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_教学设计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84.35 KB
- 文档页数:9
成人“肌内注射”说课稿我是yanhong,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成人《肌内注射》,课时1节,下面我将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是学生基本技能之一。
全课程教学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实践教学在护理实验室完成,理论教学在教室借助电子白板完成。
肌内注射是临床最常用四种注射之一,应用非常广泛。
正确实施肌内注射,为安全正确给药提供了基础。
624、625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医学知识,为完成肌内注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中职生实践少,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针对这些实际存的在问题,本课时设计了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思维能力的。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叙述肌内注射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能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为患者正确实施肌内注射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同情、关爱患者。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肌内注射的方法。
(部位进针推药拔针)难点:依据《护理程序》正确为患者实施肌内注射法。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学以致用,我打算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比较法、模拟老师练习法、与同学合作探究等完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过程1、编写肌内注射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提前了解本次授课将要涉及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用视频演示肌内注射并指导学生用整体护理的理论思考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安全、有效的工作习惯。
“肌内注射法”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医学教育领域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本文将以“肌内注射法”为例,设计一套信息化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对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1.课程背景介绍肌内注射法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主要用于给药和营养物质的注射。
学生在学习这项技术时,需要了解正确的注射部位、注射角度、注射深度等相关知识,以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对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目标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应能够:-了解肌内注射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掌握肌内注射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熟练掌握肌内注射的操作步骤,并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注射。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包括肌内注射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肌内注射的操作步骤、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
(2)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展示、实验模拟等,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肌内注射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
4.教学流程设计(1)开展肌内注射原理和技术讲授,介绍肌内注射的定义、目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基本知识;(2)展示肌内注射的操作示范视频,详细演示注射部位、角度、深度等操作要点;(3)组织学生进行肌内注射模拟实验,分组操作,互相观摩、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4)进行肌内注射的并发症模拟讨论,介绍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处理能力。
5.教学评价方式(1)开展知识测试,考查学生对肌内注射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2)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考察学生在肌内注射操作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开展综合评价,评价学生对肌内注射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教学资源支持(1)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动画、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示肌内注射技术相关内容;(2)提供模拟注射设备,进行实验模拟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肌内注射技术的理解和掌握;(3)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肌内注射技术的相关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教案教师姓名王晓莉课程名称临床护理技能班级2011级9、10、11、12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第十五章药物治疗的护理第四节注射药治疗护理肌内注射教学目标知识:说出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技术:1.能够为患者实施肌内注射2.应用密封瓶抽吸药液能力:1.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2.培养护生与人沟通及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肌内注射的实施2.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3.密封瓶抽吸药液难点肌内注射的实施教学资源教材:《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王艾兰夏立平主编教具:注射盘:2ml或5ml无菌注射器、按医嘱备药、无菌巾、消毒液、无菌棉签、弯盘、砂轮评估反馈回示教、练习作业1.课后认真复习,掌握知识目标2.回宿舍,两人一组进行臀大肌注射的定位3.课后练习肌内注射进针手法课后记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第十五章药物治疗的护理第四节注射药治疗护理复习:比较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的不同点。
(5分钟)肌内注射(IM)工作任务:25床,赵刚,男,30岁,体温升高半日余,测得体温39℃,医嘱:安乃近2mlIM。
请正确执行该医嘱。
1.教师示范肌内注射法(20分钟)(1)教师示范密封瓶抽吸药液:启盖→消毒→一靠→二刺→三移位固定→四注入等量空气→五抽吸(斜面在液面下,刻度朝向操作者)(2)查对备药→核对解释→安置体位→定位消毒→查对排气→轻稳进针针头与皮肤呈90°角→查回血注药→拔针按压→操作后查→交流整理→洗手记录2.定义(2分钟)目的(3分钟)3.注射部位(15分钟)①臀部:侧卧位时,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使肌肉放松;俯卧位时两足尖相对;仰卧位用于病情危重及不能翻身的患者,限于臀中小肌注射;②上臂三角肌:注射侧肢体手叉腰使三角肌显露;③股外侧肌:以自然坐位,两脚平行自然着地,使腿部肌肉放松。
注射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患者。
4.注意事项(5分钟)5.学生练习(20分钟)6.学生回示(15分钟)7.教师总结(5分钟)。
《肌内注射》教学设计《肌内注射》是学生在学习了皮内、皮下注射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肌内注射较皮内、皮下注射的内容难,要注意进针的部位、角度、深度的掌握,而本内容又较静脉注射简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充分体现教材设计的循序渐进。
本节内容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操作,是临床护士日常工作必会的护理技能之一,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臀大肌肌内注射法的两种定位法。
(2)能力目标:①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正确实施臀大肌肌内注射,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练习、多媒体演示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本着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肌内注射的注射部位、持针手法、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通过课堂的反复强调以及肌内注射与皮内、皮下注射的比较突出重点。
