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症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亲水气单胞菌腹泻(aeromonas hydrophilia diarrhea)是由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引起的肠道感染性腹泻。
气单胞菌属目前共有10个菌种,常见的有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AC)、淡色气单胞菌(A sobria,AS)和易损气单胞菌(A.trota,AT)。
其中致病性较强的是亲水气单胞菌。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嗜水气单胞菌属类弧菌科,革兰染色阴性,单鞭毛而有动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
本菌对鱼、蛙等冷血动物和小鼠、豚鼠、家兔等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
该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是肠毒素,包括类霍乱毒素(CT)和类大肠杆菌耐热毒素(LT)。
某些菌株具有侵袭性。
二、发病机制本菌对蛙及鱼等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均有致病性。
可产生黏附因子,对肠上皮细胞具有粘附性,并可产生耐热和不耐热两种肠毒素以及和溶血素,细胞毒等毒力因子。
本菌还可产生一些蛋白酶使人致病。
动物实验表明,小鼠感染后可引起组织损伤、败血症、内毒素休克及死亡。
症状体征一、症状急性胃肠炎潜伏期约1~2天,症状多较轻,低热或不发热,腹泻呈水样稀便,有腹痛而无里急后重,个别患者腹泻严重类似霍乱。
2岁以下儿童可表现为痢疾样症状。
大部分病例经2~5天自愈,重症可持续1~2周。
2.外伤感染因皮肤伤口接触河水、污泥而感染。
轻者仅有局部溃疡,重者可发生蜂窝织炎。
3.败血症患者有严重慢性疾病时,本菌可由伤口或肠道侵入血流。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败血症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坏死性肌炎、内眼病变和迁徙性脓肿等。
4.其他感染本菌偶可引起术后感染、尿路感染、褥疮感染、胆囊炎、腹膜炎、肺炎、脑膜炎、坏死性肌炎和骨髓炎等。
二、诊断根据腹痛、腹泻、低热等,参考流行病学资料,结合粪便培养亲水气单胞菌阳性,可作出诊断。
其他类型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或分泌物等培养阳性作出诊断。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海南潭牛一养殖池塘出现罗非鱼暴发性死亡,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高峰期死亡700-800尾/天,通过采样、实验室诊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5年11月中下旬,海南潭牛一养殖池塘出现罗非鱼暴发性死亡,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高峰期死亡700-800尾/天,情况严重。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对该地区的罗非鱼进行现场采样,并进行实验室诊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病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对今后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一、发病鱼的临床症状池塘水温为26-28℃,暴发疾病的鱼规格主要为400-500g,发病初期死亡40-60尾/天,而后逐渐增多,高峰期死亡量达800尾/天以上。
患病鱼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在水面上层漂浮游动。
病鱼鳃盖出血、肛门红肿、鳍条、上下颌和腹部充出血。
解剖后观察发现,有胃出血、胆囊变大、胆囊壁变薄、肝脏充血或出血或呈现花斑症状,肠道内无食物的症状。
发病初期,养殖户认为可能是链球菌病感染所致,就使用了磺胺类抗生素,但死亡量并未减少。
后送样至本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诊断。
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未发现寄生虫,使用通威股份最新研发的无乳链球菌快速诊断试纸条未检测到无乳链球菌。
而通过对病原菌分离,采用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在患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菌株大小为(0.3-0.6)μm×(1.0-1.5)μm,在28℃条件恒温培养18-24h,形成针尖状、直径约为1mm左右、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半透明的菌落。
通过16SrDNA基因扩增,得到约1500bp的扩增条带,测序后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分离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序列相似性达到99.5%。
将分离到的细菌接种到健康罗非鱼,在36h内实验组出现死亡,且体表有点状出血、鳍条出血、剖解见内脏充血或出血。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发什么疾病
*导读:1、重度脱水:表现为倦怠,疲劳,站起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意识不清,部分患者可出现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1、重度脱水:表现为倦怠,疲劳,站起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意识不清,部分患者可出现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如胸痛,腹痛,常见体征有皮肤弹性差,皮肤黏膜干燥,脉搏加快而弱,表浅静脉萎陷,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
*2、肺水肿: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晚期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等。
第1 页。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及病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广泛存在于淡水、污水及土壤中[1]。
其能引发多种水生动物的传染病,导致水产动物出现出血症,给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2]。
此外,嗜水气单胞菌还是人、畜、鱼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不仅能引起动物的全身性败血症或局部感染,而且也能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败血症及伤口感染、中耳炎、腹膜炎等,因而受到水产学界、兽医学界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3]。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及病害控制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该文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致病因子嗜水气单胞菌产生危害的毒力因子主要有外毒素(exotoxin)、胞外蛋白酶(extracelluar protease)、S层蛋白(S-layer protein)、菌毛(fimbriae)、外膜蛋白(out-membrane pro-teins,OMP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等[4]。
