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册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1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二、配套作业12.1 杜康酿酒话乙醇一、填空1.1乙醇是一种__________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__________态物质,__________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一种良好的溶剂1.2乙醇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乙醇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为,该官能团的电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1.3乙醇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a .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利用乙醇作燃料的优点是。
b .乙醇(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利用这一特性,交警可以用722O Cr K 检验驾驶员是否酒驾。
c .将灼热的铜丝放入酒精中,看到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2)取代反应a .乙醇和氢溴酸反应的方程式b .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c .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 .乙醇分子间脱水的化学方程式(3)消除反应乙醇分子内脱水形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1.4乙醇的工业制法及用途(1)乙烯水化法原理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2)淀粉发酵法原理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⑶乙醇的用途(列举两项)。
1.5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中国发展轿车事业,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
据2001年5月23目的《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
用以下装置确定乙醇的燃烧产物有CO、CO2、H2O,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四册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2醋和酒香测试无答案沪科版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证明乙酸是弱酸,而盐酸是强酸的是( )(A) 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的乙酸溶液和盐酸的pH值,乙酸的pH大于1,而盐酸的pH值等于1(B) 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测其pH值,乙酸钠溶液的pH大于7,而氯化钠溶液的pH值等于7(C) 相同温度下,乙酸与盐酸的导电性比较(D)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乙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的活泼金属反应时,消耗金属的量2.下列物质中,不能将溴苯、苯和乙酸加以区别的是( )(A) 水 (B) 乙醇 (C) 碳酸氢钠溶液 (D) 石蕊溶液3.下列各组有机物充分燃烧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是1:1的是( )(A) 甲酸、乙酸 (B) 乙烯、乙酸 (C) 乙烯、乙炔 (D) 甲醇、乙酸4.1 mol CH3COOH分别跟1 mol H18OC2H5和1 mol H16OC2H5发生酯化反应,两者生成水的质量(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相等 (D) 不能确定5.某有机物1.5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12升(标准状况)和水0.9克,若已知该有机物的蒸气密度为2.679g/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且该有机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A) HCOOCH3 (B) CH3COOH (C) CH3CH2CH2OH (D) HOCH2CHO6.下列各组混合物,不管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经过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为一恒值的是( )(A) HCHO CH3COOH (B) CH3CH2OH CH3COOH(C) 丙烯和环丙烷 (D) 乙酸和乙酸乙酯7.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乙酸和乙二酸 (B) 甲酸和乙二酸(C) 甲酸和乙酸 (D) 乙酸和苯甲酸8.现有下列基团:-CH3、-OH、-COOH、C6H5-,若两两组合后,形成的有机物中呈酸性的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9.某有机物跟足量的金属反应,得到气体V A升。
12.3 家庭装潢说甲醛(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甲醛的分子式,掌握结构式和醛基。
(2)了解甲醛的物理性质,理解甲醛的氧化反应。
(3)了解生活中甲醛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甲醛化学性质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2)通过学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甲醛的用途和甲醛不当使用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唤起学生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通过甲醛超标对人体危害的知识学习,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领悟到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亲手进行的实验,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将会产生美妙的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甲醛的结构和氧化反应。
2、甲醛的危害和防治。
难点:甲醛的银镜反应和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三、教学手段:实验和多媒体四、学习方法:合作交流、分析归纳法五、教学流程:六、教学设计说明: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面性、全体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以便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本节课我的设计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源于生产实践,又要为生产实践服务。
