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 吗?为什么?
不行.“是”在这里是有强调的作用,语气 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总结提高
课文总结
这篇议论文使读者由表及里的 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 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 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拓展延伸
毛主席写本文是为了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 神,积极抗日。抗日战争早已过去,白求恩 也已逝世70多年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的今天,作为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我 们还需要白求恩精神吗?谈谈自己的认识。
(
) 拈轻怕重
⒌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
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麻木不) 仁
•研读共品
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 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段重点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 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 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 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 学习这种精神。”
课文分析(一) 1、分为几层,各层主要内容:
1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叙述)
2 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
的中心论点。
(议论)
3 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速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
的国际主义精神。
(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述白
求恩的事迹,后赞扬
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文分析(一)
2、文章开头对白求恩的介绍起什么作用?
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数虽 大,状心不已;肩负着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 重于泰山。
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是概述白求恩 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 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从阅读角度 来说,是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 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