该文将这些毒力因子归纳为外毒素、胞外产物和粘附因子3类,现逐一论述如下。
1.1外毒素(exotoxin)1.1.1溶血素(hemolysin)。
出血是变温动物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普遍症状[5]。
由于在被感染鱼类的体内、体外均可检测到溶血活性,所以溶血素被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
龚晖等[6]用纯化溶血素分别与1%欧洲鳗鲡血红细胞、1%兔血红细胞、1%羊血红细胞进行溶血特性分析,并利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溶血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在单因子条件下与嗜水气单胞菌ECPs的溶血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嗜水气单胞菌ZN1-ECPs中存在多种溶血性毒素,这些毒素对不同宿主的溶血能力存在差异,同一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对不同的宿主起主要作用的溶血性毒素也不同。
Goswami et al[7]首次报道致病菌暴露在砷外源物质的情况下会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性和细胞毒性。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2期动物科学表2引物设计引物名称引物序列(5’→3’)位点目的片段bp AH-F GAAAGGTTGATGCCTAATACGTATCAA 451—476685AS-F AAAGGTTGGCAGCTAATATCTGTCAG 451—476685R1CGTGCTGGCAACAAAGGACAG 1135—11152×PCR MasterMix 、DNA marker D2000为TIANGEN 产品,琼脂糖为OXOID 产品,其他为国产分析纯。
1.2引物设计根据GenBank 数据库已发表的气单胞菌属16S rDNA 序列设计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特异性引物,引物由Invitrogen 公司合成,具体见表2。
1.3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从平板中直接挑取一环分离菌株细胞,接入营养肉汤培养基,在28℃下180r/min 振荡培养过夜,次日取1mL 菌液表1菌株菌株细菌种类菌株细菌种类ML316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S0027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 )9617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AS0068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 )YT-1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AS ATCC 标准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 )ATCC7966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10067易损(A.trota )Js70322NA 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CaL90825Na 杀鲑(A.salraonicida )Ac60324NA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 )ATCC17802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豚鼠ATCC 标准株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 )FJ04-L1创伤弧菌(V.vulnificus )96-5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 )Va ATCC 标鳗弧菌(V.anguillarum )FP60325NA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 )Js60517NA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 )摘要本研究根据GenBank 数据库已发表的气单胞菌属16S rDNA 序列,设计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16S rDNA 序列的特异保守区,建立这2种菌的快速PCR 检测方法。
嗜水气单胞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生长研究杨广余文斌刘全兰张定国郭增兵(湖北农学院动物科学系,荆州434103)提要对嗜水气单胞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6.0--10.0、最适范围为6.5~7.5:而温度则为3012左右时生长最好。
关麓词嗜水气单胞菌,pH值,温度Abst叫throughthereseachofAeromonashydrophila7Sgrowingthingsunderdifferentphandtempreture.theresultshowsoptimunspHis6.5~7.5;andtheidealtemperatureisabout30℃.KeywordsAeromonashydrophila,pH,Temperature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极广,在水、土以及各种食物中均能够分离到,在家鱼肠道及中华鳖的消化道中也曾分离到该菌,1970年已经被确认为人的肠道病原菌。
因此,自70年代开始,对该致病细菌的致病机理郎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我国,随着淡水特种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大量推广,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
在众多侵袭性疾病的病原体中,细菌是危害较为严重,其中又以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华鳖养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惨重,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该菌的致病性也极为关注。
但是,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病原菌的分离、敏感药物的筛选、致病力的研究和对其防治方法的探索等方面。
而对该茵的生长条件、培养条件等的研究较少。
作者通过对嗜水气单胞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菌种来源试验使用的菌种是作者从患红底板病的中华鳖血液中分离所得,并经生理生化柱验为气单胞菌属嗜水气单胞菌种(AeromonashydrophiN)。
实验前将所用的菌株进行24h复壮培养。
