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水稻新品种区试、审定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新品种审定的程序与方法
1.收集材料和数据
在新品种审定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材料和数据,包括该品种的形态、生物学特性、遗传背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材料和数据是进行鉴定和评价的基础。
2.组织专家评审
3.现场观察和实验验证
对于植物品种来说,新品种审定还需要进行现场观察和实验验证。
专家可以前往种植地点实地考察,观察新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进行对比试验和调查问卷调查等,以获取更加客观的评价数据和意见。
4.编制报告和提交申请
专家评审和实验验证完成后,需要编制新品种审定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新品种的名称、特征描述、产量和品质等评价结果,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数据作为依据。
报告完成后,将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或机构,申请新品种的认定和权威保护。
5.审定和授权
国家相关部门或机构将对新品种审定申请进行审查和评估,包括对编制的报告进行审核,对实验数据和材料进行审阅,对申请人进行审查等。
审定完成后,决定是否批准该新品种的认定和保护,并颁发相应的证书或授权文件。
6.宣传和推广
总结起来,新品种审定的程序包括收集材料和数据、组织专家评审、现场观察和实验验证、编制报告和提交申请、审定和授权、宣传和推广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协作,形成科学、客观的新品种审定方式,为新品种的应用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一、试验目的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是指对新培育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评价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特性,为其审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的目的在于筛选高产、抗逆、优质、抗病虫害的优良水稻品种,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
二、试验流程1.申报品种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需要申报品种,一般由科研单位、种子公司或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出申报。
申报品种需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并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才可获得试验资格。
2.选地选时选择适宜的试验地点和择机进行试验是水稻品种试验成功的关键。
试验地应具备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等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种植习性。
3.布置试验试验需按照科学的设计原则进行布置,包括重复次数、对照品种、试验面积等。
合理设计试验可以排除多种杂变因素,准确评价品种的性状。
4.施肥管理良好的施肥管理是水稻品种试验成功的保障。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品种的养分需求,合理施用基础肥料和追肥,保障水稻生长发育所需养分。
5.田间管理水稻品种试验过程中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试验田的生长环境良好,减少外界干扰因素。
6.数据收集在试验生长期内,需定期对试验田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
包括生育期、株型特征、抗逆性、成熟期产量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7.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价各品种的优劣势,并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品种进一步审定。
8.品种审定水稻品种审定需要经过多方评审才可获得审定资格。
一般包括经济评价、农艺性状、品质特性、抗逆性以及审定试验的产量成绩等多方面评价。
三、试验要点1.灌溉管理试验期内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因干旱或过湿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施肥科学依据不同试验区的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用农业肥料和农家肥,保障水稻生长所需养分。
3.防治病虫害试验期内应定期巡查试验田,严格防治水稻病虫害,保障试验稳定进行。
4.数据准确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是品种审定的关键,需要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确保结果的可信度。
第一章品种的审定品种的审定、登记保护与利用一、区域试验区域试验(简称区试)是在品种审定机构统一组织下,将各单位新选育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送到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地区进行多点多年联合比较试验,对品种的利用价值第一节品种的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试验,对品种的利用价值宜的栽培技术作出全面评价的过程它是品种能否参加生产试验的基础和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间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在品种审定机构统一组织将各单位新选育或新引进的优良品种,有计划地送到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地区进行多点多年联合比较对品种的利用价值、适应范围和推广地区、适品种的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对品种的利用价值、适应范围和推广地区、适宜的栽培技术作出全面评价的过程。
