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宝丰县杨庄镇第一初级中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学案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人教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糖椋�yí)极取面面相觑(qù)志在必得 B.脊梁(jǐ)诘难咬文嚼字(jiáo)不求盛解 C.玄虚(xuán) 藻饰孜孜不倦(zī) 袖手旁观 D.狡黠(jié)矫情根深蒂固(dì)格物致知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就能沿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B.他的发言听起来味同嚼蜡,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C.他真是个怪人,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
D.他犯了罪,他的家人给法官送去一份厚礼,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说他学习不积极。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
②科学家介绍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骨架。
③高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无模板冷冻干燥法,令生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大规模制造和应用成为可能。
④在以往制备气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
⑤后者能产生有序的结构,但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寸,难以大量制备。
A.①⑤②③④ B.②④①⑤③C.②⑤③④① D.①④⑤②③ 将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我们的经济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可是我们城市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他们。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水平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折.腰(zhé) 鲜妍.(yán) 流盼.(pàn) 亵.渎(xiè)B.妄.想(wàng) 制裁.(cái) 涵.养(hán) 谗.言(chán)C.晦.明(huì) 潺.潺(chán) 酿.泉(liàng) 喧哗.(huá)D.禽.鸟(qín) 汀.兰(tīng) 云帆.(fān) 宦.官(hu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玷污笨拙嘎然而止一代天骄B.喧闹惘然斟酌损益重蹈复辙C.蓬蒿濒临恪尽职守言行相顾D.恣睢拮据换然一新格物致知3、下列句子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说了一大堆,可惜言不及义....。
B.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
C.捕头自知说错了话,忙喏喏连声....出去了。
D.那位女演员有些扭捏作态....,怪不得观众不喜欢她。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A.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B.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C.复习中,不少同学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健身场所的不断增加、健身设施的日渐完善,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
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引用、比喻)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反语)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和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和答案(90分钟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狡黠()味同嚼蜡()脊梁()根深蒂固zhì碍()吹毛求cī()kuāng骗()jí取2、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1)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3)《醉花阴》一词中表达作者因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在课内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按以下提示各写出两条并注明出处:A、珍惜时间:B、珍重友谊:3、某中学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
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3分)《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名著推荐卡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下面是几则义务献血的宣传标语,你最欣赏哪一条?说说你的理由。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积聚·运用(22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惘.然(wǎng)嗤.笑(chī)阴晦.(huì)B.恣睢.(suī) 害怕(qiè) 给.予(jǐ)C.狗吠.(fèi) 掩饰..(cuō) 妒忌.(jì)D.惊讶..(chà) 过瘾.(yǐn) 宽裕..(jié)2.以下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鄙夷隔膜糟蹋置之不理B.恣睢跌落煞白歇斯底里C.牡蛎瑟索萧索郑重其事D.阔悼打拱嚼着日积月累3.以下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语文教员指出并耐烦肠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效果,让我收获颇丰....。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讨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喜好者也纷至沓来....。
C.环卫工人的休息也许是详细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由于我们的城市需求〝美容师〞,他们理应遭到尊重。
D.阅读是源头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要把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干清澈多么,这是显而易见....的。
4.以下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别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杜小康随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
(举措描写) B.我们上了轮船,分开栈桥,在一片安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环境描写)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肖像描写)D.(闰土)脸上现出欢欣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举措描写)5.以下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我孩子时分,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整天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我父亲神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C.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简直晕倒在地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状元成才路)人教·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创优检测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汲取(ji) 根深蒂固( di) 持之以恒(h6ng)B.诘难(n6n) 锲而不舍(qie) 味同嚼蜡(ji60)C.滞碍(zhi) 吹毛求疵(c_) 狂妄自大(wang)D.诓骗( kuang) 豁然贯通(hu6) 袖手旁观(guan)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误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分)怀古伤今宁缺毋乱文采藻饰为民请命豁然贯通开卷有益格物至知寻章摘句根深缔固轻而义举3.根据句意填人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是否存在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为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虚心的态度。
A.富余发现拿 B.富有发现抱C.富有发明拿 D.富余发明抱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题目明确地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B.《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兰西斯·培根。
