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组织调解应注意什么
- 格式:pdf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2
法院组织调解应注意什么
对于民事纠纷,⼈民法院在审理时,要进⾏相应调解,达到化解⽭盾⽬的,那么劳动争议⼀审重审调解注意事项,关
于民事案件审理前调解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为店铺⼩编整理了关于民事案件审理前调解的法律知识,供⼤家
学习参考。
法院组织调解应注意什么
有很多纠纷因为协商不成后起诉⾄法院。后来⼜在法院的协调下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出具调解书。需要提醒
当事⼈签订和解协议固然是好事,但由于法院出具调解书,这样在法律程序上就不能反悔了,也不能向上⼀级⼈民法
院上诉了,如果任何⼀⽅不按照调解书的内容执⾏的话,那么到期时另⼀⽅就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了,作为原告应
当争取得到相应赔偿时再签调解协议,⼒争及时结清,否则,在做出了让步的情况下,只拿到调解协议书,对⽅不履
⾏还要进⼊执⾏程序,增加诉累。
法院调解不同于⼈民调解,在诉讼的过程中⼀般都需要启动法院调解。如果法院调解就能够解决当事⼈之间的纠
纷,那么就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和司法成本。
但是,现在法院调解还是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职权主义浓重,影响当事⼈的意思⾃由
(⼆)反悔权没有适当限制,使得调解权被滥⽤
(三)忽视了程序公正
(四)调解效⼒不稳定
调解
调解是指双⽅或多⽅当事⼈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民法院、⼈民调解委员会及有关组织主持下,⾃愿进
⾏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调解是中国的司法中⼀个独特的法律制度。对维护家
庭稳定,邻⾥和睦,社会和谐都起着重要的作⽤。调解是全程可以参与的,法院审理前可调解,重审前也可调解,只
要没有判决⽣效的均可以调解。
民事案件审理前调解
《最⾼⼈民法院关于适⽤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规定》第14条对调解做了如下规定:
下列民事案件,⼈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当先⾏调解:
(⼀)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劳务合同纠纷;
(三)交通事故和⼯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
(四)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五)合伙协议纠纷;
(六)诉讼标的额较⼩的纠纷。
但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当事⼈的实际情况不能调解或者显然没有调解必要的除外。
根据此规定,在适⽤简易程序审理这6种纠纷时需要先⾏调解。其理由⼀是在解决如婚姻关系、合伙关系、邻⾥
关系之类跟个⼈感情密切联系的纠纷时尽量维护双⽅当事⼈的个⼈情感;⼆是在处理简单纠纷时解约诉讼资源,也为
当事⼈节省诉讼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问题的意见》第92条第⼆款规定:⼈民法院审
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调解,但不应久调不决。即适⽤第⼀审普通程序审理的离婚案件也应当先⾏调解。
另外,根据《民事调解规定》第2条,《婚姻法解释(⼀)》第9条第⼀款的规定,有3类案件⼈民法院不予调解:
1、适⽤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催告程序、企业破产程序的案件;
2、婚姻关系、⾝份关系确认案件;3、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调解的民事案件。
法院调解的程序
(⼀)调解的开始
《⼈民法院民事调解⼯作若⼲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对于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民事案件,⼈民法院应当调
解。但适⽤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
件性质不能进⾏调解的民事案件,⼈民法院不予调解。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在诉讼的各阶段、各审级中
均可进⾏。具体来讲,法院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之前可以进⾏调解,在庭审过程中可以进⾏调解,在⼆审中乃⾄在再
审中也都可以进⾏调解。
调解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之前进⾏,在征得当事⼈各⽅同意后,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进⾏调解。庭审中
的调解,通常情况下是在法庭辩论结束后进⾏。根据司法实践,调解可以当庭进⾏,也可以在休庭之后另定⽇期进
⾏。调解的开始,⼀般由当事⼈提出申请,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提出建议,在征得当事⼈同意后开始调解。
(⼆)调解的进⾏
法院的调解在审判⼈员的主持下进⾏。调解⼯作既可以由合议庭共同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中的⼀个审判员主
持;调解可以在法庭上进⾏,也可以在当事⼈所在地进⾏。法院进⾏⼀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协助。被邀请
的单位和个⼈,应当协助⼈民法院进⾏调解。这⾥所说的有关的单位和个⼈,主要是指当事⼈所在的单位或对案件事
实有所了解的单位以及当事⼈的亲友,由他们来协助调解,有利于缓解诉讼的紧张⽓氛,解除当事⼈思想上的⼀些疑
虑,促成调解协议的形成。法院调解应当在当事⼈的参加下进⾏,原则上要采取⾯对⾯的形式。
法院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当事⼈分别做调解⼯作。调解的进⾏,当事⼈可以亲⾃参加,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代为
进⾏调解。⽆诉讼⾏为能⼒的当事⼈进⾏调解,应当有其法定代理⼈代为进⾏。离婚案件原则上应由当事⼈亲⾃参加
调解,确有困难⽆法亲⾃参加调解的,当事⼈应就离与不离问题出具书⾯意见。调解协议通常是在调解⽅案的基础上
形成的。调解⽅案原则上应当由当事⼈⾃⼰提出,双⽅当事⼈都可以提出调解⽅案。主持调解的⼈员也可以提出调解
⽅案供当事⼈协商时参考,双⽅当事⼈经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应当将调解协议做记录,并由当事⼈或经授权
的代理⼈签名。调解协议违背法院调解有关原则的,⼈民法院不予确认。
《⼈民法院民事调解⼯作若⼲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的,⼈民法院不予确认:
(1)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2)侵害案外⼈利益的;
(3)违背当事⼈真实意思的;
(4)违反法律、⾏政法规禁⽌性规定的。
(三)调解结束
调解因当事⼈拒绝继续调解或双⽅达成协议⽽结束。当事⼈拒绝继续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的,⼈民法院应当对
案件继续审理,并及时作出判决;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要求双⽅当事⼈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制作调
解书。
综合上⾯的介绍,⼈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要先进⾏调解。相信⼤家看了上⾯介绍后,对于民事案件审
理前调解的法律知识有了⼀定的了解,如果你还有关于这⽅⾯的法律问题,请咨询店铺律师,他们会为你进⾏专业的
解答。
店铺温馨提⽰:
《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
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进
⾏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