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茗壬住健康职业学蔭学旅2019年第29卷第6期坚实的基础。
从护士角度来看,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护理内涵,拓宽了护理范畴,加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升了工作的使命感。
专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找到问题,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同时做好有效的沟通。
专业价值感获的提升激发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而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以及专科护理能力,使护理服务由被动转为主动,切实做到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同时,专科护士将所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有效衔接,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真正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从患者及家属角度来看,专科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程、专业化、个体化、精准化的照护,改变了“询问难”的状况,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专科护士深入到患者的床旁,动态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将有效信息及时、全面地反馈给医生。
专科护士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反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为患者保驾护航,让患者切身感受规范、高效的诊疗,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优化了治疗效果。
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专科护士模式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理念,通过对患者无缝隙的照护,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及就医感受,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参考文献][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3(8):637-693.[2]刘燕•乳腺专科护士护理对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反应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2):105-106.[3]Luck L,Chok HN,Scott N,et al.The Role of the Breast Care Nurse in Patient and Family Care.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doi:10.111/ jocn.13704.[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February20,2017].[4]冯玉莲•健康教育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6):87-88.[5]栗敏,王临英•乳腺癌化疗继发口腔溃疡的护理体会[J]•特别健康,2017(23):140-141.本文编辑:王立钧优质护理服务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评价赵晨静(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71003)[摘要]貝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姣果。
龙源期刊网
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开展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的价值
作者:杨小林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开展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的价值。
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共计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
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98-01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遗传疾病,患儿普遍会存在免疫功能、体能下降等症状,这无疑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水平,目前,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而患儿毕竟年齡尚小,其对疼痛的耐受能力有限,治疗的依从性并不能得到保证,也是临床护理中较为巨大的问题,由此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1]。
此项研究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护理手段的探讨,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开展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的价值,研究结果如下。
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予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小儿优质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促进小儿术后康复。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019年的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小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比较2组手术小儿家属的护理质量评分、疼痛评分。
结果:优质护理组小儿家属对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小儿FLACC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予以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小儿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小儿术后疼痛感,符合并满足了家属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基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手术人群中小儿占比率较高,小儿身体耐受性差,负性情绪明显,从而影响术后康复情况,需进一步优化护理工作。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为例,分析优质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小儿,时间选自2018年2月-2019年1月,共120例。
纳入标准:(1)检查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者;(2)监护人知情同意;(3)小儿无手术禁忌。
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损害者;(2)右心室向左心室分流者;(3)手术禁忌者。
进行120例小儿分组,手术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护理。
常规护理组:男35例,女25例;小儿年龄2-12岁,平均年龄(7.0±3.0)岁;体质量6-30kg,平均(14.0±2.5)kg。
优质护理组:男38例,女22例;小儿年龄2-11岁,平均年龄(7.5±3.3)岁;体质量6-32kg,平均(14.5±2.3)kg。
2组受试的手术小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予以手术小儿心脏手术围术期术前准备、手术配合以及病房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组——予以手术小儿优质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围术期的实践探讨背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疾病,介入封堵治疗是目前治疗先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其中经皮微创封堵术由于具有微创特点,且克服了外科常规手术引起的手术瘢痕、术后胸廓畸形、术后渗血增加、体外循环损伤等缺点,因此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在先心病患儿的治疗中,然而,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水平直接影响了患儿的预后[1]。
优质护理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现代护理的核心观念,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将我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构建优质护理模式的实践情况报告如下入。
1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7-12--2020-12入住我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各省确定为农村贫困户或建档立卡户以及周边国家的患儿;②年龄0~14岁;③自愿参加、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入院即下病重、病危者;②手术后3天无法迁出监护室者;③有神经、精神病史或智力障碍无法交流者;④住院未行手术治疗;⑤治疗结局为死亡的患儿,⑥手术未成功者。
1.2途径1.2.1一般资料根据患儿入院时间进行分组2017-2018年入院患儿设为常规组,2019-2020年入院患儿设为观察组,每组各收集341例;其中常规组男189例,女152例,年龄0-16岁。
观察组男220例,女121例,年龄0-16岁。
其中室间隔缺损186例,房间隔缺损496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均采用微创介入手术,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方法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2常规组,采用原有的日常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在患儿入院后签订自愿参与同意书,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①营造温馨病房:开展入院接站服务,尤其针对来自国外及山区的患儿,快速入院,6小时内完成集中快速收治;②专人陪同完成检查;③相关资料翻译成当地文字,以便熟悉各项管理;④及时解决患儿饮食,让患儿感受温暖,落实各项告知,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向家长介绍介入治疗方式、过程、注意事项取得患儿配合。
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产生的影响。
