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 - 强国社区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摘要紫砂矿潜藏在岩层之中,有近地表层的矿脉,也有地表深处,不同层与层之间的夹层矿脉,由于矿脉层之间的水分呈不断的向下渗透,向上蒸发的态势,完全脱水的紫砂矿在底层压力下就会产生岩化,这样独特的现象造成了紫砂矿层生成了不同种类的紫砂矿料。
关键词紫砂;矿料;分类浅识紫砂矿料的诞生及性质张昆收稿日期:2020-04-16·杂谈·DOI 码:10.3969蛐j.issn.1005—0639.2020.04.028制作紫砂泥料需要将采掘出来的紫砂矿料进行风化、筛捡、进一步风化、筛选、搅拌、陈腐、制成熟泥等几个过程。
简而言之,就是将原本坚硬干燥的紫砂矿,制作成含水率适中的紫砂泥。
制好的紫砂泥称为熟泥,倘若将熟泥放在地上,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泥料表面就会由于水分的流失而变得干燥,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分流失的程度加深,泥料开始变硬,倘若依旧保持不动,那么泥料中心处是最晚脱水的部分。
如果将这个泥料脱水的时间拉长,并将其埋入地下深处,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原本柔软的紫砂泥就又会变成坚硬的紫砂矿石。
不同的紫砂矿料之所以能制作成不同的紫砂泥料,其关键就在于这些矿料所处的位置,从矿区深处开采出来的紫砂矿料是经过数十万年沉积诞生的,由于时间太久远,一层一层的堆积,让紫砂矿产生了明显的差别。
在最上层的岩石层下,是最为普遍的甲泥,甲泥是一种一般的日用陶土,其与紫砂泥伴生,但其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颗粒组成都不相同。
用甲泥制成的陶器缺少紫砂所特有的颗粒感,不会产生玉质感。
在甲泥层之下是硬沙泥层,这一层不能用来制作陶器或紫砂器。
在硬沙泥层下就是常见的紫砂矿料了,这里储有大量的普泥以及部分朱泥。
随着压力的增加,泥色会越来越深,这是因为越靠近矿脉中心,其泥料脱水就越晚,脱水后凝结成坚硬的部分就是最后开始岩化的泥料。
当中心处开始脱水时,原本湿润的泥料外层会先衍变成鹅黄色。
当最后中心处也完全脱水硬化后,原本的鹅黄色就会变成石红。
三招教你如何辨别紫砂泥料优劣紫砂壶的原矿泥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
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壶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一:辨质感原矿紫砂,精光内敛,温润似玉、色相沉稳、老气十足。
好的泥料使用起来,不出十天半个月便能看出效果。
而低档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照样是干巴巴的。
固然也能做出所谓的绿豆沙效果(也并不是所有的泥料都有绿豆砂的效果),但因为表面的玻璃相(加入刨花水的原故亦称石英水)太重,茶水吃不进,把玩的油脂也渗不进去,故这样的壶是养不出来的。
现在有紫砂研究所已留意这个题目,已出产出表面不带玻璃相的化工泥,这类泥被用来做高档的仿名家壶,非常能欺骗人,没有将原矿泥与化工泥对比熟悉的,极轻易上当。
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二:辨泥色原矿泥料的颜色大多不会太艳,一是由于早期的紫砂良多是浅表层的,本身就有了一定的原始风化。
二是由于紫砂矿从地下被挖掘上来以后,要放置露天场地日晒雨淋一年半载,天然疏松变成小颗料后,再碾磨成粉,最后再经由锤打陈腐才能使用。
经风化陈腐的原矿泥中的金属物质会发生氧化作用,泥色就会发暗、发沉、发旧,不会有新鲜亮丽的感觉。
有些泥料会陈腐存放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才使用,故现在还会有少量清代、民国留存下来的老泥,但已弥足贵重稀少了。
而化工泥是由高岭土加石英砂、刨花水和致色金属氧化物调制的,现调现用,加上金属氧化物往往超标添加。
所以,泥色鲜、泥色艳,做出来的壶鲜亮无比就不希奇了。
