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二章羧酸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

式。

(4)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5) 4-methylhexanoic acid (6) 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7) 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 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1. 解:(1)3-甲基丁酸(2)3-对氯苯基丁酸(3)间苯二甲酸

( 4)9,12-十八二烯酸

2.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 (2)三氯化磷

(3)五氯化磷(4)氨

(5)碱石灰热熔

2.解:(1)

CH 3COOH + C 2H 5OH H +

CH 3COOC 2H 5 + H 2O

(2)

CH 3COOH + PCl CH 3COCl + H 3PO 3

(3) CH 3COOH + PCl 5CH 3COCl + POCl 3 + HCl

(4)

(5) CH 3COOH + NH 3CH 3COONH 4CH 3CONH 2 + H 2O Δ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乙酸和乙醛;

(2) 乙醇、乙醚和乙酸;

(3) 乙酸、草酸、丙二酸;

(4) 丙二酸、丁二酸、

己二酸

3 解:

(1) 甲

(+)(+)(-)

有气体放出Tollens 试剂(+)银镜 (2)

(-)(-)(+)

有气体放出I 2 + NaOH (+)△(-)

(3)

草酸 乙酸 丙二酸

KMnO 4/H +

(+)(-)(-)紫色褪去(-)有气体放出(CO 2)△(+) (4)

丁二酸 丙二酸 己二酸(-)(+)(+)(-)△(+)

有气体放出(CO 2)

4.完成下列转变。 (1) CH 2=CH 2 CH 3CH 2COOH

(2) 正丙醇 2-甲基丙酸

(3) 丙酸 乳酸

(4) 丙酸 丙酐

(5) 溴苯 苯甲酸乙酯

4. 解:

(1)

H 2C CH HBr 3CH 21) Mg , Et 2O 2) CO 2 ; 3) H 3+O 3CH 2COOH

or

H 2C CH HBr 3CH 2Br 3CH 2COOH NaCN CH 3CH 2CN H 3+O

(2)

CH3CH2CH2OH H2SO4

C

H

CH

3

C HBr3)2CHBr

Mg 2(CH3)2

1) CO2

2) H2O

(CH3)2CHCOOH

(3)

CH3CH2Cl2

P

CH3OH

-

3

CH(OH)COOH

(4)

CH3CH2COOH SOCl23CH2COCl CH3CH2COONa

(CH3CH2CO)2O

(5)

Mg THF 1) CO2

2) H3+O

PhCOOH EtOH

H+

PhCOOEt

6. 化合物甲、乙、丙的分子式都

是C

3H

6

O

2

,甲与碳酸钠作用放出二

氧化碳,乙和丙不能,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可水解,在乙的水解液蒸馏出的液体有碘仿反应,试推测甲、乙、丙的结构。

6.解:

甲为CH 3CH 2COOH , 乙为HCOOC 2H 5 , 丙为CH 3COOCH 3 .

7.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酸和碱.

(1) 二甲醚和无水三氯化

铝; (2) 氨和三氟化硼; (3) 乙炔钠和水

7.解:按Lewis 酸碱理论:凡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酸,凡可给予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成为碱。

Lewis 碱: 二甲醚, 氨, 乙炔钠.

Lewis 酸: 三氯化铝 , 三氟化硼 ,

水.

8. (1) 按照酸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

① 乙炔、氨、水; ② 乙醇、乙酸、环戊二烯、乙炔

(2) 按照碱性降低的次序排列

下列离子:

① C H 3- , CH 3O -, HC ≡C - ;

② C H 3O - , (CH 3)3CO -, (CH 3)2CHO -

8. 解:

(1) 酸性: ① 水>乙炔>氨; ② 乙酸>环戊二烯>乙醇>乙炔

有机化学-第12章 习题解答

第12章 杂环化合物 1.解: (1) α-呋喃甲醛 (2) N -甲基-2-乙基吡咯 (3) 2-噻吩磺酸 (4) 3-吡啶甲酸 (5) 2-氨基嘧啶 (6) N -甲基-2-羟基咪唑 (7) 3-硝基-5-羟基吲哚 (8) 8-羟基-5-喹啉磺酸 (9) 4-乙基吡啶-N -氧化物 (10) 咪唑并[4,5-d]噁唑 (11) 咪唑并[2,1-b]噻唑 (12) 6-巯基嘌呤 N N NH 2 CH 3N S O 2N (13) N N H 2N (14) (15)(16) H S (20) (19) H (18) (17)N Br N H 3C CH 3 Br N SO 3 N 2.解: O NO 2 (1) (2) (3) (4) H N SO 3H S Br H N COCH 3 (5) (6) (7) (8) NH 2 N N COOH N Cl OCH 3 N CH 3 H (9)(11) (10) N N C 2H 5 NH 2 3 3 3N N N H 3C CH 3 H 3.解: (2)、(5)和(7)有芳香性。 4.解: (1) 4-甲基吡啶 > 吡啶 > 吡咯 (2) 四氢吡咯 > 氨 > 苯胺 > 吡咯 5.解: (1) 吡啶的未共用电子对在sp 2杂化轨道上,s 成分多,受到核的束缚强,不易给出电子,所以碱性弱。六氢吡啶是仲胺,未共用电子对在sp 3杂化轨道上,s 成分少,离原子核远,受核束缚力小,易给出电子,因而碱性强。 (2) 吡啶氮原子上处于sp 2杂化轨道的未共用电子对不参与形成大π键,能结合氢质子而显碱性。吡咯氮上的孤对电子参与了环的共轭体系,使氮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因而难以与质子结合,碱性极弱,不能与酸形成稳定的盐。相反,由于这种共轭作用,吡咯的N-H 键极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汪小兰第四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饱和烃 (2) 第三章不饱和烃 (6) 第四章环烃 (14) 第五章旋光异构 (23) 第六章卤代烃 (28) 第七章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33) 第八章醇酚醚 (43) 第九章醛、酮、醌 (52) 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3) 第十一章取代酸 (71)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77) 第十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85) 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88) 第十五章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99) 第十六章类脂化合物 (104) 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113) Fulin 湛师

