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与果糖 蔗糖与麦芽糖》 (第1课时) 导学案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8
《糖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糖类的组成、分类和结构特点。
2、掌握糖类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理解糖类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梳理(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组成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大多数糖类的化学式可以用(CH₂O)ₙ来表示,其中 n 表示聚合度。
2、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₆H₁₂O₆,它是一种多羟基醛,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果糖的化学式也为 C₆H₁₂O₆,它是一种多羟基酮,不具有还原性。
(2)二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称为二糖,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蔗糖的化学式为 C₁₂H₂₂O₁₁,它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麦芽糖的化学式也为 C₁₂H₂₂O₁₁,它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3)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称为多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等。
淀粉的化学式为(C₆H₁₀O₅)ₙ,它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的化学式也为(C₆H₁₀O₅)ₙ,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在人体内很难被消化。
糖原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和肌肉中,是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二)糖类的性质1、葡萄糖的性质(1)氧化反应葡萄糖在体内能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在体外,葡萄糖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与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蔗糖和麦芽糖的性质蔗糖不具有还原性,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蔗糖和麦芽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3、淀粉的性质(1)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
(2)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
第二节糖类(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糖类的定义和简单分类,了解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
2.根据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了解葡萄糖典型的化学性质。
3.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
自主预习1.糖类的定义?糖类如何分类?2.糖类的分子组成都可以用Cm(H2O)n来表示吗?组成符合Cm(H2O)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糖类吗?3.葡萄糖的分子式,结构简式。
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果糖的结构简式,和葡萄糖互为。
4.葡萄糖的燃烧反应。
预习检测1.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都能发生水解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C.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物质D.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它们多个分子脱水而形成的高分子物质2.葡萄糖是单糖的原因是()A.在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B.不能水解成为更简单的糖C.结构最简单D.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葡萄糖的性质【实验4---1】分组实验与乙醛的反应做对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通过实验您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整理】【学以致用】1.葡萄糖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A.和氢气加成反应B.和乙酸的酯化反应C.氧化反应D.加聚反应2.A、B两有机物的最简式均为CH2O,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们一定是同系物B .它们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C .A、B只能是醛或酸或酯D .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3.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B.1mol葡萄糖能还原出2molAgC.含葡萄糖1mol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2.5molH2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探究活动二:果糖是否具备还原性根据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果糖是多羟基酮,为什么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归纳整理】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二者关系葡萄糖果糖4.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甲酸乙酯B.葡萄糖C.乙酸甲酯D.果糖5.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和果糖是同分异构体C.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D.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酮1.下列物质中,除一种外其余三种都具有相同的最简式,这种物质是( )A.乙酸乙酯B.甲醛C.葡萄糖D.果糖2.下列哪些变化是葡萄糖发生了还原反应( )A.葡萄糖变成葡萄糖酸B.葡萄糖变成六元醇C.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D.葡萄糖变成某种酯3.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B.取尿样,加H2SO4中和,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C.取尿样,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D.取尿样,加入Cu(OH)2悬浊液,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4.酒精、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A.金属钠B.石蕊试液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D.NaHCO3溶液5.在a g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30%B.40%C.50%D.数据不全,无法计算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对本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感悟。
《糖类》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二节 糖类一、葡萄糖与果糖 1.葡萄糖(1)物理性质与结构: (2)化学性质:①银镜反应:CH 2OH-(CHOH)4-CHO +2[Ag(NH 3)2]++2OH -CH 2OH-(CHOH)4-COO -+NH 4++2Ag ↓+H 2O +3NH 3②与新制Cu(OH)2作用——斐林反应CH 2OH-(CHOH) 4-CHO +2C u (O H )2+OH -CH 2OH-(CHOH)4-COOH + Cu 2O +3H 2O③与氧气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④酯化反应:与乙酸、乙酸酐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3)制法:淀粉催化(硫酸)水解 (4)用途: 2.果糖结构简式:CH 2OH —CHOH —CHOH —CHOH —CO —CH 2OH (多羟基酮)。