本节课是高二新教材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整个第十一章是“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有机含氧化合物”,分别介绍了乙醇、乙酸和甲醛,认识这些物质不仅对国家建设起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基础。
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一、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二、配套作业12.1 杜康酿酒话乙醇一、填空1.1乙醇是一种__________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__________态物质,__________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是一种良好的溶剂1.2乙醇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乙醇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为 ,该官能团的电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 。
1.3乙醇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a .乙醇的燃烧反应方程式 ,利用乙醇作燃料的优点是 。
b .乙醇 (填“能”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利用这一特性,交警可以用722O Cr K 检验驾驶员是否酒驾。
c .将灼热的铜丝放入酒精中,看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2)取代反应a .乙醇和氢溴酸反应的方程式b .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程式c .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 .乙醇分子间脱水的化学方程式 (3)消除反应乙醇分子内脱水形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1.4乙醇的工业制法及用途(1)乙烯水化法原理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2)淀粉发酵法原理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⑶乙醇的用途(列举两项)。
1.5石油资源紧张曾是制约中国发展轿车事业,尤其是制约轿车进入家庭的重要因素。
据2001年5月23目的《扬子晚报》报道,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
用以下装置确定乙醇的燃烧产物有CO、CO2、H2O,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②中A瓶的石灰水变浑浊,C瓶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第12章 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1 杜康酿酒话乙醇一. 乙醇的制法1. 发酵法(C 6H 10O 5)n + nH 2O nC 6H 12O 6 C 6H 12O 6 2CH 3CH 2OH + 2CO 2↑2. 乙烯水化法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有毒、误饮会造成眼睛失明,甚至死亡。
二、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1、化学式:2、结构式:3、结构简式:4、电子式: CH2CH3(乙基 )CH3CH2OH-OH (羟基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生成一系列新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从结构上分析,都可以看作由烃衍变而来的。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5、乙醇的官能团:-OH (羟基 ) 三、乙醇的物理性质1、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
2、沸点78.5 C ,易挥发。
3、密度比水小(0.789g/cm3)。
★ 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小。
(同氨水)4、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
四.乙醇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取代反应或置换反应)2CH 3CH 2OH + 2Na → 2CH 3CH 2ONa + H 2↑C —C —O —HH H H HH C C O H H H H H H : : : : :: : 淀粉酶 淀粉 葡萄糖 酒化酶 葡萄糖 乙醇 催化剂加热、加压 C 2H 6OCH 3CH 2OH 或C 2H 5OH① Na 在乙醇下面实验:无水乙醇 ② 有气泡产生 变红③ 反应较缓和★水分子的羟基中的H 比乙醇的羟基中的H 更活泼, 乙醇比水难电离。
CH3CH2OH 可以与其它金属反应 Li 、Na 、K 、Mg 、Al2、氧化反应(1)燃烧反应:C 2H 6O + 3O 2 2CO 2 + 3H 2O + 1367kJ现象:淡蓝色火焰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CxHyOz + (x + y/4 – z/2) O 2 xCO 2 + y/2 H 2O(2)催化氧化2Cu + O 2 △ 2CuOCH3CH2OH + CuO △ CH3CHO + Cu + H2O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乙醛(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去氢或得氧都是氧化反应;加氢或失氧是还原。
12.2 醋和酒香一、教学目标1.知道乙酸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熔沸点、冰醋酸的特性)2.知道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比例模型)3.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4.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6.提高观察实验能力(酯化反应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组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规范及操作的顺序,装置的设计的特点、产物的收集装置的特点,研究装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7.提高分析思维能力(让学生分析讨论酯化反应中各种试剂的作用,装置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8.提高探索问题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乙酸、盐酸的酸性强弱,对于酯化反应的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设计研究历程的方法,如示踪原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9.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如弱酸性,酯化反应2.难点酯化反应实验的装置特点及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引言】崇明有很多的土特产,同学们知道是哪些吗?【讲解】老白酒是崇明的土特产之一,老白酒很多的家庭自己都会做,口味很好,既香又甜,制作也很方便,老白酒的制作方法:原料主要是大米,因为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首先把大米蒸熟,蒸熟的米饭,用冷开水淋浇,使饭温降到约35度,加甜酒药充分拌匀,然后放在缸内用手压平。
