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全面重点简答题及答案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39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学思潮、作家作品、文学批评等等。
在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中,简答题和论述题是非常常见的题型。
下面我将着重从简答题和论述题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
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现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史。
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涵盖了各种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要特点包括了启蒙思潮的兴起、现代性意识的觉醒、文学形式的多样化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思潮,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二、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特点非常重要。
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和思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文学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联系,理解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除了熟读经典作品外,还要学会关注作家的生平和社会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特点和价值。
要注重对文学思潮和文学批评的理解,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文学作品。
对于论述题,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好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提炼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总结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自考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历史脉络和经典作品,还要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该运动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革新为目标,对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鼓励人们摒弃旧有的封建观念和文化体制,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
这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主题上更加多元和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经典和古旧的文学形式,而是关注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
其次,五四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倡导思想解放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这种倡导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创作态度和风格,鼓励作家表达自我、追求真实和塑造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五四运动也激发了一批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与民权自由的揭露与抗争,这种批判精神也渗透到了很多文学作品中。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还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借鉴。
五四时期的学者们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作品,它们的思想和表现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和交流。
同时,五四时期兴起的新诗运动,也受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视野。
2. 请简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无可忽视。
以下是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主要地位和影响:首先,鲁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以尖锐的批判态度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关注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悲剧,用生动的语言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掀起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散文的热潮,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鲁迅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评论家,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文学作品和文章对封建主义、旧文化和腐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倡科学、民主和人道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 1917-1927 简答题梳理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①1917-1920,新文学萌芽期;②1921-1926北伐前夕,文体大解放的创作活跃期;③1926年春-1927年冬,创作一度沉寂。
2.鲁迅的思想特点:①吸收进化论思想,摒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②个性主义,汲取尼采“图强”的精神;③改造国民性问题,撕下假面,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④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后,在于创造社、太阳社进行的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中,加深了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思想更加圆熟。
3.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①艺术表现上,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通过“狂人”形象实现两种创作手法的结合;②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使用了现实主义方法;③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在狂人的疯话里,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象征性描写,产生“象外之意”。
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想意义:①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总结了辛亥革命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革命对象仍然掌权,民众依然任人宰割;②小说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的悲剧:革命没有真正唤醒民众,真正的胜利,需要有真的革命者和觉醒了的人民。
社会意义:①作品画出了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②“阿Q精神”将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时时警戒。
5.简析阿Q的性格特征。
①雇农,无土地,因而具有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又明显地游手好闲;②受剥削欺压,却受封建正统观念统治,因而思想矛盾,一方面充塞“男女之大防”、造反该杀头的封建正统观念,一方面又调戏尼姑及吴妈,向往革命;③最鲜明的病态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夸耀过去,吹嘘虚无的未来,以自轻自贱来掩盖失败,以忘却做法宝,受压迫而不觉悟。
