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 格式:pdf
- 大小:110.40 KB
- 文档页数:2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专业名称:车辆工程专业代码:080207专业特色:车辆工程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应用型试点专业,以培养学生具有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液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特色,又以充分的实践环节作保证,适当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全国,服务于汽车设计、汽车制造、汽车电子技术及车企生产工程领域。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下列具体培养目标:目标(职业能力)1:具有较高的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和服务意识,爱国、爱家、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工作中具有较强沟通交流、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车辆管理等工作。
目标(专业能力)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车辆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目标(工程素养)3:能够跟踪汽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并有能力进入更高层次阶段的学习。
目标(发展能力)4: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能力要求如下: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汽车的设计制造、汽车电子、实验检测等复杂工程问题。
1-1结合车辆工程的专业知识,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知识运用到车辆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1-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解释复杂车辆工程问题涉及的物理及化学问题;1-3能够用机械、电工、电子等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车辆的简单问题;1-4较好地掌握机械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等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基础,并进行改进。
车辆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熟悉汽车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要求:(1)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汽车工程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等。
(2)专业技能:学生应掌握汽车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包括CAD/CAM 技术、汽车结构设计、汽车动力学、车辆维修技术、汽车质量管理等。
(3)创新意识: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4)职业素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工作,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基础课程:包括汽车工程基础、汽车结构设计原理、汽车动力学、汽车控制技术、汽车材料与加工技术等。
2. 专业课程:包括汽车动力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质量管理等。
3. 实践教学:包括汽车设计实习、汽车制造实习、汽车维修实习、汽车管理实习等。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在课堂上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汽车工程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工程基本技能。
3. 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让学生深入实际,了解汽车工程的生产现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汽车工程问题。
四、教学管理1.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实习实践情况、创新实验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估。
2. 实习实践指导:严格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和提出改进建议,保证实习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3. 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掌握学生的成长状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指导和服务。
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车辆工程是关于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研究和设计的专业,它涵盖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和控制工程等学科领域。
车辆工程是现代工程学中最具挑战性和前景的专业之一,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车辆工程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学生在此专业将学习汽车原理、动力学、材料科学、制造工程、汽车设计、电子控制系统等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汽车运营管理、汽车维修等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知识,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相关的核心知识和技能;2.熟悉汽车设计、生产、运行和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国际视野,能对汽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5.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能够胜任汽车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管理和研发等工作。
三、培养方案1.培养规划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以“宽口径、多方位、全面发展”为原则,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环节。
2.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物理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汽车原理、材料力学、经济学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设计原理、汽车传动系统、汽车动力学、汽车工艺学、电子控制技术、车辆结构与流体力学、汽车材料科学、汽车制造工艺等。
(3)专业拓展课程车辆工程概论、汽车运用与管理、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电子系统应用、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
3.实践环节实习:学生在专业实习中,亲身参与汽车设计、生产、运行和维护的实际工作,锻炼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汽车原理实验、汽车结构实验、汽车电子技术实验、汽车制造工艺实验、汽车维修实验等,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汽车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操作和项目研究。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
咱车辆工程专业可酷啦!就是专门研究汽车、火车那些带轮子会跑的家伙的。
从汽车的设计、制造,到它们怎么跑得又快又稳,还省油环保,都是咱们要操心的事儿。
这专业就像是汽车的“超级保姆”,从它还在图纸上的时候,就开始精心照料,一直到它在马路上风驰电掣。
二、培养目标。
咱这个专业啊,就是要把大家培养成车辆工程界的“大神”。
具体来说呢,就是要让同学们既懂得车辆的理论知识,像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力学知识之类的,又能把这些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汽车或者其他车辆。
毕业以后,你可以去汽车厂当设计师,画出超酷的汽车外形;也可以当工程师,解决车辆制造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要是你对研究感兴趣,还能去搞科研,探索车辆未来的发展方向,说不定以后的飞行汽车就是你发明的呢!三、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首先是数学,从高等数学到线性代数,数学是我们分析车辆各种性能的工具,要是数学不好,就像厨师不会用刀一样。
还有物理,力学知识在车辆工程里到处都用得到,汽车为什么能跑起来,靠的就是各种力的巧妙配合。
计算机基础也不能少,现在的汽车都越来越智能了,不懂计算机可不行,你得会用软件来模拟车辆的运行情况,就像给汽车做一个虚拟的游乐场,看看它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
2. 专业课程。
这是我们的重头戏。
“汽车构造”这门课就像汽车的解剖课,把汽车拆开来,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给你讲,让你知道每个部件都在干什么。
“汽车理论”呢,就是讲汽车在各种条件下是怎么跑的,为什么有的车跑得稳,有的车容易飘,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汽车设计”就更有趣了,这时候你就像一个汽车造型师,要考虑汽车的外观、内部空间、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设计出既好看又好用的汽车。
还有“汽车制造工艺学”,这是教你怎么把那些设计图变成真正的汽车的,从冲压、焊接到涂装、总装,每一步都有很多讲究。
3. 选修课程。
这就像是给你的学习大餐加的配菜,有很多好玩的选择。
