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0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abo血型系统定型原则和实验方法
ABO血型系统定型原则是利用凝集试验技术,通过正定型(红细胞定型)和反定型(血清定型)两组试验来准确鉴定ABO血型。
具体步骤如下:
1. 正定型:取75×12mm干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
按标记滴加抗A、抗B试剂血清1滴。
再各滴加3-5%待检者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 反定型:取75×12mm干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记A细胞、B细胞、O 细胞。
3管各滴加待检者血清1滴。
按标记分别滴加混匀的A型、B型、O 型试剂红细胞1滴,混匀。
5管同时2档(3400转/分-15秒)离心。
3.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反应结果。
对于结果解释,如果被检红细胞膜上有与该试剂血清抗体相对应的抗原,或者被检血清中有与该试剂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则为阳性,即凝集为阳性。
如果不凝集,则为阴性。
以上是ABO血型系统定型原则和实验方法,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规范输血科ABO血型鉴定的技术操作,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7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院输血科ABO血型鉴定的操作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3、方法及原理
3.1方法:试管凝集法
3.2原理:根据红细胞上有或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4种。
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
所谓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和抗-B。
4、试剂
4.1血清抗A(市售)、抗B(市售)、抗A+B(健康O型人血清);
4.2 5%A、B及0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
4.3受检者血清或血浆;
4.4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
5、样本采集及处理
用一次性EDTA-K2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1ml,将标示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等信息的标签贴在标本管上,。
红细胞ABO血型(正定型)鉴定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保证血液及血液成分的红细胞ABO血型在临床上同型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特制定本标准化操作规程。
二、方法采用试管法检测红细胞ABO血型(正定型)。
三、原理用已知抗A、抗B标准血清(单克隆抗体)测定被检者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 或B抗原,结合反定型结果判断ABO血型。
四、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前患者与献血者红细胞ABO血型(正定型)确认。
五、仪器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六、试剂1、试剂名称: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2、试剂生产厂家: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4、包装规格:抗A、抗B试剂各1支, 10ml /支;5、贮藏条件;2-8℃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2年;7、试剂性能:试剂单克隆抗体效价:抗A效价≥128;抗B效价≥128;特异性试验合格。
七、检测样本要求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1、取10mmx60mm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于试管,再分别在对应管中加入抗A、抗B标准血清1滴。
2、摇动试管,立即以1000rpm离心1min或3400rpm离心15s或室温静置1小时。
3.先观察是否有溶血,溶血可能是阳性结果,或者是细菌污染;将试管轻轻摇晃,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观察细胞扣情况,并判断凝集强度(见下表)。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检查。
4、ABO血型(正定型)表现型反应格局表5、红细胞ABO血型(正定型)结果凝集强度判断对照表九、质量控制1、对新进批号的试剂应作抗体效价验定。
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一、目的:规范ABO和RH(D)血型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血库ABO和RH(D)血型鉴定三、所需材料和设备:1、材料:抗—A、抗—B、抗—D试剂、A、B、O型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滴管,患者标本。
2、设备:离心机,显微镜.四、操作规程1、试管法:(1)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抗A、抗B及抗D,分别加入抗A、抗B及IgM抗D 单克隆血清各1滴于试管底部,再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轻摇混匀。
(2)另取洁净试管3支,分别标明A、B和O,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浆1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和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
(3)立即以1000r/min离心1分钟后将试管轻轻摇动,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溶血)现象。
如肉眼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取置于玻片上,再以低倍显微镜检查。
(4)观察结果时既要看有无凝集,更要注意凝集强度,有助于A、B亚型,类B或嵌合体血型的发现。
2、玻片法:(1) 取血型鉴定专用玻璃板一块,在凹孔旁分别标明抗A、抗B及抗D,分别加入抗A、抗B及抗D单克隆血清1滴,再各加受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标明A、B及O细胞,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浆1滴,再各加入A、B及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3)轻轻转动玻板,使血清与红细胞充分混匀,连续15分钟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溶血)反应。