第一章 绪论 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K + ,Br - , Cl - 离子各1mol 。由于CH 4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四个氢原子与 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C 2H 4 b.CH 3Cl c.NH 3 d.H 2S e.HNO 3 f.HCHO g.H 3PO 4 h.C 2H 6 i.C 2H 2 j.H 2SO 4 答案: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H H 或

有机化学下册课后答案李景宁

第十二章羧酸(P32-33)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1) 3-甲基丁酸 (2) 3-对氯苯基丁酸 (3) 间苯二甲酸 (4) 9,12-十八碳二烯酸 (5) 4-甲基己酸 CH 3CH 2 CH(CH 3 )CH 2 CH 2 COOH (6) 2-羟基丁二酸 HOOCCH(OH)CH 2 COOH (7) 2-氯-4-甲基苯甲酸 (8) 3,3,5-三甲基辛酸 2.试以反应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4.指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第四版保留) (1)C6H5CH2Cl 干醚 Mg C6H5CH2MgCl (1) CO2 (2) H2O C6H5CH2COOH SOCl2C6H5CH2COCl 4.完成下列转变: 5、怎样由丁酸制备下列化合物?

6、解: 7、指出下列反应中的酸和碱。 按lewis酸碱理论:凡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酸,凡可给予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成为碱。 8.(1)按酸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 ①酸性: 水>乙炔>氨; ②酸性: 乙酸>环戊二烯>乙醇>乙炔 (2)按碱性降低的次序排列下列离子: ①碱性:CH3HC C CH3O >> ②碱性:(CH3)3CO>(CH3)2CHO>CH3O 9. 解:化合物A有一个不饱和度,而其氧化产物B含有两个不饱和度。产物 DC 5H 10 有一个不饱和度。从题意可知:D的结构式可能为环戊烷;C的结构为环戊 酮;B的结构为己二酸;A的结构式为环己醇。10.解:

(1)由题意:该烃氧化成酸后,碳原子数不变,故为环烯烃,通式为CnH2n-2。(2)该烃有旋光性,氧化后成二元酸,所以分子量=66*2=132。故二元酸为 CH3CH(CH2COOH)COOH 11.由题意:m/e=179,所以马尿酸的分子量为179,它易水解得化合物D和E,D 的IR谱图:3200-2300cm-1为羟基中O-H键的伸缩振动。1680为共扼羧酸的>C=O的伸缩振动;1600-1500cm-1是由二聚体的O-H键的面内弯曲振动和C-O 键的伸缩振动之间偶合产生的两个吸收带;750cm -1和700cm-1是一取代苯的 C-H 键的面外弯曲振动。再由化学性质知D为羟酸,其中和当量为121±1,故D的分 子量为122,因此,又由题意:E为氨基酸,分子量为75, 所以E的结构为H 2NCH 2 COOH。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P77-78) 1.说明下列名词: 酯、油脂、皂化值、干性油、碘值、非离子型洗涤剂。 酯:是羧酸分子和醇分子间脱水形成的产物。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醇酯。 皂化值:是指完全皂化1克油脂所需的KOH的质量(以mg为单位)。 干性油:是指那些在空气中放置后能逐渐变成有韧性的固态薄膜的油。 碘值:是指100克油脂完全加成时所能吸收的碘的质量(以克为单位)。 非离子型洗涤剂:此处实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即在水溶液中不离解出正负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此处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起主要的洗涤去污作用)。 2.试用方程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1)由氯丙烷合成丁酰胺;

