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罗非鱼几种罕睹徐病之阳早格格创做一、疏通性气单胞菌病徐病症状:有肠炎型战体表腐败型二种分歧典型的症状.肠炎型主要表示为肛门黑肿,肛门附近的皮肤收黑,解剖瞅察可睹肠讲无血却收黑.体表腐败型表示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腐败,并可广大齐身,体表充血,鳞片脱降,肌肉中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宽重时可腐败成洞穴状,果此又称溃疡病、腐败病.收病本果:由嗜火气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用溴氯海果0.2克/坐圆米或者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三次.②共时投喂大蒜素等内服药,效验更好.二、假单胞菌病徐病症状:中瞅症状表示为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部伸展.解剖瞅察,背腔有背火贮积.正在鳔、肾、脾有红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那是典型症状.确诊需借帮细菌教或者血浑教查看.收病本果:由荧光假单胞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该菌仅熏染没有健壮的、抗病力强的罗非鱼,果此要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优良,注意环境卫死,支配留神,勿使鱼体受伤;②收病鱼用溴氯海果0.4~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③共时投喂免疫多糖10克/千克饲料,维死素C5克/千克饲料.三、爱德华氏菌病徐病症状:病鱼体色收乌,背部膨大,肛门收黑,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别的,有的病鱼体表可睹有伸展收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尖端战背鳍的后端坏死收黑.解剖瞅察,有背火,死殖腺特地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火样物贮积或者肠壁充血.肝、脾、鳔等内净,特地是肝净有红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收出腐臭味.症状战病程果病例分歧而有很大好别,有慢性战缓性型之分.收病本果:由早钝爱德华氏菌熏染引起.防治要领:①搁养稀度要合理,池塘需浑理消毒,时常换注新火;②收病时用漂黑粉(灵验氯含量28%~30%)1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③共时内服大蒜泥(捣碎5%取饲料混匀)或者大蒜素等药物,每天一次,连用3天.四、链球菌病收病本果:果链球菌熏染引起.徐病症状:患溶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从中瞅瞅,病鱼体色收乌,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出血,病鱼背部面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患非溶血型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超过或者浑浊收黑,背腔有背火储积,肛门周围收黑,肠管张缓.防治要领:①防行过稀的养殖,加强饲养管制;②收病时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消毒;⑧共时投喂大蒜素,连喂3~5天.第五天后用酶合益死素0.5~0.8克/坐圆米齐池泼洒.五、火霉病收病本果:由火霉熏染引起.徐病症状:火霉没有熏染健壮无益伤的罗非鱼.但是支配、输送历程中得慎制成鱼体的受伤,或者由于矮温制成冻伤,或者果寄死虫、细菌等熏染制成本收病灶时,火霉孢子便会乘机侵进鱼体,正在受伤或者病灶处赶快伸张、繁殖,少出许多绵毛状的火霉菌丝.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领会鱼的构制,鱼体受到刺激后分泌洪量粘液,病鱼启初焦躁没有安,疏通没有平常,菌丝取伤心的细胞构制环绕胶葛粘附,使构制坏死,鱼体包袱过重,游动早缓,食欲减退,末尾肥强而死.本病主要爆收正在20℃以下的矮火温季节,刚刚移进越冬池那段时间最易迸收火霉病.防治要领:①鱼种迁进越冬池前对于池火用死石灰10~20千克/亩消毒;②鱼种用3%食盐火浸洗3~5分钟;③鱼种正在围捕、搬运等支配历程中尽管防行受伤;④罗非鱼加进越冬池后用杂二氧化氯0.3~0.5克/坐圆米齐池泼洒,防行细菌熏染.六、罗非鱼肥肥病收病本果及徐病症状:由于少久投喂矮蛋黑、下脂肪、下糖类战缺累维死素的饵料,制成罗非鱼脂肪代开障碍,脂肪洪量贮积,鱼体肥肥,抗病力矮下.病鱼呈齐身性脂肪细胞删死、脂肪浸润,特地是背腔的脂肪构制及净器周围的脂肪构制隐着减少.患鱼背腔内脂肪构制可达体重的5%~8%,肝净浓黄色,肝构制下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构制剪下搁正在火中,必浮正在火里上(平常肝净会坐时重进火底).患肥肥症鱼抗病本领矮,简单熏染大肠杆菌战睦单胞菌等病菌.防治要领:①矫正饵料配圆,尽管谦脚罗非鱼平常死少的需要;饵料中适合增加维死素B、维死素C战维死素E,也可删投一些天然饲料;②加强饲养管制,脆持火量浑净新陈.。
134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毛程亮(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农技农机站,江苏常州 213151)摘 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养殖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也获得许多人的青睐,其中罗非鱼在近几年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罗非鱼在市场中供不应求,因此也导致罗非鱼的价格暴涨。