它是品种能否参加生产试验的基础,是品种审定和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品种选育与推广(一)区域试验的任务1、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鉴定2、确定各地适宜推广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3、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3、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4、了解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5、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品种鉴定参试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鉴定确定各地适宜推广的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为优良品种划定最适宜的推广区域了解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符合审定条件的新品种(二)区域试验的程序和方法1、区域试验的规划设计(1)区域试验的基本要求①代表性②准确性③重复性(2)试验地的选择选地应做到以下几点(2)试验地的选择选地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试验地有代表性②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③试验地平坦整齐④确保试验地安全(3)试验区的规划区域试验的程序和方法区域试验的规划设计区域试验的基本要求选地应做到以下几点:选地应做到以下几点: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2、品种区域的田间试验操作技术(1)试验实施计划的制定(2)试验地的准备和播种(3)试验地的管理(4)观察记载(5)室内考种(6)试验总结品种区域的田间试验操作技术试验实施计划的制定试验地的准备和播种试验地的管理二、生产试验1、生产试验(生产示范是在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品种数较少的产量比较试验。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因为气候和土地的多样性,中国水稻品种也非常丰富。
为了确保水稻生产的高效和质量,中国对水稻品种进行了严格的试验与审定。
本文将从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的背景、流程、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稻生产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流程1.策划阶段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的流程首先是策划阶段,主要包括确定审定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预算等。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分配、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等因素,以确保审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2.申报阶段水稻品种的审定需要经过申报流程,申报者需要提交相关的资料和样品,包括水稻种子的来源、生长环境、品种特征、种质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这些信息将被用于评估水稻品种的潜力和价值。
3.试验阶段一旦通过申报,水稻品种将进入试验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水稻品种进行的试验主要包括对其生长特性、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试验需要在不同的地区和生态环境下进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审定阶段试验结果将被用于最终的审定决定。
一般来说,审定决定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试验结果、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市场需求等。
审定结果将被用于制定水稻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政策。
三、标准1.品种特征水稻品种的审定首先需要考虑其品种特征,包括生长周期、植株形态、籽粒大小等。
这些特征将被用于对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以确保水稻品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生长特性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是其重要的品种特征之一。
审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品种的生长习性、适应性和适宜种植区域等因素,以确定其推广和应用的范围。
3.产量和品质水稻品种的审定还需要考虑到其产量和品质,包括单位面积产量、米质指标、加工适应性等。
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水稻品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023年国审水稻品种初审公告为全面推进中国水稻品种的创新和优化,提高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我国农业部决定自2023年起进行新一轮水稻品种初审工作。
现将相关事宜公告如下:一、初审目的本次初审旨在筛选出优秀的水稻新品种,通过选择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品种,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商品化水平,满足我国农民和市场的需求,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审批范围本次初审范围包括水稻新品种的申报审批。
所有符合水稻籼型或粳型的新品种,经过相关科研机构鉴定后,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均可进行初审评估。
三、初审要求1.科学性和技术性:所有申报新品种必须符合相关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要求,并通过科学实验进行验证。
2.产量和品质:新品种的产量必须较传统品种有所提高,并且具备优异的病虫害抗性和适应性。
3.安全性:新品种必须符合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对环境适应良好,无不良影响。
