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缝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外科基本操作打结剪线拆线缝合教案:外科基本操作打结剪线拆线缝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外科打结的方法,包括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和器械打结。
2、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剪线操作,确保线头长度适中,不影响伤口愈合。
3、学生能够规范地进行拆线,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
4、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缝合方法,如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8”字缝合等,并能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打结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单手打结和双手打结的操作要点。
(2)剪线的原则和方法,如何正确判断线头长度。
(3)拆线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防止伤口裂开。
(4)常见缝合方法的操作规范和适用情况。
2、难点(1)打结时的手部协调和力度控制,避免滑结和假结的出现。
(2)剪线时的角度和力度掌握,确保线头整齐。
(3)在拆线过程中,如何准确判断伤口愈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拆线时机。
(4)缝合时针距、边距的把握,以及如何保证缝合的美观和牢固。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外科基本操作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践操作演示教师在模拟人体组织上进行打结、剪线、拆线和缝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和技巧。
3、学生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让学生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准备足够数量的缝合线、手术剪、持针器、镊子、模拟人体组织等教学用具。
2、教学场地选择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作为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外科手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外科基本操作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理论讲解(30 分钟)(1)打结介绍打结的目的和作用,即在外科手术中用于结扎血管、缝合组织等,以防止出血和组织分离。
任务教学——“缝合技术”的教学设计摘要:2017年起,四川在全省职教实施技能高考,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这成为高校遴选中职毕业生的必备条件。
“缝合技术”这一实验课程,作为职高农学必不可少的考核项目,作为一门基础性技能,在动物学外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如何达到高标准的操作,对后期的专业工作开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任务教学缝合技术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缝合技术”实验内容主要包括软组织的切开和缝合两项主要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手术的意义,掌握无菌操作的要领,能使用相关手术器械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外科手术。
二、实验安排实验教学安排2个学时,包括观看视频、示教、操作、考核4个环节。
三、实验准备(一)实验分组每次实训班级人数30人左右,一个班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5-6人,每组一名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实验准备和小组考核。
(二)用物准备硅胶模型或猪肉块、手术器械、缝合针线、消毒用的酒精棉球等。
四、实验过程(一)观看操作视频全班共同观看本次实验的操作视频,包括术前器材准备、消毒、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内容的流程。
(二)分组示教及练习全班分2大组,分别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演示教学,随后老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随时指导、解析和纠正学生操作。
(三)实验详解1.软组织的切开1.1皮肤切开紧张切开:在预定切口的两侧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固定皮肤后,先用手术刀垂直刺透皮肤,然后使刀倾斜45°,一直切至下角,再垂直止刀。
用于皮肤的活动性比较大,切皮时易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口不一致时用。
皱襞切开:将欲切开部位两侧的皮肤用手或镊子提拉呈垂直皱襞,在皱襞中央自上而下切开皮肤。
用于皮肤移动性较大的部位以及切口下有大血管、大神经、分泌管、重要器官的部位。
1.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割通常用钝性分离,将组织刺破后用手术刀柄、止血钳或手指进行剥离。
1.3筋膜和腱膜的分割方法是先用刀在中央切一小口,然后用弯止血钳在切口上、下将筋膜与下层组织分开1.4肠管侧壁切开为避免伤及对侧肠壁,通常在肠纵带上纵向切开。
外科缝合实验教案实验课教案应包括如下项目:实验内容:外科缝合课时:3授课日期:2010年12月08日实验教学目的:1、复习应用单手打结及器械打结;2、熟悉皮肤切开的方法;3、掌握手术中常用的缝合方法;4、掌握手术中剪线及拆线的方法。
教具:离体猪肉、缝合器械一套。
实验进程:(一)皮肤切开固定皮肤(手法),刀刃与皮肤垂直,力求一次完成,避免中途起刀再切,垂直出刀。
(二)缝合法1.单纯缝合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方法,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和内脏器官等多种组织的缝合(1)单纯间断缝合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方法,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和内脏器官等多种组织的缝合。
