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_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72.50 KB
- 文档页数:11
成人“肌内注射”说课稿我是yanhong,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成人《肌内注射》,课时1节,下面我将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是学生基本技能之一。
全课程教学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实践教学在护理实验室完成,理论教学在教室借助电子白板完成。
肌内注射是临床最常用四种注射之一,应用非常广泛。
正确实施肌内注射,为安全正确给药提供了基础。
624、625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医学知识,为完成肌内注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中职生实践少,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针对这些实际存的在问题,本课时设计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能力的。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叙述肌内注射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能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患者正确实施肌内注射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同情、关爱患者。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肌内注射的方法。
(部位进针推药拔针)难点:依据《护理程序》正确为患者实施肌内注射法。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学以致用,我打算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比较法、模拟老师练习法、与同学合作探究等完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过程1、编写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提前了解本次授课将要涉及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用视频演示肌内注射并指导学生用整体护理的理论思考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安全、有效的工作习惯。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肌肉注射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掌握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肌肉注射。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1. 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
2. 注射部位的选取和注射角度。
教学难点:1. 注射部位的准确选取。
2. 注射角度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品: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消毒棉签、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药液、注射床、模拟人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肌肉注射的目的: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2. 肌肉注射的适应症:适用于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3. 肌肉注射的禁忌症:局部感染、出血倾向、皮肤破损等。
4.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a. 注射部位要准确,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
b. 注射角度要合适,一般为90度角。
c. 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三、示范操作1. 教师展示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包括:a. 准备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消毒棉签、无菌手套等。
b. 检查药液,确认无误。
c. 选取注射部位,如臀大肌、三角肌等。
d. 进行皮肤消毒。
e. 取针头,注入药液。
f. 取出针头,按压注射部位。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操作步骤。
四、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模拟人,进行肌肉注射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肌肉注射有哪些注意事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注射部位的选取和注射角度1. 注射部位的选取:a. 臀大肌:注射量大,适用于成人。
b. 三角肌:注射量小,适用于儿童。
c. 肌肉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等。
2. 注射角度:a. 一般为90度角。
课程设计:肌肉注射法一、课程目标:1. 了解肌肉注射法的定义、目的和适应症。
2. 掌握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肌肉注射法的定义和目的。
2. 肌肉注射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肌肉注射法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5. 肌肉注射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肌肉注射法的理论内容时,结合实际操作视频和模拟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肌肉注射法的定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肌肉注射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提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药物剂量。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肌肉注射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让学生了解何时可以进行肌肉注射。
- 详细讲解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消毒、穿刺、注射和拔针等环节。
- 强调操作中的安全和卫生要求,提醒学生注意防止感染和损伤。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模拟器材和操作视频。
- 学生观察操作视频,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 学生轮流进行肌肉注射操作,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操作过程。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回到座位上,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操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
教案教师姓名王晓莉课程名称临床护理技能班级2011级9、10、11、12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第十五章药物治疗的护理第四节注射药治疗护理肌内注射教学目标知识:说出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技术:1.能够为患者实施肌内注射2.应用密封瓶抽吸药液能力:1.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2.培养护生与人沟通及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肌内注射的实施2.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3.密封瓶抽吸药液难点肌内注射的实施教学资源教材:《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王艾兰夏立平主编教具:注射盘:2ml或5ml无菌注射器、按医嘱备药、无菌巾、消毒液、无菌棉签、弯盘、砂轮评估反馈回示教、练习作业1.课后认真复习,掌握知识目标2.回宿舍,两人一组进行臀大肌注射的定位3.课后练习肌内注射进针手法课后记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第十五章药物治疗的护理第四节注射药治疗护理复习:比较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的不同点。
(5分钟)肌内注射(IM)工作任务:25床,赵刚,男,30岁,体温升高半日余,测得体温39℃,医嘱:安乃近2mlIM。
请正确执行该医嘱。
1.教师示范肌内注射法(20分钟)(1)教师示范密封瓶抽吸药液:启盖→消毒→一靠→二刺→三移位固定→四注入等量空气→五抽吸(斜面在液面下,刻度朝向操作者)(2)查对备药→核对解释→安置体位→定位消毒→查对排气→轻稳进针针头与皮肤呈90°角→查回血注药→拔针按压→操作后查→交流整理→洗手记录2.定义(2分钟)目的(3分钟)3.注射部位(15分钟)①臀部:侧卧位时,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使肌肉放松;俯卧位时两足尖相对;仰卧位用于病情危重及不能翻身的患者,限于臀中小肌注射;②上臂三角肌:注射侧肢体手叉腰使三角肌显露;③股外侧肌:以自然坐位,两脚平行自然着地,使腿部肌肉放松。
注射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患者。
4.注意事项(5分钟)5.学生练习(20分钟)6.学生回示(15分钟)7.教师总结(5分钟)。
课时:2课时年级:护理专业二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肌肉注射的基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进行肌肉注射的技能,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肌肉注射的基本操作步骤。
2. 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1. 肌肉注射的部位选择。
2. 注射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肌肉注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肌肉注射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射部位。
二、基本操作步骤讲解与示范1. 教师详细讲解肌肉注射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1)核对医嘱、药物及患者信息;(2)选择注射部位;(3)准备注射器及药物;(4)消毒皮肤;(5)注射;(6)拔针;(7)处理废弃物。
2. 教师现场示范肌肉注射操作,并强调无菌操作原则。
三、学生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每组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肌肉注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强调无菌操作原则,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总结肌肉注射操作的重点及难点。
3. 强调肌肉注射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肌肉注射的基本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思考肌肉注射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肌肉注射基本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无菌操作的规范性。
3. 学生对肌肉注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肌肉注射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2. 注重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安全。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4. 及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谈肌内注射实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晓松主编的《护理学基础》,可供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使用,该教材编写中重点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的思路,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
本次课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结构特点:本次课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都属于重点掌握内容。
因此,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模拟操作和实体操作相互结合,不断强化重点和难点。
(2)地位:肌内注射法是护士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它是对无菌操作技术的一次历练,也是对以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操作程序的一次总结。
(3)作用: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实习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救死扶伤的天使形象。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
(2)掌握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2.2 能力目标(1)培养责任心、耐心、细心、爱心及慎独精神。
(2)培养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能力。
(3)通过主动尝试、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2.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忧病人所忧,痛病人所痛的职业情操,增强注射操作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选定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以无菌技术为基础,熟练掌握肌内注射方法,并能正确的实施实体肌内注射(因学生第一次实体操作,加之无菌概念不强,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这是此次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不同患者注射的注意事项和达到综合操作技能评价标准(不同的患者在注射的注意事项中,大原则相差不大,但细微的差别需要学生有应变能力,所以这会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次因为时间有限和学生人数较多,所以要真正达到综合操作技能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3 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2)认知结构:学生已经熟悉了一些病理生理及解剖知识,掌握了注射法中部分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