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治疗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1.63 KB
- 文档页数:2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0例。
观察组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亚铁片治疗,疗程均为28天。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p>0.05,无显著差异。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儿在临床上的贫血严重程度需要结合血红蛋白(hb)的检测水平进行分级,其中轻度贫血患儿的hb水平为≥90g/l 且<110g/l;中度贫血患儿的hb水平≥60g/l且<90g/l;重度贫血患儿的hb水平为≥930g/l且<60g/l;极重度贫血患儿的hb水平为<30g/l。
1.3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4 临床效果评价此次临床研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评估以以下标准作为依据:①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完全消失,hb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水平。
②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基本消失,hb检查结果显示未恢复正常水平,但相比之前升高了10g/l-20g/l。
③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有所改善,hb检查结果显示未恢复正常水平,但相比之前升高了5g/l-10g/l。
④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没有显著变化,hb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发生变化,或者相比之前升高幅度小于5g/l。
1.5 治疗方法1.5.1 对照组患儿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硫酸亚铁片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每天按50毫克进行治疗,服用方式为口服,一天服用一次,服用时间点为餐后。
1.5.2 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进行治疗,服用剂量为1天50毫克,服用方式为口服。
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2]。
诊断应根据症状特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①临床症状特征: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婴幼儿期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呈全身症状表现,极易误诊,为此对反复腹泻、体质量增长缓慢、黄疸、血尿等原因不明患儿应争取在应用抗生素前给予尿培养、细菌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3]。
②实验室及相关检查:确定诊断标准,离心尿镜检WBC>10个/HP,清洁尿培养有病原菌生长呈阳性,菌落计数≥105/ml。
由于小儿不能控制排尿,女孩尿路较短,未能保持肛门、会阴部清洁等因素均会导致小儿尿路感染。
为此应加强保持外阴及尿道口清洁。
对伴有高热、尿路刺激症等症状者对症治疗;碱化尿液,改变尿液pH值;经验给予抗生素,再根据临床及相关检查,及时调整抗生素,本研究中,选用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
综上所述,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为此临床中应加强对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早期诊断,以便于及早治疗,预防肾瘢痕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张晓阳,社海星,沈国武.青海地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5):122.[2]谢永强,虢艳,邓秋连.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7(14):267.[3]李慎,黄萍.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41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1(11):158.(收稿日期:2013-01-18)(本文编辑:马艳丽)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评价潘秀花覃耀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南宁530003)【摘要】目的评价0 5岁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的效果。
方法将152例0 5岁营养不良的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儿每月1次接受儿保门诊的常规保健和对症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不良的营养行为进行干预、促进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助食品、平衡膳食、有效防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综合性干预。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观察。
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诊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照组选择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
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此药物对患儿肝肾功能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亦不会刺激患儿胃肠道,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右旋糖酐铁;贫血;缺铁性【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27-01缺铁性贫血属营养缺乏性疾病的一种,此症诱因主要是人体膳食铁摄入不足,或者人体对铁质利用率偏低,加上小儿身体功能发育不全,极易患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容易被各种疾病侵袭,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与身体健康。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诊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选择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实验选择了我站儿保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诊治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30例;对照组30例患儿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1例;患儿年龄均于3~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1.57)岁。
观察组30例患儿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9例;患儿年龄均于3~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1.52)岁;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农村学龄前儿童贫血干预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补充营养:对于轻度贫血的儿童,可以通过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
食物来改善。
例如,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对于中度贫血的儿童,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2.改善饮食结构:农村儿童的饮食结构单一,容易缺乏营养素。
应该鼓励家长为孩子提供
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蛋白质等,以确保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
3.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贫血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家长
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向儿童宣传健康饮食和卫生习惯,鼓励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定期监测: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贫血问题并采取
干预措施。
对于中度贫血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进展。
5.治疗原发病:对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寄生虫病的儿童,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改善贫血
症状。
同时,对于严重贫血的儿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输血等治疗。
总之,农村学龄前儿童贫血干预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补充营养、改善饮食结构、加强健康教育、定期监测和治疗原发病等。
