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爱国将领邓世昌教科版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4 KB
- 文档页数:4
《爱国将领邓世昌》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
理解“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自读课文解决生字书写
1.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命——“卩”、吉——“士”、敌——“攵”。
(二)巩固练习
1.补充练习: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皮良仓余戋
2.把词语填写完整。
()冲()撞舰()弹()
惊恐()()为国()()
()风()浪弹孔()()
手足()()慷慨()()
(三)实践活动
给家长或邻居讲述邓世昌的英雄故事,并听听他们对邓世昌的评价。
三年级第三单元《古诗两⾸》《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 哈尔滨⼩学教研” ⽹络优秀团队集体备课展⽰(双城场)2013年9⽉时间展⽰年级哈市⽹络兼职管理员主持⼈展⽰单位点评嘉宾专家引领9⽉11⽇下午1:00——3:00三袁德勇(青岭中⼼校)刘⽟华(兆麟⼩学)兆麟⼩学(第3单元精读课第1课)朝阳中⼼校(第3单元精读课第2课)万隆中⼼校张⽯磊(点评兆麟⼩学)兆麟⼩学刘⽟华(点评朝阳中⼼校)哈市兼职教研员、松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教部主任郝春平9⽉12⽇下午1:00——3:00四袁德勇(青岭中⼼校)刘安美(第⼆⼩学)第⼆⼩学(第3单元精读课第1课)永胜中⼼校(第3单元精读课第2课)新兴中⼼校王敬波(点评第⼆⼩学)团结中⼼校⾼洪波(点评永胜中⼼校)哈市兼职教研员、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部主任舒春艳9⽉13⽇下午1:00——3:0五陈美玲(第五⼩学)陈美玲(第五⼩学)实验⼩学(第3单元精读课第1课)乐群中⼼校(第3单元精读课第2课)东官中⼼校刘相龙(点评实验⼩学)第五⼩学陈美玲(点评乐群中⼼校)哈市兼职教研员、哈尔滨市南马路⼩学品诗悟情,与历史对话——教科版⼩学语⽂三年级上册《古诗两⾸》教学解读双城市朝阳中⼼⼩学刘雅红《出塞》和《⽰⼉》这两⾸古诗是教科版⼩学语⽂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本单元以“爱国志⼠”为主题,表达了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两⾸古诗则恰恰是体现这⼀主题的中⼼⽂章,唐代诗⼈王昌龄的《出塞》通过⽉照边关时戍边⼠卒思慕良将的强烈感情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让我们体会到诗⼈诚挚的爱国热忱。
相⽐之下宋代诗⼈陆游的《⽰⼉》更多了些沉郁悲壮,此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的遗嘱,他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失去的国⼟,热切的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写了这⾸诗,来告诫⾃⼰的⼉⼦。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让我体会到诗⼈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两⾸古诗,虽然情感基调不同,但却有着⼀致的精神本质。
不论是戊守边关将⼠们的翘⾸期盼,还是陆游弥留之际的执念,都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概括并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清事情的发生经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其中的一位,他就是爱国将领邓世昌(课件展示邓世昌头像),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5爱国将领邓世昌)二、初读感知1.课后生字词正音师: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课件展示课后生字词,整页出示)请同学们迅速练习读一读。
生快速练读,(课件一页一词)老师找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如果学生概括的不准确,师:你说得不错谁能再说说……)师:你说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师:啊,你是这样知道到的,那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吧。
(课件出示)生读。
师:很好,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读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就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品读、理解课文1.通过理解“慷慨激昂”品读课文。
(1)找到重点句,理解慷慨激昂。
师: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是怎样英勇作战的呢?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设计第四小学曹静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
理解“屡中、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邓世昌以死报国的英雄行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邓世昌挂图。
2.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搜集邓世昌及甲午战争的资料。
教学流程:一、陈述历史,激趣导入1、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地图,看到了这张地图,你们想到了什么?生:中国师:是的,这就是我国的区域地形图。
师:但是就在1000多年以前,曾在这里(课件:红笔圈黄海)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发生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
同学们,时间虽然飞逝,但是抹不掉历史的足迹、抹不掉英雄人物的事迹。
那今天就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清朝末年那一场惨烈的战争中。
2、师:(课件:战火)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面上,此时正是炮火齐鸣,北洋水师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与日本舰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课件:甲午海战字幕)这就是著名的甲午海战。
你们想了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邓世昌吗?(课件:邓世昌头像)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5.《爱国将领邓世昌》(板题)下面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3、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共同走进这场枪林弹雨的战争、感悟战争中这些可歌可泣英雄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预习案)1、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对课文的预习,下面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预习任务”(课件出示:预习本)谁来读一读“预习任务”A、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要读流利。