1.2细苗培养细菌培养采用营养肉汤培养基(配方:蛋白胨lOg、NaCkSg、牛肉膏39、蒸馏水1000mL),pH值及培养温度依据实验要求设定。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现状一、流行及感染情况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根据有无运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嗜冷性、非运动性的气单胞菌,另一类为嗜温性、运动性的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属第二类,在气单胞菌属中是最重要的,它是气单胞菌的模式种。
非运动性气单胞菌主要是对鲑鳟鱼等致病的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
嗜水气单胞菌在过去有不同的名称,主要的名称有点状气单胞菌和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污水及土壤。
有很多资料记载,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家畜和人均有致病性,在动物疾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广泛地被分离到,如在淡海水鱼,淡水虾类,淡水蟹类中和养殖蛙体内,也能引起爬行类疾病。
有许多报道证明它也能感染人类发病,最常见的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急性霍乱。
同时,它广泛分布于人类的食物链,供水系统和土壤中。
嗜水气单胞菌既是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又是原发致病菌。
但是,AUSTIN等报道嗜水气单胞菌通常在自然界是条件致病菌,充当继发病原而不是原发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通常与其它病原菌如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有密切关系,但由于鱼的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病鱼的临床症状为局部损伤、坏死、水肿、突眼及腹部膨胀,另外可能产生腹水、贫血及破坏内脏器官,脾、肾颜色变黑,肝变白,胆汁变黄。
在鱼、蛙类中由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鲈鱼和鲤鱼的“红痛病”;鲫鱼、白鲢、花鲢的“暴发病”,这些鱼出现典型的肌肉、内脏的出血性败血症。
在虹鳟,鲶鱼中的嗜水气单胞菌病被称为“坏死病”,这些鱼的嘴周围鳞片腐蚀,身体的深部出现坏死及烂鳃。
虹鳟鱼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而得的病称为“红嘴病”,病鱼行动迟缓,通常由于色素的过量产生而体色发黑,口腔呈粉红或红色发炎,外表及内部器官均呈现局部出血,在病鱼的后期阶段,病鱼呈急速螺旋状运动,下沉,腹部朝上直至死亡。
“红腿病”蛙的后肢及腹部呈现出血性败血症,病蛙的心、肝、肾及脾受到破坏,并出现腹水。
嗜水气单胞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是水中常居菌,可以从生水、氯化水和污染水中分离到,每年的5月至11月,该菌在水中的含量最高。
它有致病性菌株和非致病性菌株之分,致病性菌株可感染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
人亦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肠道内和肠道外的感染。
肠道内的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及食物中毒,占夏季腹泻的第二或第三位。
腹泻的程度从较温和的腹泻(分泌性腹泻)至严重的细菌性痢疾样腹泻(脓血便)均有,少数情况下还可引起霍乱样腹泻。
好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幼儿。
此外临床上还可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慢性感染表现为皮肤溃疡等。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嗜水气单胞菌属于气单胞菌属,是革兰氏阴性直杆菌,大小0.3~1.0um×1.0~3.5um,有动力。
生长温度范围较宽,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
但不能在TCBS上生长。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1.标本的采集根据不同的疾病分别采集粪便或肛试、血液、脓汁、脑脊液和血液等。
待检样本可包括病料、水样及送检菌株,病料既可是无菌采取的易感动物的肾、肝、脾等未污染病料,也可是粪便或病变皮肤等污染病料,如样本为菌株,应先接种于普通肉汤28℃培养24h,再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使之形成单个菌落,以供鉴定用;2.染色镜检呈革兰氏阴性短杆菌;3.分离培养嗜水气单胞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28℃培养24h后的菌落为光滑、微凸、圆整、无色或淡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4.氧化酶试验嗜水气单胞菌应为阳性;吲哚试验嗜水气单胞菌应为阳性;5.AHM鉴别培养挑取普通琼脂平板上氧化酶试验阳性的单个菌落少许。
穿刺接种于AHM鉴别培养基上37℃培养24h。
嗜水气单胞菌的表现为:顶部仍为紫色,底部为淡黄色;细菌沿穿刺线呈刷状生长,即运动力阳性;部分菌株顶部呈黑色。
6.糖发酵试验嗜水气单胞菌可发酵葡萄糖、蔗糖、阿拉伯糖、七叶苷及水杨苷等5种糖。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如何诊断鉴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便常规、粪细菌培养
*一、检查
大便常规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少数可白细胞满视野,大
便培养亲水气单胞菌阳性。
合并肺炎者,X线胸片可见异常。
*以上是对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易混淆疾病。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如何鉴别?:
*一、鉴别
胃肠型需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腹泻相鉴别,败血症型需与伤寒
和基础疾病本身引起的发热相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嗜水气单胞菌及其对人的致病性杨守明1,2王民生3【摘要】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2畜2鱼共患病病原菌,人类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食物中毒、继发感染。
由于嗜水气单胞菌菌落易与肠杆菌科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混淆,氧化酶试验阳性是其特征,常规检测非常必要。
蛋白酶阳性可确定该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另外还可用PCR检测Aer基因来区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目前,国外已将嗜水气单胞菌纳入腹泻病原菌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测的对象。
