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
- 格式:docx
- 大小:16.58 KB
- 文档页数:1
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74题)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答案:B现行的大纲版教材在讲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时,只讲了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散热来防止体温升高,给中学师生的印象就是在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没有激素参与。
因此,不少中学生物老师认为上面这道选择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D。
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中“人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是作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实例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出现的,它用简图概括地说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下降,维持正常体温。
这就说明,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江教版<生物3>P14: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人体就是这样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来维持不同环境中体温的恒定的。
这句话也暗示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有激素的参与。
那么高温环境中激素是怎样参与体温体温调节的呢?杨秀平主编的《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明确指出:“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分别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代谢产热过程。
如果动物被暴露在寒冷之中,它将随意或不随意地颤抖,以增强产热。
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同时增加摄食量。
如果动物长期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温升高。
若动物长期处于热紧张状态,会通过降低甲状腺的功能,使基础代谢下降,此时摄食量下降、嗜睡以减少产热。
高中生物 3.1.2.3、4水盐调节体温调节课时提能演练中图版必修3(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下丘脑的功能( )A.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B.能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C.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并通过神经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D.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并产生渴觉2.(2012·延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D.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3.(2012·济南模拟)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④ D.都可以4.(易错题)冬泳运动能强身健体,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
在严寒的冬季,冬泳运动员刚开始训练时在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5.(易错题)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从而使体内的细胞具有稳定而适宜的存活条件。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0 ℃升到35 ℃时,体温、甲状腺激素、尿液量的变化依次为( )A.升高、增加、减少B.不变、减少、减少C.升高、减少、增加D.不变、增加、减少6.(预测题)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白鼠进行以下处理:切除甲鼠大脑皮层,破坏乙鼠下丘脑,其他结构保持完整。
再把甲、乙两只小鼠放到-5℃的环境后,则( )A.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能B.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乙不能C.甲、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甲、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7.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④和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④或②→①→③→⑤8.(2012·西安模拟)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9.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10.(2012·德州模拟)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中的人,体内需进行多项生理调节活动。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体液调节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正常机体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都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恒定。
下列有关两种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环境下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B.两种环境下机体通过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正常C.两种环境下都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D.两种环境下都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管及汗腺的分泌2.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的现象。
以往研究显示,未知应激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补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某团队新发现,APT1酶功能的丧失亦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具体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胰岛素受体功能缺失或表达量下降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B.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时,机体血糖含量可能正常C.APT1酶也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高胰岛素血症D.APT1酶可通过影响Scamp1的功能减少胰岛素的释放量3.侏儒症患者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患者不但身材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病因是患者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下列关于两类疾病及两种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类疾病患者都可在幼年时口服相应的激素来缓解症状B.呆小症患者可以说明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两种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两种激素分泌后都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4.人体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取决于血浆渗透压,而醛固酮的水平与血钠含量有关,同时两种激素的分泌也受到循环血量的调控,当血量减少时,两种激素的分泌量都增加。
下图为一次饮1000mL清水和1000mL生理盐水的甲、乙个体内排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列关于甲乙个体的生理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甲个体内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而乙恒定不变B.乙个体肾小管集合管受体与醛固酮结合而甲不需要C.甲乙个体都需通过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实现水盐平衡D.甲乙个体的血浆渗透压在a操作后半小时内保持不变5.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时为正常血糖浓度。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5.当人主要依靠出汗维持体温稳定的时候( )A.外环境温度一定较高B.外环境湿度较大,温度高C.此刻体内产热一定多于散热D.体温一定会升高较多6.下图是健康人由温暖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7.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B.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C.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释放的D.人体主要通过改变摄水量和排水量来维持渗透压的动态平衡8.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D.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唯一器官9.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的调节作用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体积很小,除了一般神经元外,还含有内分泌神经元,控制着机体多种重要机能活动,既有神经调节的功能,又有激素调节功能。
下面就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归纳如下:1.下丘脑是水平衡、体温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1.1水平衡调节。
下丘脑即参与神经调节,传导兴奋,使大脑产生渴觉;同时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激素调节(—)1.2体温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破坏哺乳动物的下丘脑,体温不能保持恒定。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
(1 )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皮肤、黏膜、内脏器官中的温度感受器皮肤血管立毛肌汗腺骨骼肌肾上腺甲状腺(血流量减少)(收缩)(发汗减少)(寒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下丘脑参与激素调节(2)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传入传出高温温觉感受器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散热量增加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汗腺分泌1.3血糖调节下丘脑与糖代谢有关,无论血糖浓度升高、降低,都有下丘脑的参与,并进行神经调节。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内有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分泌的肽类物质,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等。
通过调节腺垂体的分泌,调节其他腺体的分泌。
综上所述,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同时也是人体稳态调节中某些活动的调节中枢,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3.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1.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及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树立稳态与平衡观2.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3.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和水盐调节,形成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一、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范围(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3)调节过程2.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过程若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①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②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引起尿量减少。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的某一区域。
3.胰岛素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 4.冬泳爱好者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收缩加强,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德钝市安静阳光实验学校【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2章第4节体温调节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1.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温的维持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人的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人体温的维持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答案】C2.(2012·济宁高二期末)把左右手分别插入60 ℃和10 ℃的水中一段时间后,把两只手同时插入40 ℃的水中,这时左右手皮肤的温度感受器兴奋的分别是( )A.温觉感受器、温觉感受器B.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C.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D.冷觉感觉器、温觉感觉器【解析】手从60 ℃的水中拿出放到40 ℃的水中,相对于开始温度来说温度降低,手的感觉是冷,即冷觉感受器兴奋。
