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随访支持制度及母乳随访支持组织的职责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是为了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防止母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我国母婴健康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规范和流程。
以下是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制度的内容:一、成立母婴阻断随访工作小组1. 工作小组组成:由妇产科、儿科、感染科、预防保健科等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组成。
2. 工作小组职责:负责制定母婴阻断随访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随访工作,协调解决随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随访对象的确定1. 随访对象:所有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
2. 重点随访对象:孕期感染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
三、随访内容1. 孕产妇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孕期健康管理:包括孕期检查、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
(3)分娩情况:包括分娩方式、分娩时间、新生儿出生情况等。
(4)产后恢复:包括产后身体恢复情况、哺乳情况等。
(5)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筛查结果。
2. 新生儿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
(2)健康状况:包括生长发育、疫苗接种、疾病筛查等。
(3)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筛查结果。
四、随访流程1. 孕产妇随访流程:(1)产后1周内:对孕产妇进行首次随访,了解分娩情况和产后恢复情况。
(2)产后42天:对孕产妇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身体恢复情况和哺乳情况。
(3)产后6个月:对孕产妇进行第三次随访,了解新生儿健康状况和传染病筛查结果。
2. 新生儿随访流程:(1)出生后1个月内:对新生儿进行首次随访,了解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情况。
(2)出生后6个月:对新生儿进行第二次随访,了解生长发育情况和传染病筛查结果。
(3)出生后1岁:对新生儿进行第三次随访,了解疫苗接种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五、随访方式1. 面对面随访:由专业人员上门或孕产妇来院进行面对面随访。
2. 电话随访:通过电话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随访对象的健康状况。
母乳喂养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母乳喂养率,规范母乳喂养室的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母乳喂养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母乳喂养室设置1. 母乳喂养室应设置在医院相对独立、安静、清洁的区域,便于母婴休息和护理。
2. 母乳喂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4℃。
3. 母乳喂养室应设置足够的座位,供哺乳期母亲休息和哺乳使用。
座位应舒适、易于清洁。
4. 母乳喂养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婴儿尿布台、热水壶、消毒器具、垃圾桶等。
5. 母乳喂养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室内环境卫生。
三、母乳喂养室管理1.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母婴权益。
2.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做好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哺乳期母亲正确哺乳和护理婴儿。
4.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哺乳期母亲进行随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母乳喂养室应建立健全母乳喂养室管理制度,包括母乳喂养室工作规程、母乳喂养室服务质量标准、母乳喂养室安全管理制度等。
四、母乳喂养室服务1. 母乳喂养室为哺乳期母亲提供哺乳、休息、交流的场所,不得从事与母乳喂养无关的活动。
2. 母乳喂养室工作人员应热情、耐心、细致地为哺乳期母亲提供服务,解答她们的疑问和困惑。
3. 母乳喂养室应鼓励和支持哺乳期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母乳喂养室应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知识讲座和亲子活动,提高哺乳期母亲的母乳喂养技能和信心。
5. 母乳喂养室应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及时反馈母乳喂养情况,为医院改进母乳喂养服务提供依据。
五、母乳喂养室安全保障1. 母乳喂养室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母婴安全。
2. 母乳喂养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母乳喂养室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乳汁喂养咨询指导制度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乳汁喂养咨询门诊的工作制度,确保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还包括乳汁喂养咨询的指导制度,为母婴提供正确的喂养指导。
2.乳汁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2.1 工作时间-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每周开放五天,具体工作时间为早上9点至下午5点。
- 假日和节假日暂停工作,具体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2 咨询师安排- 乳汁喂养咨询门诊由专业的乳汁喂养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
- 咨询师每天轮流参与门诊,保证门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若咨询师无法参与门诊,需提前请假并安排替补咨询师。
2.3 咨询服务流程- 咨询师在门诊期间,接待患者并了解患者的乳汁喂养问题。
- 咨询师通过与患者的沟通,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 咨询师需及时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咨询内容、解决方案等。
2.4 咨询记录和隐私保护- 咨询师应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咨询内容和解决方案,并妥善保管咨询记录。
- 咨询记录仅供内部参考,不得外泄。
- 咨询师需严格遵守医疗保密法和相关法规,确保患者的隐私权。
3.乳汁喂养咨询指导制度3.1 目标- 通过乳汁喂养咨询指导,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提供科学合理的喂养建议。
3.2 指导内容- 咨询师针对不同阶段的母婴,提供乳汁喂养方面的指导,包括但不限于正确的吸吮技巧、频率和持续时间、营养补充等。
- 咨询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喂养指导。
