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耶律氏,辽朝国姓。源于契丹族鲜卑分支宇文部支,出自唐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历代世系——辽世系介绍【契丹】●辽【契丹】【916——1125】【耶律姓】【 916年阿保机自立为帝建立契丹国至1125年金兵俘获天祚帝辽亡,历经九世九帝209年。
辽实行“一国两制”,十至十一世纪主宰中华民族:后晋为辽的儿皇帝,后汉为辽的属国,西夏臣服辽,高丽、宋朝均向辽纳贡。
】●辽世系表【916——1125】辽朝世系表(包含北辽、西辽)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①辽太祖耶律亿┬─辽义宗耶律倍────③辽世宗耶律阮──⑤辽景宗耶律贤──⑥辽圣宗耶律隆绪─┐【916-926】【947-951】【969-982】【982-1031】│├─②辽太宗耶律德光──④辽穆宗耶律璟││【927-947】【951-969】│└────□─────────□────────□────────□────┐│┌────────────────────────────────────────────┘││┌────────────────────────────────────────────┘││六世七世八世九世│├─⑦辽兴宗耶律宗真┬─⑧辽道宗耶律洪基───辽顺宗耶律浚─────⑨辽天祚帝耶律延禧───┐││【1031-1055】【1055-1101】【1101-1125】│││└─宋魏王耶律和鲁斡──01北辽宣宗耶律淳│││││││02北辽德妃萧普贤女│││││└───耶律吴哥───────□─────────□────────04北辽英宗耶律术烈│││└─────□─────────□──────01西辽德宗耶律大石─┬─03西辽仁宗耶律夷列──┐│││││02西辽感天后萧塔不烟└─04西辽承天后耶律普速完││┌─────────────────────────────────────────────┘││┌─────────────────────────────────────────────┘││十世│└─03北辽梁王耶律雅里│└──05西辽末主耶律直鲁古06西辽乃蛮王屈出律【一】太祖阿保机【872-926】,在位19年【907-926】,葬于祖陵,年号【神策、天赞、天显】。
历史故事——延续辽国的耶律大石辽朝是公元907年至1125年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封建王朝。
辽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控制了如今的中国东北、华北,蒙古国的大部分地区,国力强盛到让北宋签订和约称臣纳贡的地步。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外国人还在用契丹二字称呼中国,可见辽朝及后续王朝在后世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可随着时间流逝,辽朝的国力逐渐衰退,女真人崛起建立了金朝。
而这时耶律大石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公元1125年2月,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应州新城一带被金军俘获,似乎就此宣告了辽国的灭亡。
但同一时期,另一支契丹兵马在一位强势首领的带领下,一路西去,最终重建辽国国祚,史称西辽。
这位首领就是耶律大石。
辽道宗大安三年(1087年),耶律大石出生于上京,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从小好学,善于骑射。
兼通汉文、契丹文。
天庆五年(1115年),耶律大石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
后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1122年(辽天祚帝保大二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云中。
时大石等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夹攻。
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大石拥立耶律淳即位,称天锡皇帝,后世称北辽。
耶律淳任命大石为军事统帅,负责守卫。
大石分析当时形势,决定向金称臣,同北宋结好。
但是,北宋君臣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出兵二十万攻打南京。
大石率军迎战,败宋军于白沟河,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摄政,宋兵复来攻,奇袭南京城,在巷战中辽军再次取胜,使得兵心复振。
11月金军挺进居庸关,德妃弃城而逃,投奔天祚帝被后者所杀。
1123年4月,居庸关破,耶律大石也在奉圣州(今河北省逐鹿县)被俘,金人逼他当带路党,想偷袭天祚帝大营。
孰料他竟成功逃出金营,冒被杀之险去见天祚帝。
当耶律延禧见到大石破口大骂:“我在,汝何敢立(耶律)淳?”大石反诘:“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拒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于他人耶?”天祚帝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赦免其罪,共商对策。
辽德宗耶律大石身世探究
王逸雨
【期刊名称】《莲池周刊》
【年(卷),期】2024()3
【摘要】耶律大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生在辽国暮气已深
的道宗朝,并且在天祚一朝通过自身努力,成为辽王朝唯一的契丹族进士。
在女真入
侵辽国的卫国战争时期,耶律大石展现了崇高的契丹民族气节。
不仅对宋金联盟对
辽南京的(今北京城)进犯组织了有效抵抗,被女真势力俘虏后仍然不肯为富贵安逸投降,而是为了契丹民族的生死存亡而远走西域。
在叶密立古城称王的二十年期间,耶
律大石纵横捭阖,联络四方,对内部宽容政治,轻徭薄赋,对外部则征战西陲,战功赫赫。
除此之外,耶律大石治理西域时,体现的高尚品格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也让无数后人深
深敬仰。
【总页数】3页(P0019-0021)
【作者】王逸雨
【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五代时期继颙大师的身世、出家及与辽朝关系
2.耶律大石与西辽的建立——从地缘角度析辽末契丹复国路线之争
3.辽天祚帝元妃身世及诸子考