4.商业化潜力:新品种必须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潜力,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四、申报流程1.申报材料准备:申报新品种的研究单位需按照相关规定准备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品种特点、栽培技术、产量数据、病虫害抗性等相关信息。
2.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需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和整理,并于规定时间内提交至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
逾期或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3.初审评估: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水稻新品种进行评估和初审。
评估包括实地调查、实验数据分析等评价内容。
4.审定公示:初审结束后,农业部品种审定中心将公布初审通过的水稻新品种名单,并在农业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30天,接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公开意见和反馈。
五、初审结果初审通过的新品种将获得农业部的品种审定证书,并对外发布。
通过初审的新品种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和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进行种植和推广。
六、申诉和复审申报单位对初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农业部递交申诉函,并提交相关证据和理由。
水稻品种审定证书引言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高。
为了确保种植的水稻品种符合种植要求,我国推行了水稻品种审定制度,并颁发相应的水稻品种审定证书。
本文将从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定义、审定标准、审定程序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定义水稻品种审定证书是国家农业部门对水稻新品种进行鉴定和审定后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件。
该证书是保障水稻种植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水稻品种审定标准水稻品种审定的关键是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水稻新品种的特性进行鉴定和评价。
具体的审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艺性状农艺性状主要包括株型、生育期、分蘖性、抗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评价来判断水稻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 经济性状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产量、籽粒质量、抗病害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评价来判断水稻品种的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 遗传背景遗传背景是指水稻品种的亲本与杂交组合的选择,通过对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和评价,可以判断其遗传优势和遗传稳定性。
三、水稻品种审定程序水稻品种审定一般经历以下几个主要程序:1. 申报水稻新品种的培育者或者新品种的使用推广单位向农业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
2. 初审农业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包括相关证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
3. 试验对申报的水稻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评估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遗传背景等。
4. 终审基于试验结果,农业部门进行最终评估和审定决策,决定是否颁发水稻品种审定证书。
四、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意义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颁发对于保障水稻品种的质量和促进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水稻品种质量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颁发可以推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促进水稻品种的优化和进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2. 保护农民利益水稻品种审定证书的颁发可以避免农民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水稻种子,保护农民的利益,减少因水稻品种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2023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公告2023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公告出炉,这个消息对于水稻产业和农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审定公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水稻品种审定公告是经过多方专家的评审和精心筛选的结果。
在这份公告中,包括了一系列经过严格筛选和田间试验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将会为我国的水稻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公告的发布,我国水稻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民种植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2023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公告的发布,对于水稻种植者和种植技术推广有着积极的影响。
