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查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共7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03 MB
- 文档页数:39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1. 范围和目的本规范适用于临床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旨在保证样本采集的质量和规范性,确保临床微生物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术语和定义(1)微生物: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在内的微小生物体。
(2)临床样本:指从患者体内采集的各种生物标本,如血液、口腔、鼻咽部、骨髓、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3)采集容器:指用于采集临床样本的容器,如血液采集管、尿样瓶、培养皿等。
(4)采集套装:指一次完整的样本采集过程中所需的所有采集工具和材料。
3. 采集前准备(1)确定采集部位、时间和采集方式,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套装和采集容器,在样本采集前做好标签,并核对患者信息。
(3)认真阅读所有相关规范和实验室要求,确保样本采集符合要求。
4. 采集操作步骤(1)根据采集部位和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套装。
(2)采集前应让患者了解采集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3)采集前要检查采集部位,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生命体征,确保采集过程安全和无痛苦。
(4)采血时应注意采血量、采血速率、采血部位、采血方式等。
(5)尿样采集时应注意尿样的采集量、采集时间、采集方式、保护好样本的完整性和纯度。
(6)痰液采集时应注意痰液的颜色、黏度、量和纯度,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和采集方式。
(7)脑脊液采集时应注意采集部位、采集方式、采集量、采血顺序和样本处理标准等。
(8)其他临床样本采集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器具。
5. 样本运输和储存(1)在采集后,立即将样本放入相应的采集容器中,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2)若无法立即处理样本,应按要求在采集容器中注明采集时间和采集者信息,并存储在规定温度下,以便后续处理。
(3)运输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确保样本不泄漏、不污染,并尽快送至目的地。
(4)储存过程中应保持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控制储存温度,在保质期内使用。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牵头专家:胡必杰、倪语星、马小军、肖永红编写专家(按首字母拼音排序):蔡绍曦、陈佰义、褚云卓、高晓东、顾兵、黄勋、李光辉、李卫光、刘思远、刘运喜、陆群、卢晓阳、吕媛、孙自镛、索瑶、汤灵玲、王辉、王明贵、王选锭、吴安华、徐英春、颜青、俞云松、战榕、张卫红、宗志勇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2017年1月目录总则 (3)第一节:血培养标本 (5)第二节:呼吸道标本 (8)第三节:尿液标本 (13)第四节:其它无菌体液标本 (15)第五节:胃肠道标本: (20)第六节:生殖道标本 (24)第七节:皮肤、软组织标本 (27)总则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必须先采集微生物标本送检,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无菌部位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需要清除正常菌群和定植细菌才有意义。
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尤其是血培养。
有菌部位标本应避免“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
人体很多部位,如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鼻窦、皮肤伤口等处的正常菌群极易污染标本。
因此,从这些部位采集标本,要尽可能降低这些部位正常菌群或定植细菌对标本污染的可能性。
有菌部位的标本不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标本。
3.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
对于每一份标本,实验室都需要了解该患者和标本的详细信息以及医生的送检目的。
事实上,实验室对于标本所做的所有分析,都必须基于这些信息。
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等;2)申请科室或病区、申请医生;3)标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日期及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4)临床诊断;5)检测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检测项目;6)是否已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继发感染。
在医疗过程中,正确的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的要素、常见标本采集方法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标本采集的要素正确的标本采集是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以下是标本采集的要素:1. 标本种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标本种类进行采集。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应选择痰液或咽拭子作为标本;对于尿路感染,应选择尿液作为标本。
不同的感染部位需要选择相应的标本种类进行采集。
2. 采集时机:标本采集的时机也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标本应在感染病情明确后尽早采集,以避免可能的结果误差。
3. 标本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方法应根据标本种类和具体要求来选择。
常见的标本采集方法包括创伤面拭子采集、穿刺抽取、非创伤性采集等。
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误操作。
4. 标本保存条件:采集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交叉感染和标本变质。
不同标本有不同的保存条件,例如,血液标本需采用抗凝管储存,尿液标本需避光保存等。
标本的保存条件应在采集前明确,以确保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
二、常见标本采集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采集是常见的临床标本采集方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通过穿刺静脉或者指尖采集血液。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呼吸道标本采集:呼吸道标本采集是用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病原体检测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包括痰液采集和咽拭子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口腔和其他细菌的污染。
3. 尿液标本采集:尿液标本采集是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尿液采集应该注意避免尿液的污染,选择适当的采集器具,并在采集后及时送交实验室。
4. 创面标本采集:对于创面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创面标本采集是必不可少的。
在创面清创后,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如创面拭子采集、穿刺抽取等,以获取可靠的感染信息。
医院临床感染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切实为临床诊断、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必须加强微生物检验标本的管理,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质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检验质量的下降,现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作如下指导:(一)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注意事项1.基本原则(1)采集时间:应在病程早期、急性期、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样本。
(2)根据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采集方法:如厌氧培养标本在采集前一天要通知细菌室作好特殊培养基的准备与预还原,细菌室将配合医生采集标本;结核杆菌培养应留3~5ml痰。
具体请与细菌室联系。
(3)除痰、大便、肛拭子、咽拭子等不同标本外,其他标本采集时均应无菌操作,并盛于无菌容器内,采集量不得过少。
(4)采集和运送标本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具体事项(1)血培养1)采集时间:未用抗生素前,患者寒战或者发热高峰时抽血;发热前、发热中、发热后或间隔1h抽血。
2)抽血量:成人5~20ml/次,小儿1~3ml/次,骨髓1~2ml/次,血量过少影响阳性检出率。
急性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和肾盂肾炎,应该在治疗前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
3)可疑心内膜炎、体温不太高的菌血症:a.急性病例治疗前在1~2h 内在3个不同部位取3份标本;b.亚急性病例第1天取3个标本,24h 后,若全阴性再取3个标本;c.若已用了抗生素的心内膜炎患者,连续3d每天取2个标本。
4)如已用抗生素治疗的其他患者:在48h内取6个血标本,每次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2)尿培养1)留检的尿液标本应立即送检,否则尿中细菌迅速繁殖使菌落计数不可靠而影响诊断。
2)嘱患者清晨用肥皂水清洗阴部和尿道口后,留取过夜中段尿约l0ml 于无菌瓶内,避免用手接触尿瓶内盖。
3)留取尿标本后,在1h内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须保存于4℃冰箱,但不得超过6h。
(3)痰及支气管肺灌洗吸出液等一般以晨痰为好,先刷牙清洁口腔,并用盐水反复漱口,然后咳嗽干痰干无菌标本瓶中,立即送检,一时无痰者不能用唾液充数。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送检规范(-)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1、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三级医院感染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力争不应低于70%。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4、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肛拭或伤口拭子,应立即送检。
6、盛装标本的玻璃容器须经灭菌处理。
7、送检标本应详细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以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二)常见医院感染标本送检方法l、血液与骨髓(1)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切忌在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2)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
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
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存。
(3)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
(4)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5)每例血培养病人,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小时,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6)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做细菌培养。
2、尿液(l)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沪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无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2)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接口,弃去导尿管前段尿、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