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著第十一章课后答案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1-1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成序。 CH 3COOH ClCH 2COOH Cl 3CCOOH OH A. B. C. D.A. B. C. D. COOH Br COOH NO 2COOH OCH 3 COOH NO 2NO 2 COOH OH COOH COOH OH A. B. C. (1) (2) (3) (1)D >B >A >C ; (2)C >B >A >D ; (3)B >A >C 。 知识点:羧酸的酸性。 11-2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水解反应速率由大至小排列成序。 CH 3COCl (CH 3CO)2O CH 3CONHCH 3 A. B. C. D.COOCH 3 NO 2 COOCH 3 CH 3 COOCH 3 A. B. C. (1) (2)CH 3COOC 2H 5 (1)A >B >D >C ; (2)A >C >B 。 知识点:羧酸衍生物水解反应活性。水解反应是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连有吸电子基有利于反应进行。 11-3 比较下列酸在H + 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的速率。 HCOOH CH 3COOH CH 3CH 2COOH (1)(2)(3)(CH 3)2CHCOOH (4) (1)>(2)>(3)>(4) 知识点:酸酯化反应活性。 11-4 完成下列反应。

(1) COOH OH OH O O O + (1) LiAlH 4(2)H 2C COOH 2H 2C CH 2OH SOCl 2 (3)H 3C CH 2CH 23C CH 2CH 2COCl H 3C O AlCl 3 (分子内酰基化) (1) Zn, CH 3CH(Cl)COOEt (Reformasky 反应) (4) (2) H 2O O OH CHCOOC 2H 5CH 3 (5) Br 2/红磷 CH 2 COOH CHCOOH Br (酰胺还原) (6) N H O (Hofmann 降解) (7) 2 2 C 6H 5 H 32 C 6H 5 H 3 (8) H 3O (Claisen 酯缩合反应, Wittig 反应, Mannich 反应) 32(9) △ COOH O (10) 3 (酯与格氏试剂反应,羟醛缩合反应)

2020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第3节检测(含解析)

有机化学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A.CHCH3CHCHO B. C.HOCH2—CH2—CH===CH—CHO D. 【答案】C 2.(2019·湖南长郡中学月考)羟甲香豆素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羟甲香豆素的分子式为C10H8O3 B.1 mol羟甲香豆素最多可以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1 mol羟甲香豆素溶于足量NaOH溶液,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D.羟甲香豆素分子中含有酯基、酚羟基、碳碳双键,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答案】B 【解析】1 mol羟甲香豆素最多可以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酯基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 3.(2018·安徽六校联考)某有机物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与3 mol NaOH反应 【答案】D 4.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跟NaOH溶液混合加热,将蒸出的气态有机物冷凝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2的液体。则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A.CH3COOC2H5B.CH3CH2COOCH3

C.HCOOC3H7D.(CH3)2CHCOOH 【答案】B 【解析】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羧酸盐和醇。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跟NaOH溶液混合加热,将蒸出的气态有机物冷凝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2的液体,则该物质是甲醇,则原有机物是丙酸甲酯,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OOCH3。 5.有机羧酸酯A的分子式为C22H34O5,n mol A完全水解可得到n mol羧酸和2n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 A.C18H18O5B.C18H24O4 C.C18H26O5D.C18H28O5 【答案】C 【解析】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22H34O5,n mol A完全水解可得到n mol羧酸和2n mol 乙醇,这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酯基,因此有2分子水参加反应,即C22H34O5+2H2O―→羧酸+2C2H6O,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羧酸的分子式中碳原子个数是22-2×2=18,氢原子个数是34+4-2×6=26,氧原子个数是5+2-2×1=5,即分子式为C18H26O5。 6. (2018·江西南昌质检)某种作为添加剂的酯M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得到CH3COOH和化学式为C4H9OH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3O3 B.一定条件下C4H9OH可与H2加成 C.碱性条件下M的水解比酸性条件彻底 D.化学式为C4H9OH的醇可能有三种 【答案】C 【解析】A项,酯水解生成羧酸和醇,所以M的化学式为C6H12O2,错误;B项,C4H9OH 属于饱和一元醇,不能与H2加成,错误;C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不可逆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可逆反应,酯M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酸性条件彻底,正确;D项,化学式为C4H9OH的醇有四种,错误。 7.(2017·广东深圳三模)有机物甲、乙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一定条件下,甲、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C.甲、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D.甲、乙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C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二章 羧酸 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 出结构式。 H C CH 2COOH 3 H 3C (1) Cl 2COOH CH 3 (2) COOH COOH (3) (4) CH 3(CH 2)4CH=CHCH 2CH=CH(CH 2)7COOH (5) 4-methylhexanoic acid (6) 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7) 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 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1. 解:(1)3-甲基丁酸 (2)3-对氯苯基丁酸

(3)间苯二甲酸 (4)9,12-十八二烯酸 (5) CH3CH2CHCH2CH2COOH 3 CHCOOH HO 2 COOH (6) COOH H3C (7) (8) CH3CH2CH2CHCH2CCH2COOH 33 CH3 2.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2)三氯化磷(3)五氯化磷(4)氨 (5)碱石灰热熔 2.解:(1) CH3COOH + C2H5OH H+ CH3COOC2H5 + H2O (2)