现代文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鲁迅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A. 《狂人日记》B. 《呐喊》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答案:A2. 茅盾的代表作《子夜》是在哪一年出版的?A. 1928年B. 1930年C. 1933年D. 1935年答案:C3.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以下哪三部作品?A. 《家》《春》《秋》B. 《雾》《雨》《电》C. 《春蚕》《秋收》《残冬》D. 《寒夜》《春水》《秋月》答案:A4. 老舍的哪部作品被誉为“北京市民生活史诗”?A. 《骆驼祥子》B. 《四世同堂》C. 《茶馆》D. 《龙须沟》答案:B5.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A. 沈从文B. 张爱玲C. 萧红D. 钱钟书答案:A6. 《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沈从文B. 鲁迅C. 老舍D. 巴金答案:A7. 张爱玲的哪部作品以上海为背景,描绘了都市女性的生活?A. 《金锁记》B. 《红玫瑰与白玫瑰》C. 《倾城之恋》D. 《半生缘》答案:C8. 萧红的《生死场》是在哪一年出版的?A. 1932年B. 1934年C. 1936年D. 1938年答案:B9. 钱钟书的《围城》讽刺了哪种社会现象?A. 官场腐败B. 都市生活C. 婚姻关系D. 学术界答案:C10.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讽刺和幽默著称?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萧红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作品是郭沫若的?A. 《女神》B. 《屈原》C. 《子夜》D. 《家》答案:A, B2. 以下哪些作品是曹禺的?A. 《雷雨》B. 《日出》C. 《茶馆》D. 《原野》答案:A, B, D3. 以下哪些作品是张恨水的?A. 《金粉世家》B. 《啼笑因缘》C. 《家》D. 《春蚕》答案:A, B4. 以下哪些作品是丁玲的?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B. 《莎菲女士的日记》C. 《家》D. 《春蚕》答案:A, B5. 以下哪些作品是徐志摩的?A. 《再别康桥》B. 《翡冷翠的一夜》C. 《边城》D. 《雨巷》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1、寻根文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一方面寻根文学的出现是有着“知青”背景的青年一代作家,自我寻求文化定位和支撑的结果。
另一方面寻根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受着外来文学的影响。
艾特玛托夫对俄罗斯异族民风的描写,马尔克斯对印第安文化的再现及川端康成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的小说创作,都在表现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特征的同时,传达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尤其是1983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鼓励,激活了中国作家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作品参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愿望和信心。
2、寻根小说的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
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等方法丰富作品的意蕴。
3、寻根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复杂的景观,概括起来大致有下面三类:一是民族文化派(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代表作家有汪曾祺、李杭育、邓友梅、阿城等。
这些作家对传统文化有一种难以抗拒的依恋,他们有意无意在维持着传统心理态势和生活方式。
从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表现出来的是对淡泊、清贫、宁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李杭育在“葛川江系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最后一个”的形象:最后一个渔佬——福奎(《最后一个渔佬》)、最后一个画师——耀鑫(《沙灶遗风》)等。
阿城的《棋王》通过王一生的“吃”和“下棋”的故事流露出这样的意蕴: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二是原始生命派。
代表作家有乌热尔图、郑万隆等。
原始生命派作家把寻根之源上溯到自由自在的原始蛮荒时代,把对生命力的追求作为创作主题不断出现在描绘边域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之中.作品中的主人公秉性强悍,充满野性、充满行动的力量,表现出一种放荡不羁、充分发展的性格。
乌热尔图的《七岔犄角的公鹿》等作品为读者塑造了一系列的鄂温克族猎人的形象。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塑造了一系列的硬汉形象。
简答题:1.简析《狂人日记》在艺术表现上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形成的独特艺术效果: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在《狂人日记》中是通过“狂人”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来实现的。
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塑造这一形象用了现实主义方法。
在《狂人日记》里,作家对狂人病态心理的描摹,准确入微地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
但是,作品把“反对肉体上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
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疯话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的深意;作品巧妙地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画,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人对深刻丰富的“象外之意”产生联想。
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
2.简析《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与《野草》大致相同,写作时间也有所重叠衔接。
鲁迅当时的心情是“想在纷扰中寻找一点闲静来”,以回顾和反思以往的生活。
这一组散文以深情、平易、清新、舒展的笔调,记叙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段;抒发了对亲朋和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中外的社会相、清末民初的时代剪影;寄托了对现实的思考。
鲁迅的童年与青年时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朝花夕拾》虽然没有直接去描写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却是以个人遭遇抒写时代风云。
虽然是一些生活片段,但经过作者对往事的回味、咀嚼和总结,连缀起来,却构成了一幅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生活的风俗画。
3.简析鲁迅前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和《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
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鲁迅前期杂文的特色,民主与科学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帝反分封建的精神是贯穿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陈陈相因的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如何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提示:中国现代文学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其彻底的反封建性质,现在人们则更倾向于用现代性来概括其基本的性质,即强调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这一转型既表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学的内容上。
具体地说,它用现代的形式表达了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这是现代文学之所以为现代文学的关键。
2、文学革命的意义;提示:可从文学观念、文学内容以及文学的语言形式三方面强调文学革命对建构新文学的历史意义。
通过文学革命,以现代的文学观念为核心、表现反封建的内容和采用白话语言形式的一种新文学延生了。