因此,建议在食品、饮用水检测指标中增加嗜水气单胞菌作为细菌学指标,并将其纳入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中。
【关键词】 细菌学;肠道病毒感染【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13(2006)0520511204Aeromonas hydrophila and its pathogensis to humans Y AN G Shou2ming1,2,WAN G Min2sheng3. 1.M PH of f ic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N anjing Medical U niversity,N anjing 210029,China;2.L ianyungang Institute f or Health Inspection and S upervision,L ianyungang 222006,China;3.Clinical L aboratory,Jiangsu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 rol and Prevention,N 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Aeromonas hydrophila(AH),which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in the nature,is a kind of typi2 cal human2domestic animal2fish’s pathogens.The human can suffer from diarrhea,food poisoning,and secondary infection because of pathogenic AH.Though AH colony is from euterobac tericaeae es pecially Escherichia coli,it’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ts characteristics with positive oxiduse.It is very essentive to make the routine measurement.The positive protease can confirm this fungus and Aer gene with PCR can be measured to distinguish pathogenic and at present AH is included in the test scope for the pathogen of diarrhea.And it is one of the target for food hygien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S o it is pur2 posed to add AH as bacteriological index in food and drinking water,and is included in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food poisoning.【K ey w ords】 Bacteriology;Enterovirus infections(Chin J Dis Cont rol Prev2006,10(5):5112514) 1891年,Sanarelli描述了嗜水气单胞菌,当时他称Bacillus hydrophila fuscus,随后人们发现该菌能引起蛙类“红腿病”。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
该菌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刚从病灶上分离的病原菌常两个相连。
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的菌落园形、边缘光滑、中央凸起、肉色、灰白色或略带淡桃红色有光泽,发育良好。
分布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病原菌。
编辑本段生物学介绍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都可繁殖,以28.0,30.0? 为最适温度。
PH值在6,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27;嗜水气单胞菌可在含盐量0‰,4‰的水生存,最适盐度为0.5‰。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
从实际病例分析,可推断其主要通过肠道感染,能否感染取决于菌体对鱼肠道组织粘附力的强弱,粘附力的强弱又与菌株和鱼的种类有关,通常具有高粘附力的嗜水气单胞菌株才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
出血病病因的模型可以描述为:嗜水气单胞菌侵入鱼体后,先在肠道内增殖,再经门动脉循环进入肝脏、肾脏及其它组织,引起肝脏、肾脏等器官以及血液病变,继而出现全身症状。
编辑本段引起疾病
目前,在生产中发现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暴发性出血病较多,因嗜水气单胞菌的自清型很多,况且感染的对象不同,所以症状也各异。
如白鲢暴发性出血病、
甲鱼败血病、黄鳝出血病、鳗鲡红鳍病等。
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当环境骤变,水质恶化时,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
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
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疾病一般病势较猛,多为恶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
编辑本段筛选治疗试验
筛选治疗嗜水气单胞菌药物的试验,都是用先从病体标本的肝、肾、脾等内脏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作为试验菌株,通过供试药物的抑菌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再经临床应用检验,对选定药物的疗效和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已证实,高敏感类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妥布霉素、菌毒清、大黄和五倍子等;中敏感类有: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黄苓、连翘、黄柏、二氯、三氯和二氧化氯等。
编辑本段药物治疗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可以参照以上的药物筛选结果,因嗜水气单胞菌的变异菌株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疗效,一般施药后病情有明显好转,死鱼大量减少,说明使用该药物有效。
否则应及时换药。
如选用口服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肠道的吸收情况,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在肠道中吸收很差,可用于注射但不易用于口服治疗。
其次是用药量要准确,施药量要达到最低杀菌浓度,各种药物的性质不同,用量也不同,如大黄常用量为饲料量的千分之十二,痢特灵为千分之二至三,服用磺胺药第一次用量要加倍等。
此外施药方法要科学,中草药可使用煎剂,也可使用散剂,但必须以利于吸收;全池泼洒要选晴天上午,泼洒要均匀,怕光的药物全池泼洒时,要在下午傍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