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课例研磨:专家点评篇之课例评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6
《纪念白求恩》课例评析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王书祥国冉老师执教的《纪念白求恩》特色鲜明,有很多教学亮点,也有一些不足,给我们提供了宽广的思考空间。
对于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价也不可能一致。
我的评课将努力体会统编版教材的编辑意图,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供大家教学时借鉴。
《纪念白求恩》是红色经典,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传统的议论文;在按照文体组织单元的教材里,都被编到议论文单元,按照议论文教学的思路组织教学。
统编版教材中,编辑将其编入“感悟人生”单元,学法上用来学习默读。
由于教材编写理念不同,给老师对文本进行定位带来一定的困扰,在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实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先说教学目标设定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是“教本”和“学本”的统一,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提示设计教学方案,学生也可以依据教材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纪念白求恩》是统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编者在单元导读中写出了编辑意图:“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教材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喜欢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单元提示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通过一组文章来感悟人生,能力训练点是默读。
文后的“思考探究”设定了几项任务:一是用默读方式归纳各段要点,梳理段间关系;二是默读勾画填表,体会对比手法;三是体会段落层次和层次间的过渡。
文后的“积累拓展”要求品味、体会、仿写句子反复和排比修辞句;课外拓展阅读领袖人物写白求恩的文章;积累词语。
可见,教材编者在选择《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根本没有从文体角度考虑,没有把它当成一篇议论文,更不是想让七年级的学生学习议论文知识。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来评价执教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
国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
教师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诵读,辨析和作业等方法掌握派遣狭隘满腔热忱拈轻怕重以身殉职鄙视晋察冀纯粹等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