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分析作者:汪晓霞肖绪武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分析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其中有35例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试验组),另35例给予硫酸亚铁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缺铁性贫血;营养[中图分类号] R72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68-02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 on pediatric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ANG Xiaoxia XIAO Xuwu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Dalian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Dalian 116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IDOL) on pediatric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PNID) therapy. Methods 70 cases of PNID children who wer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 2010 to Sept.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35 cases) which treated with IDOL and control group which treated with ferrous sulfate oral liquid (35 cases), then compar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Iron dextran oral liquid;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Nutrition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我国6个月~3岁婴幼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由于多为轻度贫血,因此不易引起家长重视,故未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治疗,但长期贫血可直接影响婴儿身体、智力的发育[1],因此,贫血应引起家长及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幼儿园贫血儿童管理计划
1. 引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幼儿园作为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贫血问题。
本计划旨在为幼儿园提供一套系统的贫血儿童管理方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 贫血筛查
(1) 入园体检时,对所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贫血风险。
(2) 每学年中期,对高风险儿童进行复查。
(3) 对确诊贫血儿童,进行原因分析和分型诊断。
3. 干预措施
(1) 饮食干预:优化幼儿园食谱,确保膳食中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充足。
对缺铁性贫血儿童,提供铁剂等营养补充品。
(2)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防止吸入二手烟;定期杀虫灭蚊,预防寄生虫感染。
(3) 健康教育:向家长普及贫血知识,指导合理膳食搭配和生活方式。
4. 效果评估
(1) 每学期末对贫血儿童复查,评估贫血状况改善情况。
(2) 定期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干预措施执行效果。
(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5. 后续工作
(1) 建立贫血儿童健康档案,长期跟踪管理。
(2) 加强与当地医疗机构的合作,确保及时诊治。
(3) 制定幼儿园营养餐食谱,持续优化膳食结构。
本计划的实施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医疗机构的通力合作。
只有采取全方位、持续性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贫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429例1岁以下散居儿童营养性贫血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是为了分析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管辖区域内1岁以下散居儿童营养性贫血状况。
方法:对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散居7月龄婴儿,在健康体检时采集末梢血,测定血红蛋白值。
结果:429例管理的1岁以下婴儿中,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以及添加辅食不合理的婴儿发病率较高。
结论:进一步提高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合理、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婴儿喂养方式,加大对婴儿的监测力度,提高婴儿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减少婴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生,降低营养性贫血对儿童的危害。
【关键词】1岁以下;散居儿童;营养性贫血【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3-01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资料数据来源于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所管辖区域内,并在此进行管理的散居婴儿。
1岁以下婴儿429名,其中男性225名,女性204名。
所有婴儿体检健康,出生体重在2.5kg~4.0kg之间,近1个月内无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既往无血液病病史。
1.2 方法:按照广州市妇幼保健院下发的《广州市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手册》内容进行系统管理,并做好记录。
在7月龄体格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检测血红蛋白值。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贫血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的诊断标准6月~6岁血红蛋白0.01),见表1。
2.3 贫血与喂养情况关系:发现贫血的婴儿中,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2例,母乳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5例,人工喂养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8例,纯母乳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4例,母乳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8例,人工喂养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18例。
贫血与喂养方式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133,p<0.01);贫血与是否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3 讨论儿童是营养性贫血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小年龄的婴幼儿患病率较高。
幼儿贫血矫治分析总结第1篇根据卫生局的管理要求,为全面了解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我院于20xx年5月7日——20xx年5月31日,抽调17名医护人员用了15天时间对我街道辖区所属15所幼儿园的3927名儿童进行体检。
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五官、视力、口腔、内外科及血常规等。
体检结果总结如下:1、15所幼儿园包括特级1所,甲级6所,乙级4所,丙级2所,丁级2所。
应检4023人,实检3927人,受检率,符合教育局和卫生局的管理要求。
2、15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8所,营养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检出率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以下文中不再分别统计。
3、托、小班未检查视力,中、大班检查视力2429人,其中左眼视力≥人,右眼视力≥人,其余部分需要观察保护视力或进一步检查,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勤洗毛巾,不揉眼睛。
4、本年度体检共检出龋齿978人(除去已经做过修补),阳性率,牙齿的清洁和口腔日常护理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重视,做到少吃甜品,早晚刷牙,坚持进食后漱口。
5、此次受检的3927名儿童全部进行血常规化验,共检出Hb≤110g/l904人,其中轻度贫血872人(90≤HB110),中度贫血32人(60≤HB90)、重度贫血0人,贫血率,略高于20xx年我国关于居民贫血状况的调查结果。
如今,儿童缺铁性贫血成为除肥胖、近视之外的'又一儿童富贵病。
如果不及时补铁,可出现体力、记忆力及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托幼机构应当重视贫血对学龄前儿童的不利影响,在菜谱和点心中着重添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比如瘦肉、动物肝脏、蛋黄、红枣等,以预防和纠正贫血。
6、共发现营养不良37人,其中体重低下(同性别同月龄体重值≤2SD)16人,生长迟缓(同性别同月龄身高值≤2SD)21人,消瘦10人,占总人群。
此类孩子需要针对个体差异配置特殊营养餐,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各幼儿园保健老师已做专案管理,我们也会定期追访这些孩子的干预结果。
0~6岁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状况分析目的通过对邱隘社区0~6岁常规体检儿童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
方法对1296名常规体检0~6岁儿童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有300例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占体检儿童的23.2%,其中0~1岁191例,占14.7%,1~3岁80例,占6.2%,3~6岁29例,占2.2% 。
贫血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营养性缺铁贫血多发生在幼儿以下阶段,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喂养,可以防控因婴幼儿先天铁不足或辅食喂养不合理导致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标签: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科学喂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机体铁的需要增加和(或)铁吸收使体内储存铁耗尽而缺乏,又未得到足够的补充,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贫血。
