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80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肌肉注射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掌握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肌肉注射。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1. 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
2. 注射部位的选取和注射角度。
教学难点:1. 注射部位的准确选取。
2. 注射角度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品: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消毒棉签、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药液、注射床、模拟人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肌肉注射的目的: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2. 肌肉注射的适应症:适用于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3. 肌肉注射的禁忌症:局部感染、出血倾向、皮肤破损等。
4.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a. 注射部位要准确,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
b. 注射角度要合适,一般为90度角。
c. 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三、示范操作1. 教师展示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包括:a. 准备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消毒棉签、无菌手套等。
b. 检查药液,确认无误。
c. 选取注射部位,如臀大肌、三角肌等。
d. 进行皮肤消毒。
e. 取针头,注入药液。
f. 取出针头,按压注射部位。
2. 学生观察并记录操作步骤。
四、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模拟人,进行肌肉注射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肌肉注射有哪些注意事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注射部位的选取和注射角度1. 注射部位的选取:a. 臀大肌:注射量大,适用于成人。
b. 三角肌:注射量小,适用于儿童。
c. 肌肉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等。
2. 注射角度:a. 一般为90度角。
课程设计:肌肉注射法一、课程目标:1. 了解肌肉注射法的定义、目的和适应症。
2. 掌握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肌肉注射法的定义和目的。
2. 肌肉注射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肌肉注射法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5. 肌肉注射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肌肉注射法的理论内容时,结合实际操作视频和模拟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肌肉注射法的定义和目的,让学生了解肌肉注射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提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药物剂量。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肌肉注射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让学生了解何时可以进行肌肉注射。
- 详细讲解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消毒、穿刺、注射和拔针等环节。
- 强调操作中的安全和卫生要求,提醒学生注意防止感染和损伤。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模拟器材和操作视频。
- 学生观察操作视频,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 学生轮流进行肌肉注射操作,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记录操作过程。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回到座位上,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操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总结。
教案教师姓名王晓莉课程名称临床护理技能班级2011级9、10、11、12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第十五章药物治疗的护理第四节注射药治疗护理肌内注射教学目标知识:说出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技术:1.能够为患者实施肌内注射2.应用密封瓶抽吸药液能力:1.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2.培养护生与人沟通及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肌内注射的实施2.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3.密封瓶抽吸药液难点肌内注射的实施教学资源教材:《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王艾兰夏立平主编教具:注射盘:2ml或5ml无菌注射器、按医嘱备药、无菌巾、消毒液、无菌棉签、弯盘、砂轮评估反馈回示教、练习作业1.课后认真复习,掌握知识目标2.回宿舍,两人一组进行臀大肌注射的定位3.课后练习肌内注射进针手法课后记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第十五章药物治疗的护理第四节注射药治疗护理复习:比较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的不同点。
(5分钟)肌内注射(IM)工作任务:25床,赵刚,男,30岁,体温升高半日余,测得体温39℃,医嘱:安乃近2mlIM。
请正确执行该医嘱。
1.教师示范肌内注射法(20分钟)(1)教师示范密封瓶抽吸药液:启盖→消毒→一靠→二刺→三移位固定→四注入等量空气→五抽吸(斜面在液面下,刻度朝向操作者)(2)查对备药→核对解释→安置体位→定位消毒→查对排气→轻稳进针针头与皮肤呈90°角→查回血注药→拔针按压→操作后查→交流整理→洗手记录2.定义(2分钟)目的(3分钟)3.注射部位(15分钟)①臀部:侧卧位时,下腿屈曲上腿伸直,使肌肉放松;俯卧位时两足尖相对;仰卧位用于病情危重及不能翻身的患者,限于臀中小肌注射;②上臂三角肌:注射侧肢体手叉腰使三角肌显露;③股外侧肌:以自然坐位,两脚平行自然着地,使腿部肌肉放松。
注射时,用屏风或拉帘遮挡患者。
4.注意事项(5分钟)5.学生练习(20分钟)6.学生回示(15分钟)7.教师总结(5分钟)。
《肌内注射》教学设计《肌内注射》是学生在学习了皮内、皮下注射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肌内注射较皮内、皮下注射的内容难,要注意进针的部位、角度、深度的掌握,而本内容又较静脉注射简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充分体现教材设计的循序渐进。
本节内容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项护理操作,是临床护士日常工作必会的护理技能之一,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臀大肌肌内注射法的两种定位法。
(2)能力目标:①熟练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正确实施臀大肌肌内注射,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②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练习、多媒体演示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培养职业道德素养。
本着课程标准,在把握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肌内注射的注射部位、持针手法、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通过课堂的反复强调以及肌内注射与皮内、皮下注射的比较突出重点。
难点:臀大肌、臀中小肌定位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利用仿真模型、图片讲解难点,与此同时,利用学生以前学习的解剖知识突破难点,也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中职学生总体特点是文化基础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但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可塑性强。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解剖、病理等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医学基础,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根据学生特点,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的同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方法。
由案例导入,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法,在师生的问答过程中解决问题,通过演示完成操作过程。
《通用护理技术》课第23单元课程单元教学设计(2012~2013学年第1学期)单元名称:肌内注射法所属系部:护理学院制定人:苑秋兰合作人:制定时间: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标题: 肌内注射法 单元教学学时 2在整体设计中的位置第23次授课班级 上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第 节第 周 月 日第 节 第 周 月 日第 节 第 周 月 日第 节上课地点实训楼5-95-9教学 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能为肌内注射的患者进行正确定位2.能为不同病情的需要肌内注射的病人安置合适的体位 3.能正确为婴幼儿进行肌内注射 4.能处理肌内注射过程中的异常情况1.掌握肌内注射的定义、常用部位2.掌握臀大肌注射定位法3.熟悉对肌内注射患者的评估内容4.掌握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1.树立严谨、实 事求是、严肃认 真的学习态度2.一丝不苟,有 爱伤观念3.能正确与病人沟通并进行健康指导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为成年患者正确进行肌内注射定位任务2.能为不同病情的患者正确安置肌内注射时的体位 任务3.为成年患者进行肌内注射 任务4.为2岁以下婴幼儿进行肌内注射本次课使用的外语单词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案例和 教学 材料 情境1.两年来月经不调,进行性疲乏、困倦无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疼、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恶心、食欲减退,腹胀恶心。
入院查体:体重减轻,唇、舌及牙龈发白,牙龈出血。
血涂片检查示:血红蛋白为 85 g/L(正常110-150),平均红胞体积为79 fl(正常80-100),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为25 pg(正常27-31),红细胞压积29%(正常37-48),其余参考值均正常。
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应如何选择注射部位?进行肌内注射时患者可取何种体位?护士应如何进行肌内注射?情境2.患者,男性,肝癌晚期并发肝性脑病,病情危重,意识模糊,根据病情需要要为该患者实施肌内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