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1.基础知识和理论: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
和力学等。
他们需要了解车辆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理论,包括机械设计、车辆动力学、车辆结构和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运用相关工程工具和软件进行车辆设
计、分析和优化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和技术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包括车辆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结构等方面。
3.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研发能力,能够参与车
辆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他们应该具备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新型车辆技术。
4.跨学科合作能力:车辆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机械工程、材料科
学、电子工程等。
学生应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合作,解决综合性问题。
5.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
解车辆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6.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
多人多项目的环境中有效地协作和交流。
总的来说,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适应汽车和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并在车辆设计、研发和相关领域中做出贡献。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1.培养目标跟踪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和山东省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知识、车辆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汽车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经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经历,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包括:(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2)理解和掌握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3)能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信息化资源和现代工具进行汽车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行管理等,解决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4)能够在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环节中考虑和评价社会、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5)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团队中作为负责人或者骨干成员发挥重要作用;(6)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2.毕业要求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12条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车辆工程问题。
1-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
1-2 能够应用力学、电工电子、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知识对车辆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合理描述。
1-3 能够应用机械设计、制造、金属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对车辆工程领域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
1-4 能够应用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器电子等车辆工程专业知识解决车辆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2-2 能够对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与互联网数据等进行检索、整理和归纳,借鉴先进知识、技术和观点分析复杂车辆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汽车工程领域内从事汽车理论研究、汽车产品开发、汽车设计制造、汽车生产管理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及车辆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试验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知识,学习车辆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及试验方法,具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材料学、车辆系统分析与设计、车辆制造基础、试验与信息处理技术、企业管理学等;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试验测试、车辆运用、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3、具有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运用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人才市场变化,在车辆工程的某个专业方向,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4、具有一定的艺术和人文社科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5、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A、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B、计算机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测试技术、汽车设计、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等四、特色课程汽车理论A、汽车与发动机制造工艺学、汽车测试技术、汽车设计五、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理论教学进程表十、其它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程,平均每学期16学时,一般按专题进行,在第七学期末考核,计2个课外学分,具体由学校学生工作部、各学院学工办负责组织落实。
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职业规划随着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车辆工程专业成为了越来越多学子的理想选择。
在大学期间,如何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既是每位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的挑战,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一、深入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优势与短板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首先应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进行深入的自我评估。
车辆工程专业涉及机械设计、电子控制、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学生需要明确自己在这些领域中的兴趣和专长。
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加以改进。
二、设定职业目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基于自我评估的结果,设定一个具体、可操作的职业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内的学习成果,如获得某些专业证书或技能,也可以是长期内的职业成就,如成为车辆工程领域的专家或企业家。
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制定详细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计划。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技能提升、实习实践等方面。
同时,还要制定一个实践计划,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实习或社团活动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大学是发掘和提升自我潜能的黄金时期。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软实力,这些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掌握行业信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车辆工程行业是一个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领域。
因此,学生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前沿和市场需求。