4.大食与辽朝的交往和耶律大石的西征——辽朝与喀喇汗王朝关系史探微
5.辽朝后族萧翰身世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1999-12-30 〔作者简介〕都兴智(1950-),男,蒙古族,辽宁瓦房店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东北地方史、辽金史研究。
【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辽代契丹人姓氏及其相关问题考探都兴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辽宁大连116022) 〔关键词〕辽代契丹人;姓氏;西剌木伦河;郡望 〔摘 要〕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部族名称和姓氏经常与其所居之地的山水之名有密切联系,辽代契丹人的耶律姓应源于其祖居之地西剌木伦河。
契丹耶律氏自称汉姓为刘,改“审密”为萧,仅从音韵学角度去探讨是远远不够的。
从耶律氏封爵多以漆水为郡望、萧氏封爵多以兰陵为郡望及辽朝契丹人自称是黄帝后裔这一史实进行考察,改汉姓为“刘”、“萧”是辽朝绍周、汉继统思想的反映,证明《辽史・后妃传》序的记载是可信的。
辽代后族述律氏本为契丹人,不是回鹘人;二审密就是指述律氏,而不是述律氏之外另有“二审密氏”。
〔中图分类号〕K 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0)05-0101-05 辽代契丹人只有耶律和萧两个姓氏。
至金代,改耶律为“移剌”,改萧为“石抹”。
清代满族当中的“伊拉里氏”和“舒穆鲁氏”就是契丹移剌氏和石抹氏的异译。
关于契丹人姓氏的来历,中外学者曾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看法,但似乎还不能视为定论。
一、耶律姓氏与西剌木伦河 关于契丹姓氏的来历,《辽史・国语解》:“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两姓矣。
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译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
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
其说与纪不合,故陈大任不取。
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剌、石抹,则已无可考矣。
”《辽史・部族表》“序”:“部落之名,姓氏之号,得其音而未得其字,历代踵讹,艰于考索。
”这说明金代陈大任和元代脱脱修《辽史》时,对此已困惑不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契丹族文化契丹百万人口竟然只有两个姓氏吗?导语:公元916年契丹建国到公元1125年辽亡,辽王朝已过去八百多年了,虽说它所创造的许多辉煌被无情的岁月尘封起来,但一些独具特色的治国方略及公元916年契丹建国到公元1125年辽亡,辽王朝已过去八百多年了,虽说它所创造的许多辉煌被无情的岁月尘封起来,但一些独具特色的治国方略及习俗却没有被所湮没,至今独领风骚。
可是你知道曾经拥有百万人口的契丹民族只有两个姓吗?一个是耶律,另一个是萧姓。
巴林左旗宣传部长、文联主席李树成,对契丹族的姓氏起源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他说,早期的契丹族无姓氏,初期常以地名为姓,建国前后才出现耶律和萧姓。
其中,耶律姓与今西拉木伦河有关,先为部族之名,再为部落之名,后来为氏族之名。
耶律为契丹语,兼称汉族的刘氏。
《辽史·后妃传》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姓。
"契丹人除了用本族的耶律和萧两姓以外,还接受过中原王朝的赐姓。
契丹建国前曾附于中原唐朝,一些上层人物便接受唐朝赐予的李姓。
此外还有孙姓,后来进入契丹萧姓。
金灭辽,契丹成了被统治民族,除一些上层人物被赐金之国姓完颜外,绝大多数契丹人把耶律姓改为移剌,萧改为石抹。
到了元朝,由于把契丹族列入汉人中,因此耶律、萧主要改为刘、王、李、黄、萧、郑、蒋、杨等汉姓。
我们在追寻契丹后裔时,曾到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采访,发现村中刘姓村民较多。
当地人说,该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是当年随蒙古军队到这里定居的,而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
此外,辽朝建国后,契丹统治者为了扩大势力,也把耶律、萧姓赐于奚、汉等民族。
奚族原与契丹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北魏初两者分立。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耶律大石在政治上做过什么贡献都有哪些政举措导语:耶律大石(1087-1143,一说1094-1143),字重德,契丹族,西辽德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
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耶律大石(1087-1143,一说1094-1143),字重德,契丹族,西辽德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
通晓契丹、汉文字,擅长骑射,中亚史书中记为大石林牙,为西辽的创立者。
1115年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
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
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
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
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1130(或1131)年二月甲午日,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
1134年三月建西辽,1141年率西辽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确立了西辽在中亚的统治,1143年去世。