3.3 资源整合- 咨询师应收集和整理乳汁喂养方面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为患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3.4 家属参与- 咨询师鼓励家属参与乳汁喂养咨询,提供支持和帮助。
- 咨询师可针对家属提供相关的育儿知识和技巧指导。
4.结论本文档规范了乳汁喂养咨询门诊的工作制度和乳汁喂养咨询的指导制度。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提高,为母婴提供更好的喂养服务。
哺乳咨询门诊工作制度、哺乳咨询指导制度哺乳咨询门诊工作制度1. 背景哺乳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哺乳咨询门诊的设立旨在提供专业的哺乳指导和支持,帮助新妈妈们正确理解和实施哺乳,以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本文档旨在规范哺乳咨询门诊的工作制度,确保门诊的有效运营和服务质量。
2. 工作职责哺乳咨询门诊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提供妈妈们有关哺乳的专业咨询服务;- 了解妈妈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组织开展哺乳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进行家访或电话回访,跟进妈妈们的哺乳状况;- 管理咨询门诊的预约、档案和咨询记录等工作。
3. 工作流程哺乳咨询门诊的工作流程如下:1. 接待- 咨询师根据预约情况进行接待,确保每位妈妈能够得到咨询服务;- 登记妈妈的个人信息和咨询目的,为后续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准备。
2. 咨询- 咨询师与妈妈深入沟通,了解其哺乳问题的具体情况;- 针对不同问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如正确的吸乳姿势、解决宝宝哭闹等;- 提供科学和专业的哺乳指导,帮助妈妈们树立正确的哺乳观念。
3. 家访/电话回访- 针对个别妈妈的需求,咨询师进行家访或电话回访;- 了解妈妈们在实践中的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4. 教育活动和培训- 组织开展哺乳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配合医院其他部门开展哺乳知识推广活动,扩大哺乳的影响力。
4. 质量控制为保证哺乳咨询门诊的服务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实施:- 定期对咨询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 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妈妈们的满意度和建议,进行改进;- 定期开展病例研讨,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咨询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与其他医疗部门的协作,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5. 遵守的规定和注意事项哺乳咨询门诊的咨询师需要遵守以下规定和注意事项:- 保护妈妈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妈妈的信息不泄露;- 在提供咨询服务时,专业、客观和中立;- 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咨询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咨询师应给予病人妥善的照顾,保障其权益;- 咨询师与妈妈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前言母乳喂养咨询室是以母乳喂养咨询为核心,对医疗保健机构内所有产妇实行母乳喂养相关咨询、培训和管理的科室。
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将与XXX评估和产儿科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相结合,是XXX深入进行母乳喂养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有利于体现医院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
各医疗保健机构的领导需高度重视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母乳喂养咨询室的有效运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组织管理二、人员资质及职责三、工作内容四、设施与设备五、咨询时间及收费建议一、组织管理一)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应纳入XXX管理,由负责XXX 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定期实行对咨询室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二)母乳喂养咨询室应配备具有母乳喂养咨询指导资质的专职人员1名,兼职人员数名。
兼职人员可由病房母乳喂养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科、产后康复科和孕妇学校教师等承担。
三)有书面的母乳喂养咨询室工作规定,将规定告知本机构工作人员,使相关科室更好地了解、宣传和利用母乳喂养咨询室。
四)建立个体咨询指导和群体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咨询室与临床的配合、沟通、信息交流,将母乳喂养咨询和临床服务有机结合。
二、人员资质及职责一)资质1.母乳喂养咨询人员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有5年以上母乳喂养临床医疗或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基本沟通交流技巧,能熟练解决常见母乳喂养问题。
2.上岗前应经过1 8小时母乳喂养专业知识和咨询技巧培训,并每年接受3小时复训。
3.热爱母乳喂养工作,有母乳喂养成功信念。
4.尊重咨询者,留意保护咨询者隐私。
二)职责1.协助临床制定母乳喂养医疗护理常规及岗位责任制,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产后三天母乳喂养每日工作重点。
2.参与本机构及社区对医务人员母乳喂养培训工作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宣教。
3.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咨询室地址、咨询电话、开放时间等信息,为其供给母乳喂养咨询指导,解决相关题目。
4.承担咨询室信息收集工作,定期了解本院分娩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并及时将信息向XXX领导小组和临床科室反馈。
(完整版)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制度1. 目的本指导工作制度旨在规范母乳喂养指导工作,保障母婴健康,提供全面的母乳喂养支持和指导。
2. 范围本指导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与母婴相关的医疗机构和保健机构。
3. 喂养指导流程3.1 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 向孕妇和新生儿家庭提供有关母乳喂养的教育材料和培训。
3.2 咨询和指导- 通过预约和候诊的方式,向咨询者提供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和意见。
- 鼓励家庭成员一同参与,提供家庭支持和辅导。
3.3 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确保提供的服务符合标准和要求。
- 针对咨询者的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4. 专业人员要求4.1 母乳喂养指导员- 必须具备相关医学或护理专业背景。
