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成形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体会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9
Ⅲ型鼓室成形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评价Ⅲ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136例(144耳)慢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在局麻或全麻下按照鼓室成形新三型的方法修补鼓膜并重建听骨链。
听骨键重建材料为自体或异体听骨。
结果发现新鼓膜形态及功能恢复约3个月,伴乳突手术者术腔上皮化约6个月。
术后新鼓膜早期穿孔5耳,晚期穿孔12耳,鼓膜一期愈合127耳。
术后听力增进124耳。
结论在完整清除中耳及乳突病变基础上,对传音性聋患者按新三型手术方法重建听力效果显著,同种异体听骨无排异性。
标签:鼓室成形术同种异体听骨慢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常导致鼓膜及听骨链破坏,从而影响听力。
中耳炎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和增进听力。
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术是提高听力的手术方式,且常与以清除病灶为目的的乳突根治术相结合。
我院从2005年以来,按照鼓室成形新三型的方法重建听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144耳)中,男75例,女61例;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45年。
慢性单纯型中耳炎46耳,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42耳,慢性骨疡型中耳炎56耳。
术前平均听阈均在45dB以上,气骨导差25dB以上。
术前检查咽鼓管通畅度,结果通畅122耳,不通22耳。
选用自体骨59耳,异体骨39耳。
1.2手术方法慢性单纯性中耳炎。
一般采用耳屏软骨膜作鼓膜修补材料。
取下移植组织放于75%酒精纱布中固定备用。
并用内植法修补鼓膜:在显微镜下以细小弯勾针将残余鼓膜边缘上皮剔除,内侧面用直角小刮匙经穿孔处进入小心搔刮;鼓室内填入适量氯霉素明胶海绵粒,移植筋膜置于锤骨柄外方、残留鼓膜内方。
胆脂瘤型及骨疡型中耳炎:全麻、耳后切口,并行乳突轮廓化切除,找到鼓窦,磨开上鼓室外侧壁,磨低面神经嵴。
探查听骨链,如果砧骨破坏而锤骨、镫骨正常。
取残留砧骨或灭活的同种异体听骨,用磨光钻修成长约3mm,宽约1mm的骨小柱,一端磨成可容纳锤骨长柄的沟形关节面,另一端磨成臼状可套在镫骨头上的关节面,借助锤骨柄被鼓膜张肌肌腱牵拉的张力保持稳定。
耳内镜和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比较引言耳内镜和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中耳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这两种手术都可以通过显微镜或耳内镜观察患者的中耳结构,以达到清除病变组织、修复听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耳内镜和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在手术操作、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操作及优势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耳内镜观察患者的耳腔结构,通过耳道进行手术操作。
这种手术操作相对更为精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鼓室的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减少手术创伤。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的视野:耳内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放大的视野,使外科医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病变组织及其周围结构,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精确操作。
2. 较小的创伤:由于手术是通过耳道进行,避免了颞部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时间相对较短。
3. 术后美观:由于手术切口在耳内,避免了颞部手术切口对外观的影响,患者术后外观更为美观。
二、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操作及优势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耳腔结构,进行手术操作的方法。
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相比,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1. 深入观察:显微镜可以提供更好的深入观察,有助于外科医生更全面地观察并处理病变组织,减少遗漏或二次手术的风险。
2. 较为成熟的技术:显微镜下手术是一种常规的耳鼻喉科手术方法,外科医生对这种技术操作更为熟练,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3. 更广泛的应用: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不仅可以用于鼓室成形术,还可以用于其他各种耳部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三、临床观察比较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和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上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下面对其临床观察进行比较。
1. 手术时间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相对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通常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手术时间在30分钟以内,而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手术时间可能在1小时以上。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效果分析和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9-03-20T10:39:20.3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郑鹏[导读] 就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郑鹏(万江眼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就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耳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067-01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病菌感染所致,患者的免疫力会随着细菌毒素的增加而下降,从而产生中耳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的听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中耳炎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中耳炎患者(8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鼓室成形术的手术配合鼓室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耳硬化症的手术,也叫做耳蜗成形术。
通过手术将鼓室中的骨化组织和软骨组织磨去后用义齿或人工材料填补空缺,使之恢复正常鼓动。
但是,鼓室成形手术需要配合其他操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手术前的准备收集患者基本病史信息,注意听力检查,确诊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治疗。
需要对患者进行基本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确保手术安全性。
患者需要提前停止一些药物的使用,比如抗凝剂、镇定剂等,避免手术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手术操作开颞骨将切口开在耳后,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暴露颞骨外板,用骨锤轻敲在耳后颞骨处,将其磨开形成窗口,准备进行下一步手术。
打开鼓室鼓室是由三个骨头组成的,通过颞骨内板的窗口进入颅腔,找到鼓室的位置。
在该位置接触到耳蜗,利用透镜将操作范围放大数倍。
切断鼓膜边缘并移走后,用小型医用电动钻钻孔进入鼓室,使钻头露出窗口处。
成形骨化组织将好的钢板或其他人造材料切割成相应的尺寸和形状,夹入到通过钻孔形成的鼓室中。
通过手术器械和器械推进器,将骨化组织和人造材料紧密贴合,使其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
注意事项术后护理手术后应继续辅助用药,防止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
术后两周内避免使用耳塞、耳机等刺激性物质。
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冬季的寒冷刺激,并避免接触强光、噪音等对听力有害的物质。
手术风险手术风险为普通手术的十倍,容易出现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相关的疾病因素进行评估,对操作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结论鼓室成形术是治疗耳硬化症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操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这种手术需要较高的操作技巧和术后护理,因此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更加重视手术安全和术后护理,减少风险并提高成功率。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喉科领域的诊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耳内镜技术作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一种,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作为其中的一种手术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治疗中耳疾病的重要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1术前评估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适合部分中耳疾病患者。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史、症状、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手术。