耶律大石为政举措民族宗教关于耶律大石本人的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信徒有着不同的说法,《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志费尼认为他“秘密成为了一位穆斯林”,另一位历史学家伊本·阿西尔又说他是摩尼教徒,甚至还有景教徒称颂他是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
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他表现出了极度的宽容性。
在统治区域内,他没有强行推进任何信仰,并且对不同的宗教一视同仁。
伊斯兰教、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都在西辽赢得了不少信徒。
生活常识分享。
耶律姓的来源,姓耶律的名人耶律
望出契丹国。
耶律楚材(1190一1244),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大臣。
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契丹族,辽皇族之后。
世居金中都(今北京),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
成吉思汗十年(1215)被召用,甚受信任。
随成吉思汗西征,劝戒妄杀。
后任事近三十年,官至中书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元代立国规模多由其奠定。
亦善诗文词翰。
窝阔台汗死,乃马真皇后称制,渐被排挤。
死后追封为广宁王,谥文正。
其墓在颐和园。
著有《湛然居士集》、《西游录》及《庚午元历》等。
1 / 1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法库老故事】法库的历史遗迹见证契丹族的历史本平台版主原创文章请您多指正我不是辽文化的制造者,我只是辽文化的传播者。
——刘希千法库法库,位于辽河西岸,是一片辽阔的黑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便激荡着历代先人无数的期冀与热望,充溢着古往今来流贯在这片土地的雄阔与豪气,这里共同成就了多民族在这里锦帽貂裘、弯弓射虎,平岗千骑,击筑放歌大舞台。
特别是在辽代,在法库的历史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契丹族的先人曾在法库驻足,从契丹族的形成、壮大、建国、直到辽灭亡,每一时期都在法库留下印记。
我们不免会问:契丹族是怎么形成的?它和乌桓族、鲜卑族、女真族和匈奴族有什么联系吗?契丹族在形成到契丹建国这段历史发生过什么?和法库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疑问,沿着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让我们穿越历史,寻访契丹尘封在浩瀚历史长河的足迹。
东胡族先民一、契丹族的形成及早期在法库留下的足迹契丹族源于古族东胡族一支鲜卑族演变而来的。
东胡族是我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早在商时既见诸史载。
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于燕国(今北京一带)北部和东北部即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和西哈木伦河流域,后被燕国大将秦开击散。
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分别为拓跋(魏)、宇文(周)、慕容(燕)、和段部等各部,此外还有衍生的柔然,契丹和库莫奚。
宇文部衍生的是契丹和库莫奚。
契丹含义,通过引用蒙古语,突厥语,通古斯语等语音作比较研究,或通过对已发现的契丹文字进行解读,释契丹为“镔铁”“刀剑”“部酋名”、“奇首领地”等义,目前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
鲜卑族的历史包含着契丹族形成历史,慢慢的才有后来青牛白马的图腾传说。
鲜卑族,名称有吉祥与神兽的的意义,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花鼓勒河附近。
2世纪时鲜卑曾占据匈奴领地,称雄塞北。
4世纪陆续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南凉、北魏等国。
内迁鲜卑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部解体,人民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隋唐时渐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融合。
【宋朝历史】辽史:公元1131年耶律大石建西辽耶律大石(1094~1143)是辽太祖第八世孙。
1122年,在辽南京拥立耶律淳,建北辽,统领北辽军事。
耶律大石在同金兵的作战中被俘。
1123年9月,他领兵逃出,到夹山见天祚帝。
1124年,耶律大石杀辽北院枢密萧乙薛,领兵北走。
1130年自立为王,在可敦城募集诸部落军兵1万多人,经回鹘向西而行。
1131年称?,号天?皇帝,年号延庆,重建辽朝,史称西辽。
1134年,建都八刺沙衮。
辽国乐舞契丹整个民族都能歌善舞,辽代的宫廷乐舞,从功能和形式上看,主要可以分为宫廷宴享乐舞和祭祀礼仪性的雅乐舞两大类。
宫廷宴乐舞,是经后晋传入辽的唐代宫廷“燕乐”、“坐、立部伎”的部分乐舞和“大曲”的某些舞段,辽称大乐。
大乐多在元旦举行宴会盛典时使用,同时还要演奏“曲破”。
“曲破”也源于唐,是唐“大曲”中快节奏舞蹈。
另一种宫廷宴乐舞“散乐”比大乐更早一点传入辽宫。
散乐实际上是汉代百戏传统的延续,与北宋宫廷的散乐极相似,包括歌舞、角抵、俳优杂剧、马戏等多样节止。
一般在皇帝生辰、宫廷册封仪典、宴请使臣等场合应用。
散乐较大乐更加活泼、欢快,娱乐性更强,适合于酒宴上助兴。
辽宫的宴乐舞也并非全自中原引进,其中元旦晚上皇帝宫廷宴饮时间必用的“国乐”就是契丹民族的传统乐舞。
宫廷乐舞中的“雅乐”则完全仿效中原汉制,它是从后晋和北宋宫廷吸收的,大多在元旦朝贺、尊号册礼等严肃仪典的场合使用。
辽国乐舞所以形成这种蕃汉兼采的风格,是因为契丹民族与中原汉族紧密联系的结果。
契丹人对汉族文化主动积极地吸收兼融的态度,在乐舞的风格上蓄汉兼采的独特性由此而形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统一契丹八部称帝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辽朝(公元916---1125年,共210年)是五代十国和北宋时存在的、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疆域东北到今日本海,南到今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北到今色楞河、石勒喀河一带。