- 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4.2 家庭支持专员- 必须具备相关心理或社会工作专业背景。
- 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5. 安全和隐私保护5.1 保护用户隐私- 咨询者的个人信息必须得到保护,不得泄露或滥用。
5.2 安全措施- 指导工作场所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保障咨询者安全。
6. 工作评估6.1 绩效考核- 根据指定标准和要求,对指导员和支持专员进行定期考核。
6.2 经验交流- 鼓励专业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7. 违规处理7.1 违规行为定义- 对于违背工作准则和伦理规范的行为,包括滥用职权、泄露用户隐私等,将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7.2 处理措施- 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停职、解雇等。
8. 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作为母乳喂养指导工作的依据,经过必要的修订和调整后,须重新发布。
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精选五篇)第一篇: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护士工作中母乳喂养职责:1、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2、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泌乳3、除母乳外,禁止给予新生儿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医学指征4、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5鼓励按需哺乳6、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入人工奶嘴或使用安慰物7、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第二篇:护士在院感工作中的职责=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职责1、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指导下,完成本科室的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护理操作工作中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常规及手卫生规范。
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更好地关心、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高新生儿疾病治愈率,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我国新生儿保健工作规定,制定新生儿家属随访制度。
通过随访,了解新生儿的家庭护理情况、生长发育状况,为新生儿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指导和心理支持。
二、随访对象1. 新生儿出生后住院期间的所有患者。
2. 新生儿出生后在家中护理的患者。
三、随访时间1. 出生后6个月内,每月进行一次随访。
2. 6个月至1岁,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1岁至2岁,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4. 2岁至学龄期,每年进行一次随访。
四、随访内容1. 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等。
2. 疾病康复情况:了解新生儿疾病治疗效果,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
3. 家庭护理情况:喂养方式、睡眠习惯、户外活动等。
4. 心理状况:评估新生儿的心理发育,提供心理支持。
五、随访方式1. 电话随访:定期通过电话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解答家长疑问。
2. 门诊随访:家长携带新生儿到门诊进行体检,与医生面对面交流。
3. 家庭随访:医生上门了解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指导家庭护理。
六、随访流程1. 建立随访档案: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病史等。
2. 制定随访计划:根据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3. 执行随访:按照计划进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或家庭随访。
4. 随访记录:记录每次随访的情况,包括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家庭护理情况等。
5. 随访总结:定期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七、家属配合事项1. 家长应主动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2. 家长应按照随访计划,携带新生儿参加随访。
3. 家长应认真记录随访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调整家庭护理措施。
4. 家长应关注新生儿的心理发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医生沟通。
八、效果评价1. 新生儿疾病治愈率提高。
2.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3. 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
母乳喂养门诊工作及管理制度一、目的和原则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保障母婴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门诊工作及管理制度。
1. 坚持母乳喂养的原则,提倡母婴同室,早开奶,按需哺乳。
2.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孕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信心。
3. 为哺乳期母亲提供全面、专业的咨询和指导,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组织结构1. 设立母乳喂养门诊,负责母乳喂养相关的咨询、指导和管理工作。
2. 母乳喂养门诊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儿科医生、营养师和母乳喂养顾问组成。
3. 建立母乳喂养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提高母乳喂养服务水平。
三、工作内容1. 母乳喂养咨询:为孕妇和哺乳期母亲提供关于母乳喂养的知识、技巧和常见问题解答。
2. 母乳喂养指导:根据母婴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母乳喂养计划,指导母亲正确哺乳。
3. 母乳质量监测:定期检测母乳营养成分,为母亲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
4. 母乳喂养问题处理:针对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乳头疼痛、乳腺炎等,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5. 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重视。
四、管理制度1. 母乳喂养门诊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工作职责,确保母乳喂养服务顺利进行。
2. 母乳喂养咨询记录:详细记录咨询内容,便于跟踪母婴状况和调整喂养方案。