3.其他单糖——核糖:CH 2OH-CHOH-CHOH-CHOH-CHO (核糖)、CH 2OH-CHOH-CHOH-CH 2-CHO (脱氧核糖)六、课堂练习△水浴1.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又可以发生还原反应,还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A.乙醇B.乙醛C.乙酸D.葡萄糖2.下列关于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中除含有C、H、O三种元素外,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B.葡萄糖是多羟基醛C.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属于醛类D.糖类可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三类3.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B.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是由6个C原子和6个H2O分子组成的C.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因而具有醛和多元醇的性质D.葡萄糖是单糖4.葡萄糖是单糖的原因是()A.在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B.不能水解成为更简单的糖C.结构最简单D.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5.关于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白色晶体,能溶于水B.是一种多羟基醛C.能发生水解,生成乙醇D.不经过消化过程,可直接为人体吸收【参考答案】1.D 2.BD 3.B 4.B 5.C。
第二节糖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记住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学会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方法。
3.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4通过单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结构预习案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第79-81页,进行知识梳理;掌握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性质。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3、完成时间15分钟。
一、知识准备1、乙醛的官能团是什么?能发生什么反应?2、乙醇能发生什么反应,这又和它具有什么结构特点有关?二、解读教材1、糖的概念和分类2、糖类都符合通式C n(H2O)m吗?3、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性质3、葡萄糖和果糖的关系:三、预习自测: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是具有Cn(H2O)m通式的物质C、糖类是含有醛基或羰基的物质D、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它们多个分子脱水而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四、我的疑惑:探究案:合作探究探究一: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有何异同?根据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探究二:葡萄糖的还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方程式。
探究三:如何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根据所给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简写实验步骤。
实验验证。
结论: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用。
针对练习:只用一种试剂鉴别酒精、乙酸、葡萄糖,该试剂是,现象是。
归纳总结:当堂检测:1、对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的白色晶体B、是一种多羟基醛,具有还原性C、不能跟酸起酯化反应D、不能还原为六元醇2、下列各组物质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B、乙酸和甲酸甲酯C、丙醛和丙酮D、乙醇和乙醚3、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蔗糖,这种试剂是()A NaOH溶液B 新制的Ca(OH)2悬浊液C 石蕊试液D Na2CO3溶液有错必改:反思收获:。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二节糖类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 记住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 学会鉴别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性质。
三.、预习内容知识点一糖类简介1.来源与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糖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2.组成:含有、、三种元素。
大多数糖类的通式可以用表示。
3.结构: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和它们的。
4.分类(1)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2)根据是否含有醛基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
葡萄糖和麦芽糖为还原性糖,果糖和蔗糖为非还原性糖。
【科学视野】略。
教材P81。
【思维拓展】①糖类的分子组成都可以用C m(H2O)n来表示吗?组成符合C m(H2O)n的有机物一定属于糖类吗?②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糖都有甜味,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例1 下列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C.糖类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知识点二葡萄糖与果糖1.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从组成和结构上看,葡萄糖和果糖互为。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1)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可发生氧化、加成、酯化等反应。
①氧化反应a.生理氧化或燃烧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 kJ·mol-1b.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HO+2Cu(OH)2+NaOH,②酯化反应CH2OH(CHOH)4CHO+5CH3COOH③加成反应CH2OH(CHOH)4CHO+H2④发酵成醇C6H12O62C2H5OH+2CO2↑葡萄糖(3)葡萄糖的主要用途葡萄糖用于糖果制造业,还可用于医药工业、制镜业。
第一节 葡萄糖 蔗糖教学目标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与结构特征;2、掌握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用途;3、掌握蔗糖与麦芽糖的性质及用途;4、了解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5、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葡萄糖、蔗糖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 葡萄糖的性质 教学过程:[回忆]人类的食物可分为几类?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一类?[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名称的由来,为什么人们开始将这类物质称为碳水化合物.2019-2020年高中化学《7.1葡萄糖蔗糖》详细教案设计首先学习糖类,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说到糖就认为是甜的,其实不然,如粮食、纸张、棉花等均属于糖类。
而甜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如:糖精,其甜度是蔗糖的400倍左右,不属于糖类。
糖类的定义具有多烃基醛结构、多烃基酮结构或者能够水解生成多烃基醛结构和多烃基酮结构的物质叫糖类。