它为我国北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辽共有九帝,其中病sǐ的六帝;在内争中被shā的一帝;被暴动的奴隶shāsǐ的一帝;国亡被俘后被shā的一帝。
所附的应天后和萧太后均为病sǐ,东丹王耶律倍在内争中失败,逃往后唐,后被李从珂派人shāsǐ。
而在辽朝灭亡之际和之后,辽贵族先后建立了了北辽政权(公元1122—1123年,共2年)和西辽政权(公元1124—1218年,共95年)其中北辽共有4个帝王(包括萧德妃),其中病sǐ的2帝;在内争中被shā的2帝。
西辽共6帝(包括感天后、承天后),其中病sǐ的2帝;在内乱中被shā的1帝;被废后病sǐ的1帝;国亡被蒙古军俘shā的1帝;后事不明的1帝。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祖,名耶律阿保机(公元872—926年),小名啜里只,汉名亿。
契丹族贵族,统一契丹八部称帝。
病sǐ,终年55岁,葬于祖陵(今辽宁省林西县木叶山)。
耶律阿保机,契丹族迭剌部人,出身于耶律氏的贵族家庭。
公元901年任本部的夷离堇(管理军马的官职),后因战功于公元906年升为于越(掌握部落联盟军、政大权韵官职),公元907年被选举为契丹可汗。
公元912年,他平定了反对他的耶律刺葛等内乱,以献食盐给本地七部反对派首领,并邀犒劳,备“牛酒会盐池”,暗设伏兵,shā尽了诸部大人,统一了契丹8部,并控制了邻近的女真,室韦等族。
公元916年自称天皇王,建立起契丹奴隶主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附近),建年号为“神册”。
耶律阿保机称帝后,于923年攻取营(今辽宁省朝阳县),平(今河北省卢龙县)等州。
公元924年率军西征,平服了漠北阻卜等部。
在位期间,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制作契丹文字,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商业贸易,推进了契丹政权的封建化过程,成为当时我国北方的—个强大政权,给五代各政权及以后的宋朝以很大的威胁。
契丹人的一族二姓(下)契丹人姓什么萧氏的由来萧氏本是汉族姓氏。
在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之句。
郑樵《通志》称,宋国微子启之后人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建立萧国,故其子孙遂以萧为姓。
清代学者张澍认为:“箫姓即萧也,古人往往萧为箫,系借用字。
后世不学者遂以箫为姓,犹苻、符互易也,或为指箫为姓。
”辽代后族姓萧,是借用汉族姓氏。
契丹萧氏的出现,比耶律氏晚得多。
至于契丹萧姓之由来,却有两种不同说法,始终难以统一。
1.辽太祖改后族为萧《辽史・后妃传》称:“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
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乙室又作乙室已,辽内四部族中有“国舅帐拔里、乙室已族”可以为证。
又,辽太祖二十部中有乙室部,其部始建于阻午可汗之世。
部与族有所不同,部是部落,族是家族,乙室已族或为乙室部内之家族名。
乙室已、拔里二族,早在遥辇阻午可汗时代就存在了。
《辽史・营卫志》记载:“涅里相阻午可汗,分三耶律为七,二审密为五……三耶律:一曰大贺,二曰遥辇,三曰世里,即皇族也。
二审密:一曰乙室已,二曰拔里,即国舅也。
”据此可知,乙室已、拔里属于二审密。
当时,二审密为耶律氏通婚对象,故有国舅之称。
乙室已、拔里为氏族之名因何而来?古代许多姓氏来源于氏族之名。
故疑乙室已、拔里是国舅即后族最初的姓氏。
当时,耶律氏是人口众多的大姓,乙室已、拔里两个姓氏集团分别与其通婚,是完全可能的。
在辽建国前,中原汉儒就已进入契丹人中,辽太祖非常了解汉族文化,会讲汉语,由于敬重刘邦,将耶律氏“兼姓刘氏”,由于羡慕萧相国,将后族乙室已、拔里改为萧氏。
宋朝人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也有相似的记载。
阿保机用改姓的办法来激励皇族和后族,可谓用心良苦,老谋深算。
不过仔细推敲《辽史》的文字,耶律氏只是“兼称刘氏”而已,兼称即别称,并没有完全改成汉姓,只有到了金代耶律氏才改为刘氏。
不过乙室已、拔里“遂为萧氏”,倒是真正改用汉姓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耶律大石的生平事迹耶律大石西征过程是怎样的
导语:耶律大石,契丹族,与耶律阿保机的亲缘关系,西辽的建立者。
为人勇猛,精通汉文化,精通骑射,推广了汉文化。
所建立的西辽国繁盛至极,曾使
耶律大石,契丹族,与耶律阿保机的亲缘关系,西辽的建立者。
为人勇猛,精通汉文化,精通骑射,推广了汉文化。
所建立的西辽国繁盛至极,曾使契丹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耶律大石简介和耶律大石西征建立西辽过程是怎样的。
耶律大石的生平事迹
幼年的耶律大石好学,对文学和文化很有兴趣,以致于他不仅擅长契丹文化还精通汉文化为后来汉文化治国奠定了基础。
而且耶律大石也继承了契丹人民的骑马射箭,技术精准。
后来中了进士成为辽国史上唯一的契丹进士。
耶律大石所在年代正是辽国的衰退时期,此时因辽道宗的昏庸,国力已不如从前,加上更加无能的天祚帝,金国的崛起,北宋的攻击,辽国可谓是身处险境,腹背受敌。
但是军事才能杰出的耶律大石却巧用疲惫不堪的辽兵将北宋长达数十年的王安石变法失败,大败北宋。
公元1122年,金国大举进攻辽国,无能的天祚帝还不听建议,指挥失败白白为金国添加士兵。
后天祚帝逃往,耶律大石因国不可无主便拥耶律淳为帝,他官为军事统帅。
后因此被天祚帝记恨,且天祚帝坚持攻金,耶律大石认为不妥进谏不被采纳,负气带着200名亲兵逃走。
耶律大石经过5年修养,养兵蓄锐,拉拢其余小支部队,又与北宋联盟攻打金国。
后有方针的向西征,巩固和提升势力,建筑了一座迷里城,且利用当地条件壮大了队伍。
生活常识分享。
辽代契丹族姓氏及其分布摘要:契丹族只有耶律与萧二姓,这种姓氏制度与其婚姻制度有直接关系。
契丹族二姓的来源同他们部落所居地名有关,也与中原汉姓的攀附有关。
通过对二姓分布地区的考察,不仅可以了解其人口的分布、迁移历史轨迹,也可以看出二姓联系紧密,不仅政治上保证了辽国的政体稳定,在军事上也是国家安全最是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辽代;契丹姓氏;耶律辽代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是契丹族,其人口总量在全国人口中虽不占多数,但在辽代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契丹族姓氏是研究辽代姓氏问题的重要内容。