用这种超标色素的壶泡茶喝,对身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原矿泥料的紫砂壶,壶体发色都比较沉、比较暗,尤其是使用过的壶尤为显著,有一种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讲的光彩。
而化工壶是绝对不会达到这种效果的。
紫砂壶真紫砂与化工泥的区别三:辨工艺因为现代制作工艺规范、效率极高,所做出来的壶周周正正、乖巧精道,让很多初学者非常喜欢。
紫砂的物理结构与化学成分有何特殊紫砂市场上,有人将宜兴紫砂刻意神秘化,常常听到“我家的老泥存放了几十年”、“紫砂泥越老越值钱、一两老泥一两金”之类的说法。
也有人将宜兴紫砂简单地等同于各地随处可见的普通陶土,随意贬低其价值。
这两种倾向都不好,都是由于对紫砂缺乏正确的认识所导致的。
紫砂的矿物结构及化学成分究竟是什么?紫砂究竟是泥还是砂?紫砂与普通粘土有什么区别?紫砂器与普通的紫陶又有什么不同?紫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将尝试着从紫砂与普通粘土同与不同这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些长期困惑人的问题。
一、紫砂的矿物属性紫砂究竟是什么?我们在很多介绍紫砂的文章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解释,“紫砂是一种含铁的粉砂质粘土”。
但这样的解释等于没有解释,因为很多粘土都含铁,只是含铁量有高有低。
含铁量高的不等于就是紫砂,紫砂也有含铁量很低的,比如本山绿泥、一部分段泥,含铁量都不高。
另外“粉砂质”的限定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很多粘土都不是单一的矿物,都含有石英、云母、长石碎屑等砂粒物。
有的粘土含沙量甚至超过了紫砂矿,但并不是紫砂。
这个解释最重要的一点是将紫砂矿归属于粘土一类,这是值得肯定的。
紫砂也是粘土,它并不神秘!我们知道,粘土是地球上含量较多、比较普遍的一种物质,沉积岩中70%都是粘土。
普通用来盖房子烧制的砖瓦是粘土,古代先民烧陶用的是粘土,粘土也能烧制出细腻、洁白如玉的瓷器,乃至很多耐火材料的原料也是粘土。
为什么说紫砂原料也是粘土?这可以从它的矿物结构及化学成分来分析判断。
(一)紫砂的矿物结构我们知道,紫砂矿料不全是砂,也不全是泥(较细的粘土)。
因为完全是砂的原料是没有黏性的,是松散的,不可能制作成器型各异、多姿多彩的紫砂壶。
完全是泥的原料有黏性,也有可塑性,但烧制成的壶也不能称之为紫砂壶,因为完全失去了紫砂独有的双气孔结构及透气性。
但泥与砂也只是生活中宽泛的说法,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
砂,可以看成是结成较大颗粒状的坚硬泥土;泥,也可以说是直径很小的粉末状的砂。
客观理解紫砂泥料的“灌名”有关各种各样乱七八糟泥料的注解,已经让人头晕眼花了,尤其是让新手晕头转向。
他们接长不短的公开问、私下问、到处问,等到最后问不到真实结果之余还得被人当玩具耍了一把,实在不该啊。
今天我把我了解的有关特殊泥料的注解大致诠释一遍,非绝对真理,希望能帮助到一些朋友。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谢绝转载。
一.大红袍:请大家认真了解这个名词究竟是哪一年开始用的,是谁用的?如果乔没有记错,配制出这个泥料效果的人应该是张庆臣先生,但把这个泥料效果冠以“大红袍”名的创始人应该是台湾人。
这个名词的第一次使用应该是在1996-1997年左右,在这之前,宜兴紫砂任何典籍上是没有大红袍名词一说的。
也就是说,这个名词并不属于宜兴紫砂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的“新修饰”形容词。
如果有人一定要把俞国良的红泥大传炉也归类的“大红袍”,请参考那本刊载俞国良传炉的泥料是“大红袍”的典籍第一次印制的具体时间。
二.天青泥: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天青泥。
早在2001年,互联网上就传言天青泥是朱泥中的王者。
后来我上手过几只用朱泥调配的所谓天青泥,泥胚中明显加了钴料,百分之百不是原矿的。