CH 3COOH + PCl 3CH 3COCl + H 3PO 3 (3) CH 3COOH + PCl 5 CH 3COCl + POCl 3 + HCl (4) (5) △ CH 3COOH 碱石灰4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乙酸和乙醛; (2) 乙醇、乙醚和乙酸; (3) 乙酸、草酸、丙二酸; (4) 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 3 解: CH 3COOH + NH 3 CH 3COONH 4 CH 3CONH 2 + H 2O Δ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第十一章 酚和醌

第十一章酚和醌 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间甲酚 4-乙基-1,3-苯二酚 2,3-二甲基苯酚 2,4,6-三硝基苯酚2-甲氧基苯酚 1-甲基-2-萘酚 4-羟基苯磺酸 9-蒽酚 1,2,3-苯三酚 5-甲基-2-异丙基苯酚 5-硝基-1-萘酚 2-氯-9,10-蒽醌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对硝基苯酚 2,对氨基苯酚 3,2,4-二氯苯氧乙酸 4.2,4,6-三溴苯酚 5。邻羟基苯乙酮 6,邻羟基乙酰苯

7, 4-甲基-2,4- 8,1,4-萘醌- 9,2,6-蒽醌二磺酸二叔丁基苯酚-2-磺酸钠 10.醌氢醌 11,2,2-(4,4‘-二羟基 12,对苯醌单肟 苯基)丙烷 三、写出邻甲基苯酚与下列试剂作用的反应式:

四、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五、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 1,苯和苯酚 解: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分出苯,水相用盐酸酸化,分出苯酚 2,环己醇中含有少量苯酚。 解: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分出少量苯酚。 3,苯甲醚和对甲苯酚 解: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对甲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苯甲醚不溶分出,水相用盐酸酸化分出对甲苯酚。 4,β-萘酚和正辛醇 解: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β-萘酚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分出正辛醇,水相用盐酸酸化,分出β-萘酚。 六、比较下列各化合物的酸性强弱,并解释之。

硝基是吸电子基团,具有-R,-I效应,但是硝基的吸电子的效应对间位的影响比邻对位小。而羟基上电子云密度越小,酸性越强。七、如何能够证明邻羟基苯甲醇中含有一个酚羟基和一个醇羟基?解:加入三氯化铁水溶液,有显色反应,说明具有酚羟基。加入三氯化磷能够发生反应,说明具有醇羟基。或者加入卢卡斯试剂,立即反应变浑,说明具有醇羟基。 八、在下列化合物中,那些形成分子内氢键,那些形成分子间氢键? 1.对硝基苯酚 2.邻硝基苯酚 3.邻甲苯酚 4.邻氟苯酚 解:1.对硝基苯酚形成分子间氢键2.邻硝基苯酚形成分子内氢键3.邻甲苯酚形成分子间氢键 4.邻氟苯酚形成分子内氢键。 九、由苯或甲苯和必要的无机或有机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 1.间苯三酚 2.4-乙基-1-3-苯二酚 3.对亚硝基苯酚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259 第十二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思考与练习 12-1简述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它是如何分类的? 萜类化合物具有异戊二烯的基本单位,其分子结构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头尾相连接而成的低聚合体或其衍生物。根据分子中所含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其中单萜又根据其碳架分为开链单萜(如香叶烯)、单环单萜(如苧烯)和二环单萜3类。 12-2维生素A 与胡萝卜素有什么关系?它们各属于哪一类? 在动物体中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所以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 原。维生素A 属于二萜,胡萝卜素属于四萜。 12-3象形字“甾”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角甲基?什么是甾核?什么是正系、别系?什么是α-、β-构型? 甾族化合物又称为类固醇,指环戊烷并全氢化菲的衍生物。这类化合物含有4个环和3个侧链,所以用象形文字“甾” 表示。“田”代表4个环,“<<<”代表3个侧链。 一般将C 1~C 19部分称为甾核,18、19为角甲基。若C 5上的氢原子与C 10上的角甲基在环的同侧,称为5β-系(也叫正系),属于β-型;若C 5上的氢原子与C 10上的角甲基在环的异侧,称为5α-系(也叫别系),属于α-型。 12-4简述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它是如何分类的? 甾族化合物按其基本碳架结构可分为甾烷、雌甾烷、雄甾烷、孕甾烷、胆烷、胆甾烷、麦角甾烷、豆甾烷。也可以根据其天然来源和生理作用并结合结构分为甾醇类、胆甾酸类、甾族激素类、甾族皂素类、强心苷类与蟾毒等。 12-5 胆甾酸与胆汁酸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胆汁酸盐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在大部分脊椎动物的胆汁中含有几种结构相似的酸,叫做胆甾酸。其中最重要的是胆酸,其结构式如下: 在胆汁中,胆酸多与甘氨酸或牛磺酸(H 2NCH 2CH 2SO 3H )通过酰胺键结合成甘氨胆酸或牛磺胆酸。这种结合胆酸称为胆汁酸。 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 23 4 5 6 7 89 101112 1314 15 1617 1A B C D 18 192021222324 25 2627 2829 HO COOH OH OH HO CONHCH 2COOH OH OH H HO CONHCH 2CH 2SO 3H OH OH H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 醛和酮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最新版)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C O CH 3CH 2 CH(CH 3)2(1) (2) CH 3CH 2CHCH 2CH CH 3 C 2H 5 CHO H 3C H H CH 2CH 2CHO (3) C C H 3C O H CH 3H 3C (4) CHO OH OCH 3 (5) COCH 3 OCH 3(6) CH 3 H CHO H (7) H COCH 3 CH 3 Br (8) OHCCH 2CHCH 2CHO CHO (9) O (10)