此前蔡美彪、都兴智及日本学者爱宕松男先生对契丹族的姓氏来源曾做过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其姓氏制度、数量、分布,从一个侧面了解其人口的分布、迁移历史轨迹,从而进一步了解契丹王朝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结构。
一、契丹族的姓氏制度辽圣宗太平九年《萧仅墓志》载:“恭闻惟天既显于二仪,我国爰分于两姓。
耶律世保承祧之业,箫氏家传内助之风。
”①说明辽代契丹族只有耶律与萧这两大姓氏,并且耶律氏的地位是“承祧”,萧氏的地位是“内助”,即一为皇族,一为后族。
这种现象不仅中原历代王朝所未有,即使在其他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中也没有发现第二个,这一点较难理解,甚至元修《辽史》时也困惑不已。
通过统计《辽史》诸传中的姓氏结构可以看出,属于耶律氏族系的有87人,属于萧氏族系的有47人(抛开宗室、后妃等传中的皇室成员),分别占到总入传人数的28.53%和15.41%,合计占总传主人数的43.94%,二姓之地位可见一斑。
辽代的这一姓氏制度集中体现在婚姻方面。
辽朝建国以后确立了耶律姓与萧姓之间的互为婚姻的制度,即“皇族惟与后族通婚”,并且成为辽朝的基本国策。
耶律与萧二姓的产生从原因、目的、意义来看,无不与婚姻制度相联系。
辽政府对皇族与后族的夫妻婚配、结合有明文规定,如《契丹国志》即载:“番法,王族惟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
其王族、后族二部落之家,若不奉北主之命,皆不得与诸部落之人通婚。
从大贺氏到遥辇氏再到耶律氏,浅析契丹的缘起发展及兴盛引语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
登国中,国军大破之,遂逃进,与库莫奚分背。
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多为寇盗。
真君以来,求朝献,岁贡名马。
显祖时,使莫弗纥何辰奉献,得班飨于诸国之末。
归而相谓,言国家之美,心皆忻慕,于是东北群狄闻之,莫不思服。
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马文皮人献天府,遂求为常。
皆得交市于和龙、蜜云之间,贡献不绝。
太和三年,高句丽窃与蠕蠕谋欲取地豆于以分之。
契丹惧其侵轶,其莫弗贺勿于率其部落车三千乘众万馀口,驱徙杂畜,求入内附,止于白狼水东。
自此岁常朝贡。
后告饥高祖矜之听其入关市籴。
及世宗、肃宗时,恒遣遭使贡方物。
熙平中,契丹使人祖真等三十人还,灵太后以其俗嫁娶之际,以青毡为上服,人给青毡两匹,赏其诚款之心,余依旧式。
朝贡至齐受禅常不绝。
上面这一段文字,取材于《魏书.契丹传》。
契丹,作为一个在北魏年间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经历了隋、唐时期的发展,终于在五代与宋之时,达到了鼎盛的的时期。
作为一个原始的游牧民族,契丹又是怎么一步步的发展成封建王朝呢?它又是靠着什么样的契机,成为宋、辽、西夏之际最为庞大的王朝呢?让我们一起拨开历史的面纱,去了解辽王朝是如何的兴起,发展和鼎盛的吧!契丹的缘起契丹人实际上是出自于匈奴中的鲜卑人。
契丹人一出现在历史上,就已经不是最原始的发展阶段,而已经处在部落联盟时期了。
关于契丹人的来源,契丹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虽然是类似于神话,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契丹人早期活动的蛛丝马迹。
“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而下,复有一妇人乘小车驾灰色之牛,浮潢河(今西拉木伦河)而下,遇于木叶之山,顾合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是生八子,各居分地,号八部落”。
这其中所称的八部落,就是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吐六于、羽真侯等八个部落,历史上称之为“古八部”。
契丹族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
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契丹原来是东部鲜卑的一支。
344年,由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攻破宇文部,契丹遂从鲜卑族中分裂出来。
后游牧与潢河与土河一带。
契丹在北朝时,分8部。
隋唐时期分10部(一说唐时为8部)。
在唐朝初年,契丹人中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
当时北方草原突厥称雄,契丹酋长就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
唐太宗贞观以后,酋长窟哥率部内属,唐臵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臵十州,授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赐姓李。
大贺氏联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遥辇氏部落联盟,首领称可汗,依附于后突厥汗国。
745年,后突厥汗国为回纥所灭,此后百年间,契丹人一直为回纥汗国所统治。
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907年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民间或称大蕃。
太宗大同元年(947)改国号为大辽,984年又改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复号大辽。
人们习惯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统称为辽朝。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
在金军的进攻下,辽朝于1125年灭亡。
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一部分人向北进入漠北地区,后向西发展,征服了今天中亚的广大地区。
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又称‚哈喇契丹‛,成为当时中亚地区的强国。
西辽1218年为蒙古所灭。
后契丹人多同化于汉人、蒙古人中。
‚契丹‛民族从此消逝。
契丹大字与契丹小字契丹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契丹原先没有文字。
