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风筝》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风筝》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今天上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读准,并学习生字。
导入以后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和句,发现学生读课文读得很慢,一遍课文就得五分钟,然后单个分段读大家一起为其正音,然后整体理解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孩子们做、放、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在我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听讲率不达标,一部分学生听成了划出写这三方面的句子,没听到心情二字,不过看到不少学生很会抓重点词,这一点我很欣慰。
找出重点句后让学生读说说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然后让学生把自已在读书时的疑问提出来,有的学生就提了他们的情会什么会变化呢?还提出一些难懂的词。
然后我就把学生趁机拉到了生字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联系课文中的句子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风筝》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生字词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新课1.简笔画风筝。
这是什么?(风筝)放风筝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很多人都喜爱。
那你们知道风筝的来源吗?(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2.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发言)3.也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的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了吧!板书并齐读课题《风筝》。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1)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认读和识记①出示带拼音的词,学生自读、指名读。
憧(chōng)憬(jǐng)依(yī)然凌(líng)空飞起翩(piān)翩飞舞歇(xiē)不下来嘣(bēng)地断了倏(shū)地垂头丧(sàng)气田埂(gěng)磨(mò)坊(fáng)②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自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2)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评议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清叙述顺序并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4.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反复朗读这些句子。
(师生交流)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风筝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风筝》原文: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
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
”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风筝》教学反思:《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在教学是紧扣孩子们在做、放、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再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情,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依托文本,不断交往对话的过程。
文本,作为师生共同研究的对象,作为交往的载体,对课堂交往能否很好地进行,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何从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点,变成了不得不研究的问题。
文本的深度、高度、广度,亦即文本的丰富内涵,往往蕴含在空白之中。
10.风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风筝》。
(板书课题:风筝)2.入题。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书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这样一首古诗。
(出示文字)村居 a.师:这首古诗里没有写到风筝啊?怎么老师说这首清 .高鼎诗是写风筝的呢?(生:纸鸢就是指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b.你的课前预习得很认真。
课文后的“资料袋”中介拂堤杨柳醉春烟。
绍到了这点。
我们再来联系第三行古诗看一看,这是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于是……。
(生齐读“忙趁东风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纸鸢”。
)3.入文。
《村居》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高鼎看到乡村孩子们放学回家放风筝的快乐情景。
今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来学习现年五十九岁的贾平凹(Wā)伯伯笔下的文章——《风筝》,一起和他回忆美好的童年时代。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生词可多以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示:同学们可以用老师交给你们的找中心句的方法来找出答案。
生回答:课文讲作者和小伙伴童年时一起做风筝、放风筝的事情。
(板书:做放)师问:你是从哪儿找到答案的。
生答……(真好,你真会发现!)4.齐读第一自然段。
5.你们从这句话的哪几个字可以看体会出作者在童年的所有回忆当中的最爱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呢?生:最大的快乐。
(你体会得真到位!从这几个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风筝独有的喜爱。
(板书:快乐喜爱)6.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和对风筝的喜爱。
三、精读课文,体会心情的变化。
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学习使用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
4、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3、研读课文第二小节,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
(学生齐背)
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
)
3、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些知识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媒体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知识让学生浏览。
(浏览完毕提示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学习。
)4、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
(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说明:从背诵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
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
二、初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来感受孩子们放飞风筝时的快乐。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
(2)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紧扣自学要求(1))
(3)根据反馈情况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读音。
媒体出示生字:
yī xiē sànɡ mòfánɡ(mó)
依然歇不下来垂头丧气磨坊(磨)灭
丧:平舌音
磨:多音字
(4) 媒体出示带音字齐读:
chōnɡjǐnɡ líng piānpiān bēng shūɡěnɡ
憧憬凌空翩翩飞舞嘣倏地田埂
(5)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6) 指名交流: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说明:老师布置的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反馈检查时也要紧扣预习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自学能力。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
1、默读第二小节,用“”划出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做风筝时很快乐的句子。
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媒体出示以下句子。
(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3、精读句(1),感受快乐。
(1)、指名读句子。
(2)、“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
①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憧憬”。
憧憬:向往。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词意。
)
②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着风筝时,心里想象着我们做好的会是怎样的一只风筝呢?这只风筝会我们带来怎样的快乐?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
)
③朗读句子,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指名读。
男女生赛读。
精读句(2),感悟快乐
(1)、自由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2)、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
(小结:除了查字典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
(3)、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说说你的理由。
(4)、齐读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读,我们体会到了虽然风筝还没有在蓝天上飞翔,但孩子们已经把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寄托在了“幸福鸟”身上,让我们把孩子们内心这份感情朗读出来。
说明: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感悟课文内容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教学环节,老师通过抓住“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和“风筝做
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这些重点句子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快乐。
四、复习巩固
1、开小火车朗读词语。
媒体出示:依然歇不下来垂头丧气磨坊
憧憬凌空翩翩飞舞嘣倏地田埂
2、指导书写:依、丧(共8笔,第6笔是竖提)、磨、坊
五、拓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收集描写心情的词语。
板书设计
做风筝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
风筝放风筝
找风筝
教学反思
太想让孩子们积极地与我交流,导致教师过于主动,学生过于被动。
给学生读的时间还是不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明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