方法从我院2020年-2021年期间选取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配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对比,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护理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前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心血管疾病。
大部分小儿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所以未引起小儿家属的重视,因疾病长期发展,当病情达到后期的时候,小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严重危害到小儿的身心健康。
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会产生多种并发症,以此来影响到小儿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小儿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在术后显得尤为重要[1]。
本院在2020年-2021年期间以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对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分析。
现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我院在2020年-2021年期间,随机选取收治9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将9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最大年龄8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4.50±1.17)岁。
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最大年龄10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6.00±1.33)岁。
二者数据对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经诊断,都符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家属了解并知晓本次研究,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患儿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对患儿进行常规饮食指导以及疾病教育宣传等护理措施,出院后注意事项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图案来对病区进行布置,墙壁、摆设、窗帘以及床单等应该以粉色为主;如果患儿年龄较小则可以通过玩具来对患儿注意力进行分散,让患儿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病床应设置床挡,防止坠床,体温测量时应安排专人看守,防止患儿将温度计咬破。
室内环境要保持流通和新鲜,让患儿及其家属的心情保持愉悦,能够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播放舒缓的儿歌或者音乐,进而对患儿的疼痛感进行有效缓解;在病房内播放卡通教育视频或者动画片,能够对患儿注意力进行分散,让患儿疼痛得以有效缓解;如果患儿恢复情况理想,则可以为患儿制定小游戏,例如背唐诗、猜字谜等;如果患儿表现良好,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患儿反复哭闹,护理人员则应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让其安抚患儿,抚摸患儿背部和头部,抚摸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对患儿造成刺激。
③并发症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动态监护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要对患儿的中心静脉压、血压进行重点监测;在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并给予有效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利用FLACC疼痛行为量表来评价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
利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来评价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优质护理服务在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并诊断明确为CHD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
结果干预组患儿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麻醉前两组患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儿手术前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正常开展,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优质护理服务;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在存活产婴儿中为4.05%~12.3%[1],近年来手术治疗已成为CHD患儿根治的重要手段[2]。
术后须留观ICU,但由于ICU的特殊环境和不允许陪护,患儿对周围环境较为陌生,对疾病也会有恐惧心理,从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家长情绪紧张对护理工作人员要求高,常常影响治疗的效果[3]。
因此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围术期CHD患儿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并诊断明确为CHD的患儿200例,所有患儿均≥6岁且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思想动员:通过科务会上进行广泛动员,强化以患者为中心,并针对优质护理进行前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多种临床实践能力,以满足临床工作中的需要。
②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首先通过交流取得患儿和家属的信任,尽量降低其不良情绪,并在术前与患儿家属交谈,充分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分析评估患儿的性格及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同时用沟通和交流技巧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家长可暗示患儿巡回护士为某种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送患儿礼物或食品,并带患儿熟悉病房、手术室、ICU室,使患儿深信不疑巡回护士是其亲戚[4]。
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优质护理服务;先天性心脏病;应用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机体抵抗力不强、营养不良,不能从事体力活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临床中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术后患儿需要留置重症监护室,患儿在疾病和陌生环境的影响下,不能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患儿家属的紧张情绪也会对临床护理工作造成影响,最终对疗效造成影响。
我院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
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5±13)岁。
全部患儿均经过临床体征、症状、超声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Ⅲ。
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生长发育落后、呼吸道反复感染、心脏杂音、杵状指、紫绀等。
对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图案来对病区进行布置,墙壁、摆设、窗帘以及床单等应该以粉色为主;如果患儿年龄较小则可以通过玩具来对患儿注意力进行分散,让患儿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病床应设置床挡,防止坠床,体温测量时应安排专人看守,防止患儿将温度计咬破。
室内环境要保持流通和新鲜,让患儿及其家属的心情保持愉悦,能够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播放舒缓的儿歌或者音乐,进而对患儿的疼痛感进行有效缓解;在病房内播放卡通教育视频或者动画片,能够对患儿注意力进行分散,让患儿疼痛得以有效缓解;如果患儿恢复情况理想,则可以为患儿制定小游戏,例如背唐诗、猜字谜等;如果患儿表现良好,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患儿反复哭闹,护理人员则应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让其安抚患儿,抚摸患
儿背部和头部,抚摸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对患儿造成刺激。
③并发症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动态监护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要对患儿的中心静脉压、血压进行重点监测;在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并给予有效的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利用FLACC疼痛行为量表来评价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
利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来评价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疼痛评分为(2.011±0.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4.7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48例(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例(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被动服务的理念,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应主动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操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儿的舒适感提高,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为患儿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让患儿保持轻松的心情。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儿及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关心,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能对患儿术后疼痛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更好康复。
研究显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