3、“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影响;提示:外来文学思潮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文学观念、文学形式、表现技巧,从形式到内容深刻地影响了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但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讲只是激活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它是在中国文学面临深刻的变动的历史关头起作用的,离不开中国的条件。
4、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争。
提示:这是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复古派、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论争的中心是新文学在思想上表现出彻底反封建的倾向,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白话文,这种激进的态度引发了争议。
但历史地看,新文学的这种激进态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
5、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
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6、《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提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以小说为工具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个总纲。
7、狂人形象的独创性。
提示:是鲁迅自我的艺术表达,采用的是双层结构。
8、阿Q形象及其价值和意义。
全真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篇发难文章是( )。
A 《文学革命论》B.《建设的文学革命论》C.《什么是新文学》D.《文学改良刍议》2.胡适认为,新文学运动的中心理论有两个,其中一个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人的文学3.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的诗歌团体是( )。
A.新月社B.湖畔诗社C.创造社D.狂飙社4.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发表散文为主的刊物是( )。
A.《新潮》B.《论语》C.《人间世》D.《语丝》5.勾勒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散文集是( )。
A.《湘行散记》B.《朝花夕拾》C.《画梦录》D.《风景谈》6.鲁迅解剖和表现自己战斗、探索、苦闷、彷徨的内心矛盾的作品集是( )。
A.《坟》B.《故事新编》C.《野草》D.《朝花夕拾》7.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
A 人物形象鲜明B.结构严谨C.现代主义D.主情主义8.语丝社乡土小说家是( )。
A.沈从文B.鲁彦C.冯文炳D.许地山9.许地山小说中以"临来时是苦、回想是乐"的信念和宗教容忍心待人处事的主人公是( )。
A.玉官B.尚洁C.惜官D.敏明10.田汉以浪漫主义情思与象征主义方法写成的象征剧是( )。
A.《获虎之夜》B.《南归》C.《名优之死》D.《丽人行》11.具有现代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是( )。
A.曾树生B.瑞珏C.侍萍D.爱姑12.蒋光慈的报告文学式的小说是( )。
A.《少年飘泊者》B.《短裤党》C.《最后的微笑》D.《丽莎的哀怨》1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象征主义诗人是( )。
A.李金发B.戴望舒C.冯乃超D.穆木天14.20年代后期,显示了革命诗歌创作实绩的诗集是( )。
A 《恢复》B.《前茅》C.《北方》D.《给战斗者》15.左联成立和解散的时间分别是(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现代文学》简答题(1)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2)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
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
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
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5)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6)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批判极其深刻。
现代文学史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名词解释:《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双簧信事件”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
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
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
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
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
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
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
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
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
1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12.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
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14.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1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17.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1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
1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0.简析《祝福》的思想内涵。
2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22.简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23.简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24.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2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
26.简析鲁迅《秋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27.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
28.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
29.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
30.简析鲁迅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主要特色。
31.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32.结合《凤凰涅槃》中“凤歌”、“凰歌”两节内容,比较凤和凰性格的异同。
33.《凤凰涅槃》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34.简析《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35.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6.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简答题:1、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文章材料章,提出文学改进“须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他的“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对建设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向群众宣传的言语工具,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了重要奉献,产生了重大影响。