C.《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D.“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是指全体中国人。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有人说____ .使文句整齐,___ _使文意流动;___ _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___ _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___ _,文章自有活泼之趣;___ _,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下列各项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用口语②排比③多用些文言成分④散句⑤对偶句⑥反复A.②③⑤①⑥④ B.⑤③④⑥①②C.②④⑤①⑥③ p.⑤④②⑥①③6.(2018.湖南娄底)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水平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汲.取(jí) 折.本(shé) 端详.(xiáng) 丰功伟绩.(jì) B.谪.守(zhé) 伛偻.(lǚ) 投箸.(zhù) 墙.倾楫摧(qiáng) C.妖娆.(yáo) 丰润.(rùn) 红装素裹.(guǒ) 自惭形秽.(huì)D.停滞.(zhì) 豢.养(guàn) 郑重其是.(shì) 走投.无路(t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曙光屹立全神贯注异曲同工B.粲然倾刻谈笑风声一鼓作气C.治裁磐石恃才放旷佳木葱笼D.充沛琢磨无动于衷郑重其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老教授在讲授国学时旁征博引....,赢得了在座嘉宾的阵阵掌声。
B.大明湖的“灯光秀”如诗如画,夜幕下各种明灯绘声绘色....。
C.章丘铁锅的制造者用行动诠释匠人精神,其技术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D.我校足球队在激烈的对抗中略胜一筹....,终于遗憾地输给了强劲的对手。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轻轻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水平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诘.责(jié)矜.持(jīn)怠.慢(dài)仙露琼.浆(qóng)B.畸.形(qí)琐屑.(xiè)卑劣.(lie)诲.人不倦(huì)C.悄.然(qiǎo)停滞.(zhì)星宿.(xiù)飞扬跋扈.(hù)D.诙谐.(xié)游弋.(yì)愧怍.(zhò)深恶.痛疾(wù)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部署松驰别出心裁再接再厉B.震撼取缔谈笑风生破斧沉舟C.遐想云霄出人头地披星戴月D.脸颊哂笑委屈求全粗制滥造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整个科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把功劳归为己有。
C.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D.玻璃橱窗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B.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从表情达意上看,下面既生动又恰当的一项是()A.几棵野菊,柔弱的茎上撑着小小的黄花,雄赳赳地立在路旁。
B.面对着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花,我仿佛喝了香甜的美酒,心都醉了。
C.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只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D.时间好像一架梯子,它能鞭策着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水平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稍逊.(xùn)分.外(fēn)风骚.(sāo)摇曳.(yè)B.嘶.哑(sī)鲜妍.(yán)腐.烂(fǔ)娉.婷(pìn)C.柔嫩.(nèn)翅翼.(yì)冠.冕(guàn)枉.然(wǎng)D.忧戚.(qī)咏.赞(yǒng)飘逸.(yì). .汹涌.(yǒ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言行相顾断章取义强聒不舍心无旁骛B.神情恍忽荡然无存花团锦簇棱角分明C.铬尽职守自之知明恼羞成怒重蹈覆辙D.一抔黄土涕泗横流怒不可遏歇斯底理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注重食品安全尽管是陈词滥调....,但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而沉重的话题。
B.聆听道德模范的报告,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感在同学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C.毕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夜幕降临,大街上已是灯火阑珊....,人头攒动。
D.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B.中国乒乓球男队第21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实现了“九连冠”的壮举。
C.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C.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苦,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D.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精选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训练试题九年级语第四单元自测题一、累积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 汲取(í)感叹( kǎi )滞碍( zh ì)玄虚( xu án)B.徘徊( páng)聪慧( yǐng)要诀( ué)诓骗( ku āng). 诘难( i é)狡黠( xi é)觉悟( x ǐng)诬蔑( i è)D. 咀嚼( ué)论述( hǎn)迷茫( i ǎ)搽粉( há)2.请标出以下成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把它更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A. 易如反掌学问渊博持之以恒全神惯注B. 不问可知手足无措废寝忘食吹毛求刺. 豁然贯穿咬嚼字格物至知傲慢自傲D. 论理道德止步不前持之以恒前赴后继3.以下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创立的过程不是悲观的冷眼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研究。
B.说话吞吞吐吐,言不衷心,隔靴搔痒,何须写杂呢?. 假如谈及学派别,那但是我的专长,所以我是七嘴八舌的跟他拉开了话题,从先秦向来谈到了清代的末年。
D.任何不称职的或许愚笨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怪功能的衣服。
4.下边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议论会上就“念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讲话,请对这两位同学的讲话作一简要的议论并论述你的看法。
甲:我认为念书的最高的层次应当像采宝石的劳工,不停裁减矿渣,只择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感觉念书的最高层次应当像蜜蜂,不停采撷花的芬芳和花的漂亮,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品位的蜜。
5.摘录课后累积印象深刻的一条对于“念书” 的格言,并联合你实质状况谈谈你对这句格言的理解。
我摘录的念书格言:我的理解:6.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哀悼鲁迅的挽联。
但因为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依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还没有成荫,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坛此后感徘徊。
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90分钟 100分)一、积累运用(20分)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狡黠()味同嚼蜡()脊梁()根深蒂固( )zhì碍()吹毛求cī()kuāng骗() jí取( )2、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题一分,共10分)(1)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瑞脑消金兽。
(3)《醉花阴》一词中表达作者因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岳》中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10)《月夜》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人感到春已来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你所读过的名著中与之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2分)A. 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对应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荒岛日记野人“星期五”辛格顿船长对应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一同学习作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个各题。
