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要求(一)、能力要求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其应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判断、分析比较能力。
(二)、内容要求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一、减数分裂的概念概念:从初级精(卵)母细胞发展到精(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1__次,而染色体只复制___2__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_____3______。
二、相关概念①.____4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__5____: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③.___6____: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三、精子的形成1、形成场所:精巢2、形成过程(见课本)滋长 变形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 (2N ) 复制 (2N )(N )(N )4个精子(N )3、各时期特点 42n 2n染色体 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母细胞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附: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四、卵细胞的形成1、形成场所:卵巢2、形成过程(见课本)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 2个极体滋长 (2N ) (N )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2N ) 复制 (2N ) 1个次级母细胞(N ) 1个卵细胞(N )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六、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个体 精子发育减数分裂受精卵(2n) 新个体(2n )♀个体 卵细胞七、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笔记
以下是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笔记:
1.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3.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配子)过程中的分裂。
4. 测交的定义: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依法进行了测交: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与亲本相同的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1:1。
5. 测交的应用:(1)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在子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用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以上是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①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②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2、减数分裂的过程①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或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膜溢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膜溢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②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卵细胞的形成的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基本相同。
四、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规律五、细胞时期的判断①若均等分裂,则为第一极体、无:减Ⅱ或者次级精(卵)母细胞②若为不均等分裂,则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看有无同源染色体①联会 --- 减Ⅰ前②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减Ⅰ中有:减Ⅰ或有丝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Ⅱ后④上述现象,请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进行判断(注: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若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六、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第二章第一节A组基础题组一、单选题1.(2020·湖南师大附中)同源染色体是指(B)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解析]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作联会,所以减数分裂过程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项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项错误。
2.(2020·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高一月考)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存在DNA的加倍B.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④过程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D.若受精卵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分裂过程形成12个四分体[解析]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发生DNA的复制,结果使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④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均存在胞质分裂,核DNA数减半,C 正确;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
3.(2020·山东省潍坊四中高一月考)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A) A.4、8、8B.2、4、8C.8、16、16D.8、0、8[解析]次级精母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为4,染色单体数和DNA数都为8。
实验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动物生殖细胞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掌握制作玻片标本的技术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细胞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的前期很长,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细线期染色质浓缩、凝聚成染色体,DNA还不能看出双线结构,染色体之间缠绕扭曲,无法计数;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比细线期要清楚,染色体比较细长,无法计数;粗线期染色体变粗变短,可以看到交叉,基本能够辨别染色体头尾,可以初步计数;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终变期染色体浓缩得最短,可以看到染色体团块。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实验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解剖盘、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材料:蝗虫精巢四、实验步骤1.将已经取出的蝗虫的精巢中分离出两根精细小管,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将上面的水吸净。
2.在精细小管的位置滴加1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在室温下染色10到15min。
3.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垫上两层吸水纸,用解剖针的针柄轻敲盖片,使材料充分均匀分散开,使细胞分散压平。
4. 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10×)观察,找到比较好的视野后转用高倍镜(40×)观察。
分辨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特别是前期的各个时期,绘制所看到的分裂时期的图。
五、实验结果1.取材:我们取的是已经准备好的蝗虫精巢,所以不存在错取到肌肉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可能。
虽然动物的精巢里不断进行着减数分裂,但是蝗虫的精细小管很多,有的精细小管里的正在分裂的细胞较多,而有的则含较多的精细胞。
我最初观察时,视野里全是很小的颗粒状细胞,还有很多梭形的精子,几乎没有看到分裂期的细胞,就是因为取材的时候取到了一根大部分细胞已完成减数分裂的精细小管。
