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 格式:pptx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63
《生态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态学课程英文名称:Ecology先修课程:大学数学、生物学、土壤学适用专业:植物科学技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广告学、社会学、外语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总学分:2.0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态学》课程把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讲授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
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生态学》是面向植物科学技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广告学、社会学、外语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
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应用。
对文科类专业在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普及生态学知识、生态意识,宣扬生态文化。
在介绍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特点,讲授各领域生态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农业生产环境,通过对农业自然资源结构的优化组合,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基本性质,产生及发展,生态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和生态学学科体系;2、掌握生态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对生物的作用规律,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及生物进化规律;了解环境资源的组织分配形式及合理开发途径。
3、掌握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动态规律,种群的相互作用及动态调节规律,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发展演替规律;了解种群、群落原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认识生物圈及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规律。
了解系统、生态系统及系统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5、了解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人口、资源、生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认识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2021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知识点精解(12)第十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本章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因为持续地实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食物链和食物网3.营养级4.生态效率5.林德曼效率6.林德曼定律7.生态平衡二、问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的组成成分?√2.食物链的类型有哪些?3.反馈的类型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生态金字塔2.生态阈值3.生态失调4.生态危机二、问答题1.系统一般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
3.食物网有什么意义?4.反馈的类型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5.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各个营养级逐级减少的原因?6.生态金字塔的类型有哪些?试谈各自的优缺点7.描述生态系统的能量参数有哪些?8.营养级位之内和之间的生态效率有哪些?1、下列说法准确的是(D)。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2、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3、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4、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5、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6、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7、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
专题一、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一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要点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及概念的拓展。
2.学会运用生态系统基本概念、模型和特征的理论,分析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概念1.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2.生态系统模型(model):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它是从系统基本成分、结构、行为出发,简要描绘出生态系统最本质的特性和行为。
3.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是指一个生态系统能容纳污染物的一个最大负荷量。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定义的基本含义是:①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空概念的功能单元;②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以生物为主体;③各要素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整体的功能;④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通常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定。
最大是生物圈(biosphere),可看作是全球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一切的生物及其生存条件。
小的如一块草地,一个池塘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以生态系统为对象,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以及人为影响与调控机制的生态科学。
二、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是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871~1955)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
他在研究中,发现气候、土壤和动物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和丰盛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群落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从宇宙中我们已知的情况来看,它是地球上特有的一个圈层。
生物圈渗透在我们地球其它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并与其它三个圈层结合在一起,我们称它们为自然界。
生态系统,简言之,就是生物群落加环境,依次定义,它就是无所不包的系统。
大多数现代生态学家认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系统中和系统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这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或过程。
目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已经被许多别的学科所接受,并且,由于它与很多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生态系统生态学已经成为现代生态学的主流。
9.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9.1.1定义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构成系统至少要有3个条件:①系统是由许多成分组成的;②各成分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生物地理群落(俄国生态学家苏卡切夫,1944)的基本含义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相同。
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由于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生态学中有很深的根底。
生态系统思想的第一次陈述可以探索到1877年Forbes和Mobius的著作中。
他们陈述,生态学的研究单位应该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及其物理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
Tansley( 1935)从这个观点1提出了生态系统这个术语。
Tansley(英国生态学家,1936)的生态系统,包括在一定空间中的一切动物、植物和物理的相互作用。
他说:“更基本的概念是… 完整的系统,它不仅包括生物复合体,而且还包括人们称为环境的全部物理因素的复合体…我们不能把生物从其特定的、形成物理系统的环境中分隔开来…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这些生态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和种类”。
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绪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简述生态学研究对象的主要层次。
四个组织层次,即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野外(田间)研究、实验研究、数学模型研究(理论)、模拟实验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3. 介绍几位著名的国内外生态学家。
①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在《动物生态学》中,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Scientific Natural History)。
②前苏联的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 Kaшкapoв 1945)认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的各种适应性。
③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 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他的著作“动物的分布与多度”。
④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1909)提出植物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⑤法国的Braun-Blanquet(1932)则把植物生态学称为植物社会学,认为它是一门研究植物群落的科学。
⑥美国生态学家Odum(1953,1959,1971,1983)的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1980)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1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所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境(habitat):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3.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4.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角度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非生物因素所构成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和深刻的理论意义。
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探讨生态系统的特征、功能和保护等方面。
一、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包括有机体的层次结构、能量流动和营养循环。
1. 有机体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由不同层次的有机体组成,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位等。
个体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种群是一群个体的集合,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集合体,而生态位则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特定角色或地位。
2. 能量流动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进入,经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的形式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维持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营养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也至关重要。
养分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通过分解、吸收、转化等过程,物质得以重新进入生物体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许多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环境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1.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养分的循环,土壤中的养分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又被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所消费,进而完成营养物质的循环。
2.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通过能量的流动维持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太阳能的输入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能量的流动不仅影响着生物个体的生长与繁衍,也影响着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演替。
3. 环境调节生态系统对环境有着一定的调节和稳定作用。
生态系统可以通过防止土壤侵蚀、水循环调节、温度调节等功能,减轻环境压力,保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繁多,通过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生物多样性,这对于维护整个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