由于糖类物质都是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且分子中H 、O 原子个数比大多数为2:1,可用通式Cn(H 2O)m 表示,因此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说明:通式中的n 、m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通式只反应出大多数糖的组成,不反应它们的结构特点,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糖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并不是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
(2)有些碳水化合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并不是2:1。
如鼠李糖(C 6H 12O 5)(3)有些符合Cn(H 2O)m 通式的物质并不是糖类。
如:甲醛(HCHO)、乙酸(CH 3COOH )、甲酸甲酯(CHOOCH 3)。
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只是习惯叫法,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讨论]1.:糖中是否含有碳单质与水?2.:是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通式Cm(H 2O)n? 3:.是不是符合上述通式都是糖?举例说明?糖的分类:⎪⎪⎪⎪⎩⎪⎪⎪⎪⎨⎧⎩⎨⎧⎩⎨⎧⎩⎨⎧n n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5106510611221211221261266126纤维素淀粉多糖麦芽糖蔗糖低聚糖中重点掌握二糖果糖葡萄糖单糖糖单糖定义: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为单糖,单糖中最简单的是葡萄糖。
第二节 糖 类 导学案【学习目标】 1.熟知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学会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2.知道常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淀粉的检验方法。
【导】 【思】一、糖类的组成与分类 1.结构与组成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分为 、 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其组成大多以通式 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分类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1)单糖:凡是不能 的糖称为单糖。
如 、 、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低聚糖:1 mol 低聚糖水解后能产生 单糖。
若水解生成2 mol 单糖,则称为 重要的二糖有 、 和 等。
(3)多糖:1 mol 多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单糖,如淀粉、 等。
二、葡萄糖与果糖 1.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从组成和结构上看,葡萄糖和果糖互为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可发生氧化、加成、酯化等反应。
(1)氧化反应 ①生理氧化或燃烧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2 804 kJ·mol -1②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2Ag ↓+3NH 3↑+CH 2OH(CHOH)4COONH 4+H 2OCH 2OH(CHOH)4CHO +2Cu(OH)2+NaOH ――→△CH 2OH(CHOH)4COONa +Cu 2O ↓+3H 2O (2)酯化反应CH 2OH(CHOH)4CHO +5CH 3COOH一定条件CH 3COOCH 2(CHOOCCH 3)4CHO +5H 2O(3)加成反应CH 2OH(CHOH)4CHO +H 2――――→一定条件CH 2OH(CHOH)4CH 2OH (4)发酵成醇C 6H 12O 6葡萄糖――→酒化酶2C 2H 5OH +2CO 2↑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三、二糖和多糖 1.蔗糖与麦芽糖 (1)蔗糖和麦芽糖的结构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 ,蔗糖分子中 (填‘有’或‘无’)醛基,麦芽糖分子中 醛基,两者互为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 糖 类——————————————————————————————————————[课标要求]1.掌握糖类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2.掌握糖类的主要性质与特征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1.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 6H 12O 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蔗糖和麦芽糖为双糖,其分子式均为C 12H 22O 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3.蔗糖、淀粉、纤维素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营养物质与糖类的代表物1.基本营养物质2.糖类的分类及代表物[(1)糖类物质不一定有甜味,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类物质。
(2)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1,但并不是以水的形式存在。
(3)糖类的一般通式为C m(H2O)n,但符合此通式的并不一定属于糖类,如乙酸。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糖类都是有甜味的物质(×)(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都属于糖类(×)(3)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4)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相同,都用(C6H10O5)n表示(×)2.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糖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D.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解析:选C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两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A、B正确;根据糖类能否水解及水解生成单糖的多少,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C错误,D正确。
糖类的性质及应用1.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1)分子结构(2)特征反应②淀粉――→I 2变蓝色 2.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 (1)蔗糖的水解反应淀粉(或纤维素)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6H 10O 5)n +n H 2O ――→催化剂n C 6H 12O 6。
糖类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以及化学必修2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因此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和纤维素,期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也为后续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2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糖类》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含氧衍生物,知道官能团决定着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并对有机化学中的羟基、醛基、羰基、羧基、酯基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主要含有羟基和醛基(羰基)的有机化合物——糖。
学习它,不但能让学生加深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进一步认识,而且更能理解它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学生要知道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分类、常见单糖的结构,重点要理解葡萄糖中所含有的官能团以及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3教学对象分析3.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3.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5教学目标5.1知识与技能5.1.1了解糖类的简单分类,掌握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5.1.2依据结构决定特点,理解葡萄糖的典型化学性质。