3. 母乳喂养指导档案:建立母子档案,记录母乳喂养相关数据,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
4. 母乳质量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标准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5. 母乳喂养问题处理流程:明确问题处理程序,确保及时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母乳喂养相关培训,提高门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2. 加强母乳喂养知识普及,提高孕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认识。
3. 设立考核机制,对母乳喂养门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服务质量。
六、总结与改进1. 定期总结母乳喂养门诊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于调整我院
爱婴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
的通知
为巩固我院爱婴医院创建成果,使爱婴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和执行到位,围绕长效管理,可持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爱婴医院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调整爱婴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及其工作职责,负责爱婴工作的职能部门为预防保健科。
一、爱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生明
副组长:王瑞海
组员:黄虎、谭永菊、许海涛、王艳伟、苏玉芹、李华、霍秀莲、亓玲玲、刘高德
爱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本院爱婴医院迎检复核实施方案,并组织和领导实施。
2、负责制定本院《母乳喂养政策》。
3、广泛开展爱婴医院迎检复核活动,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4、督促检查各科室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小组和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工作
二、爱婴工作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王瑞海
副组长:许海涛
组员:王艳伟、苏玉芹、李华、谭永菊、李翠凤、霍秀莲、亓玲玲
技术指导小组工作职责:
1、对爱婴医院迎检复核工作进行指导和总结,负责制定母乳喂养培训计划和新上岗人员培训计划。
2、负责培训计划的具体实施。
3、负责对全院职工培训学习效果的考核。
4、检查指导科室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技术,负责对住院产妇的个案评估。
5、检查指导随访门诊,支持领导小组的工作。
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七日。
母乳喂养随访制度
母乳喂养是一种自然而健康的喂养方式,对新生儿成长必不可少。
为了保障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母乳喂养随访制度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随访制度包括婴儿出生后几天、几周、几个月进行的随访,以及家庭探访和指导等服务。
在该制度下,医护人员要定期检查婴儿的生长和发育状况,检查母乳喂养情况,了解母亲的营养和健康状况,给予指导和支持,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
母乳喂养随访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母婴提供全面的保健服务,更在于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机会。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健康皆有益处,包括减少婴儿死亡率,提高乳腺癌的预防率,促进婴儿的神经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以及促进母子之间的亲近感。
随访内容应包括:母乳喂养的方式和持续时间、母亲的饮食和运动、产后恢复、母乳存放和消毒、营养补充、保健计划等。
除婴儿定期随访外,医护人员还应及时了解家庭的动态变化,对家庭环境的适应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
在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服务。
对于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乳头疼痛、乳汁不足、吸奶问题等,医护人员要耐心指导,解除母亲的疑虑和困惑。
此外,对于无法继续母乳喂养或出现严重情况的母婴,医护人员要及时评估,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保证孩子的营养需要
和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在新生儿期,母乳喂养随访制度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
它能够帮助新妈妈了解母乳喂养的知识,解决母乳喂养的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的概率。
同时,也确保了儿童在最关键的生长发育时期得到保障,让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一、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工作在门诊部主任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有专人负责母乳喂养咨询室的具体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质量。
二、母乳喂养咨询指导工作由有丰富的母乳喂养专业知识,能解决母乳喂养中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承担,职责明确。
三、母乳喂养咨询指导应按照爱婴医院管理规定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展工作,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对出院后产妇和家庭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服务。
四、解决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合理的指导,对特殊情况下的母亲提供母乳喂养咨询,指导母亲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确保母婴健康,做好相关记录。
五、建立随访制度,可对咨询者保持电话随访,了解咨询问题的解决情况。
六、将出院产妇信息及时转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随访组织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及时发现、处理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
七、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XX
八、咨询信息登记完善,有追踪记录。
承担咨询室信息收集工作,定期了解本院分娩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并及时将信息向爱婴医院领导小组和临床科室反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产后家庭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制度篇一:产后家庭访视制度产后家庭访视制度一、根据产后访视要求,定期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认真填写产妇及婴儿访视记录表。