有需要时也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结果.(4) Rh(D)血型鉴定时应作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3、结果判断:4、凝集强度判断:4+ 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背景清晰透明;3+ 红细胞凝集成数小块,背景尚清晰;2+ 红细胞凝块分散成许多小块,背景可见到游离红细胞;1+ 肉眼可见大颗粒,周围有较多游离红细胞;+—镜下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块,周围有许多游离红细胞;混合外观凝集是指镜下可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绝大多数红细胞仍分散分布;-阴性镜下未见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5、报告实验结果,并保存受检标本:一般保存一周以上6、注意事项6。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ABO血型鉴定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方法,用于确定个体的血型类型。
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是指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应该遵循的步骤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份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实验室准备2.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整洁,工作台面干净无异物。
3.检查试剂盒和试剂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确保试剂的质量良好。
4.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1.根据要求收集患者的血样,确保标本采集过程无菌无误。
2.将标本装在标本采集管中并进行标注,确保标本不被混淆。
3.采用标本离心的方法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准备好把血浆和红细胞分开的离心管。
三、试剂的稀释与标记1.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和标准操作规程对试剂进行稀释和标记。
2.确保试剂的标记清晰明确,不混淆。
3.标记好试剂的试管,准备好用于分析的试管。
四、ABO血型鉴定实验过程1.将患者的血浆和稀释后的抗体试剂混合均匀。
2.通过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等方法对混合后的血浆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的血型类型。
3.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复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存储1.记录实验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等基本信息。
2.记录检验结果和分析过程,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3.存储检验数据和样本,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六、结果解读与报告1.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血型鉴定,判断患者的血型类型。
2.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并发放血型鉴定报告,包括患者姓名、血型类型、检验日期等信息。
以上就是一份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ABO血型鉴定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目的指导工作人员进行ABO血型实验。
2 适用范围血型检验岗位工作人员3 职责负责送检标本ABO血型的检测工作。
4 【原理】ABO血型鉴定,是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A和抗B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
同时用已知标准A型红细胞和B型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天然IgM类抗A或/和抗B。
【标本】1.静脉抗凝或不抗凝血1.5~2.0ml。
【器材】载玻片、滴管、小试管、台式离心机或微柱凝胶离心机、玻璃棒、蜡笔或记号笔、显微镜等。
【试剂】1.1 抗-A、抗-B试剂1.2 5%和10%A、B及O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1.3 受检者血清1.4 受检者5%和10%红细胞盐水悬液1.5 10mm×60mm透明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操作步骤】2.1 试管法2.1.1查抗原:取洁净小试管2支,分别标明抗-A、抗-B,用滴管加入抗-A和抗-B分型血清各 2滴于试管底部,再以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混匀。
2.1.2查抗体:取洁净小试管3支,分别标明A型、B型和O型细胞。
用滴管分别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于试管底部,再分别以滴管加入A、B、O型5%试剂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2.1.3立即1000rpm离心(离心时间为离心机校准时间)。
2.1.4轻轻摇动试管,使沉于管底的红细胞浮起,先以肉眼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现象,如肉眼观察不见凝集,应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主题内容ABO血型鉴定操作规程生效日期:2010/10/23 第页共5页2.1.5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4+=红细胞凝集成一大块,血清清晰透明;3+=红细胞凝集成几大块,血清尚清晰;2+=红细胞成中等大凝块,游离红细胞<1/2;1+=红细胞成小凝集块,游离红细胞>1/2;±=红细胞成微小凝集块,周围有很多游离红细胞。
ABO血型鉴定标准操作程序
[方法原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用已知抗体型特异性的试剂血清检查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正向定型),从而确认病人的血型。
[样本要求]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于EDTA(2Na)抗凝的试管中。
2.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样本必须密封,每次输血后,2-6℃保存7天。
1.试剂
4.1抗A、抗B分型血清
4.2保存条件:2-8℃保存2年
4.3使用条件:使用前试剂室温预温0.5小时。
4.4试剂提供: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2.仪器和材料:
5.1血库专用离心机、37℃水浴箱。
5.2试管架、试管、吸管等。
3.操作程序:
制备RBC悬液:试管中加盐水1ml,压积RBC40ul,混合均匀。
取试管2支,分别加入抗A、抗B各2滴。
加样:在试管中分别加RBC悬液2滴,摇匀。
离心:将试管放入专用离心机中离心1000转/分,离心1分钟后判读结果。
结果判定:
ABO血型结果报告见下表:
8.1试管、滴管和玻片必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
8.2离心时间不宜过长过短,速度不宜过快过慢,以防止假阳性或假阴性结
果。
8.3为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一般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37℃可
使反应减弱。
对含有较多自身冷凝集素的受血者,需用37℃NaCl溶液洗涤受检者红细胞2-3次,以去除吸附在红细胞上的冷凝集素.