5.1.3能够区分葡萄糖的果糖的结构特点。
5.2过程与方法5.2.1通过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推测和实验论证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5.2.2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有机知识、科学事实和实验对猜测进行验证。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3.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求真求实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和爱护大自然。
5.3.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教学重难点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7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猜测、合作探究、实验验证8教学过程设计含有5个-OH事实四:还原生成己六醇碳原子是直链结构结合两个小提示不含有碳碳双键,含碳氧双键(醛基or羰基)(3)[实验验证]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葡萄糖含有醛基[总结]葡萄糖的分子结构(4)[理论推测]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具有醛和醇的性质课件展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高二化学第七章学案]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一节葡萄糖蔗糖学习目标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了解蔗糖、麦芽糖的性质及其用途。
3、掌握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4、了解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的一些知识。
5、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引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补充哪些营养物质?食物的成分主要有、、、、、六大类,通常称为。
[问题]糖类是否是红糖、白糖、冰糖的总称,是否都有甜味?请看书P186。
一、糖的组成和结构特征1、糖类是绿色植物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2、大多数糖可用通式表示,习惯上把糖类称为“”。
3、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分为、和等几类。
二、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1、葡萄糖的物理性质有、、。
2、根据以下葡萄糖的性质推断葡萄糖的分子结构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证明葡萄糖中有基;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振荡生成了绛蓝色的溶液,说明葡萄糖中含有多个;加热上述溶液出现沉淀。
葡萄糖的结构为CH2OH-(CHOH)4-CHO3、葡萄糖的化学性质根据书本P187实验7-1和实验7-2实验证明,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它既具有的性质又具有的性质。
(1)氧化(还原性)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与银氨溶液反应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与氧气反应(生理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与H2的加成反应(3)酯化反应与乙酸的酯化反应4、葡萄糖的用途生活上,工业上,医药上。
三、蔗糖(分子式C12H22O11)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蔗糖能否发生银镜反应?看书P188实验7-3结论: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不含基;蔗糖在硫酸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所以,蔗糖水解后能发生银镜反应。
思考:(1)在蔗糖的水解液中,为什么要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提示:因为蔗糖水解是在硫酸作用下进行的,而银氨溶液溶液是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银氨络离子是不能存在的,只有在碱性环境中做银镜反应实验才能成功。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糖类(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选修1【学习任务】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
2.了解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3.能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4.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学习准备】1、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2、糖类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我们认识白糖、红糖、冰糖这三种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3、(1)甲醛、乙酸、葡萄糖,它们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是否属于同系物?性质是否相似?(2)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n,二者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糖类的结构、性质和代表物[实验探究1]填写下面的表格从而确定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实验事实结论① 1.80g葡萄糖完全燃烧,只得到2.64gCO2和1.08g H2O②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③在一定条件下,1.80g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生成的乙酸酯的质量为3.90g④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⑤葡萄糖可以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关于葡萄糖分子结构的结论[实验探究2](1)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配制2 mL 的银氨溶液,加入1 mL 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中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在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滴加5% 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知识归纳:葡萄糖化学性质①燃烧②羟基的性质与乙酸的酯化反应:③醛基的性质a.银镜反应:b.与氢气加成:总结1:[练习1]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B.糖尿病人尿糖较高,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来检验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变式探究1]核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O,它是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数最少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C.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D.在糖类中分子结构最简单学习活动2:糖类还原性的检验以及水解产物的检验[实验探究3](1)讨论,应通过蔗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实验检验蔗糖是否具有还原性。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二节糖类 <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这一基本营养物质,这类物质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又是生活中常见物质。