可以通过阅读专业期刊、参加行业会议、与企业交流等方式,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增强竞争力,提升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一、培养目标在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中,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独立进行车辆设计、试验和维修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符合汽车工程行业的需求。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汽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应掌握汽车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汽车结构、机械原理、电气与电子技术、材料学、热力学、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工程涉及的各种技术和理论。
2.具备车辆设计和制造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设计和制造车辆的能力,掌握车辆设计软件和制造工艺,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车辆设计、选材和制造。
3.具备车辆试验和检测能力:学生应具备车辆试验和检测的能力,能够进行车辆性能测试、故障诊断和性能分析。
4.具备车辆维修与维护能力:学生应具备车辆维修与维护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车辆故障排除、零部件更换和维护保养。
5.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车辆工程项目。
二、培养方案1.建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验课、实习、项目实践等。
学生应参与车辆设计、制造、试验和维修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汽车工程项目,并完成相关的实践任务。
2.强调项目驱动教学:引入项目驱动教学的理念,将实际的车辆工程项目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3.重视实习环节:设立实习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际的工作和生产实践。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车辆工程行业的需求和真实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4.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在课程实践和论文写作中,探索和研究前沿的车辆工程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5.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重视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原因,并对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趋势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对自身定位及分类日益明朗,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为达到此目标,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较大的改变[1]。
本文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2.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车辆工程专业为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其主要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
主要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1 人才培养方案在传统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中,课程是被分开设置的,每门课程有独立的学习目标、学习项目和考核方法,这种课程设置方法对于公共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都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比较准确的学习评价结果。
但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车辆工程为机械学科的下属二级学科,为应用型学科,在过去本专业广泛涉及机械、力学、材料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在车辆电气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涉及的知识领域更是扩大到网络技术、电子控制、人工智能、心理学、生物学等更为广泛的学科。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的分析涉及到如此多的交叉学科的时候,你很难在一门课程中用一门课程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进行反思,例如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統》中汽车ABS控制系统的讲解的时候,其控制目标是以《汽车理论》的汽车制动性分析为基础的。
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在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中涉及到类似问题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学生所接触到的每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如何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内容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办公室的角落,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跳跃起来。
车辆工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专业,如何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让它更符合时代的需求,我沉思片刻,开始了这场意识流的写作。
一、课程体系改革1.基础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我们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除了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还应加入现代车辆工程相关的基础课程,如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
2.专业课程设置(1)车辆设计与制造:涵盖汽车结构、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等课程。
(2)汽车电子与控制:包括汽车电子、汽车控制系统、汽车网络通信等课程。
(3)新能源汽车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课程。
(4)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涵盖智能驾驶、车联网、大数据分析等课程。
二、实践环节改革1.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2.实习基地建设与汽车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参与到汽车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
3.创新实践项目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可以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三、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2.跨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培养具有多元化知识背景的人才。
3.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车辆⼯程专业培养⽬标与毕业要求车辆⼯程专业培养⽬标与毕业要求1.培养⽬标跟踪国内外汽车⾏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和⼭东省汽车产业对⼈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机械⼯程基础知识、车辆⼯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应⽤能⼒,能够从事汽车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管理等⽅⾯⼯作的应⽤型⾼级专门⼈才。
本专业学⽣经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5年左右的⼯作实践经历,应达到的能⼒和⽔平包括:(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2)理解和掌握从事车辆⼯程领域相关⼯作所必需的数学、⾃然科学、⼯程基础和专业知识;(3)能够综合应⽤多学科知识、信息化资源和现代⼯具进⾏汽车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运⾏管理等,解决本领域的复杂⼯程问题;(4)能够在汽车产品设计、制造、运⾏管理等环节中考虑和评价社会、健康、安全、环境等⽅⾯的影响;(5)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团队中作为负责⼈或者⾻⼲成员发挥重要作⽤;(6)具备⾃主学习能⼒和终⾝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2.毕业要求根据本专业⼈才培养⽬标,学⽣毕业时应达到以下12条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然科学、⼯程基础和车辆⼯程专业知识⽤于解决复杂车辆⼯程问题。
1-1 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知识。
1-2 能够应⽤⼒学、电⼯电⼦、⼯程材料等⼯程基础知识对车辆⼯程领域的问题进⾏合理描述。
1-3 能够应⽤机械设计、制造、⾦属⼯艺等专业基础知识对车辆⼯程领域的问题进⾏合理分析。
1-4 能够应⽤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器电⼦等车辆⼯程专业知识解决车辆⼯程领域的复杂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数学、⾃然科学和⼯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献研究分析复杂车辆⼯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数学、⾃然科学和⼯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达复杂车辆⼯程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