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学案:1.2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74.67 KB
- 文档页数:6
江南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复习]1、回忆有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填写1——18号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请大家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学生活动][投影展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1~2 1 1~23~10 2 1~811~18 3 1~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讲述]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H、He除外),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这就如同我们一年一年的四季更替及学生活中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一样。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原子序数1 2 元素符号H He 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1 O原子序数3 4 5 6 7 8 9 10 元素符号Li Be B C N O F Ne主要化合价+1 +2 +3+4、-4+5、-3-2 -1 0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 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1 +2 +3+4、-4+5、-3+6、-2+7、-1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其性变化。
[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来探讨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有何变化。
[提问]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学生回答,教教师板书]1.单质跟水(或酸)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1.跟氢气学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2.[教师]一般,对于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金属性,对于非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非金属性。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1.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2.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3.知道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温故知新】1.(回忆、思考)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其实质是什么?2.(回忆、思考)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分析: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又是怎样递变的?它们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是怎样递变的?3.(回忆、思考)以第IA族、第ⅦA族元素为例分析:位于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又是怎样递变的?它们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是怎样递变的?【课堂研讨】1.(自学、归纳)阅读教材,独立填充下列两个格表。
⑴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⑵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性质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与氢气化合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2.(自学、思考)什么叫价电子?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3.(思考、讨论)认真思考,可以与同学讨论,完成下列有关元素位置、性质的总结:⑴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⑥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⑦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⑧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⑵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短周期元素)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③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④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⑥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⑶在周期表中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3、能写出1~36号元素及各主族元素符号【学习重难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预习】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递增的顺序从上而下排成纵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填写下表:【堂上探究】一、元素周期表1、排列规则2、结构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观察教材附录后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下列问题:a、为什么元素周期表有18列(纵行),但族却只有16个?b、主族、0族、副族、Ⅷ族的构成元素有什么区别?C、哪个族包含的元素种数最多?②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以上表格,互相交流你发现的规律?试一试:测试你的快速记忆的能力(看周期表1分钟,然后从左向右依次写出16个族的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口诀:7周期分3短4长1不完全,16族含7主7副Ⅷ和03、图列了解图列中各符号的意义: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1、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结结构与位置的关系:【巩固练习】1、某些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写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例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不:[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I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第伽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族的别称I A称为元素IIA称为元素V1I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自主探究:(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B、12C、26D、30还有哪些可能性?自我测试: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VD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A.HFB. H3O+C. NaHD. H2O22.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形成XY4型化合物,若X的原子序数为m,Y的原子序数为n,则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 A. m- 13 = n B. n + 5 = m3. 已知。
高中化学 1.1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元素周期表课题三维目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科学知识1、可以写下直观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展开有关的排序;与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表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技能3、晓得结构同意性质。
过程1、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论出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与2、使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课堂教学的观点及方法。
由课堂教学得出结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2、增进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重新认识。
3、用辩证唯物主义质变量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著最恰当的彰显。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金属族的性质递变推论;金属开朗性高低的推论规律比较、概括介绍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多媒体师生活动【导入】开朗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就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现象就是本质的反应,宏观就是微观的彰显。
现在使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去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一)、碱金属元素[科学探究1]恳请同学们看看书本p5,并顺利完成该表中。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什么结论?1.核电荷数从li至cs逐渐激增。
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
3.电子层数依次激增,从2层减小至6层。
[实验1]挑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到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冷却。
观测实验的现象。
[现象]钾首先熔融(熔点高),先与氧气出现反应,后钠再熔融与氧气反应。
[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思索与交流]恳请写下钠与氧气在冷却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下锂、钾与氧气在冷却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碱金属锂钠钾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冷却)[回答]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恳请总结出来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存有什么相似性、寄变性?[请问]相似性:碱金属都能够与氧气反应。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 1 课时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构造。
3.能依据原子序数确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地点。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出生 ?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依照 ? 依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摆列,将化学性质相像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意义 ? 揭露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展 ? 跟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成熟 ? 当原子的构成及构造的神秘被发现后,编排依照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同样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加的次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同样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加的次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概括总结依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次序给元素编号,获得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构造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特别提示只有原子中存在上述关系,假如是离子,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不相等。
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其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
如Na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l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照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同样C.元素周期表有16 个纵行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固的形式,它不行能再有新的变化了答案 B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可以够推测元素原子的()A .质子数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数D.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答案 D分析依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应选D。
二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及应用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 个周期。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理解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重点难点: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知识梳理: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1)结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从锂→铯相同点: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_____________ 不同点: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电子层数_____________, 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对比钠、钾与氧气和水的反应注意: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3)物理性质阅读课本第7页表1-1总结规律:相似性: 除Cs略带金属光泽外,其余的都是_________色,它们都比较________,有________性.密度都比较_________,熔点也都比较________ ,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_____________.递变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多,碱金属的密度逐渐_________,熔、沸点逐渐_________________.思考:锂和钾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 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A. LiB. KC. RbD. Cs分析: 在碱金属中,随着元素电子层数的增多,碱金属活动性增强.四种金属Li、K、Rb、Cs符合上述规律,与水反应最剧烈的应是Cs例2 钠和铯都是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B. 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C. 铯的熔沸点比钠的低D. 碳酸铯受热易分解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分析: 由于铯的性质在教材中没有介绍,我们不可能通过回忆铯的性质来解答该题,但是铯与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铯与钠一样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最高价为+1价,故A正确;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铯的金属性比钠的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故B正确; 由物理性质的递变性可知由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故C正确; 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铯也不易分解,故D说法不正确.上述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类比”思维,通过类比能将陌生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而解决。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初步学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联系起来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预备知识】原子看表分析: 1、构成原子粒子所带的电性及电荷大小。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总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
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基础知识】 (一)质量数定义 符号: 计算式:质量数(A )= + [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 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总结和比较]:Fe和Ai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课堂练习1]:1、完成表格12、完成表2(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35Cl、。
37Cl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⑴在形成的Cl2、。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课堂练习2]:1、有以下一些微粒:①35Cl②37Cl ③40Ca④40K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和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和。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40K与40CaB、T2O和H2O C、40K与39K D、金刚石与石墨【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侯勇说: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一切的化学反应都是建立在此之上的,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李科说:从宏观上把握元素周期表,横叫周期,竖叫族,并把握宏观分布。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1.1.1元素周期表(1)1.1.2元素周期表(2)1.1.3元素周期表(3)1.2.1元素周期律(1)1.2.2元素周期律(2)1.2.3元素周期律(3)2.1.1化学能与热能2.2.1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2.2.2化学能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3.1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2.3.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2)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3.1.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3.2.1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3.2.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3.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3.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3.4.1基本营养物质(1)3.4.2基本营养物质(2)4.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 4.1.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预备知识】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基础知识】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
3.排布规律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__个)
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1]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半径。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离子半径逐渐。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高价阳离子半径低价离子半径。
【自主探究】
(用编号回答):
①②③④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探求新知】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的特征:
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____(9.109×10-31kg); (2)带_____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3、电子的能量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的能量()()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4、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变化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最高正价│+│负价│=___________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________。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结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____;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_____。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与应用】
1.现有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
你所知道的10电子微粒还有哪些?
【阅读、思考、交流】阅读教材,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课堂练习】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14
B、15
C、16
D、17
2、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 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数,C是元素。
4、若a A n+与b 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
A.b+n+2
B.b+n-2
C.b-n-2
D.b-n+2
5、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6、今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
已知:甲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试推断并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