公元920年春正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创制契丹大字,秋9月制成,诏令颁发。
这种大字是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笔划而成的。
解放前辽庆陵出土的‚哀册‛上所写的文字,都是大字。
后来在庆陵壁画上和许多辽代陶器上,也发现这种契丹大字。
契丹政权的延续: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政权辽朝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建立,初定名为契丹,辽太宗执政时期,更名为辽,共享国209年,历时9帝。
在辽朝政权尚未灭亡,岌岌可危之时,辽宗室耶律淳建立了北辽,联合西夏共同抗金;覆灭之后,耶律大石、耶律留哥、耶律厮相继建立了西辽、北辽、后辽等政权,是契丹民族辽朝的延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
辽朝帝王世系表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八代孙,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远房堂兄弟的关系。
根据《辽史》记载,耶律大石考中进士,且在殿试位列第一,从而成为状元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应奉一职。
但学者研究,契丹贵族做官是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推荐的,而辽朝科举考试,实际上是专为汉人设置的,是不允许契丹人参加的。
辽兴宗时期,曾经有契丹贵族耶鲁蒲鲁,因参加科举高中而被告发,辽兴宗下令抽了耶鲁蒲鲁父亲200鞭子,以示惩戒。
尽管耶律大石参加科举高中一事存疑,但其文武双全,不仅通晓辽、汉两种文字,还保持着契丹民族的“精于骑射”,历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等职。
辽建国之后,一直保留着契丹民族的游牧习俗,随着四时季节转徙,故辽代形成了以皇帝四时捺钵(行营)的制度,建立了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的五京制。
辽末的政治腐败,内外矛盾激化,辽中京城于公元1122年,被金兵攻克,天祚帝仓皇从南京城出逃,身后留下一帮大臣为之断后。
辽朝的五京此时,担任辽兴军节度使的耶律大石一度被俘,从金兵阵中逃脱后,收集残部,与天祚帝汇合。
天祚帝得到耶律大石所部,加上室韦谟葛失部族的支持,认为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反攻。
耶律大石则认为操之过急,其向天祚帝进言: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两路,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及陷云中则奔夹山。
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以致举国汉地皆为金人所有,国势微弱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
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
契丹民族发源于两河流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处于中原、东北、漠北地区的强敌环伺之下,其中漠北地区,经过将近二百年的反复征服平定后,辽帝国始终在这块区域保持着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辽建立后,以五京为中心的农耕地区,是辽帝国的经济中心,是赖以生存的根本。
•我们一起去战斗!—从状元到皇帝的耶律大石•从状元到皇帝——战斗一生的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男,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世孙。
但由于是小儿子的小儿子的......小儿子,所以到了耶律大石这一代,已经没有了世袭的官职和爵位。
不过耶律大石有不是世袭的学问,他在辽天庆五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殿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俗称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不久升任翰林承旨。
契丹语称翰林为林牙,所以耶律大石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
翰林承旨是皇帝的近臣,耶律大石又是宗室,而且是宗室远支,这种身份使他既不会背叛皇室,又不会威胁皇权,再加上有才华,所以深受皇帝耶律延禧的喜爱。
按照常理,耶律大石的前途一片光明,而且事情的发展最初也确实如此。
在短短的五年之内,耶律大石先手升任泰州刺史、祥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成为辽国重要的封疆大吏。
然而好景不长,这时的皇帝耶律延禧喜爱游猎,腐化堕落,不理国政,人民起义此伏彼起,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愈演愈烈,各部首领也纷纷叛辽。
更要命的是,在各部首领之中,有一个牛皮哄哄的人物完颜阿骨打,把耶律延禧打的抱头鼠窜。
辽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大辽皇帝耶律延禧本人率领五千亲军逃亡,从此音讯皆无;留守帝都的重臣们居然找不到皇帝。
因此,宰相李处温、奚王萧干等重臣决定拥戴宗室耶律淳为新皇帝,史称天锡皇帝,这个小小的政权称为北辽。
耶律大石支持了这次拥戴,因而进入北辽政权的核心层。
面对金国的军事压力,耶律大石分析局势,认为北辽管辖领地十分狭小,只有燕、云、平及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因此主张向金国称臣,同宋国结好。
然而金宋两国都不接受耶律大石的“好意”,尤其是宋国,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天赐良机。
主持大宋军务的大太监童贯派遣杨可世率轻骑数千,直逼北辽都城燕京,准备给北辽来个斩首行动,并抢在金军之前夺取燕云十六州。
守土有责,身为辽兴军节度使伏击了这支偷袭部队,将其全歼。
——在这之前,耶律大石还没有打过仗,而是一位状元郎。