儿童贫血可致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障碍、迁延性腹泻等疾病[1]。
现将我院儿保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9月0~6岁体检儿童血细胞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为我院儿保门诊2012年10月~2013年9月0~6岁体检儿童。
贫血患儿共300例中0~1岁191例,1~3岁80例,3~6岁29例,已排除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均符合儿童营养性缺铁贫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用EDTA-K2静脉血,使用Sysmex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MCV、RDW。
1.3 贫血分度标准采用WHO以及我国小儿血液学组制定的标准:血红蛋白在新生儿<145 g/L,6个月~6岁<110 g/L ,6~14岁<120 g/L。
MCV在新生儿79~104fl,1~3岁幼儿86~120 fl。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均数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4T15:52:20.5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杨苏强[导读] 本文中对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200例,分别给予常规干预和治疗、综合干预和治疗方法,现结果进行分析。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
对儿重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措施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儿重营养性贫血患儿200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常规组患儿100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和治疗;综合组患儿100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综合治疗组患儿的饮食情况、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越于常规组患儿,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00例患儿没有发生干预措施不当和过敏等不适情况发生。
结论:对儿重营养性贫血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的增加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饮食状况、缩短网织红细胞的上升时间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对改善儿重营养性贫血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儿重;营养性贫血;常规干预;综合治疗;饮食情况;不良反应;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安全性儿童营养性贫血症是临床一种较常发生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在人们的认知中, 通常认为营养缺乏以及贫血是由生活条件较差以及饮食缺乏所造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儿童往往会有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家长对于儿童饮食也存在错误的认知,食物不能合理搭配, 导致儿童摄入的营养素的比例不协调, 也会造成儿童出现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多发于6 个月~2 岁的婴幼儿, 并会延续到儿童期, 由于机体缺乏生血过程中所需的一些营养物质, 如铁、叶酸以及维生命素D 等, 造成红细胞生成不足, 并导致其造血功能低下,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
为了解干预治疗方法对于儿童营养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中对我院近些年来收治的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200例,分别给予常规干预和治疗、综合干预和治疗方法,现结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200例,患儿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结果均符合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标准,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常规组患儿100例,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8例,年龄1一7岁,平均年龄(3.50士2.50)岁;综合组患儿10例,男性患儿51例,女性患儿49例,年龄1一7岁,平均年龄(3.50士2.0)岁,两组患儿的平均年龄和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患儿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白血病、临床治疗资料不完全等情况发生。
l.2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据WHO和我国1982年小儿血液病成都会议建议,6个月一7岁Hb<110g/L为贫血主要诊断指标。
晨起空腹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2ml,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铁、锌、钙、铜、镁5种元素。
铁、锌、铜离子测定试剂盒为浙江伊利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
常规组患儿100例,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和治疗,依据患儿的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常规的治疗;主要是进行铁剂的补充治疗进行硫酸亚铁、叶酸、维生素C的口服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健康治疗。
综合组患儿100例,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微量元素、饮食生活的情况进行分析,准确的评估,明确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依据评估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对患儿各项微量元素严重的缺乏进行及时、足量的补充,对轻度缺乏患儿可适宜进行饮食的补充。
对患儿严重营养状况较差的患儿,进行严格的饮食干预,针对患儿的家庭和生活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并且严格的实施。
同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支持。
对于饮食挑剔的患儿应饮食多样化、同时戒除零食的习惯,增加正餐的营养价值。
依据患儿的文化水平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患儿营养干预的误区,提高对患儿饮食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对患儿的各项微量元素进行监控,注意对铁剂、叶酸、锌、钙剂等补充。
l.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综合治疗组患儿的饮食情况、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越于常规组患儿,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00例患儿没有发生干预措施不当和过敏等不适情况发生。
3讨论
营养性贫血主要是因营养不良导致患儿发生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儿童是生长发育最快也是营养需要最大的阶段,因此营养缺乏和贫血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和发育。
营养性缺乏导致的贫血主要因患儿偏食、厌食或是饮食单一等导致,大部分患儿的家属因文化水平较低导致患儿的营养重视程度不够、或是饮食误区。
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患儿家长认为只要吃饱就不会营养不良,就不会营养缺乏。
部分患儿家长还认为方便面为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因此在饮食生活中导致患儿发生营养缺乏。
铁是儿童需要量较多的微量元素,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
每日需要从食物中补充吸收大量的铁,如果血铁含量不足会直接影响到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小细胞性贫血。
微量元素铁的测定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儿童IDA的筛查试验,特别是隐性IDA的早期诊断。
铁的缺乏不仅会引起儿童贫血,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现智力、行为异常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发育。
锌是体内许多重要酶的金属成分,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补铁治疗能改善锌的吸收,防止营养性贫血的发生。
对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综合治疗,能够有效的增加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饮食状况、缩短网织红细胞的上升时间和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对改善儿童营养性贫血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l】陈洪兴.张家港市0一2岁系统管理儿童营养性贫血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53一54. 【2】张亚明,郭德兴.海南省汉、黎族7月一7岁儿童铁缺乏症调查分析[J].中国刁口L血液,2003,8(l):3一6. 【3】张建平马艳侠.562例12岁以刊L童全血微量元素结果)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64一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