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导学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0 KB
- 文档页数:7
秦兵马俑导学案
14、秦兵马俑
一、自主预学
(一)资料链接
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秦始皇陵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
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众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
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
(二)自主学习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多读几遍课文,做到读正确流利。
2、读读下面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所向披靡南征北战
目光炯炯跃跃欲试若有所思鸟瞰颔首
3.从课文的阅读,我知道这篇课文的结构是:
二、交流展示
1、文章的哪部分具体讲兵马俑的?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这句话是:
起的作用是:
2、第二段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在书中勾画出来。
3、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体现在课文哪些部分?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注在词语下面),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兵马俑,用“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个性特点。
4、阅读第九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马俑神态的词语,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三、实践应用
回顾全文,课文带领我们欣赏了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秦兵马俑,你能从课文中发现一些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写法吗?
我能用我发现的方法写一段话:。
《秦陵兵马俑》一、本课语言表达特点简析《秦陵兵马俑》是上海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作者看到兵马俑的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后所产生的联想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读来使人如临其境。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语言表达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联想的方式,把静态的事物写成动态的,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生命力。
如“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
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
”在些描写中,作者紧紧抓住它们动作神态的特点,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其惟妙惟肖。
最为精彩的是作者通过“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这一联想把它们一下都写活了,它们都有了生命力了。
全文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是作者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的文字体现。
作者通过这一种方法,把各种俑都写活了,把它们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的面前,更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教师上课时应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教学,其他的知识点可以从略处理。
二、本课语文目标的制定本课的语言表达特点主要有三:1、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
2、通过兵马俑的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的描写,展现其特点。
3、能运用联想的写作方式,把静态的事物写成动态的。
根据以上特点,我确定本课的主要语文目标:能运用联想的写作方式,把静态的事物写成动态的。
理由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个特点利用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点这一方式学生已经理解了。
第二个特点运用外貌、神态、动作来描写人物的这一方法,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经常出现。
而运用联想的写作方式,把静态的事物写成动态的,使事物栩栩如生,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表达方法。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其主要政绩:(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二、发展阶段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三、探索评价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
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简介本教案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并通过活动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目标- 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探索兵马俑的制作和发现过程- 分析兵马俑的特点和造型风格- 启发学生对历史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教学内容1. 历史背景通过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造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代历史的兴趣。
2. 兵马俑的制作和发现讲解兵马俑的制作过程,包括制作材料、工艺和技术。
介绍兵马俑的发现过程,以及对历史和考古学的重要意义。
3. 兵马俑的特点和造型风格解析兵马俑的特点,如数量、规模、装备、服饰等方面,并探索其造型风格的特点。
4. 保护和研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研究兵马俑,培养他们对历史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活动建议1. 观看视频和图片选择一些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引发对兵马俑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3. 制作模型引导学生参考兵马俑的造型风格,使用纸板等材料制作简单的兵马俑模型,加深对兵马俑的了解。
4. 考古挖掘游戏设计一个小型考古挖掘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考古学家的工作,加深对兵马俑发现过程的理解。
扩展阅读提供一些相关书籍和文章的推荐,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
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过程和特点,培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并通过活动和讨论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秦兵马俑导学案一、前置知识在学习秦兵马俑前,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1.秦朝简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统一了中国的各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如律令制度、货币制度、度量衡标准等。
秦始皇是秦朝的始建者,他在位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长城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