但因近些年水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养殖病害,导致大量罗非鱼死亡,对鱼类养殖业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提高罗非鱼的养殖经济效益,下面针对罗非鱼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罗非鱼;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因此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鱼类在饮食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鱼类养殖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罗非鱼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量暴涨,但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增加,罗非鱼的各种病害发病数量逐渐增加,其中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1]。
根据目前的养殖环境分析,因水质环境的变化,导致罗非鱼养殖环境受到污染,而水源环境的变化导致罗非鱼各种病害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影响罗非鱼的经济效益。
在罗非鱼养殖过期间,需要对罗非鱼发病的原因、症状进行全面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罗非鱼的经济效益。
1 罗非鱼肥胖症的病症和治疗罗非鱼的肥胖症主要因其脂肪细胞出现增生而导致的疾病,主要为罗非鱼腹腔中的脂肪组织增长,进而导致罗非鱼的肝脏颜色发生变化,一般发生肥胖症的罗非鱼肝脏为淡黄色,当罗非鱼发生肥胖症后,容易引起肝脏等发生病变,最终影响罗非鱼的生长发育。
肥胖症不仅导致罗非鱼脂肪细胞增长,同时也导致罗非鱼的肝脏发生病变,人们在食用后,将对人的机体也产生负面影响。
就罗非鱼肥胖症而言,主要源于市场需求量增加,罗非鱼养殖业逐渐变化为产业化生产,因此罗非鱼的数量比较多,生存环境密度比较高,因此当鱼饵料营养配比不科学,将容易导致罗非鱼发生肥胖症[2]。
酵素菌技术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华南三省持续发生的罗非鱼链球菌病震动业界。
9月份《养殖宝典》刊登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案受到大家关注,现推荐一篇利用微生态技术防治链球菌的文章,供养殖户参考。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广泛流行于咸、淡水的一种暴发性流行病,由于其症状也有出血或充血、眼球突出,故常与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也称暴发性出血病),混称为出血病。
一、主要症状及流行感染链球菌的病鱼体色发黑,吻端发红,体表粘液增多,禁食,或离群于水面漫游,或作旋转游泳后再沉于水底,眼球突出,其周围充血,鳃盖内侧发红、充血,有的强烈充血。
有时鳍条发红、充血或溃烂,局部尤其是尾柄往往溃烂严重;剖开鱼体检查,肝脏、脾脏、肠管可见点状充血,肝脏因出血而褪色,甚至破损,肠道上皮破损引起肠炎,腹腔积水,肠道充气,胆囊胀大。
链球菌是广西、广东、海南罗非鱼养殖最为严重的流行病,死亡率高,发病之后,往往“无药可医”,养殖户只能束手观望鱼死。
链球菌病是广泛流行于海、淡水的传染性鱼病,夏、秋季水温20℃以上为主要流行季节,除主要危害罗非鱼外,牙鲆、真鲷、鳗鲡等也可感染。
二、链球菌病流行的生态环境暴发链球菌病的罗非鱼养殖塘,其生态环境一般有如下特点:1、放养密度大。
要么罗非鱼放养密度大,要么混养品种放养密度大,由于密度大,生物好氧量(BOD)大,鱼发病传染机率也增大。
2、水体污染严重。
有许多养殖户为鱼猪、鱼禽立体养殖模式,由于鱼的代谢产物和畜禽粪便大量入水,增加了化学好氧量(COD),给病原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由于过高的BOD值和COD值,造成鱼经常性缺氧浮头。
3、水体有害化合物经常超标。
大量有机质(粪便)和无机氮化合物入水又遇经常缺氧,造成水质经常性甲烷、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化合物超标。
有毒有害化合物超标,加上鱼经常性缺氧浮头,一方面使鱼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乘机大量繁殖,迅速达到致病阈值,于是鱼病的暴发就产生了。
尼罗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反应
罗琳;俞开康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8(020)001
【摘要】将嗜水气单胞菌用福尔马林灭活后,接种尼罗罗非鱼,测定其血清弟集抗体效价及攻毒后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灭活菌菌苗对尼罗罗非鱼有罗强的免疫原性,免疫鱼具有很强的免疫保护力。
小个体鱼的浸浴接种效果强于大个体。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罗琳;俞开康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41.2
【相关文献】
1.尼罗罗非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J], 董忠典;周芬娜;袁颜颜;冯艳艳;王慧
2.一株尼罗罗非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J], 陈善真;潘忠超;段元慧;王志花;刘春红;石和荣;李其昌;王贵平
3.尼罗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J], 杨宁;黄海;张希;姜芳燕
4.载铜蒙脱石对嗜水气单胞菌粘附尼罗罗非鱼上皮细胞的影响 [J], 胡彩虹;夏枚生;熊莉;许梓荣
5.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 [J], 迟淑艳;周歧存;周健斌;杨奇慧;董晓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水产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曾明\彭菊蓉2(1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农服中心,重庆潼南402677;2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潼南402679)罗非鱼(O reochrom s m ossam bcus、原产于非洲,具有生成快、产量高、疾病少、繁 殖力强等特点,是世界性的淡水养殖鱼类,在 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主要 养殖水产品。