(2) “8”字缝合由两个相连的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靠,不易滑脱,常用于肌腱、韧带的缝合或较大血管的止血缝扎。
(3) 单纯连续缝合法可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腹膜的关闭缝合。
2、外翻常用于血管的吻合和较松弛皮肤的吻合。
血管吻合后吻合口两侧的血管边绕组织;形成避免血栓,光滑遗留线头少,内,向外翻出而血管壁(1)间断外翻缝合法是单纯间断缝合法的变形,在具体操作时,要求缝合深层组织所带入的要比浅层组织所带入的为多,类似等腰梯形。
这样当缝线收紧打结后切缘即可外翻。
(2)连续外翻翻内、3.常用于胃肠道和膀胱的缝合或吻合。
其优点是缝合后切缘两侧呈内翻状态,浆膜层紧密对合,有利于伤口粘连愈合;愈合后伤口表面光滑又减少了伤口与其邻近组织器官的粘连;内翻缝合防止了因粘膜外翻所致的伤口不愈或胃肠液、尿液外漏。
但是,内翻过度有可能引起内腔狭窄。
(1)单纯间断全层内翻缝合一侧粘膜进针和浆膜出针,对侧浆膜进针和粘膜出针,线结打在腔内同时形成内翻(图3~9)。
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
(2)荷包缝合是小范围的内翻缝合,以包埋处为圆心于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理,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
常用于阑尾残端的包埋、胃肠道小伤口和穿刺针眼的缝闭、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等。
外科缝合方法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外科缝合方法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外科缝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
2. 掌握不同类型伤口的适用缝合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外科缝合方法的分类和原理。
2. 不同类型伤口的缝合方法选择。
3. 缝合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不同类型伤口的缝合方法选择。
2. 缝合技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PPT、教科书、模拟伤口模型、缝合器材。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模拟手术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外科缝合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和需求。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分类介绍外科缝合方法:手工缝合、自动缝合、胶合剂缝合等。
2. 详细解释各种缝合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 强调不同类型伤口的缝合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伤口的模拟模型。
2. 演示手工缝合和自动缝合的操作步骤。
3.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观摩和指导。
4. 强调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消毒、穿戴手套等。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请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的外科缝合方法分类和原理。
2. 强调不同类型伤口的缝合方法选择的关键因素。
3. 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缝合技术和安全意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深入了解各种外科缝合方法的优缺点。
2.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应用所学的缝合方法。
教学延伸:1. 邀请外科医生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临床经验和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手术室,观摩真实的外科缝合操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2. 布置作业并批改,评估学生对外科缝合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清创缝合教案清创缝合术目的和要求1.掌握外科手术操作方法。
2.掌握切开方法、分离方法、缝合的基本技术。
3.掌握剪线的方法。
4.熟悉切口选择的原则。
一、切开(一)切开技术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是指使用某种器械(通常为各种手术刀)在组织或器官上造成切口的外科操作过程,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1.应用普通手术刀的切开技术:切开组织时使用手术刀腹切割,与组织平面呈45度,并有割的动作。
切开过程要保持刀刃与腹壁垂直,这样才能保持切口的两边缘对称。
术者和助手牵拉组织时用力要对称,否则切口向过度牵拉的对侧弯曲。
切开方法及要点:(1)将选定的切口线用专用划线笔标记,然后消毒皮肤及铺巾;(2)较大的切口由手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固定(图2),(3)小切口由术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两旁固定(图3),(4)术者拿手术刀,将刀腹刃部与组织垂直,防止斜切,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肤,然后再转至与皮面成45度斜角,用刀均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预定切口的长度,再将刀转成90度与皮面垂直方向,将刀提出切口。
(图1)(5)切开时要掌握用刀力度,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使切口呈线状,切口边缘平滑,避免多次切割导致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影响愈合。