8.4在有效期内使用,出现浑浊或变色不能使用。
2.临床意义: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和才能输血。
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一)检验目的检测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RhD抗原及血清(或血浆)中抗A、抗B抗体,确定受检者ABO及RhD血型。
(二)检验原理1.手工试管法、玻片法或纸板法利用标准IgM抗A/B血清鉴定红细胞表面ABO抗原即正定型,利用已知ABO 血型反定型红细胞鉴定同一标本血清(或血浆)中的抗A/B 抗体即反定型,综合正反定型结果确定受检标本ABO血型;利用标准IgM抗D直接鉴定RhD血型。
2.微柱凝胶法ABO/RhD卡的微管中装填有葡聚糖凝胶颗粒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如果红细胞表面存在A或B或D抗原,就会与对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凝胶颗粒,使其悬浮在凝胶颗粒中,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凝胶颗粒到达微管底部。
3.玻璃珠微柱法ABO/RhD卡的微管中装填有玻璃微珠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如果红细胞表面存在A或B或D抗原,就会与对应的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玻璃微珠具有分子筛的作用,可以阻滞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玻璃微珠,使其悬浮在玻璃微珠层的上端,未凝集的红细胞则可以通过玻璃微珠之间的微小空隙到达微管底部。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手工、半自动、全自动ABO血型及RhD血型鉴定试验。
(四)设备性能参数各种血型检测系统性能指标参见相应血型检测系统说明书。
(五)器材与试剂1.器材WADian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SWING-SAXO 血型配血系统、Techno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Othr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B600-A型低速离心机、KA-2200血清学专用离心机、阅片灯箱、塑料软试管、塑料硬质试管(100m m×12mm和75m m×l2mm)、血型鉴定专用纸板、玻片、试管架、一次性塑料滴管、记号笔。
2.试剂Diana DG Gel ABO-CDE血型卡、DiaMed ABO/RhD血型卡、OTHROBiovueABO/RhD血型卡、2%氢氧化钠溶液、生理盐水、抗A/B标准血清、抗D标准血清、3%~5%反定型试剂红细胞、1%反定型试剂红细胞。
人ABO血型正定型标准操作程序
【项目名称】抗A、抗B血型鉴定
【实验用途】专用于鉴定人ABO血型
【标本种类】新鲜全血
【仪器和材料】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
【试剂稳定性】:原装试剂在2~8℃避光保存,有效期24个月【操作步骤】
①平板法(玻片法):本品与受检者全血或10%红细胞生理氯化钠悬液按1:1使用,不必再稀释,按照有无凝集判定结果。
②试管法:本品与受检者5%红细胞生理氯化钠悬液按1:1使用,不必再稀释,摇匀,1000r/min离心1分钟或室温静置1小时,按
【注意事项】
①、对含有较多自身冷凝集素的受检者,在鉴定血型时往往被误定为AB血型,遇到此种情况,需用37℃生理氯化钠溶液洗涤受检者红细胞2-3次,以去除吸附在红细胞上的冷凝集素,然后再鉴定血型。
②、在做配型试验时,如发现有不配现象,则取受检者血清,用已知A或B血型红细胞进行反定型试验,以核实原鉴定的血型是否正确。
③、用立即试管法不能测出亚型(如Ax),需延长作用时间。
④、本品如出现浑浊或变色则不能使用,若开瓶使用时间较长后,最好用已知A、B、O血型红细胞检查结果是否与已知血型相符,以防制品污染、变质失效,而造成鉴定错误。
⑤、试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保证原料血浆的质量,规范实验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2.适用于本公司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术语:无。
3.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工作程序4.1.操作说明4.1.1.实验原理:ABO系统中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或B抗原及血清中有无抗A或抗B抗体来决定。
用抗A、抗B定型血清分别加入被测红细胞,以观察其抗原、抗体反应结果。
4.1.2.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血型反应板、竹签、微量振荡器、被检测标本、抗A定型血清(效价1:128以上),抗B定型血清(效价1:64以上)亲和力应在15秒钟以内出现凝集现象,并在3分钟时凝集块的大小应不小于1mm4.2.实验操作步骤:4.2.1.方法:正定型法4.2.2.受检者全血和血型试剂在纸片上按1:1比例混合,摇匀,按照有无凝集判定结果。
4.3.结果判读:4.3.1.受检者红细胞与抗A血型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而不和抗B血型试剂发生凝集反应为A型。
