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ppt教学课件【完美版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48
第10课《三峡》课件(共17张ppt)(共17张PPT)三峡第2课时翻译语句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朗读课文,说说本文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表现出三峡的哪些特征。
课文研读第1段:概述三峡山势特点——山高岭连。
第2段:写三峡夏季的水势特点——水势浩大,水流湍急。
第3段:写春冬时节三峡的景致——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第4段:写三峡的秋景——水枯气寒,万物萧条。
课文研读2.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
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合作探究1.在写夏水时,是如何突出夏水的水势特点的?先突出水势之大,只用了一个“襄”字便将水势极大的特点凸显出来,并用“沿溯阻绝”一词借航道被阻断来侧面表现水势之大。
接下来又描绘了水势之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