公告中相对于往年增加了更多新的水稻品种,这将丰富水稻种植的品种选择,使种植者在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上更加具有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通过新品种的种植,还有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益。
2023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公告的发布也为水稻科研和育种工作提供了新的科研方向和发展动力。
通过不断筛选和审定新的水稻品种,有望培育出更适合我国各地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水稻种植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种源支持。
这将为水稻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基础,有利于提高我国水稻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2023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公告的发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战略意义,将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这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水稻品种的审定工作,加强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粮食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希望以我的角度向读者简要表达对2023年国家水稻品种审定公告的期待和展望。
只有通过不断推进水稻品种审定工作,加大对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才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水稻育种程序的八个步骤
水稻育种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八个主要步骤:
1.目标设定:确定育种的具体目标,比如改良产量、抗病虫害、适
应不同环境等。
这个阶段还包括对目标品种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确定。
2.亲本选择:选择作为育种材料的亲本,通常包括母本和父本。
这
些亲本需要具备目标特性,并且要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以便在后续的杂交中产生多样性。
3.杂交:将选定的母本和父本进行人工授粉,产生杂交种子。
这个
步骤旨在结合两个亲本的优良特性,产生具有优势遗传特性的后代。
4.选择与筛选:通过田间观察、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杂交后代进
行评估和筛选,以确定哪些个体具有理想的遗传特性,比如产量高、抗病性强等。
5.后代选育:从筛选出的材料中选择优良的个体作为后代,进行连
续的选育和繁殖。
这个阶段旨在固定理想的遗传特性。
6.田间试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评估育种材料的
表现,以确定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7.品种审定:通过多地多年的试验,确定具备优良表现的品种,进
行审定,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8.推广与应用:将通过育种获得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和应用,推动
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改善农业生产和促进粮食生产。
这些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稻育种程序,其中每个步骤都需要系统的计划和精细的操作,以确保育种目标的实现。
2021年全省区域水稻品种随机试验策划方案一、试验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为筛选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加快水稻新品种试验、审定和推广步伐。
特安排本试验。
二、试验设计1、水稻区域试验水稻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不少于8行区,并设不少于6行的保护区。
全区收获脱粒,测含水量,折成14.5%水分计产,计算增(减)产百分率。
2、水稻生产试验水稻生产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
小区宽6米以上,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并设不少于6行的保护区。
全区收获脱粒,测含水量,折成14.5%水分计产,计算增(减)产百分率。
3、水稻品比试验水稻品比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无重复,8行区,5米行长,小区面积12平方米以上。
每6个品种设置1个对照品种。
同一排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并设不少于6行的保护区。
全区收获脱粒,测含水量,折成14.5%水分计产,产量比较时以参试品种与两个相邻对照的平均值比较,计算增(减)产百分率,所有品种以增(减)产百分率的高低排序。
三、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详见附件Excel表,请各育种单位认真校对品种信息,有疑问及时与区试科沟通。
四、参试品种供种要求1、送种时间及地点考虑到现在疫情防控形势需要,育种单位和对照提供单位尽量采用送货上门的快递公司邮寄种子。
各单位务必提前核对好种子数量,标清楚品种信息,并附上样品清单,于3月17日前邮寄到垦丰种业。
现场送种时间为3月17-18日,地点垦丰种业(地址同上)。
此期间有临时通知请各单位关注黑龙江种业信息网。
2、种子数量:(1)品比试验:共4公斤,包括田间试验和DNA指纹鉴定存样;(2)区域试验:共17公斤,包括标准样品、田间试验、抗病性接种鉴定、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等用种。
(3)生产试验:共18公斤,包括田间试验、抗病性接种鉴定、品质分析、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等用种。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是一种以科学研究鉴定研究成果为本的
水稻新品种鉴定试验标准,是全国性水稻品种审定试验与审定体系的
核心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对水稻新品种的鉴定试验,非常重视论证与