辽朝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或称辽国、大辽、契丹,简称辽,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目录辽国历史简介崛起与建国南下中原衰退与稳固圣宗盛世三国鼎立道宗中衰与女真威胁分裂与灭亡西辽续国疆域区划皇帝年表辽国东丹北辽西辽东辽后辽政治制度五京制度捺钵制度辽朝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辽朝文化文学与文字宗教艺术科技辽朝兵制生活习俗辽朝外交历史事件辽国历史简介崛起与建国南下中原衰退与稳固圣宗盛世三国鼎立道宗中衰与女真威胁分裂与灭亡西辽续国疆域区划皇帝年表辽国东丹北辽西辽东辽后辽政治制度五京制度捺钵制度辽朝经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辽朝文化文学与文字宗教艺术科技辽朝兵制辽朝外交历史事件展开宋辽时期全图编辑本段辽国历史简介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改汗称帝,正式定国号为“辽”,后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击退,还都幽州、上京,983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
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
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辽国地图(6张)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元朝前身)所灭。
历史大融合:曾经显赫一时的契丹一族是谁的后裔?如今身在何地?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最为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黑山白水之间。
不过与匈奴、东胡、突厥这些在华夏土地上很早就曾出现过并且有过辉煌历史的游牧民族相比,契丹一族的崛起显得要晚的多了。
契丹族称始见于《魏书》——《契丹传》,既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北魏时期。
当时的北魏称这个民族为“登国”。
而详细记录契丹族历史的史料,最早应该就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了。
《资治通鉴》上记载了早期的契丹族和高句丽之间的数次战争,陷高句丽八部落。
据此推断,契丹族以契丹为号,不会迟于406年,甚至要比北魏建国称号早11年。
1、契丹一族的崛起契丹族的来源有两说:一说源于东胡或鲜卑宇文部,一说源于匈奴。
还有历史学家认为契丹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
契丹出自东胡或鲜卑宇文部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鲜卑出自东胡,《后汉书》等有明确记载。
契丹来源于鲜卑或鲜卑宇文部,则是唐代人的说法。
契丹为“匈奴之种”,则是数百年后宋人的说法。
当然,鲜卑族的成分很庞杂,其中确实有不少来自匈奴的“余种”,宇文部更是如此。
公元89—105年(后汉和帝永元年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
然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皆自号鲜卑”了。
此后,在与原东胡种的鲜卑人长期错居杂处中,由于相互通婚等影响,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当然不能把又经历了数百年后的契丹人看作是“匈奴之种”,何况民族不是血缘集团,它在形成过程中虽有一个主源,但仍是多源多流的。
契丹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认为其始祖发迹在木叶山。
还有一个观念认为死后灵魂要回到黑山去。
木叶山和黑山都在鲜卑故地,这可以帮助说明契丹确实源出鲜卑,并非匈奴遗种。
公元6世纪初,契丹族游离于中国东北地区,还是部落联盟。
到了唐朝部落间交往与战争开始密切,曾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
耶律大石耶律氏,辽朝国姓。
源于契丹族鲜卑分支宇文部支,出自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耶律氏。
耶律氏。
辽朝国姓。
源于契丹族鲜卑分支宇文部支。
出自唐朝末年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
属于以家族名称为氏。
《辽史卷一百十六》记载。
辽国国族都以耶律为姓。
而以“以汉字书者曰耶律。
萧。
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
石抹”是没有证据的。
是“无可考”的。
耶律姓名人极其多:耶律阿保机。
耶律倍。
耶律休哥。
耶律海里。
耶律大石。
耶律沙。
耶律屋质。
耶律石柳等。
基本概述。
耶律
历史演变。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
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流域。
以游牧为主。
全族分为八个部落。
各有经选举产生的“大人”。
大约在唐代初年。
契丹族已经形成了由八部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
八部“大人”推举一人做联盟首领。
称为可汗。
可汗以旗鼓为权力的标志。
一三年一任。
期满重选。
可汗虽由选举产生。
但一般总是某一强大家族的成员。
唐代前期是大贺氏。
后期转为遥辇氏。
在大贺氏时期。
契丹族的阶级分化已很明显。
在遥辇氏时期。
契丹的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可汗的职位渐趋固定。
不再三年一更换;并设有国相。
作为联盟的军事统帅。
大约在五代初年。
契丹族在其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国家。
在遥辇氏联盟后期。
由于五代的中原混战。
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
躲避战乱。
汉族的先进生产及其他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离中原较近。
所以发展最快。
势力超过了其他七部。
迭剌部的夷离堇一直由耶律氏家族世袭担任。
这个家族从阿保机的八世祖耶律雅
里重新整顿契丹部落联盟。
担任夷离堇之后。
就进入了契丹社会的上层。
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