中间作一个深孔,孔中撒入少量酒药,用盖盖好,密封恒温,一般24小时后,可闻到芳香的酒味,两天之后即可食用,这就是甜酒酿,这时在成熟的甜酒酿里加入少量麦曲(内含糖化酶,和适量冷开水,搅拌均匀。
保温35度约24小时后,再进行搅拌。
放置两星期左右。
压榨即得甜酒,此酒就是老白酒。
温度不能太高,太高要杀死酵母菌,以致完全失败;饭温也不宜太低,否则酵母菌繁殖太慢,酿制时间过长使饭粒变质。
整个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让同学写)(C6H10O5)n+n H2O n C6H12O6 (副板书)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这时酒香味主要来自乙醇,酒的甜味主要来自葡萄糖。
杜康酿酒话乙醇
乙醇是我们常见的含氧有机物,广泛地存在于酒中。
高中新教材第十一章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为题,展开乙醇、甲醛和乙酸的教学。
第一节标题为“杜康酿酒话乙醇”,教材通过酿酒原理谈到我国古代的酿酒史;从酒中的乙醇谈到酒对人体的作用,继而谈到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对人体行为的影响;从乙醇结构的推断到实验室制法;从乙醇的性质谈到清洁的醇类燃料,进一步谈到测定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从乙醇的工业制法谈到它的用途。
整节内容丰富但略显杂乱。
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又有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这是我在教学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然后我把整节内容分成了以下四个课时进行教学。
整节教材教学内容的安排,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有深度,思考容量大;法制教育与知识内容结合紧密,切入点好;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下面主要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通过阅读酒瓶上的标签,引导学生了解商品标签的意义,读懂标签的内容,深切地感受化学知识在商品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作为现代人,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常识,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此基础上,根据标签上的原料和生物课学过的知识,一起来了解酒的制作过程(即发酵法制取乙醇)。
由于此法产量较低且生产周期长,随着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利用石油裂解气乙烯可以快速并大批量地制取乙醇,从而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于是不法之徒利用此法得到的工业酒精兑制假冒伪劣的酒制品,引起了多起饮酒中毒的惨剧!适时将诚信守法教育引入课堂,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酿制而成的酒清醇甘甜,少量饮用沁人心脾,利尿排毒,过量饮用则会有害健康。
由此引导学生学习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了解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让学生理解酒后驾车的危害,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节假日做好严禁酒后驾车的宣传员,为维护好稳定的社会治安作出自己的贡献。
整堂课围绕着酒,充分挖掘化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学素材,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理念,不仅引发学生思考,学会了有关化学知识,还适时进行了法制教
育,学生一定会受益终身。
二、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商品标签的含义,了解商品标签上常见的信息。
2、 理解乙醇的两种制备方法,了解酿酒的历史及制作过程。
3、 知道假酒劣酒的危害及酒后驾车的后果,增强诚信守法意识。
(二)、教学过程
引言:过年家人喝酒或买酒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酒瓶上的标签?从标签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展示并阅读标签:我这儿有一张“女儿红”的标签,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它所给出的信息。
我们从商品标签上一般可以了解到下列这些信息:
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原料、主要成分及含量、产品规格、商品性能、卫生许可证号、使用量及使用方法------
讲解:标签是商品的语言,我们应该了解标签的意义,读懂标签的内容,这也是我们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提问: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那么这些糯米、小麦等原料是如何酿成酒的呢?
板书:酒精的制法
1、 发酵法(主要食用)
(C 6H 10O 5)n + nH 2O ——→ nC 6H 12O 6
6126O H C ——→ 2OH H C 52 + 2CO 2
讲解:早在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酒曲使淀粉发酵来酿酒。
这种发酵法得到的酒一般含乙醇12%-16%,再通过蒸馏方法可提纯或提高酒度。
阅读第三页《拓展视野》:杜康酒的由来
提问:你知道酒的度数表示什么含义吗?
讨论并讲解:酒的度数一般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
啤酒的度数则表示啤酒生产的原料麦芽汁的浓度,如12度的啤酒,是含麦芽汁发酵前的浸出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2%,麦芽汁发酵前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阅读:常见饮用酒的乙醇含量见书第3页《资料库》。
讲解:利用发酵法生产酒精,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利用乙烯水化法制取乙醇不断得到推广。
此法生产的酒精主要为工业生产所用。
板书:2、乙烯水化法
22CH CH + H 2O ——→ OH CH CH 23
提问:你知道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有何区别吗?