实践,根据试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依据论证材料和实践数据,根据
评审程序,把新品种纳入水稻品种审定体系中。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的主要流程是:试验品种的育种水稻由
相应的省市、自治区培育,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由省市、自治区组织上
报我国水稻新品种鉴定与审定中心(CNAPS),由保育种组联系省、自
治区推荐安排国家综合示范试验;参试验的数据具备国家规定的标准,根据规定的水稻品种审定程序进行评定,将会审批出待审定的新品种;待审定的新品种送到国家农业部参与审定的相应会议中进行审查,经
农业部批准的就可以正式纳入我国水稻新品种审定体系中,享有保护权。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的推进是中国水稻种质资源发展进步的
重要动力,为建立水稻新品种可持续改良选择服务体系和我国水稻种
质资源中心在水稻品种鉴定试验与审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进试验和审定,不仅丰富我国水稻种质资源,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疾病、虫害和营养,提供更多优良的水稻品种。
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体系的推进是为维持国家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建立水稻选择服务体系、科学应用行政管理及田间种植管理提供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的确是中国水稻种质资源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实验一水稻杂交育种程序参观一目的要求了解水稻育种的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二材料和用具本院水稻育种科研试验田全部材料,笔记本,铅笔。
三内容说明水稻育种方法很多,主要参观杂交育种程序。
(一)原始材料圃种植水稻育种原始材料的地段叫原始材料圃,主要是种植国内外搜集来的原始材料。
每年不断地引入新种持,丰富基因库。
通过系统观察、细致研究,筛选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具有单一的或综合的优良性状的亲本。
种植的方法按类型(高杆矮杆、粳稻、灿稻)种植。
每份种20-30 株,重点材料应每年种植,严防机械混杂,严格保纯,一般材料一室内贮藏能保持其发芽力的情况下,每年分批轮流种植。
每年从原始材料圃选出若干材料作亲本的种于新本圃。
亲本圃应根据需要分期播种调节花期,加大行距,便于操作。
(二)选种圃种植杂种后代的地段为选种辅圃1.杂交一代(F1)(1)F1 的播种:由于杂交所得种子数量少,加之又是米粒,故杂交种子发芽不好,易腐烂。
所以杂交种子最好播在塘瓷盘中育苗,然后载于试验田。
每一组合栽成一区,一般F i种10-20株左右,复合杂交则F i应有100株以上。
在每一个杂交种附近应种亲本和对照品种,均有单本植。
(2)观察记载:记载各重要性状,特殊性状以及有无及杂种优势。
(3)去假杂种:在生长期中,着重去假杂种,去杂假种根据父本的指示性状进行。
(4)收获脱粒:一般按组合分虽收获脱粒,但如假杂种的真伪尚不能准确鉴定时,要分株收获脱粒。
2.杂交二代(F2)(1)F2 的种植规模:由于F2 是变异范围最大的一代,一般每个组合种植2000-10000株,以组合为单位种植。
行长5 尺,行距8-10 寸。
种植行数依组合要求总株数而定。
每20 或50 行加入两个亲本或对照品种。
种扦一行作为比较的标淮,一律采用单本植。
(2)观察记载:F2 的分离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如某一组合没有出现分离现象则可能是假杂种应淘汰。
对株型,生育期,穗部性状,抗病性等重要性状的分离进行描述和评价,作为组合取舍和个体选择的依据。
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B 8371—87本规程适用于水稻种子繁育基地的产地检疫。
1 名词解释1.1 产地检疫:系指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的检疫。
包括选择基地、选用无病良种、生长期间检查、必要的室内检验等,直到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书”。
1.2 检疫对象:指国家法律规定禁止随稻种、秧苗、植株残体等人为传播的危险病虫。
2 检疫对象2.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icola(Fang et al)Dye.2.2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ISHIYAMA)Dye.3 选择基地从未发生或连续三年未发生检疫对象,有一定隔离保护条件,灌溉水源无检疫对象污染。
4 基地用种要求4.1 基地用种应在无检疫对象发生地区选种或经检疫部门检验证明不带检疫对象的种子。
4.2 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详见附录A)。
5 综合治理措施5.1 栽培管理要求5.1.1 秧田要选择在灌水系统上游,距村庄较远的地势高燥的地方。
5.1.2 捆秧苗用稻草要沸水消毒30min,或用麦草、棕叶等代替。
5.1.3 在秧田三叶期和移栽前3~5天用药剂防治1~2次。
5.1.4 灌水5.1.4.1 排灌分家。
5.1.4.2 浅水勤灌,严防串灌、深水淹灌、浸灌,及时晒田。
5.1.5 施肥5.1.5.1 基肥充分腐熟。
5.1.5.2 防止偏施氮肥,氮、磷、钾要合理配比,防止水稻贪青诱发病害。
5.2 病田处理5.2.1 对发病田块和发病中心插上标记。
5.2.2 化学防治:田间一旦发现病中心,立即拔除或齐泥割除病株,喷药控制,对周围田块也应喷药预防,特别是在暴风雨及淹涝之后,要立即喷药。
5.3 病田稻种处理5.3.1 病田生产的种子要单收、单存,严防与无病种子混杂。
5.3.1.1 轻病田(只有零星病叶)的种子必须经消毒处理后严格控制在病区使用(种子消毒处理方法见5.2条)。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2009年01月13日星期二下午 03:36注:本文仅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望广大朋友充分结合本地区气候、栽培等条件,适当引种一、水稻审定标准抗病(稻瘟病)、耐冷标准稻瘟病叶、穗瘟:自然感病<5级接种鉴定<7级ϖϖ耐冷:空壳率<35%省审品种品质分析标准国家1级优质米:ϖ出糙率≥81%,整精米率≥66%,垩白粒率≤10%,垩白度≤1%,直链淀粉(干基)15—18%,胶稠度≥80mm食味品质≥90分。
ϖ国家2级优质米:出糙率≥79%,整精米率≥64%,垩白粒率≤20%,垩白度≤3%,直链淀粉(干基)15—19%,胶稠度≥70mm食味品质≥80分。
