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7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提炼文章的主旨。
(重点)2.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难点)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二、教学重点1.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 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2.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重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三)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四)文体知识1. 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主要人物和议论文常识。
2.掌握生字词,提升默读速度;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解读标题,划分文章结构。
3.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理解夹叙夹议和对比的写法。
2. 教学难点(1)体会夹叙夹议和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抗战时期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有许多国际友人给予了中国支持和帮助。
2. 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筹经费辗转数国,唤起国际支持的故事,引出一个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3. 提问: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要纪念他明确:白求恩是一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人。
纪念他是为了缅怀他的事迹,赞扬他的精神,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二、了解作者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作品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展示毛泽东的相关作品,如《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3. 提问:从毛泽东的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他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能感受到他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信心等。
三、背景资料介绍1. 讲述白求恩逝世的背景以及延安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的情况。
2. 说明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并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
3. 提问:白求恩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对你有什么触动明确: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13《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重点: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厘清写作思路。
难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的写法。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发起了一次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
第三名(373万票):萨马兰奇,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中国成功申办08奥运作出重大帮助。
第二名(409万票):约翰·拉贝,德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第一名(469万票):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是什么让白求恩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走近白求恩医生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2.品评人物精神,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人物品质,树立人生信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故事导入:“这几个字,简直胜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人们只要一看到包上的名字,立刻投来友好的目光,饭馆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钱!"——加拿大女子露易斯说,2004年,来中国旅游的她,因行前一位中国朋友在她旅行包上写了“我来自白求恩的故乡”9个字而倍受礼遇。
2.创设情境:白求恩纪念馆向全国中学生发一封邀请函。
二、情境活动【活动一】设计人物生平厅——制作人物卡片活动任务:默读课文,圈画关键信息,完成人物卡片。
方法提示:1.默读文章,不出声,不指读,养成圈画关键信息的习惯。
2.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高度概括白求恩三个精神的语句。
预设:【活动二】设计光辉形象厅——品评人物形象活动任务:项目组围绕白求恩的主要精神品质在“光辉形象厅"设计了三个专栏。
请跳读课文,圈画出本文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句,并做好批注,说出选择的理由。
批注角度提示:情感、用词、句式、写作手法等。
【预设生成】设计专栏一:国际主义精神——博大胸襟的英雄形象预设展览语句: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学生分析语句——学生读,读出赞美之情。
助学材料:材料一:白求恩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那里得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急需医务人员,他立刻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战斗中、革命中的中国是最迫切需要我的地方,那儿是我最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于是,他舍弃优雅的生活,不顾名医的职业前途,辞去工作,写下遗嘱,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来到抗日一线。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4、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约2分钟)★课堂活动:师生共读屏幕上的对联,学生谈捕捉的信息。
师:“精神长留国际,功德永垂中华”“功勋永垂不朽,荣誉百世流芳”“医伤员确是医国手,救人民恪存救世心”这几幅对联都是写给同一个人的,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关于人物的哪些信息呢?(学生自由谈出自己的见解)这个外国医者就是白求恩。
『设计意图』由白求恩陵墓中的对联引出白求恩,在学生谈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让课堂导入成为学生理解的阶梯,开启一堂思考的课堂。
二、出示目标(约1分钟)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确本文夹叙夹议、对比的写作特点。
3.品味本文语言的鲜明有力和真挚的感染力。
4. 学习白求恩精神,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
『设计意图』按照新课标对阅读的基本要求,对议论文教学的建议,制定了朗读、写作特点、语言、以及人文方面的几个教学目标。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约15分钟)(一)基础积累1、朗读原文,将你认为重要的字形、词语画出来,交流与同学共享。
2、教师出示几个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引导学生掌握。
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第12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2 纪念白求恩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议论文的要素三、课前导入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多媒体出示诗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知识链接1.作者。
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 白求恩白求恩(1890—1939),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运用“漠不关心"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满腔热忱"等词语。
2.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 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准确把握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2)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段落之间的关联。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深入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引导学生将白求恩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白求恩的照片,讲述他在中国的事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白求恩是谁吗他为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明确: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他在1938 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救援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写作本文的背景。
2.提问: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明确:白求恩在1939年11 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毛泽东为了纪念他,赞扬他的精神,号召全党向他学习,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字词教学1. 字音教学:派遣(qiǎn) 、殉职(xùn) 、狭隘( ài) 、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 、纯粹(cuì) 、鄙薄(bǐ) 、晋察冀(jì)2. 解释词语: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热忱:热情。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鄙薄:轻视。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求恩的事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3.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作用。
4. 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语句。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作方法和对比论证的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白求恩精神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朗读法3. 讨论法4. 问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1. 展示白求恩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个人。
2. 讲述白求恩的简要事迹,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7 分钟)1.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年12 月26 日1976 年9 月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2. 作品背景:本文是毛泽东在1939 年12 月21 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白求恩于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因病逝世。
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三)朗读指导(15 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3.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bó)以身殉职(xùn)4. 指导学生划分句子的停顿,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白求恩的形象。
2. 理解议论与记叙的区别,能准确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熟练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
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对比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白求恩大夫在前线抢救伤员的图片。
1938年,日军疯狂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纷纷逃离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但却有一个人率领一支医疗队“逆行"前来,他技术精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感受白求恩这位平凡英雄的伟大精神!二、字词积累1. 投影出示以下词语,学生朗读:派遣(qiǎn) 殉职(xùn) 狭隘(ài) 晋察冀(jì)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薄(bǐ) 拈轻怕重(niān)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狭隘”“热忱"拈轻怕重”等。
三、初读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
2.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的哪些事迹明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援助,不幸以身殉职的事迹。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初中语文12《纪念白求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2.学习利用关键句,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2.难点:学习利用关键句,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精析】毛泽东笔下的《纪念白求恩》,彰显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课后“思考探究"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用提取关键句的方法归纳各段要点: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再概括一下,全文的内容要点是:白求恩有着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要学习白求恩。
本文四个自然段的关系分析:角度之一:这篇文章有顺畅合理的逻辑顺序,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态。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他最突出的特质,所以先重点论说。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所以接着来说。
对技术精益求精是业务方面的特点,所以放在后边说。
在此论说的基础上,再发出学习白求恩的号召。
角度之二:这篇文章有严谨的章法特点:首段“起",第二自然段“承”,第三自然段“转",第四自然段“合”。
全文四个自然段,层层推进,最后卒章显志。
毛泽东笔下的《纪念白求恩》,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进行如下训练:默读,提取关键句,概说文意,篇、段的层次分析,手法赏析,句式学用,精段的细读,语言的赏析,美段的背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