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
辽国耶律皇族。
耶律大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辽天祚——耶律延禧。
姓氏渊源。
《辽史卷一百十六》记载。
辽国国族都以耶律为姓。
而以“以汉字书者曰耶律。
萧。
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
石抹”是没有证据的。
是“无可考”的。
《辽史卷一百十六》:耶律氏。
萧氏。
《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
继书皇后萧氏。
则有国之初。
已分二姓矣。
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
译者以世里为耶律。
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
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
为宣武军节度使。
其妹复为皇后。
故后族皆以萧为姓。
其说与《纪》不合。
故陈大任不取。
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
萧。
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
石抹。
则亦无可考矣。
其他相关。
到了耶律阿保机的祖父耶律匀德实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时。
该部落已有了发达的牧业和农业。
势力强大。
社会经济发展也很快。
开始由原始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的奴隶制国家过渡。
耶律氏在辽。
金。
宋时期发展到巅峰。
元朝以后开始逐渐衰落。
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
纷纷转改为其他汉姓。
耶律氏,辽朝国姓。
源于契丹族鲜卑分支宇文部支,出自唐朝末年契丹迭剌部耶律家族,属于以家族名称为氏。
《辽史卷一百十六》记载,辽国国族都以耶律为姓。
而以“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是没有证据的,是“无可考”的。
耶律姓名人极其多:耶律阿保机、耶律倍、耶律休哥、耶律海里、耶律大石、耶律沙、耶律屋质、耶律石柳等。
基本概述历史演变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流域,以游牧为主。
全族分为八个部落,各有经选举产生的“大人”。
大约在唐代初年,契丹族已经形成了由八部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
八部“大人”推举一人做联盟首领,称为可汗。
可汗以旗鼓为权力的标志,一三年一任,期满重选。
可汗虽由选举产生,但一般总是某一强大家族的成员,唐代前期是大贺氏,后期转为遥辇氏。
在大贺氏时期,契丹族的阶级分化已很明显。
在遥辇氏时期,契丹的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可汗的职位渐趋固定,不再三年一更换;并设有国相,作为联盟的军事统帅。
大约在五代初年,契丹族在其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国家。
在遥辇氏联盟后期,由于五代的中原混战,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躲避战乱。
汉族的先进生产及其他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离中原较近,所以发展最快,势力超过了其他七
部。
迭剌部的夷离堇(部落酋长或联盟军事首长)一直由耶律氏家族世袭担任,这个家族从阿保机的八世祖耶律雅里重新整顿契丹部落联盟,担任夷离堇之后,就进入了契丹社会的上层,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
姓氏渊源
《辽史卷一百十六》记载,辽国国族都以耶律为姓。
而以“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是没有证据的,是“无可考”的。
《辽史卷一百十六》:耶律氏、萧氏,《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二姓矣。
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译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
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
其说与《纪》不合,故陈大任不取。
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则亦无可考矣。
其他相关
到了耶律阿保机的祖父耶律匀德实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时,该部落已有了发达的牧业和农业,势力强大,社会经济发展也很快,开始由原始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的奴隶制国家过渡。
耶律氏在辽、金、宋时期发展到巅峰,元朝以后开始逐渐衰落,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纷纷转改为其他汉姓。
《辽史卷一百十六》:耶律氏、萧氏,《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二姓矣。
有谓始兴之地曰世里,译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
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
其说与《纪》不合,故陈大任不取。
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则亦无可考矣。
《辽史卷一百十六》:耶律氏、萧氏,《本纪》首书太祖姓耶律氏,继书皇后萧氏,则有国之初,已分二姓矣。
有
谓始兴之地曰世里,译者以世里为耶律,故国族皆以耶律为姓。
有谓述律皇后兄子名萧翰者,为宣武军节度使,其妹复为皇后,故后族皆以萧为姓。
其说与《纪》不合,故陈大任不取。
又有言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则亦无可考矣。
耶律阿保机与契丹建国.中国网.xx-05-14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