4.3.2.受检者红细胞与抗A血型试剂不发生凝集反应而和抗B血型试剂发生凝集反应为B型。
4.3.3.受检者红细胞与抗A、抗B血型试剂都不发生凝集反应0型。
注:“+”=凝集;“-”=不凝集4.4.注意事项:4.4.1.如果由于受检者的红细胞抗原弱,或抗A、抗B血清凝集力低,需要充分时间方能判定结果,则要加做反定型。
4.4.2.A型及B型定型红细胞悬液,不能互相掺杂。
4.4.3.ABO血型测定必须两人交替核对报告单,确认无误,方可发出报告。
4.4.4.要严防搞错标本、加错标本或者加错定型血清。
5.记录表式:5.1.《血型测定记录表》(记录编号:PAFC-BXJY-SOP-LM04-07-R01A)6.相关文件:无7.相关记录:无8.附件:无9.文件履历血型测定记录表记录编号:PAFC-BXJY-SOP-LM04-07-R01A本记录保存至供浆期满后10年。
AB0血型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1.AB0血型鉴定原理
常用盐水凝集法检测红细胞上存在的血型抗原,以及血清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依据抗原抗体存在的情况判定血型。
常规的方法有:
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
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
结果判定:凡红细胞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呈散在游离状态为阴性。
2.鉴定方法
(1)生理盐水凝集法:
①玻片法:操作简单,适于大量标本检查,但反应时间长;被检查者如血清抗体效价低,则不易引起红细胞凝集,因此,不适于反向定型。
②试管法:由于离心作用可加速凝集反应,故反应时间短,而且,借助于离心力可以使红细胞接触紧密,促进凝集作用,适于急诊检查。
红细胞亚型抗原性弱,如抗A抗B标准血清效价低时,易造成漏检或误定。
如加用O型(抗A、B)血清和反向定型,可避免此类错误。
玻片法凝集结果判断:红细胞呈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镜下红细胞分散。
在低倍镜下凝集程度强弱判断标准:①呈一片或几片凝块,仅有少数单个游离红细胞为(++++)。
②呈数个大颗粒状凝块,有少数单个游离红细胞为(+++)。
③数个小凝集颗粒和一部分微细凝集颗粒,游离红细胞约占1/2为
(++)。
④肉眼可见无数细沙状小凝集颗粒。
于镜下观察,每凝集团中有5~8个以上红细胞凝集为(+)。
⑤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的游离红细胞(±)。
⑥可见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为混合凝集外观。
⑦镜下未见细胞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为(-)。
(2)凝胶微柱法:是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微柱介质中发生凝集反应的免疫学方法。
血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加入试剂、标本,用专用离心机离心后可直接用肉眼观察结果或用血型仪分析。
此法操作标准化,定量加样,确保结果准确性。
3.抗A、抗B和抗AB标准血清标准
准血清均采自健康人,并应符合下述条件:
①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②效价:我国标准抗A和抗B血清效价均在1:128以上。
③亲和力:我国标准要求抗A对A1、A2及A2B发生反应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分别是15s、30s和45s;抗B对B型红细胞开始出现凝集的时间为15s。
凝集强度为3min时,凝块不小于1mm2。
④冷凝集素效价:在1:4以下。
⑤无菌。
⑥灭活补体。
4.血型鉴定操作时注意事项
①所用器材必须干燥清洁、防止溶血,凝集和溶血的意义一样。
为避免交叉污染,建议使用一次性器材。
标准血清从冰箱取出后,应待其平衡至室温后再用,用毕后应尽快放回冰箱保存。
②加试剂顺序:一般先加血清,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③虽然IgM抗A和抗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4℃最强,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干扰,一般在室温20℃~24℃内进行试验,而37℃条件,可使反应减弱。
④幼儿红细胞抗原未发育完全、老年体弱者抗原性较弱,最好采用试管法鉴定血型。
⑤玻片法反应时间不能少于10min,否则较弱凝集不能出现,造成假阴性。
⑥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才可发报告。
⑦反定型法: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陷,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血型抗体可减弱或消失;血清中存在自身免疫性抗体、冷凝集素效价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异常均可造成反定型困难;新生儿体内可存在母亲输送的血型抗体,且自身血型抗体效价又低,因而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做反定型。
老年人血清中抗体水平大幅度下
降或被检者血清中缺乏抗A及(或)抗B抗体,可引起假阴性或血型鉴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