幸好最初取材时取了两根精细小管,这时候才意识到为什么一开始老师让我们多取一根。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选修一第一单元微生物培养技术1.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课外阅读: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发展第二单元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2.1 发酵与食品加工2.2 食品安全的评估课外阅读:食品卫生标准第三单元酶的制备及应用3.1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3.2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3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条件3.4 酶的固定化课外阅读:纤维素酶的神奇作用第四单元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4.1 植物色素的提取4.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外阅读:食用色素与健康第五单元植物的组织培养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课外阅读:兰花工业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6.1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6.2 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课外阅读:PCR技术的诞生高中选修二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动植物生产第一节植物繁育的现代技术第二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第三节动物的繁育技术第四节动物疫病防治第五节设施农业第六节绿色食品第二章生物科学与食品加工第一节发酵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节酶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单元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章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二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资源及其特性第二节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第一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二节器官移植第二章人类生殖工程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控制第二节人类生殖技术第三章生物药物第一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第二节疫苗和抗体第三节其他生物工程药物高中选修三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一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原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蛋白质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动物细胞培养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第三节细胞融合技术第四节干细胞工程第五节克隆技术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第二节良种化胚胎工程第三节胚胎工程的新进展第二单元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第一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第二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第一节基因工程的风险第二节生物武器第三节生物伦理。
实验2: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学习制作装片。
2.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巢中的精小管有大量的发生减数分裂的细胞,可染色并进行观察。
3. 实验用具及材料显微镜、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蝗虫、解剖用具、载玻片、盖玻片4. 实验方法及步骤5. 结果与讨论手绘图附于最后第一幅图:棒状物较粗,围成一个较为对称的圆周(没有缺口),且棒状物数量较多。
因为其棒状物较多,可以初步推断这个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一期。
由于其围成一个较为对称的圆周,推断其处于减一的中期。
因为如果是减一的后期,那么由于染色体的分开,会发生雄性x/0所导致的X 染色体分离滞后的现象,也会在圆周上产生一个缺口或者至少会有一处染色体之间的间隔比较明显比其他染色体之间的间隔稍大一些,破坏圆周的对称性。
而在第一幅图中,这种情况很明显没有出现,染色体之间的间隔很均一且分布非常密集,因此可以排除掉减一后期的可能性。
因此,我判断第一幅图为减一中期。
第二幅图:棒状物较粗,分布较为集中虽然其棒状物较粗,但是通过和视野中的其他分裂相进行比较(并未在手绘图中显示),其宽度并不处于一个极端的位置,也即既有比该棒状物粗的,也有比该棒状物细的。
并且其位置中央有棒状物的存在,棒状物的分布的方向较为无序,因此基本可以判断不是中期或者后期的图像(基本是因为还有很小的概率可能在这一时刻恰好以一种特殊的角度形成了这幅图)。
根据其不是最粗的这一特点,我判断这幅图位于双线期。
6. 思考与感悟对于规范的生物绘图首先构图,之后绘制草图,再绘制成图,最后用引线和文字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应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点线要清晰流畅,比例要正确,突出主要特征,纸面保持整洁并且有准确的标注。
对于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都会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同源染色体分开。
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只是在着丝粒分来,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
课程学到的了解到科研在做出对一件事物的判断时应该的描述,分析的语言方法。
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培养识别图表的能力,培养一定的空间概念。
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一、减数分裂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分裂过程中只复制一次。
4.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2.形成过程(1)间期。
①染色体行为变化:染色体进行复制,复制后DNA加倍,染色体数目并不加倍,只是每条染色体含有由一个着丝粒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细胞变化:一个精原细胞→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
由于此时每条染色体实际含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因而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故称四分体。
思考:判断同源染色体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关键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够两两配对,即发生联会现象。
②中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到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附着在细胞一极的纺锤丝上。
③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各含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细胞中的每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思考:细胞的两极的染色体来自父母方的各一半吗?提示:不一定.每极染色体中多少来自父本,多少来自母本,是完全随机的,全部来自父本,或全部来自母本都是有可能的。
更多的可能是既有父本的,又有母本的.④末期: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到达两极后,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每个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少了一半。
思考:二倍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吗?提示: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二倍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3)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必修 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也为后续学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的形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重要现象。
最后,教材说明了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细胞学基础。
但对于减数分裂这一较为复杂的细胞分裂方式,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逐步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3)解释配子形成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和动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减数分裂在生物遗传和变异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2)配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和行为变化。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
NO.5动物细胞培养主编:杨锦鸽 审核人:郑显鸽 审批人:班 组 姓名: 编制时间:2014.3.9【学习目标】1、能说出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
2、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3、说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情境导入】在治疗烧伤病人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
但对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来说,自体的健康皮肤非常有限,使用他人皮肤来源不足,而且会产生排异反应。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 自主预习----感悟教材 学与思】要求:认真阅读课本22—24页内容,完成下面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1、概念写出细胞培养的概念,并用红笔勾画出关键词。
2、基本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和所有进行无菌处理。
(2)基本的营养物质和_____________:氨基酸、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苷酸等。
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需要不同_____________,而且需求量也不同。
(3)适宜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
(4)适宜的酸碱度:_________________。
(5)气体环境: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1)生物制品:如疫苗、干扰素、酶、和的生产。
(2)检测有毒物质和药物:将待测物质加入培养液后,根据占的比例来判断该物质的毒性。
(3)用于临床治疗:如。
(4)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冻存:保存细胞的措施主要是_____________。
短期性的保存可采用一般低温,长期保存细胞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
(2)复苏:将冻存的细胞取出,迅速放入_____________温水中解冻,细胞便会苏醒,再经过培养,细胞就能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