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1
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中运用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针刺方法,针刺运动疗法。
方法:结合临床并举例针刺运动疗法在临床中运用。
[主题词] 针刺/运动疗法;牵引针法/动气针法动气针法是古代导引术与针刺疗法的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的古典文献中,没有“动气针法”这个词,现代的运动疗法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导引术有相似之处,但相似并不相同。
典型代表即董氏的“动气针法”。
其特点为针刺治疗时采用交经巨刺的原则,得气后配合患处的运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临床的经验其疗效相当惊人,尤其对于疼痛性病症,往往能立即止痛,如常见之坐骨神经痛,董公针健侧灵骨、太白两穴,并令患者腰腿活动,立即可以止痛。
动气针法强调于进针得气后或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
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
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动气针法的理论基础:《素问?缪刺论》则进一步解释:“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这进一步说明了巨刺是选取健侧经脉(非络脉)穴位、皮肤的针刺方法。
巨刺的临床应用范围同样始见于《内经》。
《素问、调经论》日:“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素问?缪刺论》则进一步解释:“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这进一步说明了巨刺是选取健侧经脉(非络脉)穴位、皮肤的针刺方法。
动气针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主动的运动患部来违到增强及辅助疗效的功能。
狭义的针刺运动疗法,其强调的是在针刺的同时要求患肢进行主动性的运动。
针刺运动疗法即为“动气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
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
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我常用于急性腰扭伤,落枕等,效果非常好!附:目前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
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
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
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
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
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
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
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
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
董公厥功伟矣!例如急性腰扭伤,疼痛在脊柱而不是腰背肌时(也就是痛在督脉),可取双手腰痛点,透刺对侧手掌皮肤下深度,方向向手腕部,后取双后溪,向手掌心方向(或者人中穴,方向鼻根部),强度一般捻转,令患者活动腰椎,主要做前屈后伸动作,常效果理想,一般针到痛除大半。
针刺运动疗法一定义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即针刺得同时运动患部。
二原理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得目得。
三优点针刺运动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得痛区,与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得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得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得疗法。
四治疗方法ﻫ1针刺疗法ﻫ(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就是远道与经络辨证取穴两者得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得“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得巨刺、缪刺与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得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ﻫ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得功能,这种功能即就是腧穴得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
ﻫ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得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得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与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就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就是相对应得。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
ﻫ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得集合。
就是指上肢得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得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得作用(或以右治左)。
针刺蠡沟穴运动疗法治疗落枕48例罗本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蠡沟穴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疗效。
方法:针刺蠡沟穴配合运动治疗落枕。
结果:治愈45例,占93175%,好转11例,占6125%,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针刺蠡沟穴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有疗效快,疗效好,取穴少等优点。
关键词:蠡沟穴 运动疗法 落枕 中图分类号:R27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3649(2008)02-0117-02 落枕是针灸临床上中老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在临床上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针刺蠡沟穴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本病48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其中有明确颈肌劳损者10例,颈椎风湿病者7例,颈部扭挫伤者9例,颈项部肌肉筋膜炎症所致者8例;瘀滞型25例,风寒型23例。
1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的落枕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分类依该书分为瘀滞型和风寒型。
2 针刺治疗方法211 取穴操作 取蠡沟穴。
端坐凳上,保持凳与双膝同高,用28~30号115寸沿胫后缘局部按压敏感处,直刺015~110寸;针患病的对侧,如双侧病重,针双侧;施用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
212 运动疗法 当针刺得气后,保持原坐位,即活动颈部、肩部或肩胛部,做前屈、后仰、侧屈,旋转活动头颈部;往前、后、外侧及旋转活动肩及肩胛部;一般宜往痛得较甚的方向活动,运动幅度要先慢后稍快,先幅度小再幅度大。
患者有越做越松的感觉。
留针期间保持活动25min以上。
213 疗程 每天1次,一般治疗1~3次。
3 疗效观察31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落枕的疗效评定标准。
针刺运动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结合针灸和运动疗法的综合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适当的针刺刺激,结合适当的运动训练,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和康复的目的。
这种疗法源自古代中医学理论,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而结合运动则可以增强身体的功能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针刺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理论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和提高心肺功能,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针刺运动疗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病和运动损伤,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肌肉拉伤等。
针刺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在针刺运动疗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针灸师和运动治疗师共同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疗程和训练计划。
针灸师负责选择和刺激穴位,而运动治疗师则负责指导和监督运动训练的进行,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针刺运动疗法是一种有效的综合疗法,通过结合针灸和运动疗法的优势,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恢复。