2、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亮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陈独秀把文学革命当作开文明、启民智、兴政治的武器,公开向封建旧文学宣战,正面地排解了建设新文学的主张。
3、周作人《人的文学》,参见名词解释4、早期革命文学的主张及意义1923-1924年间,早期共产党人在《中国青年》和《民国》副刊《觉悟》上,进行革命文学的倡导。
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提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学,是能反映伟大时代、能表现民众对抗精神的革命的文学,强调作家必须有革命的实际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感情。
他们的主张,有助于紧密新文学与民族民主革命及劳动群众的联系。
他们也有偏颇之处:一是对文学的非革命工具的文学简单否认,二是对文学的艺术特征重视不够。
5、抗战文学思潮在整个抗战时期,特别是抗战前期,从理论主张到创作,抗战文学成为席卷文坛的主潮,称之为抗战文学思潮。
抗战文学思潮有两个重要特点:〔一〕重视文学的群众化民族化;〔二〕现实主义是抗战文学的主潮,但浪漫派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仍有存在。
文学为抗战被效劳,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要求的文学走到群众中去,较多利用旧形式,如民歌、鼓词、皮黄、连环图画之类的抗战文艺作品。
形式上就是“旧瓶装新酒〞,“利用旧形式〞在抗战初期文艺宣传、发动群众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开展。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简答题:简述五四新文学的成就。
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表明了文学现代的觉醒。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以白话代替文言。
新诗的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等,小说有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简析鲁迅《野草》的思想内涵。
1、《野草》的较多篇章,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这样的战士》中战士的坚韧意志;《过客》中人生长途探索追。
2、《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
《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
《墓碣文》自我解剖的艰难痛苦。
3、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郁达夫创作有何特点:1、自我的写真:作品以自我为原型,浸透作者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从《沉沦》到《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迟桂花》,都能看到作者本身的影子,这就是“零余者”的文学形象。
而“零余者”的形象又绝不能简单的看做是作者个人的写真、自传或回忆录,他是五四时期一群沾染了时代病,因为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们的典型。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总是弥漫着感伤的味道,《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中的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沾上了感伤的特点。
这是郁达夫小说重感情的表现,而他特别钟爱于忧伤情绪,因此他的小说以感伤抒情为艺术中轴,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更不注重情节的曲折、紧张,而偏向于主人公感伤、悲观、厌世颓废心境的抒发、暴露和宣泄。
简答题1.简答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①梁启超、黄遵宪等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
②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
③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
④白话文运动,以裘廷梁为主要代表,提倡“崇白话而废文言”。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是近代一次影响颇大的文学改革运动,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白话谴责小说;“五四”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简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于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
其主要人物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周作人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以科学与民主为两大旗帜,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文化启蒙运动。
1917年起,《新青年》又开始了文学革命运动,于是,文学革命又构成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是,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
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3.简析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的主要主张。
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提出三点意见、主张:①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提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学,算不得新文学”;②主张“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他提出既要批判新文学中“科举的旧毒”,也要注意反对新文学中“商贾的新毒”;③他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和“优美的文艺”的“土壤、根基”上,这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4.“五四”文学革命有何偏颇?“五四”文学革命的偏颇,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缺乏分析批判。
如周作人把《西游记》列为迷信的鬼神书,《聊斋志异》列为妖怪书,《水浒传》列为强盗书,都作为“非人的文学”加以排斥。
胡适认为中国小说好的不过三四部,这三四部中还有许多疵病;中国戏本更在幼稚时代。
钱玄同认为中国戏曲名著《西厢记》、《牡丹亭》也无甚意味。
陈独秀对律诗、骈文持否定态度,等等。
这种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优良传统,产生消极影响.5.简评文学研究会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它成员最多,团结了广大新文学作家。
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茅盾、郑振铎等,发表了许多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文章,文学研究会叶圣陶、冰心、朱自清、许地山等众多作家,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倡导并创作了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兴起了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的创作热潮,翻译了许多外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文学研究会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现实主义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是对当时文坛和新文学发展具有最重要影响的新文学社团。
6.简评创造社对新文学的主要贡献。
创造社是文学革命后略迟于文学研究会出现的我国现代又一个成立早、成员众多、影响最大的新文学社团。
创造社倡导浪漫主义文学。