2.秦兵马俑简介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是中国古代的兵器专门加工厂,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器械的重要见证。
兵马俑分为三个坑和一个配殿,统计已经出土的兵马俑数目达到8000余件,仍有许多未发掘。
二、探究问题1.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兵马俑?秦始皇为了展现自己的威严和统治地位,将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到陵墓的建造中。
而兵马俑则是作为防卫秦始皇陵的守护者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保护秦始皇在阴间的安全。
同时也表达了秦始皇“天下一统”的骄傲和对生命的无限权力。
2.兵马俑的升级演变最初的兵马俑是以小规模的木头、泥质雕塑为主,这也是古代墓主人为保护自己在地下寿命的起源。
而后,兵马俑不断精致化、越来越大型、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提升。
这说明大规模代表着地位越高,也代表着制度的更加进步。
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世界考古学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奇观之一。
3.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地下发现了秦兵马俑的一部分。
之后,在经过20多年的长时间发掘,人们才逐渐地了解了兵马俑的规模和重要性。
三、拓展思考1.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还会做哪些事来表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2.在中国古代,陵墓建造非常注重墓主人的生前地位,这种行为和现代人是否有些相似之处?请简析。
四、思考题1.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现状如何?2.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人们迄今仍乐于钻研探寻兵马俑的历史价值?五、结语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优秀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创生开放自主对话*19、秦兵马俑使用人班级主备人:电子审核人:【我的学习目标】⒈认识8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流程】一、一读课文1、我了解到秦兵马俑的资料有(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
)。
2、我能正确地读词语,读给我的小伙伴听。
身材魁梧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绝无仅有身披铠甲个性鲜明手执缰绳颔首低眉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头戴鹖冠我能给这些词语分分类:外貌:()秦兵马俑的特点:()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地位:()3、我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或重点句子来形容秦兵马俑给我留下的印象。
关键词:()重点句:二读课文:我能用画结构图的方式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订正栏军阵数量骑兵俑有的有的秦兵马俑个性鲜明二、三读课文1.“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作用?课文通过对秦兵马俑()个方面的介绍来表现“举世无双”?课文和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是()2.课文第二自然段着重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做一做书注。
特点:方法: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课文写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请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词句,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做一做书注。
5.阅读第八自然段,“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用“————”划出能表现“艺术珍品”的句子;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三、拓展1、读一读,选一选:下面生字的读音你能拿得准吗?金冠(guān guàn)匀称(chèn chéng)千乘(chéng chèng)之国着(zhuózháo )装特殊(shū chū )摩天大厦(xiàshà2、想一想,填一填:下面的词语搭配你会填吗?想一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的气势;()的工艺;()的个性;()的身材()的体格;()的神态;()的体态;()的刀片3、八千多个兵马俑,没有哪两个是完全一样的,请充分发挥你的想像,接着用“有的……好像……”的句式,再写出几种兵马俑的神态吧。
《秦兵马俑》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
的确,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一出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无数的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赌气威武壮观的风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者轰动中国、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
齐读标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2)检查自读情况·二人小组互读课后生字,念准字音并给生字组词。
·四人小组理解新词,然后以小组汇报三、知识达标1·认读下列词语拱形队伍战靴跪倒模拟铜戈军吏擎天柱2·补充词语,所向披()举世无()惟()惟()若有所()神态自()南()北()四、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晓大意:课文主要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
总面积达()平方米,坑内有兵马俑近()个。
类型主要有将军俑、()、()、()、()、()。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设问导读: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特点的?(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课文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三、精读第二自然段:1·找中心句2·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4·站在高处鸟瞰,会联想到什么?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宏大的规模气势。
19、《秦兵马俑》导学案一、温故互查1.选一选金冠.(guān guàn)匀称.(chân)千乘.(chãng shâng)之国似.乎(sìshì) 摩天大厦.(xiàshà)将.领(jiāng jiàng)身着.短甲(zháo zhuó)享誉.(yùyǜ)踏.上征程(tātà)俑坑.(kēng kāng) 鸟瞰.(kàn gǎn)魁.梧(guǐkuí)拼搏.(bóbuó)南征.北战(zēng zhēng)所向披靡.(mǐmí)2.词语搭配()的气势()的工艺()的个性()的身材()的体格()的神态()的体态()的刀片3.填一填()模宏大所向披()类()众多()首挺胸久经()场()负重任体态匀()()空而起神态各()()兵百万()无仅有巍然()立4.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1)绝:①断绝;②完全没有了;③独一无二的;④极、最。
绝无仅有()走上绝路()绝佳选择()(2)举:①全;②往上托;③兴起;④推选。
举世无双()举办奥运会()举重比赛()(3)张: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紧缩的东西放开;②陈设,铺排;③看,望;④量词。
张弓搭箭()东张西望()张灯结彩()二、设问导读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你喜欢哪一部分,划出来,加上批注。