二、接收保健手册后于一周之内进行第一次访视,一周后及分娩后第二十八天分别再访视一次。
三、访视内容:产妇:观察体温、血压、乳腺、子宫复旧、会阴、恶露、大便等情况是否正常。
新生儿:观察体温、体重、喂养、吃奶、口腔、皮肤、脐部、大便等有无异常变化。
四、医务人员应认真负责,细致观察产妇及婴儿围产期内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必要时嘱其到医院检查治疗。
五、注意消毒隔离,防治交叉感染,检查所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篇二:医务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制制度吉隆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指导母乳喂养制度一、早早吸吮,婴儿娩出后,及时让婴儿吸吮乳头。
二、母婴同室。
保证母婴同室,促进乳汁分泌。
三、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让产妇积极配合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
四、不定时喂奶,按需供给,不宜刻板固定时间喂养、可根据需要调节喂奶次数。
五、保持乳头健康。
保持乳房(特别是乳头)卫生,防止乳房挤压、损伤。
六、适当增加乳母营养,保证乳汁充足。
避免偏食,多摄取高蛋白、高营养、高纤维、易消化食物。
补充钙、磷及多种维生素,以满足婴儿营养所需。
七、每次哺乳要充分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
可用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
有效地达到激乳汁分泌的目的。
八、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每次哺乳先让婴儿的唇触及乳头,诱发觅食反射,是婴儿的嘴张得足够大,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
当婴儿嘴张大,舌向下的瞬间,即将婴儿靠向母亲,使其能大口地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吸入口内,吸允时,婴儿两颊向外鼓起,嘴唇撅起,两侧乳房交替哺乳,以免两侧乳房不对称、影响将来体型的美观。
对于乳头凹陷或者较短者,应避免在口腔负压下拉出乳头,以防止引起乳头疼痛和损伤。
哺乳结束后,乳头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2、巩固院内爱婴医院取得的成果,热情接待县内、外医院参观学习,并作好介绍。
3、建立健全医院的巩固爱婴医院组织机构;指导、支持组织机构,定期组织活动,落实医院母乳喂养工作。
4、在爱婴医院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拟定出医院巩固爱婴医院的具体措施和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下发到全院职工。
5、每年对医院职工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对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实习、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6、医院各科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喂哺方法告诉给所有的孕产妇及她们的家属。
7、严格执行 WHO 对爱婴医院的要求,实行 24 小时母婴同室,鼓励按需哺乳,匡助母亲进行早吸吮和皮肤接触。
8、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向病人宣传不用奶粉、奶瓶和橡胶奶头,不给新生儿吃除母乳外的任何食物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9、医院不张贴、不宣传代乳品的广告,不销售任何代乳品,拒绝奶粉商的馈赠。
10、树立母婴安全意识,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做好产前筛查和孕产妇管理。
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咨询和产后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宣教,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业务素质,保证母婴安全。
11、进行产后访视,鼓励母亲坚持 4-6 个月纯母乳喂养。
开展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工作,积极创建爱婴医院,是我们产科、儿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凡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已接受了 18 学时的母乳知识培训及实习,对于新分配来院工作的医护人员,要求在半年内必须接受培训,产科、儿科工作的医务人员须临床见习 3 小时。
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1、培训时间:对新来科室的同志集中用 3 天的时间学习,每下午 6 学时,共计 18 小时。
2、培训教材:以《母乳喂养教材》为主,同时将新的知识进行讲解、贯彻、熟记。
如:母乳喂养的好处、皮肤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等产科病房管理制度。
《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母亲和婴儿同时回病房,剖宫产妇应答后再接触,新的含接姿式、托奶姿式、挤奶要求、手法。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母婴同室管理制度11、母婴同室医护人员必须经过18学时的系统母乳喂养知识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强化母乳喂养的新知识。
2、母婴同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安静、舒适、温度、适度适宜,为母婴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3、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小时,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4、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孕产妇,介绍爱婴医院基本知识,对孕产妇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强化宣教,禁止产妇及家属使用代乳品及奶瓶、奶嘴。
5、产妇产后入母婴同室2小时内要协助并教会产妇哺乳的姿势、体位、方法及婴儿含接姿势,做到充分有效地吸吮,接需哺乳。
6、护理人员定时巡视母婴同室,密切观察母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晨护及预防接种等工作时,母婴分离不能超过1小时。
8、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便进入母婴同室,要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在规定时间内探视,每次不能超过1人。
9、母婴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向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计划生育、产褥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安排产妇出院后的随诊工作并进行登记。
10、母婴出院时,主班护士应清点室内和床上用物是否丢失并将污物送往洗衣房,同时进行必要的室内清洁消毒。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21、工作人员以“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为宗旨,对产妇婴儿进行科学护理。
2、对产妇、婴儿进行责任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