主干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许多介绍、宣传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文章,创造社众多作家发表了许多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戏剧,尤其是郭沫若的具有强烈反抗精神和理想色彩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抒情小说集《沉沦》,风靡文坛,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对当时和以后的新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创造社作家翻译了许多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名著,和文学研究会成为我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的一股强大文学思潮。
创造社作家也介绍了表现主义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并创作了一些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诗歌。
创造社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等各自创作了象征主义诗集。
创造社是我国最早介绍和尝试现代主义创作的新文学社团。
后期创造社,还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7.简评新月社(新月诗派)对新诗发展的作用。
新月社(新月诗派)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新诗方面。
1926年新月社主干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亦称《诗刊》)周刊,提倡新格律诗。
徐志摩在《诗刊弁言》中提出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这是对新诗的新格式新音节的理论主张。
在创作上,以徐志摩、闻一多为首,还有朱湘、饶孟侃、刘梦苇、孙大雨等,以《诗镌》为阵地,进行新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诗镌》共出十一期,对提高新诗艺术性和新诗形式的探索,有积极意义。
因为,文学革命提倡破除旧诗格律的白话新诗,产生了自由体诗。
这是诗体的大解放,但在自由体诗创作中,也出现了一种粗制滥造的偏向,不注意诗的艺术性和韵律,把新诗写成分行的散文。
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对纠正新诗发展的这种偏向和提高新诗艺术性是有积极作用的。
他们也被称为“格律诗派”,是对新诗形式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1931年徐志摩等新月诗人又创办《诗刊》,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
是年8月,陈梦家编《新月诗选》,展示了新月诗派的阵容和成就。
8.简评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
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①《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②《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都是现代散文大家,他们拓展了散文的文体,既各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又以“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基本特色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繁荣了新文学的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9.简析1921年—1927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据主潮地位。
表现在:①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融进了。
浪漫抒情因素及象征手法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深刻丰厚的思想和成熟优美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基础,对当时及以后的新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鲁迅这时期写的《论睁了眼看》是一篇弘扬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猛烈批判反现实主义的檄文。
②这时期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倡导现实主义的新文学团体。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最早成立、成员最多、影响最大,这时期活动最盛的文学团体。
在理论上,主要成员茅盾、郑振铎等发表了一系列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论文;在创作上,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倡导和创作了反映社会问题的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剧”、“乡土文学”。
③这时期成立的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其文学活动在当时也有相当影响。
④欧美现实主义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和介绍。
10.简析1921年—1927年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也处于主潮地位。
表现在:①这时期成立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也是一个成立早(仅迟于文学研究会几个月)、成员多、影响大的文学团体。
创造社的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
这时期活动最盛,和文学研究会双峰并峙。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一批弘扬浪漫主义的文学论文。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在这时期出版。
《女神》以富有反抗精神、理想主义、泛神论色彩和大海一样的磅礴气势、雷霆般的激越音调显示了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沉沦》以自叙传性质的感伤的抒情显示浪漫主义小说特征。
两书风靡文坛,影响巨大。
②这时期成立的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主导倾向也是浪漫主义。
新月诗派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沉钟社诗人冯至的昨日之歌》,田汉的戏剧,都是这时期有影响的以浪漫主义为基本倾向的作品。
③欧美浪漫主义名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
④反抗的或感伤的浪漫主义文学,适应7当时黑暗社会条件下相当一部分青年的要求。
11.简析1921年—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921年—1927年,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也占有一席之地。
表现在:①出现了现代主义诗歌流派象征诗派。
这时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是李金发。
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象征主义诗集。
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也在这时期各自出版了《旅心》、《圣母像前》、《红纱灯》的象征主义诗集。
穆木天的《谈诗》和王独清的《再谈诗》两文是这时期两篇论述象征诗理论的重要文章,穆木天在文中强调“诗是要暗示出人的内生命的深秘”,揭示了象征诗的最本质特征。
②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浪漫主义作家,也常吸收现代主义因素于创作中,或运用现代主义方法创作一些作品。
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文学社团,也常带有某些现代主义色彩,如创造社、、新月社、沉钟社、南国社等。
现实主义大家鲁迅创作了象征主义的散文诗集《野草》,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创作了一些现代主义色彩的诗歌、小说,闻一多、徐志摩的诗唯美主义倾向浓重,浪漫主义剧作家田汉剧作中具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色彩,等等。
③现代主义的许多流派,如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等得到介绍,现代主义作品的翻译也有一定数量。
12.简评初期革命文学倡导的主要主张及其意义与偏颇。
初期革命文学倡导,指的是1923年—1924年间一些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萧楚女等著文倡导革命文,学。
他们的主张有:①提倡革命的文学。
要求文学反映伟大的时代,表现民众反抗精神,描写社会实际生活,有助于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运动,提出了以文学为革命的“工具”的主张,批评新文学创作中某些感伤颓废、无病呻吟的消极现象。
②为创作革命文学,强调作家要有革命的实际生活和革命的思想感情,要求革命文学家要从事革命实际活动,到劳动群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