三、自学检测四、巩固练习片段一: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中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博;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三年级上美术导学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掌握兵马俑的基本构造和特点;•能够运用线条和形状表现兵马俑的形态和气势;•能够运用不同色彩表现兵马俑的表情和特征。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绘制兵马俑。
(1)引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兵马俑的形象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向往。
(2)讲解•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说明其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贡献和重要意义。
(3)观察•展示不同种类的兵马俑和不同的姿势,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其形态和特点。
(4)模仿绘制•给学生时间仔细观察兵马俑的细节和特点,然后通过线条和形状的构造,模仿绘制兵马俑的基本形态和气势。
(5)上色•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色彩给兵马俑上色,强化对不同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6)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兵马俑作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和学习。
3.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模仿绘制兵马俑,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热爱。
•如何将兵马俑的气势和特点通过线条和形状表现出来;•如何描绘兵马俑的表情和特征,使其更加生动和形象。
三、教学反思本次美术课程通过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观察和模仿兵马俑的形象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和创造力。
在上色和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与其他同学分享,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14 秦兵马俑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学习重点:1、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974年,在山西临潼县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制作精巧、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就是举世无双、享有盛誉的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齐读)二、出示目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顺句子。
2、小组内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纠正错误。
3全班交流①强调易错字词。
②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
画出过渡段,分段归纳段意。
②全班交流概括段意的情况探讨全文的结构特点。
③体会“规模宏大”。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语句。
(2)小组交流①读好相关的句子。
②抓住重点词语说体会。
5、展示质疑。
(三)检测反馈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所向披靡(mí mǐ) 擎着利剑(qíng qín ) 战车千乘(shèng chéng) 惟妙惟肖(xiāo xiào )2、积累文中你喜欢的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感知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了解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学习难点:从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导学过程: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目标,合作交流。
(一):体会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思考①找一找兵马俑有哪些类型。
②读一读圈出最能体现兵马俑个性特点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导学案备课人:王玉珍主讲人:王玉珍一、课标要求: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在打开教材的一刻,便被兵马俑那恢弘壮丽的场面所震撼——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排列整齐、兵种齐全、浩浩荡荡、威风逼人的“复活军团”,人们仿佛看到秦军将士驰聘疆场、奋勇冲杀的身影,领略到秦国军队所向披靡、横扫六国的威风。
二、学习目标: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塑、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使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2、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里、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3、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难点: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学习内容及设计:1、自主学习:查找历史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及秦朝的社会风俗。
2、探究自主学习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和查找资料,同学们对秦始皇的生平了解比较清楚,这位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君王,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下令大兴土木。
说说秦始皇在位时修建的最著名的工程有哪些?(演示秦始皇画像)骊山墓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马俑就是陵墓的陪葬品。
(演示兵马俑全景图)想一想,兵马俑作为雕塑作品,它与普通的雕塑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小结:对,兵马俑不仅是雕塑作品,而且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只有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真品,由此可见,兵马俑的珍贵在于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学案(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学习流程:
一、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根据查找的资料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第一家皇家陵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引起全世界的震惊与关注。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预习检测
1、把课文读通、读准
2、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并用它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醒同学们难读的字、词。
三、阅读导学
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有什么特点?
2、“秦始皇陵兵马俑”有怎样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和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3、面对气势恢宏的兵马俑,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听得或看到了什么?
