轴,加工得愈靠近基本尺寸就愈精确。
( )2.量块分“级”的主要依据是量块长度极限偏差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
( )3.普通螺纹精度标准对直径、螺距、牙型半角分别规定了公差。
( ) 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 )5.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 )6.配合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大。
( ) 7.φ30H7/f6 和φ30F7/h6的配合性质相同。
( )8.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
( )9. 端面全跳动公差和平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两者控制的效果完全相同。
( )10.对被测要素采用独立原则时,只要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中有一项超差,则该零件不合格。
( )三、有某一对配合的基本尺寸为60mm φ,配合公差f T 49m =μ,最大间隙max X 19m =+μ,孔公差D T 30m =μ,轴的下偏差ei 11m =+μ,求T d 、ES 、EI 、es 及X min (或Y max ),并画出公差带图。
四、用某仪器对某工件外圆同一部位进行10次等精度重复测量,测量值分别为24.999、24.994、24.998、24.999、24.996、24.998、24.998、24.995、24.999、24.994mm 。
已知在测量过程中不存在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试求单次测量值的极限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
六、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下图上(另画图标注)。
1.d φ圆柱面的尺寸为00.02530mm -φ,采用包容要求,D φ圆柱面的尺寸为00.03950mm -φ,采用独立原则。
2.d φ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R 1.25m a =μ,D φ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为R 2m a =μ。
3.键槽侧面对D 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2mm 。
4.D φ圆柱面对d 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量不超过0.03 mm ,轴肩端平面对d 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不超过0.05 mm 。
七、某孔的公差要求如图所示。
问:被测要素采用哪种公差原则?其理想边界名称是什么?试列出被测要素合格的条件。
若测得工件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都为a D=20.01mm,直线度误差f0.025=φ,并判断该工件是否合格?八、说明下面各标注代号的含义。
(1)M20×1.5-5g6g-L (2)3.21.6R z50 3.2(a)(b)(c)(d)1.基轴制过渡配合2.高一级同级3.过盈4.局部负荷循环负荷摆动负荷5.φ80.023 φ79.9776.精密级中等级粗糙级7.工作量规验收量规校对量规8.a R轮廓算术平均偏差z R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y R轮廓最大高度9.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精确度10.完全互换不完全互换二、判断题1.× 2. √ 3. × 4.√ 5.× 6.× 7.√ 8.× 9.√ 10.√三、解:轴0+-60m m φ孔30+30+11+0 d f D max min f d D T T T 493019mES Xei 191130mX T 194930mes T ei 191130mEI ES T 30300m=-=-=μ=+=+=μ-=-=-μ=+=+=μ=-=-=μm a x =X四、解:(1)()101102124.997100.00316101====-==-∑∑ii i i x x mm x x mmσ(2)单次测量值的极限误差lim 30.00949=±=±mm δσ(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0.00110==x mm σ(4)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lim 30.003=±=±x mm δσ六、解:七、解:(1)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2)理想边界是最大实体实效边界(3)被测要素合格的条件:a MV a min a max a D f D D f 200.0219.98(a)D D D 20D 20.033(b)-≥-≥φ-φ=φ⎧⎧⇒⎨⎨≤≤φ≤≤φ⎩⎩ (4)根据上述合格条件,被测实际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20.010.02519.985-=-=a D f φφφa 、b 两个条件均满足,故该被测工件满足图样上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