解:(1)2-甲基-3-戊酮(2)4-甲基-2-乙基己醛(3)反-4己烯醛(4)Z-3-甲基-2庚烯-5-炔-4-酮(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对甲氧基苯乙酮 (7)反-2-甲基环己基甲醛(8)3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10)螺[4.5]癸-8-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值大小。(1)Ph2CO (2)PhCOCH3(3)Cl3CHO (4)ClCH2CHO (5)PhCHO(6)CH3CHO 解:(1)<(2)<(5)<(6)<(4)<(3) 原因: HCN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值增大,故K值顺序是:(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值增大,故K 值的顺序是:(1)<(2)<(5)<(6) ,综合考虑:则K值顺序是:(1)<(2)<(5)<(6)<(4)<(3)。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2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CHO+H2N (1) (2) HC CH+2CH2O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二章羧酸 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 式。 (4)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5) 4-methylhexanoic acid (6) 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7) 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 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1. 解:(1)3-甲基丁酸(2)3-对氯苯基丁酸(3)间苯二甲酸 ( 4)9,12-十八二烯酸

2.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 (2)三氯化磷 (3)五氯化磷(4)氨 (5)碱石灰热熔 2.解:(1) CH 3COOH + C 2H 5OH H + CH 3COOC 2H 5 + H 2O (2) CH 3COOH + PCl CH 3COCl + H 3PO 3 (3) CH 3COOH + PCl 5CH 3COCl + POCl 3 + HCl (4) (5) CH 3COOH + NH 3CH 3COONH 4CH 3CONH 2 + H 2O Δ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乙酸和乙醛; (2) 乙醇、乙醚和乙酸; (3) 乙酸、草酸、丙二酸; (4) 丙二酸、丁二酸、 己二酸 3 解: (1) 甲 (+)(+)(-) 有气体放出Tollens 试剂(+)银镜 (2) (-)(-)(+) 有气体放出I 2 + NaOH (+)△(-)

(3) 草酸 乙酸 丙二酸 KMnO 4/H + (+)(-)(-)紫色褪去(-)有气体放出(CO 2)△(+) (4) 丁二酸 丙二酸 己二酸(-)(+)(+)(-)△(+) 有气体放出(CO 2) 4.完成下列转变。 (1) CH 2=CH 2 CH 3CH 2COOH (2) 正丙醇 2-甲基丙酸 (3) 丙酸 乳酸 (4) 丙酸 丙酐 (5) 溴苯 苯甲酸乙酯 4. 解: (1) H 2C CH HBr 3CH 21) Mg , Et 2O 2) CO 2 ; 3) H 3+O 3CH 2COOH or H 2C CH HBr 3CH 2Br 3CH 2COOH NaCN CH 3CH 2CN H 3+O

有机化学第5版习题答案11-12章

《有机化学》(第五版,李景宁主编)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1)CH 3CH 2O CH(CH 3)2 (3)H CH 3CH 2CHO H 3C H 2-甲基-3-戊酮 E-4-己烯醛 (4) H 3C-C C O CH 3H H 3C (5) OH OCH 3 CHO Z-3-甲基-2-庚烯-5-炔- 4-酮 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 (10)O 螺[4,5]癸-8-酮 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排序。 (1)A 、CH 3CH 2CHO B 、PhCHO C 、Cl 3CCHO C >A >B (2)A 、 O B 、O C 、O D 、 O CF 3 D >C >B >A (3)A 、O B 、O C 、 O C >B >A 5、下列羰基化合物都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请按烯醇式含量大小排列。 (1)CH 32CH 3 O (2) CH 3CCH 23 O O (3) CH 3CCH 2CO 2C 2H 5O (4) CH 3CCHCCH 3 O COCH 3 O (5) CH 3CCHCOOC 2H 5 O COCH 3 (4)>(5)>(2)>(3)>(1)