1.2手术操作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通过耳道插入耳内镜,直接观察中耳病变部位,并通过操作器械进行治疗。
由于手术操作仅通过耳道进行,因此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中需要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程度和术后恢复时间。
1.3手术风险尽管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有着较小的创伤和出血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如听力损失、面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以减少手术风险。
1.4手术应用范围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适用于一些中耳疾病,包括鼓室积液、慢性中耳炎、鼓室胆脂瘤等。
而对于一些病变范围较大或复杂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首选。
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疗效2.1听力改善通过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可以有效清除中耳腔内的病变组织,排除积液和胆脂瘤等,从而减轻听力受损的症状。
手术可使鼓膜和鼓室结构得到修复,有利于听力的恢复。
2.2复发率低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术后复发率较低。
由于手术方式较为微创,对中耳结构破坏小,因此可以有效降低鼓室病变的复发率。
2.3术后恢复快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较为微创,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不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避免了传统手术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情况。
2.4对比传统手术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且术后不易留下明显的瘢痕。
鼓室成型的分型
鼓室成型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中耳疾病的手术方法,它主要通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来改善听力。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鼓室成型手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手术目的和范围,鼓室成型手术可以分为单纯鼓室成形术和广泛鼓室成形术。
单纯鼓室成形术主要针对鼓室病变,通过修复或重建鼓室结构来改善听力,而广泛鼓室成形术则涉及的范围更广,包括修复或重建鼓膜、听骨链、外耳道等结构,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听力。
按照进路,鼓室成型手术可以分为耳内进路、耳后进路和耳道进路。
耳内进路通常是通过耳道进行手术,耳后进路则是通过耳后切开进行手术,而耳道进路则是通过耳道内切口进行手术。
此外,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和技巧,鼓室成型手术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技术和闭合式技术。
开放式技术通常是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通过重建听骨链和鼓膜来改善听力,而闭合式技术则是通过在耳后放置一个赝复物来覆盖病变部位,以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
总的来说,鼓室成型手术是一种针对中耳疾病的手术方法,其分型方法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手术适用于不同的病变情况。
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应详细了解手术方法和类型,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1.1 技术条件耳内镜下鼓室成形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来完成。
手术室需要配备高清晰度的耳内镜,这样医生才能清晰地观察鼓室的结构和情况。
手术过程需要耳鼻喉科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操作,因为需要对鼓室进行精细的操作,这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1.2 病人情况耳内镜下鼓室成形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耳部疾病,比如鼓室膜穿孔、鼓室炎症等。
不同的疾病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
1.3 术后康复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期。
术后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疗效2.1 减少手术创伤与传统的鼓室成形术相比,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需要在耳部进行较大范围的切口,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只需要几个毫米大小的切口就可以完成手术。
这样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2.2 提高手术的精准度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由于手术过程是通过耳内镜进行操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鼓室的情况,并进行精确的操作。
这样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误伤。
2.3 术后效果更加明显经过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后,患者的术后效果更加明显。
因为手术对耳部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的速度更快。
而且由于手术是经过耳内镜进行操作,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手术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使术后效果更加理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耳内镜下鼓室成形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耳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将会使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更加安全、精准。
随着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的要求不断提高,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深入,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的疗效将会得到更充分的验证和认可。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常见的耳鼓室手术,通常用于治疗鼓膜破裂、中耳炎和鼓室炎等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和疗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就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进行探讨。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它通过耳内镜和微小的手术工具在鼓室内进行手术。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技术的成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医生可以通过耳内镜清晰地观察到鼓膜和鼓室的情况,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2.适应症广泛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适用于鼓膜破裂、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多种疾病。
不同于传统手术需要大面积切开皮肤和软组织,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注重微创操作,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
3.患者接受度高鉴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微创特点和较少的术后疼痛,患者对这种手术的接受度非常高。
许多患者更愿意选择这种微创手术,以减少手术的不适感和恢复期的痛苦。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具有成熟的技术、广泛的适应症和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因此可行性非常好。
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疗效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在治疗鼓室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1. 有效治疗鼓膜破裂鼓膜破裂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或开放手术修复。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以直接观察到鼓膜的破裂情况,精准地进行修复,术后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2. 缓解中耳炎症状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常常导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以清除中耳内的炎症组织和分泌物,有效改善炎症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改善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是指鼓膜和中耳腔内积聚液体,是多种中耳疾病的共同症状。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以通过直视下清除鼓室内的积液,解除压力,有助于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