经过初中化学学习,学生对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高中化学必修2安排在学习甲烷、乙烯、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以及乙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的主要特点后,再学习糖类,可使学生对有机物的初步认识相对完整,也可深化对不同有机物特点的理解,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T4vd5AuaSE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记住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学会鉴别葡萄糖和果糖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单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T4vd5AuaSE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性质难点: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和性质四.学情分析教材没有对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原理进行深入的探讨。
这是由于糖类的结构复杂,学生已有知识还不足以从结构角度认识糖类的性质,课程标准只要求从组成和性质上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不要盲目拔高,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以使学生的思维对象由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小分子的化合物自然地过渡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T4vd5AuaSE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2.学案导学法:<1)预习检查,总结疑惑;<2)情景导入,展示目标;<3)合作探究,精讲点拨;<4)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T4vd5AuaSE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案和教材 2.教师的教学准备:学案和教学设计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导学案:2.2 第1课时糖的种类和功能无答案麦芽糖乳糖细胞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个单糖分子的糖淀粉细胞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的基本组成成分糖原细胞细胞中的储能物质3、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乳糖→淀粉→→葡萄糖纤维素→纤维二糖→糖原→4、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
5.糖的鉴定:原理:(1)淀粉:遇变,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 、和):与反应,可以产生沉淀。
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2)仪器:试管、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斐林试剂:配制:溶液(2mL)+ 溶液(4-5滴)使用:混合后使用,且。
条件:实验结果分析:(1)淀粉: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淀粉,则,反之,则没有。
(2)还原性糖:如果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则,反之,则没有。
【课堂反馈】1.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糖类 B. 脂肪 C.蛋白质D.核酸2. 在体育锻炼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脂肪 B.磷脂 C.葡萄糖 D.蛋白质3. 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产生()A.蓝色沉淀 B. 砖红色沉淀 C.紫色沉淀D.棕黄色沉淀4.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最终的水解产物是()A.麦芽糖 B.核糖 C.蔗糖D.葡萄糖【课堂练习 A级】5. 某同学未吃早饭,突然头晕,校医给他喝葡萄糖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补充水分B.提供各种营养C.满足能量需要D.稀释血液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分别是()A.纤维素和糖原 B.麦芽糖和乳糖 C.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7.下列糖类中属于还原性糖的是()A.麦芽糖和淀粉 B. 葡萄糖和乳糖C.纤维素和蔗糖D.糖原和淀粉8. 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A.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含有C 、 H 、 O 、 N 四种元素C.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D.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课堂练习 B级】9. 人体肝细胞中的主要糖类是()A.葡萄糖和糖原 B.葡萄糖和淀粉 C.纤维素和糖原 D.核糖和淀粉10. 下面是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D.麦芽糖为二糖,葡萄糖为单糖11. 在人的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糖是()A.糖原B.淀粉C.葡萄糖D.乳糖12. 植物体内都有的糖是()A.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B.蔗糖和麦芽糖C.糖原和纤维素D.肝糖原和肌糖原【课堂练习 C级】(多选)13. 下列可作为还原糖类鉴定实验材料的是()A.苹果B.梨C.甜菜D.西瓜【自我评价】【每天进步一点】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专题概述本专题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有机物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常见的烃和烃的衍生物之后,学习的一些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有机物。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类、油脂的结构和性质;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核酸的基础知识。
本专题涉及的实验有:蔗糖的水解;淀粉水解的条件及水解产物的探究;纤维素水解产物的探究;纤维素与硝酸的反应;铜氨纤维的制取;氨基酸的检验;蛋白质盐析的实验探究;蛋白质变性的实验探究;蛋白质颜色反应的实验探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专题重点]认识油脂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认识糖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掌握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核糖的性质和用途。
[专题难点]油脂的组成和性质特点;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学法指导1.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专题知识较好地体现了“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化学”,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医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培养思维方法。
学习中要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并进行对类推、递进、延伸、替代、交换、重组、迁移等思维方法的训练,使思维对象由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小分子的化合物自然地过渡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大分子和高分子的化合物。
例如,通过学习蔗糖与麦芽糖、葡萄糖与果糖的性质,掌握淀粉和纤维素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异同。
3.重视实际,培养技能。
要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加强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培养认真做好分组实验的实验态度,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4.发挥主体作用。
对教材中本专题的“拓展视野”和“活动与探究”等辅助内容,应主动地、尽可能地去学习,并联系生活实际,借以加深对主体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中安排的“问题解决”等栏目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