ϖ国家3级优质米:出糙率≥77%,整精米率≥62%,垩白粒率≤30%,垩白度≤5%,直链淀粉(干基)15—20%,胶稠度≥60mm食味品质≥70分二、新品种(系)简介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综合各育种院所材料总体上看:从抗稻瘟角度和商品外观米质、出米率及丰产性能分析,各品种各有优劣。
需配套相应的良种良法进行栽培种植。
现结合各品种特征特性逐一说明其优缺点。
1.空育131生育日数127天左右,主茎11叶,需活动积温2320℃。
株高80cm,穗长14cm,每穗粒数80粒,千粒重26.5g,出苗较早,分蘖力强,抗倒性强,成穗率高,抗稻瘟病性中等,在生育中、后期要及时、合理喷施农药,预防稻瘟病。
对延迟性和不育性冷害耐性强,出米率高,米粒透明,垩白小,外观米质优,食味好。
产量一般为7500-8500kg/hm2,适于我省第二、三积温带旱育稀植栽培,综合性状优良,该品种喜肥。
2006年全黑龙江省种植1050.4万亩,预计近几年该品种种植面积将仍居主导地位。
(一)龙粳系列1、龙粳12号ϖ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28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
幼苗生长势强,比较喜肥。
主茎11片叶,株高90厘米,株型收敛,剑叶开张角度小,剑叶短,叶色略深,颖及颖尖秆黄色,无芒,分蘖力中上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6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6年第4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2016年7月8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第十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江西省水稻新品种区试、审定程序
江西省种子管理局
一、参试品种(组合)申报
1.1申报条件
申报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的参试品种(组合)必须是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备较好的特异性、丰产性、抗逆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适当名称的水稻群体,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
1.2申报程序
凡申报水稻区试的单位或个人,首先须填写好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申请表,盖好单位章或附上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于12月25日前报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品管科,经初审合格后,在区试年会上正式确定参加江西省预备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确定后,由省种子管理局通知选育单位提供试验种子,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种子质量标准。
二、品种试验
品种试验包括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年,生产试验1年。
省种子管理局收齐试验种子后,对所有品种进行统一编号,分发给各承试单位。
品种试验期间至试验资料汇总全过程实行密码编号。
试验资料汇总后交省品审会水稻专业组审议,作出品种续试、中止试验、结束试验、推荐审定等处理决定。
省种子管理局依据水稻专业组审议决定对试验资料汇编后并寄送选育
单位。
2.1预备试验
第一年申请参加江西省区试的品种均要通过预备试验。
预备试验分为早稻早中熟组、早稻迟熟组、一季稻组、晚稻早熟组、晚稻中熟组,主要对参试品种的产量、米质、生育期等进行试验鉴定。
根据标准和区域试验空缺品种数,按参试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依次进入下年度区域试验,额满为止。
2.2区域试验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均是从预备试验中筛选而来的,实行滚动式。
区域试验分为早稻早中熟组、早稻迟熟组、一季稻组、晚稻早熟组、晚稻中熟组。
主要对品种丰产性、品质、抗性、适应性、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标准对参试品种作出续试、中止试验、结束试验、推荐审定等结论。
2.3生产试验
进行第二年区域试验的品种,同时安排生产试验。
生产试验是在接近一般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重点考察品种的优缺点。
考察方式以水稻专业组现场考察结果为主,参考承试单位的试验总结。
三、审定
完成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且区域试验结论为推荐品种审定的品种可以申请品种审定。
省种子管理局对审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申报材料齐全的交水稻专业组初审,专业组再将初审意见提交给
常委会审定。
四、水稻新品种区试、审定标准
4.1预备试验进入区域试验标准
4.1.1生育期:早稻生育期比CK长≤3天;一季稻生育期比CK短≤6天;晚稻早熟I组品种生育期比CK长≤1天, 晚稻早熟II组品种生育期比CK长≤4天,晚稻中熟组品种生育期比CK长≤3天。
4.1.2产量: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
4.1.3米质优于对照国标一个等级的产量加2%,优于对照国标二个等级的产量加5%,优于对照国标三个等级的产量加10%,
4.1.4按参试品种比对照增产幅度(含优质稻增加的增产幅度)高低排序,依次进入区域试验,直至名额满。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品种进入区域试验。
4.2区域试验续试、推荐审定标准
4.2.1产量:单年产量均比CK增产。
4.2.2抗性:早稻、一季稻穗颈瘟损失率不高于CK,晚稻穗颈瘟损失率≤2
5.0%。
4.2.3米质:米质优于CK国标一个等级,单年减产≤2.0%;优于CK国标二个等级,单年减产≤
5.0%;优于CK国标三个等级,单年减产≤10.0%。
4.2.4生育期:早稻生育期比CK长≤3天;一季稻生育期比CK短≤6天;晚稻早熟I组品种生育期比CK长≤1天, 晚稻早熟II组品种生育期比CK长≤4天,晚稻中熟组品种生育期比CK长≤3天。
4.2.5 品种田间纯度达到96.0%以上。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品种续试或推荐审定。
4.3审定标准
4.3.1已完成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品种试验规定程序,且无明显缺陷。
4.3.2生育期、产量、抗性、米质等符合4.2规定的标准。
4.3.3杂交组合其不育系通过省级以上农业或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或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