讲解:国家对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中的甲醇含量有严格的规定,工业酒精(合格品)中甲醇含量应小于0.2g/100ml ,食用酒精(合格品)中甲醇含量应小于0.06g/100ml 。
甲醇是一种剧毒的化学品,人饮用4-6克会致盲,饮用6克以上可致死。
利用石油裂解气乙烯可以快速并大批量地制取乙醇,从而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于是不法之徒利用此法得到的工业酒精兑制假冒伪劣的酒制品,引起了多起饮酒中毒的惨剧!所以买酒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酒瓶上的商标,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影响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近年来国家已加大了惩治的力度,犯罪分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酿制而成的酒清醇甘甜,少量饮用沁人心脾,利尿排毒,过量饮用则会有害健康。
阅读:第4页《拓展视野》:酒对人体的作用。
讲解:酒中的乙醇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下氧化形成乙醛,乙醛又可以进一步氧化为乙酸,乙酸能增强细胞的活力,所以适量对人体有益。
但过量饮酒时乙醇使人体中酶的催化作用降低甚至失去,过多的乙醇和乙醛会刺激神经系统,使脑细胞的类脂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脑细胞膜硬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所以青少年不宜喝酒,节假日家人喝酒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劝阻家人文明喝酒。
特别要杜绝酗酒行为的发生。
讨论:了解了这些行为变化后,你有何感想?
阅读:书上第8页《拓展视野》:严禁酒后驾车。
酒能兴奋神经、舒筋活血,适量饮用对人体有益。
但过量饮用会使人麻醉甚至中毒。
因此某些特殊行业、特殊人员(如司机)工作前严禁喝酒。
酒后驾车反应迟缓,易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提问:交警是如何判断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呢?
原来在酒精分析器中,含有吸收了硫酸和三氧化铬的硅胶,呈黄色。
人饮酒后,酒精经血液流到肺里;人在呼气时,将酒精分子呼出,酒精分析器吸收了呼出的气体后,其中的乙醇氧化为乙醛,硅胶中的三氧化铬被还原成硫酸铬而呈蓝绿色。
由酒精分析器中硅胶的颜色变化,交警可以判断该驾驶员是否为酒后驾车。
我们已经了解了酒后驾车的危害,因此在节假日做好严禁酒后驾车的宣传,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维护好稳定的社会治安作出自己的贡献。
再过几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将成为有车族,希望大家能牢记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市民。
三、教学反思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化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经典的化学知识和原理这一层面,它的价值取向应向化学基本的思想方法、化学学习和应用应不断结合人文精神等深层次拓展。
以上的教学过程打破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线索,整合教材的有关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是一次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的价值取向。
1、注重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对新知识的迁移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出发,如阅读酒瓶上的标签、了解工厂里酒制品的酿制及生产过程、剖析假冒伪劣酒制品的危害、反思生活中饮酒者的异常行为和严禁酒后驾车的法规的执行,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场感。
这些原有的生活经验对商品标签的学习、乙醇制取的原理及乙醇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等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起到了固着新知识的作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出发,把酒瓶标签上的常识性知识上升为对乙醇制备方法的理性认识;从工厂酒制品的酿制及生产过程的了解,剖析假冒伪劣酒制品的危害;从乙醇在人体中变化的理性认识回归实践,反思生活中饮酒者的异常行为,对严禁酒后驾车法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也使学生明确化学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创造新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3、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
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德育素材,适时进行诚信守法的人文教育。
如剖析假冒伪劣酒制品的危害;对严禁酒后驾车的法规的重新认识等等。
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规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为人处世原则。
这节课围绕着“酒”这一主题,在“联”字上做足文章:联系标签的识别;联系生活及生产实际;联系酒与生活中的法律和规范。
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活起来,使鲜活的生活常识在学习中知识化,这也反应了本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教学者的初衷。
酒(乙醇)还是原来的酒(乙醇),可我们认识酒的角度随着教学理念的提升而不断地发
生着变化,真所谓“旧瓶装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