6、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两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1)CHO +H 2N CH N (亲核加成) (2) HC CH + 2CH 2O HOH 2CC CCH 2OH (亲核加成) (4) O +NH 2OH NOH (亲核加成) (5)O HCN/OH - CN H 2O COOH OH (亲核加成,后水解) (8) (迈克尔加成,后羟醛缩合)P381 (9) O O + CHO -O O (迈克尔加成,后羟醛缩合) (10) CH 32Br O HOCH CH OH C BrH 2C H 3C OCH 2 OCH 2 (与醇加成,生成缩醛) (11) O CH 3 +H 2 Pd/C O CH 3 (见P351) (17)PhCHO + HCHO OH - PhCH 2OH + HCOO - (歧化反应) (18) O + CH 3CO 33240o C HOOCCH 2CH 2CH 2CH 2COOH 或用浓硝酸作氧化剂(P356) 7、鉴别下列化合物。 (3)A 、 CH 3CH 2CHO B 、CH 3CCH 3O C 、CH 3CHCH 3OH D 、CH 3CH 2Cl 答:1、取上述化合物少量,分别加入NaOI ,能发生碘仿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是B 、C ,不发生反应的是A 、D ; O CH 3 + C H 3O 25-2O O C H 3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最新版)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O CH 3CH 2 CH(CH 3)2(1) (2) CH 3CH 22CH 3 C 2H 5 CHO H 3C H H CH 2CH 2CHO (3) C C H 3C O H CH 3H 3C (4) CHO OCH 3 (5) COCH 3 3 (6) CH 3 H H (7)

H COCH 3 3 Br (8) OHCCH 2CHCH 2CHO (9) O (10) 解:(1) 2-甲基-3-戊酮 (2)4-甲基-2-乙基己醛 (3)反-4己烯醛 (4)Z-3-甲基-2庚烯-5-炔-4-酮 (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 (6)对甲氧基苯乙酮 (7)反-2-甲基环己基甲醛 (8)3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 (10)螺[4.5]癸-8-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 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 值大小。 (1)Ph 2CO (2)PhCOCH 3 (3)Cl 3CHO (4)ClCH 2CHO (5)PhCHO (6)CH 3CHO 解:(1)<(2)<(5)<(6)<(4)<(3) 原因: HCN 对羰基加成是亲核加成,能降低羰基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的结构因素将会使K 值增大,故K 值顺序是:(6)<(4)<(3),而羰基碳原子的空间位阻愈小,则K 值增大,

故K 值的顺序是:(1)<(2)<(5)<(6) ,综合考虑:则K 值顺序是:(1)<(2)<(5)<(6)<(4)<(3)。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2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CHO + H 2N (1) HC CH + 2CH 2O (2) O N +(3) 苯 , 加热 O + (4) NH 2 HCN/OH -H 2O/H + ? (5)

高教第二版(徐寿昌)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 醛酮和核磁共振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CHCH 2CHO CH 2CH 3 2. (CH 3)2CH C CH 2CH 3 3. C CH 3 4. CH 3O C O H 5. CHO 6. C O CH 37 10. CH 3 CH 2 CH 3 C C 11. (CH 3)2C=N NO 2 NH NO 2 二、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2-丁烯醛 2。二苯甲酮 3, 2,2-二甲基环戊酮 C O CH 3CH 3 CH 3CH=CHCHO C 4.3-(间羟基苯基)丙醛 5, 甲醛苯腙 6,丙酮缩氨脲 CH 2CH 2CHO OH H 2C=N NH CH 3 CH 3 C=N NH C O NH 2

7,苄基丙酮 8,α-溴代丙醛 CH 2CH 2CH 2CH 3 C CH 3CH CHO Br 9,三聚甲醛 10,邻羟基苯甲醛 CH 2O CH 2 O CH 2O CHO OH 三、 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O 的醛酮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之。 CH 3CH 2CH 2CH 2CHO CH 3 CH 3CHCH 2CHO CH 3CH 2CHCHO CH 3 (CH 3)CCHO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 CH 2CH 3CH 3 CH(CH 3)2 C C C 酮: 2-戊酮 3-戊酮 3-甲基-2-丁酮 四、 写出丙醛与下列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主要产物: 1,NaBH 4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2,C 6H 5MgBr 然后加H 3O + 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C 6H 5 OH 3.LiAlH 4 ,然后加水 4,NaHSO 3 5, NaHSO 3然后加NaCN CH 3CH 2CH 2OH OH CH 3CH 2CHSO 3Na CH 3CH 2CHCN OH 6,稀碱 7,稀碱,然后加热 8,催化加氢 9,乙二醇,酸 OH CH 3CH 2CHCHCHO CH 3 CH 3CH 2CH=CCHO CH 3 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 O O CH 2CH 2 10,溴在乙酸中 11,硝酸银氨溶液 12,NH 2OH 13,苯肼 Br CH 3CHCHO CH 3CH 2COONH 4 CH 3CH 2CH=NOH CH 3CH 2CH=NNH 五、 对甲基苯甲醛在下列反应中得到什么产物?