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具 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及营养价值,近年来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
根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 鉴》,2019年我国罗非鱼养殖年产总量为164.2万吨,2018年年总产量为162.4万吨,同比增长1.05%,2019年重庆市罗非鱼养殖总量 达4980吨〇随着我国罗非鱼产业蓬勃发展,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模式迅速兴起,罗非鱼养殖面积扩 大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环境恶化,导致疾病 发生或暴发流行,这对罗非鱼养殖带来了严重 的影响。
目前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遇到疾病主要 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弓丨起的疾病,生物 因素疾病主要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 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非生物因素疾病主 要有水温水质变化弓丨起的疾病等。
为了保证罗 非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减少经济损失,本文就罗非鱼养殖中遇到的常见疾病加以概述,为 广大养殖户在罗非鱼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
主要症状:病鱼出现游泳不协调、螺旋状 游泳或急促游泳等神经性疾病典型症状;部分 舰盲,体弱,不摄食,体褪色或发黑,但未 见出血或糜烂;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神经组织 细胞出现典型的空泡化,出现神经性降解。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感染仔鱼和幼鱼,也有部分成鱼被感染,发病水温一般在20-28 t,死亡率一般可达40%-100%。
防治方法:选择健康无病毒的亲鱼进行苗 种培育;消毒受精卵可有效地灭活卵表面的病 毒,以20 mg/L的有效碘处理15分钟,或用50 mg/L的有效碘处理5分钟,也可用臭氧处理过的海水洗卵3-5分钟;使用消毒剂对育苗室、育苗池和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次氯酸钠50 mg/L处理10分钟;及时捞出死鱼深埋,并进行 池水消毒。
罗非鱼感染疾病怎么办?罗非鱼主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罗非鱼,又名非洲鲫鱼、越南鱼等,是非常常见的水产养殖项目,肉味鲜美、肉质鲜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养殖前景。
而在罗非鱼的养殖过程中,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肥胖症、车轮虫病等。
那么,罗非鱼感染疾病怎么办?现将罗非鱼主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介绍如下。
一、肥胖症症状与诊断: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
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而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
预防与治疗:(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
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也可增加一些天然饲料。
(2)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应及时起捕成熟个体上市,可养活损失,缓解病情。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清新鲜,定期服用抗菌素。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症状与诊断: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溃烂。
预防与治疗:(1)用水体终浓度为0.5毫克/升-1毫克/升的呋喃唑铜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2)1毫克/升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涮洒。
(3)每100千鱼体重用2克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
(4)加强入期间的饲养管理。
水温保持在20度,投饵应少而精,及时捞去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洒些石灰水,使水保持弱碱性,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三、车轮虫病症状与诊断: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的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但是主要寄生部位是鳃.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游动缓慢,有时可见体表发白或淤血。
鳃上粘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
罗非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罗非鱼又叫做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其肉质鲜美、刺少肉多,养殖经济效益明显,现在很多地区都有人工养殖。
为了有效提高产量,罗非鱼养殖要注意疾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罗非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1、脂肪堆积症表现症状:体型产生改变,,游动缓慢,抗病力降落,易缺氧,易浮头。