四、自主学习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时间:主备:参备:序号:2-5-1
五、合作交流
六、展示点拨
1、“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气势宏伟、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高超艺术体现在: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制作艺术令人惊叹,体现在:四道工序(制作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细致严谨3、秦始皇陵兵马俑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七、拓展延伸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
3、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小结:(谈收获和困惑)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兵马俑》导学案镇中心小学兵雷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另一幅是始皇陵彩绘铜车马图片,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
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容,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容,感受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学习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读几遍。
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
6、查资料,了解兵马俑。
(学习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兵马俑,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容进行摘抄。
)兵马俑:知识: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期第二单元导学案主备人:刘新风审核人:孙莉()班小组:姓名:编号: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总课时:一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学展示+展示提升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知识链接】秦始皇(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
“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
兵马俑又指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
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
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自主学习】一、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一读,我发现这些字易读错:膘()俑()铠()栩()。
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镌()铠()我会理解词语: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合作交流】1、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小组长负责,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顺。
3、我默读了全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4、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6、我知道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原因了。
【展示激励】1、小组分工展示:2、我能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质疑问难】【深化引领】1、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
专题四地下军阵地上巨龙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课程标准】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分析比较、知识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专题探究】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
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于1987年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瑰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的人类历史文化宝藏,它以磅礴的气势和惟妙惟肖的形态震撼了世界。
兵马俑反映了秦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和民俗基本状况。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长城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保护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调节民族关系和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历史作用;长城蕴涵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呈现磅礴的巨龙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学法点津】1.收集和利用有关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增强感性认识,领略长城的雄伟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
2.注意了解和运用物理、化学、建筑、雕塑、美术等学科知识,理解本专题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从建筑艺术、装饰艺术、文学艺术、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内涵等方面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一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思维激活】最近发生的一件颇具戏剧色彩的事情: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入坑内扮秦俑被抓。
秦始皇陵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独特的魅力使一个外国人能不远千里奔到中国西安,还不顾一切地跳入佣坑,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解析它的魅力所在!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怎样建造的?又是怎样被发现的?有何历史价值?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自主·预习·思考】一、“千古一帝”秦始皇1.政绩(1)秦始皇,名嬴政,l3岁继承秦王之位,22岁亲政,于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并自称“始皇帝”。
(2)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①政治上,变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乡、亭、里。
②军事上,集中军权于中央,兵符由皇帝掌握。
③经济上,在全国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实施了“焚书坑儒”。
(3)征集和动用浩大的人力、物力,北防匈奴,南征百越,建造长城、驰道,开挖灵渠。
2.暴政(1)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命人寻访仙丹灵药。
(2)为享乐人间而造阿房宫。
(3)为自己打造一个应有尽有的地下帝国而倾全国之力大修陵墓。
3.秦朝灭亡:为了在全国推行统一政策出巡各地,最后病死于沙丘,秦二世即位后,不久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引发六国反秦,秦帝国灭亡了。
4.评价(1)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并引起无数争论。
(2)不论怎样,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3)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可谓为:“一己独夫之乐,耗天下生民之力,而存一代文化之精。