(6)切开时也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误伤深部重要组织。
(7)皮下组织宜与皮肤同时切开,并须保持同一长度,若皮下组织切开长度较皮肤切口为短,则可用剪刀剪开。
(8)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随即用手术巾覆盖切口周围(现临床上多用无菌薄膜粘贴切口部位后再行切开)以隔离和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图1 正确的切皮方法图2 切皮时助手固定皮肤图2 切皮时术者固定皮肤2.应用电刀的切开技术:(1)电刀不能直接切割皮肤,会灼伤皮缘,日后的瘢痕会比较明显。
首先用手术刀完全切开皮肤达皮下后,才使用电刀。
(2)组织应分层逐次切开,电刀头与被切割组织保持适当的接触,不必插入组织太深,速度均匀地连续地划过组织。
(3)较大的血管可以事先预凝,止血时要把组织的损伤控制在最小程度。
外科手术缝线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能够掌握常用的缝线技术,包括简单缝合、深层缝合、皮肤缝合等。
2.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缝合材料,以及掌握缝线材料的保存和管理方法。
3. 能够正确评估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伤口并发症。
二、培训内容1. 缝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讲解:包括手术准备、伤口处理、缝合材料选择、缝合方法讲解等内容。
2. 缝线技术的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手术器械和模型进行实操练习,提高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临床实习:安排医生参与实际手术操作,指导医生在实际手术中应用所学的缝线技术。
三、培训方法1. 理论课程培训:通过专业的培训讲师进行理论课程的讲解,引导医生了解缝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实操练习:通过模拟手术器械和模型进行实操练习,指导医生掌握缝线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
3. 临床实习:安排医生参与实际手术操作,指导医生在实际手术中应用所学的缝线技术,实时纠正医生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四、培训时间安排1. 理论课程培训:每周安排2-3天的培训课程,每天4-6个小时。
2. 实操练习:每周安排1-2天的实操练习,每天4-6个小时。
3. 临床实习: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和手术安排,灵活安排临床实习时间,确保医生有足够的临床实习经验。
五、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通过闭卷考试和实际操作题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确保医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实操考核:通过实操练习考核,评估医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3. 临床实习考核:通过临床实习考核,评估医生在实际手术中应用所学的缝线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六、培训资料1. 常用缝线技术的培训教材:包括缝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常见伤口处理和缝合方法等内容。
2. 实操练习材料:提供模拟手术器械和模型,确保医生有足够的实操练习机会。
3. 临床实习指导书:针对不同类型的手术,给予医生具体的临床实习操作指导。
七、培训师资1. 缝线技术专业讲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缝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
第一次手术示教课教案(A组)——外科基本操作:切开、缝合主讲大夫:陈跃鑫(血管外科)助教:李沛、张晔、张杰石一、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介绍1、手术刀手术刀由刀柄和可装卸的刀片两部分组成。
正确装卸方法;正确持刀方法(执弓式、执笔式、握持式、反挑式)2、持针器持针持方法:掌握法、指扣法、掌指法 (夹针于中后三分之一处)3、手术镊正确持法:执笔式4、血管钳正确持法:掌握法、指扣法(注意正确开放方法)5、手术缝针三角针、圆针二、皮肤切开切口选择的原则:切口应选在病变附近,能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利于操作,并便于必要时延长切口。
过大过小均不适宜;切口方向应尽量与该部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路径相平行,减少组织损伤。
注意事项:刀口与皮肤垂直;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肤,然后再转至与皮面成45度斜角,用刀均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预定切口的长度,再将刀转成90度与皮面垂直方向,将刀提出切口;均匀用力,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使切口深浅一致平滑光整;也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误伤深部重要组织三、缝合单纯间断缝合:是最常用的基本缝合方法;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注意:进针出针都应与组织垂直,注意针的走行和弧度;缝合组织层次应一致,对合严密,勿留死腔;针距、边距应均匀一致,整齐美观,过密影响血运,过稀对合不佳。
一般皮肤切口缝合时,针距1cm,进针与出针处距切缘0.5cm;缝合线的结扎应松紧适度,打第一结的同时,右手稍加牵引,将线结牵向切口的一侧,然后再打第二结,皮肤稍外翻。
线结不要打在切口线上。
【同学感言】:第一次的手术示教课中,最大的收获无疑是学会了正确的持刀、镊等手术常用器械的方式。
陈老师时刻结合手术器械实战应用的详细介绍,不仅让我形成了正确的第一印象,在之后的解剖实验中对各种器材没有了陌生的感觉,更让我们认识到了在手术过程中每一件小事都不容忽视,细致严谨是医者的基本素养,每一个步骤也都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智慧,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大量的实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