在往后的两年,在紫砂互联网上给紫泥的本质排了座次,从低到高分别是清水泥—底槽青—青灰泥—天青泥(二槽清、年糕土、红皮龙等泥料不在泥料等级讨论范围之内)。
到最近3年,盛传大亨掇球和凤年梅段所用泥料为天青泥。
大亨真迹身筒我卖掉过一个,那块泥料的目数是80目或更细,行内俗称“邵家泥”,谈不上什么天青。
杨凤年梅段真迹我也上手过,说白了就是龙窑烧的底槽青,色深一些罢了。
如果大亨掇或凤年梅都是天青,那就是说天青应该被归类为紫泥系而非朱泥。
那天青泥究竟是什么矿?是原矿还是调配的?是龙窑不小心烧出来的效果还是每一把都能烧成那样?矿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又是什么时候断源的?天青泥形成的根据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跟普通的清水泥最大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历史上哪把壶可以作为标准器?往后还会不会有天青泥?这么多条问题,历史上都没有一篇典籍或者工具书可供参考作为标准答案。
央视调查紫砂壶黑市制作工序泥巴加色素制成央视调查"紫砂壶"黑市制作工序泥巴加色素制成央视调查:紫砂壶大多也是假的不少标称“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紫砂黑幕”调查报道,披露了一些生产厂家用普通陶土和化工原料加工假冒紫砂煲,欺骗消费者的现象。
前日中午,该节目进一步揭开部分“紫砂壶”加工点的黑市制作工序。
江苏省宜兴原矿紫砂茶具既不夺茶香,泡茶又不容易变味,因而备受爱茶人的追捧。
但由于宜兴市的紫砂矿破坏严重,当地自2005年起实施紫砂矿的“禁采令”。
然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紫砂茶具的商家,仍然高声标榜自己的出品是“天然”“原矿紫砂”。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紫砂壶其实是用泥巴加色素制成。
紫砂矿早已被封行内都用泥巴代替“原矿紫砂”是采用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纯天然紫砂矿料加工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的紫砂。
宜兴紫砂又称五色土,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泥料。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茶具,绝大部分宣称来自宜兴原矿紫砂。
不过,宜兴紫砂矿产早在5年前就被当地政府下令禁止开采。
央视记者走访见到,被誉为“中国陶都”、紫砂陶器发源地的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双桥村和尹家村等地,经营紫砂壶的店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有几千家,不少店铺都打着“原矿紫砂”的招牌。
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
一处紫砂壶加工点的老板透露,如今黄龙山的矿已被封掉,行内都用泥巴制作紫砂。
而在丁蜀镇双桥村和尹家村一带,就有十几家练泥厂专门生产紫砂泥。
所谓紫砂不过加工原料调色而成央视记者在一家颇具规模的练泥厂见到,各种矿料在院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
厂里负责人承认,这些矿料大多数都不是黄龙山的原矿紫砂,“真正原矿的没有了,都是放点‘色素’加工的。
”在该练泥厂的生产车间,一名工人将一些红色的粉末倒入水中搅拌、混合。
据介绍,红色粉末称为“铁红”,全称“氧化铁红”,又叫“铁红粉”,是一种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涂料、橡胶、人造石等生产领域。
紫砂是什么材料
紫砂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它具有独特的质地和工艺,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紫砂制品在中国历史悠久,被誉为“陶瓷艺术的明珠”,那么,紫砂到底是什么材料呢?