防治方法:改进饵料配方,减少配方的脂肪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
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C,E。
加强水质控制,必要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安全的消毒性质底改产品,确保水质清洁清新。
2、爱德华氏菌病表现症状:腹部膨大,鱼体发黑发暗,肛门处发红,眼球突出浑浊发白,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
防治方法:放养密度要公道,池塘需清算消毒,常常换注新水,发病时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配合内服大蒜泥,大蒜打成泥加入饲料中5%搅拌投喂。
3、水霉病表现症状:病鱼身上会有点状,或者块状的细丝显现,病鱼游动缓慢,食欲衰退,鱼体消瘦,终究死于营养不良。
防治方法:在放养鱼苗之前,就要对鱼塘进行全面的消毒。
在投放幼苗的时候可以使用低含量的高锰酸钾浸泡苗种以后在放进池塘。
发病可泼洒专用的医治水霉病药剂,各大药品经销商都会有的。
低浓度的敌百虫全池泼洒也有一定成效,但不及专用的药品。
4、链球菌病表现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
防治方法:避免过密的养殖,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池塘清洁和消毒。
发病池塘可投喂强力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罗非鱼每天用50毫克抗菌素,混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7天,有一定的医治成效。
全池使用二氧化硫制剂进行消毒,也有一定成效,结合内服抗菌药,成效事半功倍。
5、车轮虫病表现症状:病鱼体色发暗,营养不良,严重消瘦,游动缓慢,有时候体表会有淤血血泡。
鳃部粘液分泌过量,有局部变白的现象,鳃丝重大,破坏鱼类的呼吸系统,病鱼终究会由于缺氧死亡。
罗非鱼几种常见疾病一、运动性气单胞菌病疾病病症:有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病症。
肠炎型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无血却发红。
体表溃烂型表现为病鱼体表呈斑块状溃烂,并可普及全身,体表充血,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斑块状病灶,严重时可溃烂成洞穴状,因此又称溃疡病、溃烂病。
发病原因: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①用溴氯海因0.2克/立方米或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30%〕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三次。
②同时投喂大蒜素等内服药,效果更佳。
二、假单胞菌病疾病病症:外观病症表现为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腹部膨胀。
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
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这是典型病症。
确诊需借助细菌学或血清学检查。
发病原因:由荧光假单胞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①该菌仅感染不安康的、抗病力弱的罗非鱼,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良好,注意环境卫生,操作小心,勿使鱼体受伤;②发病鱼用溴氯海因0.4~0.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③同时投喂免疫多糖10克/千克饲料,维生素C5克/千克饲料。
三、爱德华氏菌病疾病病症: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
此外,有的病鱼体表可见有膨胀发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
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病症,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
肝、脾、鳔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发出腐臭味。
病症和病程因病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急性和慢性型之分。
发病原因:由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①放养密度要合理,池塘需清理消毒,经常换注新水;②发病时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8%~30%〕1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③同时内服大蒜泥〔捣碎5%与饲料混匀〕或大蒜素等药物,每天一次,连用3天。
四、链球菌病发病原因:因链球菌感染引起。
疾病病症:患溶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从外观看,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
海南潭牛一养殖池塘出现罗非鱼暴发性死亡,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高峰期死亡700-800尾/天,通过采样、实验室诊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5年11月中下旬,海南潭牛一养殖池塘出现罗非鱼暴发性死亡,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高峰期死亡700-800尾/天,情况严重。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对该地区的罗非鱼进行现场采样,并进行实验室诊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对今后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一、发病鱼的临床症状