(每题2分,共4分)(甲)青春是美好的。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乙)A如果没有困难挫折的考验,就难以造就不屈的人格。
B我们应该视困难挫折为良师益友和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
C要使人生之“刃”更加锋利,就必须经得起困难挫折这块“砺石”。
(1)请结合甲段文意,补充空缺内容。
(2)乙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第()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40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5分)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3分)(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一) 读书三境界(10分)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
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
“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
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晶”的具体含义是:(3分)“吞”:“啃”:“品”:2、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分)3、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B .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4、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3分)(二)光的污染(13分)每每谈到环境污染。
人们首先会想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
在大城市中,耀眼的路灯、建筑照明、灯箱广告等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又一环境杀手。
有时人们借用“噪音”的叫法,把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光叫“噪光”.。
光污染也被称为“噪光污染”。
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红灯、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直刺天空。
使夜间如同白日,这属于人工白昼;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色光污染。
光污染被称作是视力杀手。
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
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噪光污染。
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亮、彩光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瓷砖以及书写使用的书薄纸张都是视觉环境的噪光污染。
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别光滑的白粉墙和洁白的书薄纸张的光反射率为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光辐射适应范围。
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急剧下降。
光污染干扰着生态。
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生长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预。
科学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约35万只昆虫。
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
因为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鸟类和蝙蝠,就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
许多植物是靠昆虫传授花粉的。
如果没有了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人工灯光的光点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之外。
不少动物虽然远离光源,却也受到光的作用。
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
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
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
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平均有400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选自《百科知识》2003年第10期,有删改) 5、引起高中生近视的噪光污染源有哪些?(3分)6、鸟类为什么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3分)7、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8、你能提出一个减少光污染危害的方法吗?请简要介绍说明。
(4分)(三)争论“值不值得”还值得吗(12分)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
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以一种高尚的方式瞬间离我们而去,三个家庭却又势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
在网上,许多网友都对这10多名大学生特别是英勇献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
不过也有一些人,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得与否”的探究和思考。
类似的例子不少。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社会上由此而引发了激烈的大辩论: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这或许是一个永远都难有共识性答案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及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都存在差异,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就笔者自身而言,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抛砖引玉。
“生命至上原则”近些年时常被人提及,且被许多人拿来作为自己文章或“破”或“立”的一个基石。
这一原则具有许多合理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却也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和表现,甚至被完全等同于“个人至上”或“个体生命至上”,或直接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或“个人中心主义”的堂皇变种。
不可否认,对自己生命保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但“生命至上”在本质上绝非全部指向自我。
湖北这10多名大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
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让其“额外”获得了另一种更为灿烂的道德价值。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笼统地把“生命至上原则”作为讨论“值不值得”的逻辑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结论简单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础之上。
此外,有人认为,“生命至上”原则下还应“科学施救”,这固然没错。
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事后通过各种模型去分析、去演绎、去总结、去“深思熟虑”,诚然对未来的类似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乃至警示意义,但过多的理性审视与技术“解构”,或许只会模糊已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偏离整个事情在当下的关键点。
毕竟在不可逆的时间之箭上,任何东西和任何场景都具有不可还原性,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完全复制,特别是在大自然一次性赐予的生命上。
因而,即使“值不值得”不是一个伪问题,但在面对三个英勇献身的生命和三个残缺的家庭时,我们还是少些这方面的争论,多些触手可及的关爱与温暖。
不然的话,恐怕既是对三个已逝生命的打扰,也是对两名获救少年的残忍。
9.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批驳了什么观点?(2分)10. 第①段中的“实事求是”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11.作者是如何批驳部分人的错误观点的?(3分)12.为什么讨论“值不值得”对两名获救少年也是一种残忍?(2分)13.文中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三、写作(40分)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
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
”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