首先,紫砂的原料主要是紫砂土。
紫砂土是一种特殊的粘土,主要产于中国江
苏宜兴一带,由于其含有丰富的铁、铝、钾、钠等矿物质,使得紫砂土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和质地。
紫砂土经过多年的沉淀和风化,形成了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合用来制作紫砂器。
其次,紫砂制品的制作工艺也是至关重要的。
制作紫砂制品需要经过挖土、晾晒、粉碎、淘洗、过筛等多道工序,以去除杂质和提高土壤的纯度。
接着需要进行捏坯、成型、修型、晾晒、装饰等环节,最后进行烧制。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手工操作,因此制作出的紫砂制品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紫砂制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能够保持茶汤的原味,增加茶汤的醇厚度。
其次,紫砂制品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能够保持茶汤的温度,使茶汤更加持久。
此外,紫砂制品还具有一定的抗霉、抗菌性能,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卫生。
总的来说,紫砂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陶瓷材料,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因此,紫砂制品在茶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备受人们的喜爱。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砂是什么材料,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紫砂烧制方法紫砂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古老陶器,它是由优质粘土制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紫砂的制作通常采用烧制方式,紫砂烧制工艺是紫砂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
紫砂烧制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粘土混合、成型和烧制,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的重要规律和步骤。
首先,粘土混合是紫砂烧制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福建有名的颗粒细且柔软的紫砂混合土和火山岩土混合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加入6%左右的水。
搅拌后是一种细颗粒、柔韧、灰褐色的粘土混合物,用于紫砂制作。
其次,紫砂成型是紫砂烧制的第二道工序,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模具成型成一定的形状,主要有陶器模型和抛光模具成型。
通过模具成型后,紫砂雕刻和烧制,把紫砂雕刻的图案用油漆画出来,然后放入烧制窑内进行烧制。
最后,紫砂烧制是紫砂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有两种形式:半水火烧制和全水火烧制,根据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烧制方式,进行烧制。
半水火烧制是在恒温的烧制窑中,通过把木炭放入烧制窑,控制烧制温度,在1250℃左右进行大约6小时的烧制,然后均匀降温,最后由工艺师进行评价,紫砂烧制实际就完成了。
以上就是紫砂烧制的基本方法,但要做出精品紫砂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经验,有许多技巧可以掌握,如如何选土、混合比例、选材料、烧制及把握烧制温度和时间等,才能够将紫砂烧制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做出富有美感的紫砂作品。
紫砂烧制工艺也是紫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呈现了中国古老的手工艺精湛的技艺,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比较特殊的艺术品。
紫砂的制作工艺繁复而又不失精致,堪称中国陶瓷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总之,紫砂烧制是一门十分复杂的技艺,需要掌握一些细节,熟练掌握起来并不容易,但是掌握了它便能做出优秀的紫砂作品,让人们看到中国古老礼仪文化的精致和韵味,是一件极具价值的事情。
如何理解宜兴紫砂原矿砂矿成因是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古生代石炭纪、泥盆纪地质时代的某一阶段,因外力作用内陆湖泊和滨海湖泊沉积而成矿床。
紫砂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为粉砂泥质结构,由于含有较多的铁质,故又定名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紫砂泥中因含石英颗粒,泥中有砂又被行家称之为最有“骨力”。