B、学会新字新词C、标记文章自然段序号D、说说你对邓世昌及甲午海战的了解E、独立完成预习本的项目(填写预习本)师:好,现在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也想检验一下你们预习本的答题情况。
拿出预习本和搜集的相关材料,好,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师:(字词)首先我们先过字词关。
《爱国将领邓世昌》资料爱国主义错误倾向中国中心主义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的一种概念,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世界观。
近代以来这也被认为是很多民族都具有的种族主义的表现。
在政治方面,中国中心主义是中国历代王朝对外关系的核心。
汉族聚居的区域为世界中央,而华夏之外的民族被称为“化外之民”或者“蛮夷”(史称“”,即、南蛮、、)。
中国的皇帝是,中国的是“天朝”或“上国”,而其他民族和中国的关系是贡国和属国的关系,其首领只能被称为王。
在东亚历史中,很少有能挑战中国在东亚外交的统治地位的例子。
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东亚外交系统在清朝末期逐渐衰落,致清末由于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中心主义论点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一状况导致了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及之后的戊戌变法,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的外交壁垒,中国则转向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平等互助性质的外交方针,但随着九十年代中共为延续其自身统治合法性而引发的民族主义思潮,使得中国中心主义再次抬头。
中国自清末开始和西方国家差距越来越大,令中国人质疑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中国民族主义也从强调中国的优越演变为五四运动时候的争取国家平等、尊严和权利。
近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官方也就不再强调中国中心主义,反而是承认中国的落后和“一穷二白”而争取积极与外国发展经济合作和平等的外交关系。
在一些东亚国家和民族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和中国的关系占据了重要地位。
日本在给的信中写道:“日出之处天子致日落之处天子无恙”,这也成为日本国名的由来。
被中国统治千年的越南的名字,源自中文的“百越之南”,是以和中国南部之间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
在文化方面,中国中心主义表现为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长期是文明中心,对邻近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影响巨大,所以该观念持有者认为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次于中国,极端者甚至拒绝承认其他文化的价值。
西方中心主义西方文化优于、高于非西方文化;或者认为人类的历史围绕西方文化展开;或者认为西方文化特征、价值或理想带有某种普遍性,从而代表非西方未来发展方向,所有这些,都带有西方中心论的色彩。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概括并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清事情的发生经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其中的一位,他就是爱国将领邓世昌(课件展示邓世昌头像),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二、初读感知1.课后生字词正音师: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课件展示课后生字词,整页出示)请同学们迅速练习读一读。
生快速练读,(课件一页一词)老师找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如果学生概括的不准确,师:你说得不错谁能再说说……)师:你说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师:啊,你是这样知道到的,那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吧。
(课件出示)生读。
师:很好,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读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就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品读、理解课文1.通过理解“慷慨激昂”品读课文。
(1)找到重点句,理解慷慨激昂。
师: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是怎样英勇作战的呢?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
理解“屡中、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爱国名将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和理解邓世昌以死报国的英雄行为。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这些爱国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英勇无畏、不怕流血牺牲,清朝末年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是这样的英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爱国将领邓世昌》(板书课题)。
2.出示邓世昌挂图,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读题激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简写板书:谁?做什么?结果?)预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世昌是爱国将领?(2)他为什么以身殉国? (由于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时代有距离,所以设计这样的谈话和交流,导入相关资料,能帮助学生接近文本,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新课学习(一)探情境是呀,我们读一篇课文就要把它读懂。
同学们的思维敏捷,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求助老师、同学来解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邓世昌的英雄形象有个初步感知。
)(二)品情境:1.默读课文,提出疑问。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过,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初步的感觉上,接下来我们就对课文进一步研究。
《海军将领邓世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批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体会邓世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民族尊严的高风亮节。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邓世昌与日军激战的感人场面。
二、出示学习目标1、借助旁批品词、析句,感受战斗的激烈。
2、体会邓世昌为国捐躯的爱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结合批注体会:1、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个战场上你有什么感受?2、邓世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5分钟后汇报)自学质疑: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结合批注理解课文。