难点:臀大肌、臀中小肌定位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利用仿真模型、图片讲解难点,与此同时,利用学生以前学习的解剖知识突破难点,也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中职学生总体特点是文化基础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但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可塑性强。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解剖、病理等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医学基础,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根据学生特点,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的同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方法。
由案例导入,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法,在师生的问答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演示完成操作过程。
论文:“肌内注射法”的说课设计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同时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非常灵活。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校的说课活动非常活跃,现就《基础护理学》这门学科中的“肌内注射法”的说课设计与同行共同学习、切磋。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肌内注射法”是人卫版《基础护理学》第2版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其内容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无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了注射原则之后,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都很强的技术,属于“三基”内容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术。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做事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关心和体贴患者。
(2)知识目标掌握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和注射体位;掌握肌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技能目标正确完成肌内注射的操作。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出重点与难点。
(1)重点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体位,肌内注射的操作要点。
(2)难点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进针手法。
二、说教法根据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设计了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灵活运用讲授、演示、观察等方法,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讨论、练习、纠错等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肌内注射的印象。
三、说学法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配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锻炼,使学生掌握肌内注射法。
谈肌内注射实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晓松主编的《护理学基础》,可供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使用,该教材编写中重点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的思路,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
本次课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地位和作用:(1)教学内容结构特点:本次课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都属于重点掌握内容。
因此,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模拟操作和实体操作相互结合,不断强化重点和难点。
(2)地位:肌内注射法是护士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它是对无菌操作技术的一次历练,也是对以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操作程序的一次总结。
(3)作用: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实习及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救死扶伤的天使形象。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
(2)掌握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2.2 能力目标(1)培养责任心、耐心、细心、爱心及慎独精神。
(2)培养护患沟通及健康宣教能力。
(3)通过主动尝试、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2.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忧病人所忧,痛病人所痛的职业情操,增强注射操作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选定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以无菌技术为基础,熟练掌握肌内注射方法,并能正确的实施实体肌内注射(因学生第一次实体操作,加之无菌概念不强,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这是此次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不同患者注射的注意事项和达到综合操作技能评价标准(不同的患者在注射的注意事项中,大原则相差不大,但细微的差别需要学生有应变能力,所以这会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其次因为时间有限和学生人数较多,所以要真正达到综合操作技能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3 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为中专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2)认知结构:学生已经熟悉了一些病理生理及解剖知识,掌握了注射法中部分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通用护理技术》课第23单元课程单元教学设计(2012~2013学年第1学期)单元名称:肌内注射法所属系部:护理学院制定人:苑秋兰合作人:制定时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标题: 肌内注射法 单元教学学时 2在整体设计中的位置第23次授课班级 上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第 节第 周 月 日第 节 第 周 月 日第 节 第 周 月 日第 节上课地点实训楼5-95-9教学 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能为肌内注射的患者进行正确定位2.能为不同病情的需要肌内注射的病人安置合适的体位 3.能正确为婴幼儿进行肌内注射 4.能处理肌内注射过程中的异常情况1.掌握肌内注射的定义、常用部位2.掌握臀大肌注射定位法3.熟悉对肌内注射患者的评估内容4.掌握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1.树立严谨、实 事求是、严肃认 真的学习态度2.一丝不苟,有 爱伤观念3.能正确与病人沟通并进行健康指导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为成年患者正确进行肌内注射定位任务2.能为不同病情的患者正确安置肌内注射时的体位 任务3.为成年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任务4.为2岁以下婴幼儿进行肌内注射本次课使用的外语单词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案例和 教学 材料 情境1.两年来月经不调,进行性疲乏、困倦无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疼、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恶心、食欲减退,腹胀恶心。
入院查体:体重减轻,唇、舌及牙龈发白,牙龈出血。
血涂片检查示:血红蛋白为 85 g/L(正常110-150),平均红胞体积为79 fl(正常80-100),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为25 pg(正常27-31),红细胞压积29%(正常37-48),其余参考值均正常。
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应如何选择注射部位?进行肌内注射时患者可取何种体位?护士应如何进行肌内注射?情境2.患者,男性,肝癌晚期并发肝性脑病,病情危重,意识模糊,根据病情需要要为该患者实施肌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