池塘水温为26-28℃,暴发疾病的鱼规格主要为400-500g,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而后逐渐增多,高峰期死亡量达800尾/天以上。
患病鱼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在水面上层漂浮游动。
病鱼鳃盖出血、肛门红肿、鳍条、上下颌和腹部充出血。
解剖后观察发现,有胃出血、胆囊变大、胆囊壁变薄、肝脏充血或出血或呈现花斑症状,肠道内无食物的症状。
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可能是链球菌病感染所致,就使用了磺胺类抗生素,但死亡量并未减少。
后送样至本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未发现寄生虫,使用通威股份最新研发的无乳链球菌快速诊断试纸条未检测到无乳链球菌。
而通过对病原菌分离,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在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菌株大小为(0.3-0.6)μm×(1.0-1.5)μm,在28℃条件恒温培养18-24h,形成针尖状、直径约为1mm左右、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半透明的菌落。
通过16SrDNA基因扩增,得到约1500bp的扩增条带,测序后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离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达到99.5%。
将分离到的细菌接种到健康罗非鱼,在36h内实验组出现死亡,且体表有点状出血、鳍条出血、剖解见内脏充血或出血。
并从人工接种感染的罗非鱼肝脏组织分离到1株细菌,经16SrDNA基因扩增对比分析该菌株同样为嗜水气单胞菌。
因而判断该病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三、药敏试验与治疗
利用纸片扩散法,对该嗜水气单胞菌株分别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四环素、氟苯尼考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链霉素耐药,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中度敏感。
结合发病情况和药用史,按照内服抗生素氟苯尼考(20mg/kg鱼体重),同时内服维生素K3以6mg/kg鱼体重,连续投喂5天;外用泼洒使用聚维酮碘消毒(1-2次)。
药物使用4天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死亡量降至70-80尾,连续使用2天后,死亡量减少到10余尾。
同时,简易水质试剂盒测定该塘口后氨氮1.8mg/L、亚盐高于0.3mg/L,因此先后使用底质改水解毒产品(如通威改水解毒宝,主要成分为吸附剂、络合剂、表面活性剂等)和培藻产品(如通威伴侣Ⅳ,主要成分为藻种、多种微生物、多肽、矿物元素)对水质进行调节。
经过处理,病情得到有效处置。
四、小结
罗非鱼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品种之一,而疾病的发生逐渐成为制约罗非鱼养殖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
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已成为危害罗非鱼的最主要疾病,而无乳链球菌病是其主要病原,但也有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爱德华氏菌感染罗非鱼的报道。
该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发生在11月份,据报道罗非鱼链球菌病主要流行于6-8月,经实验室初步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回归试验,最终确认是由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从鱼体发病的症状来看,链球菌病与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两者之间都有体表充、出血,罗非鱼肝脏出血、胆囊肿大的症状,仅从肉眼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而如需进一步确诊病因需使用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而无乳链球菌快速诊断试纸条因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准确性高,诊断时间短,能够有效确诊是否为无乳链球菌病,降低了药物乱用所带来的养殖风险。
通过对患病池塘的水质检测发现,池塘的水质较差,氨氮、亚盐偏高,且水质较为浑浊、老化,投料后罗非鱼自身产生的排泄物较多,投料产生的残饵增加与水质变化加快有关系。
嗜水气单胞菌是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水体中氨氮、亚盐的超标,或天气的变化导致鱼体处于应激状态,自身抵抗力下降,导致了疾病的暴发。
在鱼类疾病防控中,一直以来倡导“以防为主、快诊早治、合理用药”的防控理念,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管理,提高鱼体自身的免疫抵抗力。
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充分使用增氧机增氧,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以保持水体氧气的充足,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日常可使用微生态制剂(EM菌、芽孢菌和光和菌等)对水质进行调节,保持水体处于良好的状态。
并可以通过对鱼体内服保健(如多维和黄芪多糖等)来增强鱼体免疫能力。
对于发病池塘,因尽早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降低养殖经济损失
来源:水产前沿
作者: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动物保健研究所、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王浩丞刘天强戴景辉;通威(海南)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王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