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寻求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刺运动疗法,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305现代康复1999年第3卷第3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指腕关节扭伤80例卢汉中张连记(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定陶274100)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所以我们采用正弦调制超声 中频电同步叠加疗法,将二种能量同时作用于人体,两种物理因子相辅相成,使治疗作用加强。
其镇痛作用优于超声或调制中频电的任何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显著优于超声或调制中频电疗。
而且声头移动时,又形成了一种局部按摩作用,患者感到舒适。
对于较大面积的病变,随着超声声头的移动,调制中频电的作用范围也随之扩大,使整个受伤部位及周边均受到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有明显的镇痛消肿和恢复关节活动度的作用,即时镇痛作用非常突出,缩短了治疗时间和次数,提高了疗效,并且无痛苦、无副作用,广泛适用于肌肉及运动系统的损伤性疾病。
参考文献1杨万同,廖维靖.物理治疗研究国外动态简介.中华理疗杂志,1997,20(1):502周万松,肖红雨.超声治疗的国内进展.中华理疗杂志,1996,19(1):47(收稿日期:1998-11-03)(高弘编辑)表180例治疗结果部位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腕关节1815210掌指关节2018111指间关节4238210合计8071531指腕关节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病。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该病80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1岁,平均25.4岁;病程最短0.5d,最长28d;部位:腕关节18例,掌指关节20例,指间关节42例。
80例患者均有明显扭伤史,局部瘀肿、病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X 线片排除骨折、脱位。
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取穴:上下对应点(如腕关节扭伤取踝关节对应点)、三阴交。
均取患侧穴位。
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上下对应点呈向心性方向斜刺0.5~1寸,三阴交穴快速直刺1~2寸,进针得气后均用捻转提插泻法,留针30min 。
2.2运动疗法针刺得气后,在留针期间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指腕关节,作屈伸动作,以患部不痛为度。
运动针刺疗法在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621700运动针刺疗法是一种结合了运动疗法和针刺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本文讲述的是通过在特定的运动姿势下进行针刺,以达到促进人体气血循环、舒缓疼痛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运动针刺疗法具有可塑性、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需要,选取相应的运动姿势和适当的针刺穴位进行治疗。
运动针刺疗法属于特殊治疗方法,运动针刺疗法属于特殊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运动针刺疗法治疗时,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注意个人的身体感受和康复效果。
一、运动针刺疗法的原理针刺对身体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经络系统:针刺可以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改变经络的流动,疏通气血循环。
这有助于调整和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等生理状态,促进身体的健康。
2.调节神经系统:针刺能够通过神经传导途径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这种刺激作用可能产生类似于物理疗法的效应,如舒缓疼痛、释放紧张和压力、提高局部血液循环等。
3.促进内分泌调节: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和穴位的反射作用,影响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通过调节内分泌的分泌和平衡,针刺可以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消化功能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4.改善微循环:针刺可以引起周围组织的生理反应,包括血管扩张、局部血液流量的改变等。
这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废物的排除,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5.调节免疫功能:针刺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它可能通过激活局部和全身的免疫细胞,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因子的产生,对抗病原体和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针刺疗法的具体作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刺激部位、刺激力度、个人体质等。
因此,在接受针刺治疗时,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运动针刺疗法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针刺可以直接刺激穴位,通过调整经络与脏腑的关系,改善器官功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针刺运动疗法义定一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针运疗法”, 针刺运动疗法,简称“理原二,,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产生运动针感、针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采用针刺疗法, 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点优三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当场兑现给”“疗效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治疗方法四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1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道刺,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取穴依据1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4种作用。
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在右侧对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①左右对应: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四肢上下四肢上下对应,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外,均属此两臂曲池妙””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范围。
是指上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或者下肢左侧穴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
针刺运动疗法一定义针刺运动疗法,简称“针运疗法”, 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
二原理以人体阴阳整体平衡原理为理论来源,根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采用针刺疗法,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产生运动针感、针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三优点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避免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恢复,并把“疗效”当场兑现给病人,不仅仅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绝对静止体位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四治疗方法1 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为法则,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来。
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
1)取穴依据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4种作用。
①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
如左腕关节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
②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还可理解为整个上肢与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
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
《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除“两臂曲池妙”外,均属此范围。
③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
是指上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