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展示评价:小组代表汇报,师适时点拨评价。
巩固深化: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过渡语:战斗才刚开始,邓世昌就表现出了他的勇猛善战、顽强。
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识的人。
我们继续到战场上去寻找邓世昌。
看看你又能感受到什么?自学指导二自由阅读课文4~6自然段结合批注思考:(1)“志远”中弹后邓世昌做出了什么决定?落水以后,邓世昌又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
(6分钟后汇报)自学质疑:自由阅读课文4~6自然段,画句子、谈体会。
合作释疑: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展示评价:小组代表汇报,师适时点拨评价。
巩固深化: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了解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勇战敌舰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袭击,纵横,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同归于尽,乘风破浪,惊恐万状,手足无措,为国捐躯”。
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的言行,让学生体会他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怎样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齐读课题)1.出示照片:同学们回去已经认真读了课文,现在,你能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吗?2.同学们讲得非常好,个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到邓世昌是一位爱国将领。
(1)课文哪一节概括写邓世昌是爱国将领?(第一节)齐读。
(2)这一节提到他为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用一个词就能概括,这个词就在第八节,你们一起告诉我是哪一个?出示重点词:为国捐躯(捐,献出。
躯,身躯,生命。
“为国捐躯”就是……为国献出生命。
)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第八节。
(4)其余(2——7)节具体写了邓世昌的英雄行为。
(按“总—分—总”的结构给课文分段。
)(5)过渡:刚才还有一位提到他对课文中写的一句话特别感动,这就是出示: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齐读)在这句句子中有一个成语是(置之度外)老师告诉你们,边说边示,(置,安排。
之,它。
度,考虑。
)“置之度外”就是……置生死于度外齐读这句句子。
二、完成课后思考题,概括主要内容。
1.过渡:邓世昌是怎样顽强作战,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为国捐躯的呢?课后练习中的四个思考题给我们提示了主要的事迹。
(1)快速默读课文,找到和思考题内容相对应的小节。
过渡:下面,老师就请四组同学来读,老师读思考题,这四组同学分别来读相应的小节,其他同学听听找得对不对。
(2)接下来,老师请你们默读3/4/5,6/7/节,边默读边快速找到有关的句子用括号标出,然后自己抓住关键语句轻轻地回答问题。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爱国将领邓世昌_教科版【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明白得“横冲直撞”“大方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概括并复述那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佩服之情。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清情况的发生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入侵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其中的一位,他确实是爱国将领邓世昌(课件展现邓世昌头像),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二、初读感知1.课后生字词正音师: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形。
(课件展现课后生字词,整页出示)请同学们迅速练习读一读。
生快速练读,(课件一页一词)老师找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专门好。
2.概括文章要紧内容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两遍,边读边摸索“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假如学生概括的不准确,师:你说得不错谁能再说说……)师:你说得专门准确,你是如何明白的呢?师:啊,你是如此明白到的,那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吧。
(课件出示)生读。
师:专门好,通过预习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读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就明白了文章要紧写了什么,这也是概括课文要紧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品读、明白得课文1.通过明白得“大方激昂”品读课文。
(1)找到重点句,明白得大方激昂。
师: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是如何样英勇作战的呢?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爱国将领邓世昌》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按提示找出描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等主要语句,概括归纳后组织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并理解课文里主人公慷慨激昂说的一段话,体会并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所说所做的语句,通过读、议的形式,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1、邓世昌挂图。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引入,了解背景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新闻节目吗?近期在新闻中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是的,我们中国和日本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有个爱国将领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生命,他就是爱国将领邓世昌,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5课——《爱国将领邓世昌》(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爱国将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的海防,是怎样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求助老师、同学来解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细读释疑1、指名读第7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总结一下吗?(板书词语:为国捐躯)2、课文1—6小节具体叙述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