也正是由于紫砂泥矿天赋的特性,使它具备良好的工艺性能和实用功能。
紫砂是个好东西,但是宜兴封矿,世上就无紫砂矿料嘛?长兴县紫砂陶艺协会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董晓波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目前最为熟知的紫砂原矿产地是宜兴丁蜀镇的黄龙山,这是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处,周边是安徽、浙江长兴,都属天目山余脉。
“宜兴紫砂有名,但不能说只有宜兴的紫砂才是正宗的。
同一条矿脉分布在山南山北有本质区别吗?所以这一带符合这个标准都应该叫紫砂泥。
”董晓波说。
其实,不只是宜兴和周边地区产紫砂,在贵州的贵阳、辽宁的喀左、河南的宝丰等地也有紫砂矿,开采利用的历史也很悠久,只是没有形成规模产业而已。
《大埔陶瓷志》同样提及,1978年5月至1979年2月,广东723地质队和大埔陶瓷原料厂地质人员对大埔瓷土资源进行勘探,勘查瓷土矿蕴藏量计有5亿万吨,紫砂陶土1亿吨。
董晓波认为,紫砂是宜兴唯一出产地的说法是不确切、不科学的。
“这个行业最大的危机是老百姓认为紫砂矿没有了,真的紫砂壶也没有了。
也有陶瓷专家指出,目前市场上对外界称“黄龙山、青龙山已封矿,紫砂原矿近乎绝迹”有炒作的嫌疑,有人家里囤积了很多吨黄龙山泥料,当初是为了炒作,现在是害了自己。
标准制定有难度吗?蒋淦勤表示,制定标准是完全可行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立课题从微观上研究和判断什么是真紫砂,如何定义原矿紫砂,为食用的日用紫砂器皿制定安全标准,对有可能添加的化工原料制定一个安全标准。
尽管尚无标准可依,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给出很好的建议。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堵江华对媒体介绍说,实际上,青花瓷生产中就采用了氧化钴,透明釉里有镍,白釉有铅,但是经过高温烧结这些元素不会析出,而且有毒物质是否析出,也有标准可以衡量。
认知“紫砂陶”作者:瞿华娣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3期宜兴紫砂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目前已成为世界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文化也愈来愈受世人的关注。
江苏宜兴地处长三角中心位置,是世界著名的陶都。
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中期.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制作夹砂灰陶等原始陶器.春秋战国时期烧制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秦汉时期当地大量烧造各类日用釉陶。
两晋到隋唐时期,宜兴已是南方越窑青瓷的一个重要生产地。
宋代以后宜兴陶人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利用本地矿土资源的特性,创造了当地特有的均釉陶和紫砂陶。
其中宜兴紫砂以独有的材质性能、传统的地域文化、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蜚声中外。
当代,关注紫砂行业、研究紫砂工艺以及宣传紫砂文化的人是越来越多。
何谓“紫砂”.何谓“宜兴紫砂”以及何谓“紫砂文化”等都是大家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但要真正弄清和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了解和认识宜兴紫砂发展历史以及生产工艺等特点是非常必要的.这里首先明确“紫砂”一词从何而来。
宜兴紫砂虽有着近千年历史,但直到民国早期以前,在行业内还没有“紫砂”以及“紫砂壶”这一称谓。
虽然宋、元、明时期一些诗词书画文人雅士在其作品中偶尔提到“紫泥”、“紫瓯”以及“紫砂新罐”等,如果它们真是代表宜兴紫砂,那也只是这些先贤们的超前创新而已。
因为后来直到清末时期的有关史料,如明代《阳羡茗壶系》、清代《阳羡名陶录》以及清末《阳羡砂壶图考》等重要典籍中,都未曾有“紫砂”一词的出现。
明、清时期,紫砂原料被叫作“宜兴砂土”、“本山砂土”、“梨皮泥”、“朱泥”、“青泥”等;紫砂器皿一般称为“砂罐”、“砂壶”、“荆溪茗壶”、“宜兴砂壶”、“宜兴茗壶”、“宜兴茶壶”等。
目前,我们从公开的清官档案中看到,当年皇宫到宜兴定制的器型称为“宜兴挂釉器”、“宜兴茶壶”。
到1932年《宜兴陶器概要》一书发行,“紫砂”、“宜兴紫砂”的称谓才开始出现并流行。
宜兴紫砂(器)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美誉,这和当地得天独厚的矿体资源(自然属性),以及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文化属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原矿紫砂”其实是普通陶土添加色料而成
人民网反腐论坛 2010年5月31日
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紫砂黑幕‛调查报道,披露了一些生产厂家用普通陶土和化工原料加工假冒紫砂煲,欺骗消费者的现象。
前日中午,该节目进一步揭开部分‚紫砂壶‛加工点的黑市制作工序。
江苏省宜兴原矿紫砂茶具既不夺茶香,泡茶又不容易变味,因而备受爱茶人的追捧。