而手从10 ℃的水中到40 ℃的水中,相对于开始温度来说温度升高,手的感觉是暖,即温觉感受器兴奋。
【答案】D3.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和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都是神经调节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C.皮肤散失的热量都是对生命活动没有意义的热量D.寒冷时,代谢增强与多种激素有关【解析】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皮肤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对生命活动是有意义的。
【答案】D4.(2013·海淀期末)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可使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产热量B.寒冷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在炎热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热量【解析】炎热环境中,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人体的体温调节文字表述类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B.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C.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造成能量的浪费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C.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D.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低温环境下,皮肤毛细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使关节受损受冷引起关节酸痛B.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炎热条件下,人体主要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来降低体温D.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6.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B.运动时的产热器官是肌肉,平静时的产热器官是内脏C.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D.夏天洗热水澡后比洗凉水澡后身体散热快、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XC.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来调节体温D.热量的散出都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9.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C.寒冷时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激素调节无关D.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1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而感受器则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B.在寒冷环境下,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含量一般会上升C.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只依靠神经系统完成1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人的正常体温在37 ℃左右C.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升高D.体温调节可保证机体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12.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X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13.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B.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相应分泌部位,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在炎热的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可以通过调控皮肤血管的舒X度和汗腺的分泌来增加散热D.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其散热比炎热环境中少,同时产热增加14.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是( )A.只有神经调节B.只有体液调节C.主要是神经调节D.主要是体液调节15.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有寒战现象。
考点50 体温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体温调节(1)相关结构的位置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2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
(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
(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考向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1.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E皮肤和F汗腺散热,D骨骼肌是产热器官,A错误;B、当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进行对体温的调节,B正确;C、D途径属于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C正确;D、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A。
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图中①~③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课时分层作业(三)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原因是( )【导学号:85732025】A.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机体产热小于散热C.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快C[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下维持稳定,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是相等的。
]2.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B[人体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的缘故,因此,无论是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值,都同时具有产热和散热过程。
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调节需要神经和激素共同参与调节。
]3.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增加B.皮肤血管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人体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冷觉感受器会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故A错误;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故B 正确;汗腺分泌减少,故C错误;酶活性不变,故D错误。
]4.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85732026】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C[通过神经调节,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都有通过调节汗腺分泌量和血流量来调节散热,A错误;从甲到乙和从丙到丁都表示散热,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通过体液调节加强产热,D错误。
调节体温对身体的影响体温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指标之一,调节体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功能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人体需要保持恒定的体温,以确保正常代谢、免疫功能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探讨调节体温对身体的影响。
一、体温调节的机制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由自主神经系统来控制。
当环境温度升高或身体处于运动、兴奋状态时,体温会升高,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送信号,刺激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作用来散热。
同时,血管扩张,促进热量散发。
反之,当环境温度降低或身体处于休息、寒冷环境中时,体温会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则会通过代谢调节,收缩血管,防止热量散发。
二、调节体温对身体的影响1. 免疫系统:体温的调节对免疫系统具有明显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度的体温增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增加白细胞的活性。
在发热的情况下,机体能够更快地杀死细菌和病毒,提高免疫功能。
此外,适度升高的体温还能促进抗体的生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
2. 新陈代谢:体温的调节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
在体温升高的过程中,新陈代谢加快,细胞活动增强,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也会增强,有利于身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同时,新陈代谢的加快也增加了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减肥和维持体重。
3. 血液循环:适度升高的体温可以增加血液的流动。
当身体感到寒冷时,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发,但当体温升高时,血管会扩张以增加热量的散发。
扩张的血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供更多的氧气和养分,从而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4. 神经系统:调节体温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适度升高的体温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增强神经反应和学习能力。
此外,体温的调节还可以影响大脑中的激素分泌,对情绪和精神状态产生影响。
三、如何调节体温1. 穿着合适:根据气温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服装。
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保暖衣物,防止体温过低;在炎热的天气中,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减少汗液蒸发时的不适感。
2.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对于体温的调节至关重要。
炎热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吗?
(2008年广东文科基础第74题)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机体是以反馈调控方式维持体温稳定的
C.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答案:B
现行的大纲版教材在讲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时,只讲了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散热来防止体温升高,给中学师生的印象就是在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没有激素参与。
因此,不少中学生物老师认为上面这道选择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D。
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中“人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是作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实例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出现的,它用简图概括地说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下降,维持正常体温。
这就说明,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不仅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江教版<生物3>P14: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人体就是这样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来维持不同环境中体温的恒定的。
这句话也暗示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有激素的参与。
那么高温环境中激素是怎样参与体温体温调节的呢?
杨秀平主编的《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明确指出:“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分别通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活动的改变来调节代谢产热过程。
如果动物被暴露在寒冷之中,它将随意或不随意地颤抖,以增强产热。
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加,同时增加摄食量。
如果动物长期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体温升高。
若动物长期处于热紧张状态,会通过降低甲状腺的功能,使基础代谢下降,此时摄食量下降、嗜睡以减少产热。
”由此可以得出,在高温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还是参与体温调节的,只是通过分泌量的减少来减少产热。
因此,在高温环境中,机体一方面通过神经调节以增加散热;一方面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以减少产热,二者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散热的调节方式以神经调节为主,同时也有体液调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