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习课文1—6节,读一读,并用“——”画出自己认为能体现邓世昌爱国的词、句、段。
重点句子:A、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号,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会取得胜利!”B、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教科版教案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目标:1.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按提示找出描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等主要语句,概括归纳后组织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并理解课文里主人公慷慨激昂说的一段话,体会并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爱国志士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难、重点: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所说所做的语句,通过读、议的形式,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充满感情地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诵完后师述:刚刚同学们吟诵的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和文天祥的诗词《满江红》和《过零丁洋》。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认识另一位着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
〔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3.师述: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师述:邓世昌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有哪些功绩?请大家把书翻开轻读课文后说说。
读后学生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1.指名分别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后,〔板书词语:为国捐躯〕从第一节中找出意思相照应的句子进行理解。
2.课文2 7小节具体表达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
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那场海战的场面。
〔播放电影《甲午海战》剪辑片断〕3.请同学们各自学习课文2 7节,读一读,划一划邓世昌在战斗中指挥定远,表现得非常勇猛的语句。
4.学生读、找、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将有关划出的语句进行交流,师指导朗读,齐读划出的语句。
〔2〕师出示邓世昌慷慨激昂的一段话: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他同归于尽。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
播放与此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感受后再次朗读。
《爱国将领邓世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概括并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理清事情的发生经过,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共同了解其中的一位,他就是爱国将领邓世昌(课件展示邓世昌头像),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
二、初读感知
1.课后生字词正音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么老师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
(课件展示课后生字词,整页出示)请同学们迅速练习读一读。
生快速练读,(课件一页一词)老师找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两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邓世昌的什么事?”
(如果学生概括的不准确,师:你说得不错谁能再说说……)
师:你说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啊,你是这样知道到的,那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吧。
(课件出示)生读。
师:很好,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读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就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品读、理解课文
1.通过理解“慷慨激昂”品读课文。
(1)找到重点句,理解慷慨激昂。
师: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是怎样英勇作战的呢?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
生快速默读。
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哪些语句使你感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让我们把这段话画下来。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这段话,想一想哪些词使你感动。
生:我找到了“慷慨激昂”这个词。
(课件展示红色)(板书)
师:你能结合“慷慨激昂”这个词说说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师:你说得很对,通过“慷慨激昂”这个词,我们知道了当时的邓世昌情绪激动、语调昂扬,充满正气。
邓世昌为什么要慷慨激昂地说这段话呢?我们已经对这段话有了初步的理解,文章不厌百遍读,只有通过仔细阅读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这段话。
老师请同学再读课文2-5自然段,其他同学找一找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把它画下来,你还可以把你的想法在语句的旁边简单的写一写。
指名读,其他学生边读边画边想。
(2)通过2-5自然段具体理解邓世昌“慷慨激昂”的原因。
师:通过再读,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这也是这件故事的起因。
领读。
师:9月17日中午,……战斗打响后,……炮火,
生: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猛烈开炮,屡中敌舰。
师:以先锋舰……为了保护旗舰,
生:邓世昌指挥……迎战来敌。
师:“致远”在……炮弹打光了,
生:邓世昌就命令……射击。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的都是描写邓世昌的行动的。
我们可以从这些话中体会出什么呢?师:是呀,邓世昌不仅很英勇,而且还善于作战。
(板书:英勇善战)
师: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
……船身倾斜。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世昌做了怎样的决定呢?