3、严格宣教制度,进行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宣教,教会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4、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5、每天给婴儿沐浴一次,隔天称体重,定时更换尿布,观察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定时测体温等。
6、每天有医生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母婴异常情况。
7、认真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将分娩后的产妇介绍给当地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随访时间和产妇与支持组织联系的方法。
8、母婴同室病区应安静、整齐、清洁、禁止吸烟。
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管理规
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宜兴市和桥医院
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管理制度
1、帮助社区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组织,明确其职责,并提供培训等技术支持。
2、配合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做好产妇、婴儿出院后母婴保健服务工作,把即将出院的产妇的分娩信息及时录入《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填写出院个人信息;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向产妇及家属发放《产后访视告知书》,告知其主动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咨询母乳喂养信息。
3、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有专人负责,帮助产妇解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利用各种形式,为出院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支持服务,设立本机构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并告知出院产妇。
5、支持组织成员于产妇出院后3-7天内上门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随访,帮助解决母乳喂养中的问题。
6、通过对产妇的随访、检查和指导,增加其母乳喂养的信心,督促其坚持母乳喂养,使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得以巩固和提高。
7、加强支持组织管理,爱婴医院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对支持组织的母乳喂养支持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奖惩挂钩。
母婴同室工作制度(一)母婴同室工作人员工作制度1。
以“母婴健康”为宗旨,对产妇、婴儿进行科学护理,并配合医生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抢救工作。
2。
对产妇、婴儿进行整体护理,做好交接班工作。
3.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耐心、细心、热心、专心.4.严格宣教制度,进行产褥期保健及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宣教,教会每位产妇掌握母乳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5.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咨询,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6。
每天给婴儿沐浴一次,抚触一次,观察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定时测体温,协助母亲哺乳。
7。
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及产妇、新生儿护理常规.8。
每天有医生查房,及时发现和处理母婴异常情况。
9。
认真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将分娩后的产妇介绍给当地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告知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随访时间和产妇与支持组织联系的方法.(二)产科巩固爱婴医院长效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产科门诊管理规范。
2.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工作.利用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电视录像、热线电话、咨询门诊、发放宣传册等,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并做到宣教工作有登记、有标志、有管理。
3.办好“孕妇学校”,搞好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
4.产科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随时解答孕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5。
认真执行爱婴医院母乳喂养工作管理制度,帮助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体位、含接姿势和挤奶手法。
6.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婴暂时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按需哺乳.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饮食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证。
7.认真执行母婴同室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保持母婴同室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定期做好监测工作,记录完善。
8.将爱婴医院的长效管理和等级医院相结合,并将其列入质量考核范畴。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和我国《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院内不允许张贴代乳品广告或推销代乳品,不准用文字或图片美化人工喂养,严格禁止“奶瓶、人工奶头、奶粉”。
母乳喂养随访支持制度
1、产妇出院前主管医生应告之产妇如何与本院随访门诊和支持组织保持联系,并填好围产期保健手册。
2、产妇出院时妇产科负责填写产后访视联系卡,将出院产妇转交给支持组织。
3、产妇出院后带保健手册到本院产后随访门诊作产后访视。
4、支持组织有计划地派人到产妇家进行产后访视,详细记录母乳喂养情况,指导继续坚持纯母乳喂养4—6月。
5、本院建立热线电话,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回答产妇提出的问题,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的困难。
6、妇产科、访视门诊、咨询门诊和支持组织要协调做好母乳喂养支持工作。
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职责
1、全面掌握出院产妇的一般情况。
2、负责出院产妇的产后访视(产后7天、14天、28天、42天)和三月、四月母乳喂养指导,帮助产妇解决出院后母乳喂养方面的困难。
3、负责新生儿的访视,指导新生儿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