有机化学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用简练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 (1)有机化合物(2)键能(3)极性键(4)官能团 (5)实验式(6)构造式(7)均裂(8)异裂 (9)sp2杂化(10)诱导效应(11)氢键(12)Lewis酸 【解答】 (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键能—形成共价键的过程中体系释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能量。 (3)极性键—由不相原子形成的键,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其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电负性较强原子的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而另一端则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键。云对称地分布在两个成键原子之间,这种键没有极性,称为极性键。 (4)官能团—分子中比较活泼而容易发生反应的原子或基团,它常常决定着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映化合物的主要特征。 (5)实验式—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化学式。 (6)构造式—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 (7)均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成键原子或基团,这种断裂称均裂。(8)异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完全为成键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占有,形成正、负离子,这种断裂称异裂。

(9)sp2杂化—2s轨道和两个2p轨道杂化。 (10)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平均,且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地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11)氢键—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且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N,O,F等原子)相连时,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氢原子变成近乎氢正离子状态,此时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相遇,则发生静电吸引作用,使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这样形成的键,称为氢键。 (12)Lewis酸—能够接受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二)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Lewis结构式。 【解答】 (三)试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为极性分子。 (1)HBr (2)I 2(3)CCl 4 (4)CH 2 Cl 2 (5)CH 3 OH (6)CH 3 OCH 3 【解答】 (1)、(4)、(5)、(6)为极性分子,其中(6)中C—O—C键角非180o;(2)、(3)为非极性分子。 (四)根据键能数据,乙烷分子在受热裂解时,哪种键首先断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

武汉理工大学有机化学第12章参考答案

第12章习题参考答案 12.1 (1) O COO H (2) N H C H 3 C H 3 (3) S C H 3 (C H 3)2C H (4) (5) N H 2N NH 2 (6) S N C H 3 12.2 (1) 2,4-二甲基呋喃 (2) 5-氯-2-噻吩甲醛 (3) 5-溴-2呋喃甲酸 (4) N-甲基吡咯 (5) 4-甲基咪唑 (6) 吡唑 12.3 (2) 喹啉被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成吡啶二甲酸,有强酸性。吡啶不氧化。 N N N HO O C HO O C (2) 呋喃有芳香性,可使Br 2/CCl 4退色,而四氢呋喃不反应。 O O (3) 糠醛易被高锰酸钾氧化成糠酸,有酸性。呋喃不氧化。 O (4) 吡咯遇盐酸浸润的松木块呈红色。噻吩与靛红在硫酸作用下反应呈蓝色。 12.4 α、β、γ三种甲基吡啶分别与含D 2O 的NaOH 水溶液反应, 只有α、γ-CH 3发生D 交换,β-CH 3不反应。因为N 原子拉电子效应通过共轭体系只能使α、γ-CH 3上显酸性。 12.5 C >D >A >B >E 12.6

(1) N C H 3 K NO 3 H 2S O 4 N C H 3 O 2N (2) N Cl N OC 2H 5 NaOCH CH (3) N CH 3 N COOH KM nO 4 (4) N CH 3N COOH Br ,HOAc (5) N N H 3C O 2N H 3C HN O ,H SO (6) N CH 3 N CH 3 NH 2 12 2 ,H 2O 12.7 (1) CH 3COCH 2CH 2COCH 3 25 O CH 3 H 3C (2) CH 3CH 2COCH 2CH 2COCH 2CH 3 P S S CH 2CH 3 CH 3CH 2 (3) P S S CH 2CH 3 CH 3CH 2 CH 3COCH 2NHCOCH 3 (4) C 6H 5 O O CH 3CH 2OOC H 3C NH 4OAC C 6H 5 O NH 2 H 3C O CH 3 CH 2COOCH 2CH 3 CH 3CH 2OOC CH 3COCH 2COOCH 2CH 3 NaOCH 2CH 3 CH 3COC-HCOOCH 2CH 3 Na + C 6H 5COOCH 2CH 3N C 6H 5 COOCH 2CH CH 3 CH 3 CH 3CH 2OOC 1 ,NaOH 2 ,H 3O+ TM 12.8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醛酮 1. 写出下列合成的中间产物或试剂. CH 3 (1) CH 22C O O AlCl 3Zn-Hg HCl 2 H 3C O AlCl 3 ? ? CH(CH 3)2 ? H 3C CH(CH 3)2 (2) Zn-Hg ? H 2SO 4 ? Zn-Hg ? 2. 如何完成下列转变? (1)CH 3CH 2CH 2CH=O CH 3CH 22CH 2CH 3 CH 2OH OH (2)CH 3CH 2CH 2COCH 3(CH 3)2C=CCH 2CH 3 CH 3 (3) CH 3(CH 2)2CHO CH 3(CH 2)4CHO (4) HC CCH 2CH 2CH 2OH CH 3CCH 2CH 2C(CH 2)4CH 3 O O 3. 推测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C 4H 8O,含有羰基,δH :1.0(t,3H),1.5(m,2H),2.4(t,2H),9.9(s,1H)ppm. (2)C 6H 10O 2,?max:1700,1380 cm -1 , δH :2.2(s,6H),2.7(s,4H)ppm. (3)C 9H 9ClO, ?max:1695,1600,1500,830cm -1 , δH :1.2(t,3H),3.0(q,2H),7.7(q,4H)ppm. 4.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 C 6H 5CHO, C 6H 5COCH 3, C 6H 5COCH 2CH 3. (2) C 6H 5CH(OH)CH 3, C 6H 5CH 2OH, CH 3COCH 2CH 3, C 6H 5OH. 5. 先完成反应,再写出反应机理. (1)CH 3O CHO + HCHO 浓OH - (2) 2 CH 3CH 2CHO 稀OH - (3) O + HCN