”二、无与伦比的皇帝陵寝1.位置秦始皇陵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坐西朝东,秦时以西为贵,也是秦征服东方六国的显示。
2.修建:(1)早在嬴政继位为秦王之时,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历时38年。
(2)特点:①秦始皇陵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地下宝藏十分丰富,以致有“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之说,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坑和铜车马坑堪称世界奇迹。
②秦始皇陵的设计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中国古代丧葬观念,秦始皇对陵寝的规划和建造追求至高至大。
③地宫是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
经现代考古勘测证实,司马迁对秦始皇陵的记载是有根据的。
三、埋伏地下的庞大军阵1.发现: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陪葬坑,1974年,几位打井农民的偶然发现,使这一埋藏地下二千多年的庞大军阵重见天日。
2.特点(1)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建筑,俨然是一个气势宏大的古代军阵。
(2)一号兵马俑坑有前锋、后卫、侧翼和中军主力一应俱全,武士俑中有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
二号兵马俑有车兵、骑兵及跪射、立射步兵俑等,是多兵种会成的大型军阵。
三号兵马俑坑呈“凹”字阵形,应是警卫严密的“指挥部”。
3.评价(1)秦始皇陵兵马俑场面恢宏,直观再现了强大的秦代军阵。
(2)如此庞大的艺术群雕,在世界艺术史上绝无仅有。
(3)活生生展示出两千年前那个尚武威猛民族的形象。
4.铜车马(1)1980年发现的铜车马坑是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
(2)制造工艺复杂精密,人马造型精美传神,使人们真切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车马制造技术和车马文化。
思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是什么?答案:(1)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要点·剖析·突破】1.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1)政治上,确立皇帝制度和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3)军事上,集中军权于中央,兵符由皇帝掌握,派军北击匈奴,修长城,南攻岭南,开凿灵渠,加强对岭南及西南地区的管辖。
(4)文化思想上,统一文字,实行“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也实行专制制度。
2.秦始皇陵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的修建者主要有哪些人?(1)刑徒,也就是带罪服役的罪犯。
考古发现和司马迁的《史记》都印证了秦始皇修建陵墓动用了大批刑徒。
(2)“居赀”者,也就是因犯法而被罚钱,本人没有能力缴纳钱财而以劳役来代替的人。
服“居赀”者,一般一年中有两次假,可以回家耕田种地。
(3)官府和民间的工匠。
当时官府拥有大量“食在官府”的手工业者,但还远远不够修陵之用,因此常从民间征调服役工匠。
(4)符合服役条件而定期服劳役的人,主要是农民。
【典题·引导·感悟】题型一对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理解【例题】“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鉴于以上教训,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制定严密的法律B.推行郡县制C.加强对官吏的考核和选拔D. 焚书坑儒解析:“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大意是: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
据此秦始皇听取了廷尉李斯的意见,全国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题型二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认识【例题】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不仅神态逼真,而且装饰各异,有轻装步兵、有重装步兵、有车兵、骑兵及警卫严密的指挥部,这说明兵马俑是 ( )A.大型军阵 B.只是陪葬的习惯器物C.当时用活人陪葬的代用品 D.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直观再现了强大的秦代军阵,故选A。
答案:A【热点·链接·聚焦】[背景资料] 人民网2010年7月21日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他们印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在外国人的眼中,这一件件艺术品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深深的吸引了他们。
近日,在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坑的周围,经过最新一轮的发掘,中国考古学家又出土了约120多个兵马俑。
[考点链接]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思维训练]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赢政继位后,多次选派术士为自己选择风水宝地,最后术士选定了风光秀丽、山水围绕的骊山脚下渭水之滨的一处地方做为陵寝。
材料二:秦始皇历时38年,最多动用人力达70余万,但直到秦始皇死时,庞大的工程还未建完。
材料三:秦始皇陵坐西朝东,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陵园中心是高大的人工封土冢,东西长515米,南北宽485米,冢高仍有76米。
整体布局宛若都邑,而高大的封土和深邃、神秘的地宫,象征着秦始皇的成阳宫。
请回答:(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秦人当时的什么思想?(2)秦始皇陵为什么坐西朝东?[解题思路]第(1)问要从秦人在当时比较迷信,建陵墓一定要找风水宝地方面考虑;第(2)问要从再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功业方面考虑。
答案:(1)秦人当时比较迷信,陵墓一定要找风水宝地。
(2)当时秦朝以西为贵,同时也是再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功业。
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自练·自查·自评】1、秦始皇修建陵墓的目的是( A )A.死后让灵魂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B.向后人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C.继续统治人间百姓 D.看透了世间冷暖2、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包括( D )①刑徒②服役的农民③官府的工匠④民间的工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是( A )A.地宫 B.陪葬坑 C.马厩坑 D.陵寝4、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最大的一个坑是(A )A.一号坑B.二号坑C.三号坑D.四号坑5、长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有(A )①作为防御性工程,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②随着长城的修筑,发展了长城沿线经济生产和文化的发展③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长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秦始皇陵大规模的修筑是在( B )A.统一六国之前B.统一六国之后C.称皇帝之后D.秦始皇死后]【实践·探究·创新】1.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
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B )A. 经济繁荣B. 国家统一C. 文化统一D. 百姓安居解析:“海内皆臣”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四海是指全国,因此“海内皆臣”表明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2.下图是秦始皇陵二号兵俑坑出土的彩绘跪射俑,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反映了秦朝高超的塑造水平 B.从中可了解秦朝军队的建设C.图中人物为秦朝的高级军官 D.它是秦军大型军阵的一种组成兵种解析:从文物的服饰、发饰及所用武器可以判断出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是高级军官,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