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中考必考古诗词鉴赏(二).doc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课内必考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初中语文中考备考必考古诗词赏析【关睢】(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窃宛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存菜,左右流之。
窃宛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存菜,左右采之。
窃宛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存菜,左右芼之。
窃宛淑女,钟鼓乐之。
一、重点字词(1)关关睢鸠:睢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睢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2)洲:水中的陆地。
(3)窃宛:文静美好的样子。
(4)逑:配偶。
(5)存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6)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流,捞取。
(7)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8)思服:思念。
(9)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10)芼:挑选。
(11)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译文关关和鸣的睢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存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三、考点链接(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答: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窃宛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答: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存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望和良好的愿望。
(4)能统领全诗对全诗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是什么?答:窃宛淑女,君子好逑。
(5)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呢?答: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式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种手法的特点),使用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咏唱,作用是:增强了音乐感、节奏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中考古诗词赏析中考古诗词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古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古诗词赏析1一、“诗眼”型【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
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答:“失”字更好。
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
课内诗歌题材及思想感情建功报国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爱情相思怀古伤今山水田园惜别不舍生活杂感中考复习之古诗鉴赏诗歌鉴赏五看:一看标题二看陶渊明、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看注释四看关键词句五看意象:杨柳、鸿雁、明月忧国忧民志向心愿惜春悲秋咏物说理(一)忧国忧民1、《使至塞上》王维(唐)【体裁】律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思想感情】抒发作者被排挤出朝廷隐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如激愤、抑郁等)以及作为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羌村三首》杜甫(唐)【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诗人回到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父老盛情的深挚谢意,对动荡时局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身世浮沉的感喟。
3、《春望》杜甫(唐)【体裁】律诗【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4、《石壕吏》杜甫(唐)【思想感情】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思想感情】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6、《登楼》杜甫(唐)【体裁】律诗【名句】季帛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质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8、《观刈麦》白居易(唐)【名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思想感情】表达诗人自疚自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讽喻。
中考必备首古诗赏析中考必背34首古诗词赏析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比兴手法,描写一个男子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
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汉代乐府诗。
本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是“动静结合”写法。
“日月之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从两个“若”字可看出。
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四、《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届中考复习专题之古诗词鉴赏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一)鹧鸪天宋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
②调:抚弄乐器。
③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
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④西楼:作者住处。
1.词的上片描写了那几种事物?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将尽的残灯B.乍寒的屏帏C.夜雨梧桐D.声声别离2.词的下片写当年的欢乐和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分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
B.“如今”两句与“那时”对比,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
自从别离以后,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
C.这里暗示出从曲终人不见、闻歌倍怀人到不听清歌亦伤神的内心感情变化,以悬念方式道出对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D.词人用今昔对比、喜悲交杂、豪放直率而又含蓄深沉手法,将雨夜怀人的别情写得跌宕起伏。
【答案】不是“豪放直率”,而是“委婉曲折”。
【译文】一点残灯将尽,天气刚刚转凉,秋寒的意味充满室内。
已经到了半夜时分,外面正在下雨,梧桐叶片落下的水声更加凄冷。
叶叶声声更增加我伤感的情绪。
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调拨弹奏着琴,我去拨动金猊,那情景真是幸福难忘。
我们俩一起齐唱鹧鸪词,绵绵情深直到天明。
可是如今,独在西楼听着满夜的风雨,我不禁黯然消魂。
(二)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释】①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②骢:指黑色的骏马。
③虏障:指防御工事。
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④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⑤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
中考常见的古诗词常考表鉴赏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考常见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中考常见的古诗词篇一《观沧海》年代: 魏晋作者: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泊秦淮》年代: 唐作者: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年代: 宋作者: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望》年代: 唐作者: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归园田居其三》年代: 魏晋作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渡荆门送别》年代: 唐作者: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考常见的古诗词篇二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赏析古鉴赏是我们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赏析(一)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赏析(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赏析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张养浩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202X年中考必考古诗词鉴赏(二)
为您整理“202X年中考必考古诗词鉴赏(二)”,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202X年中考必考古诗词鉴赏(二)
8.《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⑴译文: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⑵赏析: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只是已不是原来的事物,原因就是似曾相识了。
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
被称为天下奇偶。
9.《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总有
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到时候,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地矮小!
⑵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①“钟”字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②“割”字拟人手法,显出泰山遮天蔽日,写近望之势(“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气势。
)
10.《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译文: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
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
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
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⑵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细节描写。
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11.《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⑴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
我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⑵赏析: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
“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
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
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
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12.《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着农家朋友的柴门。
⑵赏析: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喻在困境中也要不断进取,因为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⑴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⑵赏析:①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
②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
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现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表现诗人的乐观豪迈的情怀,描述颈联所描写的景象: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③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
④思想情感: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14.《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⑵赏析:①咏史诗,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②思想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
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