有机化学 第五版 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二章 羧酸 1. 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H C CH 2COOH CH 3 H 3C (1) Cl CHCH 2COOH CH 3(2) COOH COOH (3) (4) CH 3(CH 2)4CH=CHCH 2CH=CH(CH 2)7COOH (5) 4-methylhexanoic acid (6) 2-hydroxybutanedioic acid (7) 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 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 1. 解:(1)3-甲基丁酸 (2)3-对氯苯基丁酸 (3)间苯二甲酸 ( 4)9,12-十八二烯酸

(5) CH 3CH 2CHCH 2CH 2COOH CH 3 CHCOOH HO CH 2COOH (6) COOH H 3C Cl (7) (8) CH 3CH 2CH 2CHCH 2CCH 2COOH CH 3CH 3CH 3 2.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 (2)三氯化磷 (3)五氯化磷(4)氨 (5)碱石灰热熔 2.解:(1) CH 3COOH + C 2H 5OH H + CH 3COOC 2H 5 + H 2O (2) CH 3COOH + PCl 3CH 3COCl + H 3PO 3 (3) CH 3COOH + PCl 5CH 3COCl + POCl 3 + HCl (4) CH 3COOH + NH 3CH 3COONH 4 CH 3CONH 2 + H 2O Δ

(5) △CH 3COOH 碱石灰 CH 4 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乙酸和乙醛; (2) 乙醇、乙醚和乙酸; (3) 乙酸、草酸、丙二酸; (4) 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 3 解: (1) 甲酸 乙酸 乙醛 NaCO 3(+)(+)(-) 有气体放出Tollens 试剂(+)银镜 (2) 乙醇 乙醚 乙酸NaCO 3(-)(-)(+) 有气体放出I 2 + NaOH (+)黄色△(-)

有机化学_高鸿宾_第四版_答案__第十二章__

第十二章 羧酸 (一) 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OCH 2COOH (2) COOH (3) C C HOOC H H CHCOOH CH 3 (4) O 2N CHO COOH (4) CCl HOOC O (6) Cl Cl OCH 2COOH 解: (1) α-甲氧基乙酸 2-甲氧基乙酸 (2) 3-环己烯甲酸 α-环己烯甲酸 (3) (E)-4-甲基-2-戊烯二酸 (4) 2-甲酰基-4-硝基苯甲酸 (5) 对氯甲酰基苯甲酸 对苯二甲酸单酰氯 (6) 2,4-二氯苯氧乙酸 (二)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2,2-甲基丁酸 (2) 1-甲基环己基甲酸 (3) 软脂酸 (4) 2-己烯-4-炔-1,6-二酸 (5) 3-苯基-2-羟基苯甲酸 (6) 9,10-蒽醌-2-甲酸 解:(1) CH 3CH 3CCOOH CH 3 CH 3 (2) COOH CH 3 (3) CH 3(CH 2)14COOH (4) HOOC C C CH=CH COOH (5) C 6H 5COOH OH (6) O O COOH (三) 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大小: (1) (A) 乙醇 (B) 乙酸 (C) 丙二酸 (D) 乙二酸 (2) (A) 三氯乙酸 (B) 氯乙酸 (C) 乙酸 (D) 羟基乙酸 解:

(1) 酸性: COOH COOH > HOOCCH 2COOH > CH 3COOH > CH 3CH 2OH (2) 酸性:Cl 3CCOOH > ClCH 2COOH > HOCH 2COOH > CH 3COOH (四)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1) (A) 乙酸, (B) 乙醇, (C) 乙醛, (D) 乙醚, (E) 溴乙烷 (2) (A) 甲酸, (B) 草酸, (C) 丙二酸, (D) 丁二酸, (E) 反丁烯二酸 解: (1) 砖红色沉淀(A)(A) CH 3COOH (B) CH 3CH 2OH (C) CH 3CHO (D) C 2H 5OC 2H 5(E) CH 3CH 2Br CO 2 x x x 黄色结晶 淡黄色沉淀(B) (C) (D) (E) 混浊2 (2) 褪色(E) 褪色(B) 银镜(A) x x x x x x (A) 甲酸 (B) 草酸(C) 丙二酸 (E) (D) 丁二酸(D) (五)完成下列反应式: 解:红色括号中为各小题所要求填充的内容。 (1) (A) (B) CH 2CHO 2COOH 4H 2O 300℃ CH 2 COOH 2COOH O O O (2) OH CH 2 COOH O O ? (3) COOH HOOC C C OCH 3CH 3O O O 2CH OH + (4) CH 3CH 2COOH + Cl 2 2+ CH 3CHCOOH OH CH 3CHCOOH 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