生:邓世昌怒视着在……一定会取得胜利!
师: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此时此刻“致远”已经舰伤弹尽,邓世昌面对着横行海面的敌舰,他心急如焚,文中哪个词说明了邓世昌当时的心情呢?
师:你能感受到邓世昌的心中在想什么?
师:是啊,面对这些占我国土、杀我同胞的侵略者们,怎能不恨。
所以他才会对全体官兵说了这段话。
课件出示邓世昌说的话。
师:请你体会邓世昌当时的感情,谁想读。
指名读。
师:老师感觉这名同学读得很有力量,但是“慷慨激昂”的感情还不够充分。
谁愿意再试试。
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好,我们能听出“慷慨激昂”的情绪了,老师也想读这段话。
请同学听老师读,再体会邓世昌当时的感情。
范读。
师: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师:你说得真好,那就请你像老师这样再体会再读读。
生再练读。
师:你便是邓世昌,你怒视着敌人,要把你胸中的怒火喷出来。
谁来。
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我们身上也流着和邓世昌一样的血。
此时此刻让你的热血沸腾起来。
让我们也像邓世昌那样勇猛。
好,想读的孩子站起来,昂首挺胸,老师读叙述部分,同学们读邓世昌的话。
生齐读。
2.通过理解“置之度外”品读课文。
(1)理解“置之度外”
师:从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话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在祖国和同胞遇难的时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你们也能像邓世昌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
(课件展示红色)(板书)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呢?请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呢?
(2)通过6自然段具体体会“置之度外”。
师: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邓世昌为了祖国、为了同胞,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放在心上了。
他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引读。
师:邓世昌登上……轰击“致远”。
生:“‘致远’的甲板起火了……冲向‘吉野’。
”
“敌舰上的士兵……手足无措”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你读的那句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致远”号……)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致远”号的全体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要和敌舰同归于尽。
师:敌舰上官兵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把敌人的表现再说一说吗?
(课件展示:敌人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敌人的种种表现更加衬托了邓世昌和“致远号”全体官兵的——
生:把生命置之度外,舍生忘死、勇往直前。
3.品读故事的结果
师:但“就在‘致远’将要……不久就沉没了。
”虽然“致远”沉没了,但是我们的心中还始终惦记着一个人,他就是——邓世昌(课件展示)。
在最后的时刻,邓世昌是怎样做的呢?师解读视频:落水以后的邓世昌,仍然高呼杀敌不止。
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了他,他拒绝了。
(课件播放邓世昌牺牲视频片段)他饲养的军犬叫“太阳”,“太阳”看到主人落入了水中,奋力地游向邓世昌……“太阳”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它和主人一起在水中嬉戏的画面,他要和邓世昌一起在海上乘风破浪,他要永远陪在英勇善战的主人身边……“太阳”游到邓世昌身边,咬住他的衣袖和辫子,想救起自己的主人,却被邓世昌用力挣脱了……可是军犬“太阳”是那样忠于自己的主人,一遍又一遍地努力着,它多想和主人一齐重返家乡呀!邓世昌无奈地溺死了自己的爱犬,他抱定了与“致远”同存亡的决心,然后他自己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为了祖国、为了同胞,邓世昌就这样为国捐躯了。
(板书:为国捐躯)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27人遇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这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场面呀!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呀,他要与“致远”同存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要以死表现出他为国捐躯的决心。
四、回顾、总结全文
领读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展示邓世昌头像,配乐)
师: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
生:为了保卫祖国的海防,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邓世昌的英雄行为,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
的爱国热忱,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板书一个心形)
五、结语
师:其实,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还有很多像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保护同胞,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以此换来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阅读,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
我们还将在本单元继续学习爱国志士的故事,请同学们预习这些课文并搜集相关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