但由于宜兴市的紫砂矿破坏严重,当地自2005年起实施紫砂矿的‚禁采令‛。
然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紫砂茶具的商家,仍然高声标榜自己的出品是‚天然‛‚原矿紫砂‛。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紫砂壶其实是用泥巴加色素制成。
紫砂矿早已被封行内都用泥巴代替
‚原矿紫砂‛是采用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纯天然紫砂矿料加工而成,不添加其他任何物质的紫砂。
宜兴紫砂又称五色土,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泥料。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茶具,绝大部分宣称来自宜兴原矿紫砂。
不过,宜兴紫砂矿产早在5年前就被当地政府下令禁止开采。
央视记者走访见到,被誉为‚中国陶都‛、紫砂陶器发源地的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双桥村和尹家村等地,经营
紫砂壶的店铺随处可见,大大小小有几千家,不少店铺都打着‚原矿紫砂‛的招牌。
这些店铺一般都是前店后厂、自产自销。
一处紫砂壶加工点的老板透露,如今黄龙山的矿已被封掉,行内都用泥巴制作紫砂。
而在丁蜀镇双桥村和尹家村一带,就有十几家练泥厂专门生产紫砂泥。
所谓紫砂不过加工原料调色而成
央视记者在一家颇具规模的练泥厂见到,各种矿料在院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
厂里负责人承认,这些矿料大多数都不是黄龙山的原矿紫砂,‚真正原矿的没有了,都是放点‘色素’加工的。
‛
在该练泥厂的生产车间,一名工人将一些红色的粉末倒入水中搅拌、混合。
据介绍,红色粉末称为‚铁红‛,全称‚氧化铁红‛,又叫‚铁红粉‛,是一种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涂料、橡胶、人造石等生产领域。
该工人承认,‚铁红粉‛一般用来加工‚红泥‛。
厂里加工‚红泥‛所用的原料较差,为了模仿原矿紫砂,只好添加一些‚铁红粉‛增色。
该练泥厂还添加‚锰粉‛、‚(氧化)铬绿‛等化工原料来生产‚紫泥‛和‚绿泥‛。
一些厂甚至用更特殊的‚黑色素‛生产所谓的紫砂泥。
‚黑色素‛即一种陶瓷色料,用其进行紫砂调色比一般化工原料好。
主要成分包括铬、铁、钴、锰、镍等。
一名工厂负
责人称,市面上大部分‚看上去很黑的紫砂壶‛,都是用他生产的‚紫砂泥‛。
由于政府实施了‚禁矿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一些练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
‚化工壶‛经营者都不用它喝茶
宜兴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都知道‚紫砂调色‛这一个公开的秘密。
‚在这里做生意都是心里有数的,紫砂壶并非原矿制造。
‛当地一家标榜‚宜兴紫砂‛销售店的负责人说。
央当地人称这种添加化工原料的紫砂壶为‚化工壶‛,一些经营此壶的人都不用它喝茶。
一名店主说,‚化工壶‛含有化工原料,有一定毒性。
名家制作不少其实是‚代工壶‛
在丁蜀镇陶瓷城,央视记者发现包装精美的‚化工壶‛附带的各种职称收藏证书,同样充斥着假货。
当地人事部门对制壶者进行专业技能评定,从低到高共分为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五个级别。
‚制壶者的职称越高,售价也能随之提升。
‛当地一名销售人员说,没有职称的人常常自封‚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员‛夸大两级,宣称是‚工艺美术师‛。
判定一把紫砂壶的作者,最重要依据是看壶的底部、盖内、把下等处留下的印章或刻字。
作者印章是紫砂壶最重要的身份证明。
真正的制壶艺人,会把印章视为名声一样珍贵,同样的印章一般不会多刻。
然而,一名刻章者说,紫砂壶印章代工也很普遍,专供一些拥有职称的制壶者使用,把委托别人加工的‚代工壶‛当作自己的作品出售。
‚一些具有职称或名气的制壶者,先是大量复制自己的印章,再委托职称或名气不如自己的人低价加工‘代工壶’,然后打上印章当作自己的作品高价售出,以此提高‘产量’,赚取高额差价。
‛大量的‚代工壶‛充斥市场,这在当地也不是秘密。
专家说法
‚化工紫砂壶‛有毒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对央视记者随机购买的15件紫砂壶和紫砂杯进行检测。
结果发现,15件紫砂茶具当中,除了两件原矿紫砂茶具外,其余13件样品重金属溶出量都出现了异常。
其中黑色壶的锰离子溶出量达到2.62mg/L,蓝色壶的钡离子溶出量高达6.39 mg/L。
‚在一些未遭受污染的天然泥料中,钡、锰、钴、铬等一些重金属的溶出量微乎其微,几乎很难检出。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化学室主任马冲先表示,通常在泥里面的钡
含量仅为零点零几,相比而言,‚化工紫砂壶‛含有高出几百倍的钡。
马冲先说,‚长期摄入钡、锰、钴、铬等金属离子,会危及人体健康。
‛
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木认为,检测出来的金属如果是人工合成大量的形态,的确是有毒的。
‚重金属、有害金属,都会破坏人体的酶系统,继而产生许多毒性,包括神经毒性。
即便是长期慢性,也有致癌的作用。
‛
天若有情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