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微带传输线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三章传输线理论本章的目的是概述由集总电路向分布电路表示法过度的物理前提。
在此过程中,推导出一个最有用的公式:一般的射频传输线结构的空间相关阻抗表示公式。
正如我们知道的,频率的提高意味着波长的减小,该结论用于射频电路,就是当波长可与分立的电路元件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把它们看做是传输的波。
因为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都没有考虑到这些空间的变化,我们必须对普通的集总电路分析进行重大的修改。
本章重点介绍传输线理论,首先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实质,再介绍常用的几种传输线,其中重点介绍微带传输线,以及一般的传输线方程及阻抗的一般定义公式。
3.1传输线的基本知识传输微波能量和信号的线路称为微波传输线。
本节主要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实质以及理论基础3.1.1传输线理论的实质传输线理论是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它在场分析和基本电路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
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不断减小,当波长可以与电路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将随着空间位置而变化,使电压和电流呈现波动性,这一点与低频电路完全不同。
传输线理论用来分析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以及传输线上阻抗的变化规律。
在射频阶段,基尔霍夫定律不再成立,因而必须使用传输线理论取代低频电路理论。
现在举例说明:分析一个简单的电路,该电路由内阻为R1的正弦电压源V1通过1.6cm的铜导线与负载电阻R2组成。
电路图如下:图3.1 简单电路并且我们假设导线的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且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
我们假设振荡器的频率是1MHz,由公式(3.1)10m/s, rε=10, rμ=1 因此可以得到波长其中是相速度,=9.49×7λ=94.86m.连接源和负载的1.6cm长的导线,在如此小的尺度内感受的电压空间变化是不明显的。
但是当频率提高到10GHz时情况就明显的不同了,此时波长降低到λ=p v/1010=0.949cm,近似为导线长度的2/3,如果沿着1.6cm的导线测量电压,确定信号的相位参考点所在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