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CT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30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胆囊炎是一种胆囊疾病,是指胆囊黏膜和壁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其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胆囊疾病。
它与其他类型的胆囊炎不同,在胆囊壁上产生一种黄色的肉芽肿状物质。
这种黄色肉芽肿可能会导致胆囊壁的厚度增加并降低胆囊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
一、影像诊断在未发生急性炎症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
然而,一旦黄色肉芽肿导致胆囊壁厚度增加,它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就更加清晰了。
1. 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胆囊疾病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囊的形态和大小,以及壁厚度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看到胆囊底部的囊肿状结构。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
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中,CT扫描可以显示胆囊壁的黄色肉芽肿和壁厚度的增加,还可以准确评估黄色肉芽肿的位置和大小。
3. 磁共振胆囊造影(MRCP):MRCP可以提供清晰的胆囊影像图像,显示胆囊壁和黄色肉芽肿的位置和大小。
此外,MRCP还可以检测胆总管是否受到影响。
二、手术治疗对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只有手术治疗可以根治疾病。
但选择何种手术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以下是常用的手术方法:1.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可以在不打开腹部的情况下切除胆囊。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对于年龄较小、体质较好、患有轻度黄色肉芽肿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2. 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较差体质的患者,经皮穿刺胆囊造瘘术可以减轻症状,并防止黄疸的发生。
3. 开腹胆囊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慢性疾病较重、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症扩散等情况时,可能需要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
此时需要开腹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更为彻底。
总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极少见但临床明显的胆囊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胆囊壁局部或全壁出现黄色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本文旨在探讨XGC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
一、影像诊断XGC影像学上表现为胆囊壁局部或全壁增厚,病变区呈均质或不均形低密度或中等密度影像,可见胆囊内低密度的黏液、结石等。
胆囊管扩张或腹腔周围淋巴结增大径向是XGC常见的CT表现之一。
在磁共振成像(MRI)中,寻常胆囊炎表现为胆囊白色结构。
XGC表现为胆囊局部或全层不均匀增厚,可以看到不连续的低信号变化区,以及胆囊壁增厚与增强的不匀性,具有高度特异性。
同时,MRI可以检测到胆囊周围淋巴结的增大和胆囊区域的转移,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是诊断XGC的关键检查方法之一。
二、手术治疗对于XGC患者,一般推荐对症治疗或保守治疗。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或合并有胆囊结石及其他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为胆囊切除,包括开放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两种方式。
对于大部分XGC患者来说,由于胆囊局部弥漫性病变切除困难,因此开放胆囊切除是常规选择。
开放胆囊切除手术切口较大,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恢复时间长,但是在XGC的治疗中其切除率高、疗效显著,是目前最常用的XGC手术方法。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对于轻、中度XGC患者来说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损伤较小、恢复时间短、疼痛轻,但是手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对于病变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效果较差,仍存在术后胆囊切缺失率较高等风险,因此选择要慎重。
总之,XGC是一种罕见但临床症状明显的胆囊疾病,在影像学和手术治疗中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对XGC进行准确的诊断,手术治疗的选择则应根据患者病情、治疗目的和外科医生经验来决定。
要提醒的是,XGC对于胆囊及周围脏器的转移和复发风险较高,因此术后患者还需进行持续随访和治疗。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罕见的急性胆囊炎,它通常伴随着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和纤维肉芽肿的形成。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右上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在影像诊断方面,超声检查和CT扫描是两种常用的诊断工具。
一旦确诊,手术治疗是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最有效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
一、影像诊断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和壁厚,并检测有无结石等情况。
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胆囊发炎的程度,并观察是否有黄色肉芽肿的形成。
一般来说,黄色肉芽肿的形成会导致胆囊壁的局部增厚和增强,超声图像上可以看到类似肿块的异常回声。
但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对于小的肉芽肿可能不够敏感,容易漏诊,因此需要结合其他影像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2. CT扫描CT扫描是另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工具。
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情况,帮助医生发现胆囊的炎症、肿块以及黄色肉芽肿的形成。
CT扫描还能够提供更精准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医生进行更精细的诊断和评估。
在进行CT扫描时,医生可以使用造影剂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进一步帮助诊断。
二、手术治疗对于确诊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方式通常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
该手术通过腹壁小孔位进行操作,减小了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在手术中,医生会使用腹腔镜及相关器械,将患者的胆囊完整地切除。
这种手术方式对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同样适用,能够有效地去除病变组织,避免疾病的恶化。
在部分复杂病例中,医生可能会选择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来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开放式手术需要在腹部做出较大的切口,直接操作胆囊并将其切除。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23例诊治分析郑渤伟;李丹【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资料,探讨XG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要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通过病理证实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
男女比例为1∶1.1,平均发病年龄(59.8±14.0)岁,胆囊壁厚平均(0.6±0.3)cm,CA199平均(153.2±152.0)U/mL,经CT检查仅2例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术后随访未见并发症出现。
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术前及术中难以确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胆囊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且效果良好。
%Objective To explor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Xanthogranulomatouscholecystitis(XGC)af⁃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23 cases of XGC. Methods Data of 223 cases of XGC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2008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All cases recovered. The sex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1.1, the average age was (59.8 ± 14.0) years,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gallbladder wall was (0.6 ± 0.3) cm, the average CA199 was (153.2 ± 152.0) U/mL, and only 2 cases of XGC were diagnosed by CT examination. No complications showed inpostop⁃erative follow-up Conclusion XGC was difficult to diagnose preoperatively and intraoperatively,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ere the key to diagnosis. Cholecystectomy is the main treatment method of XGC and the clinic outcome is optimistic.【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术前诊断;临床特征【作者】郑渤伟;李丹【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医院干部保健科天津 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干部保健科天津 30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1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性疾病,由于术前、术中不易与胆囊癌鉴别,同时常有胆囊周围的浸润性粘连,甚至出现胆囊-肠道瘘,也常可导致手术决策失误。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摘要】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常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
本文通过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两部分对该疾病进行了探讨。
影像诊断主要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能够准确显示肉芽肿性胆囊炎的特征和范围,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常规手术包括经皮胆囊穿刺引流、胆囊切除术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指出,对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及时进行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影像诊断、手术治疗、结论总结1. 引言1.1 概述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增生、出血、溃疡和肉芽组织增生。
该病以中年和老年患者为主,多数病人有慢性胆囊炎的病史。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但症状较为严重,且易发展为慢性胆囊炎的并发症。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胆囊内部的肉芽肿和其他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首选方法。
手术主要通过胆囊切除术,可以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胆囊疾病。
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更好地了解和处理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2. 正文2.1 影像诊断影像诊断是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和内镜透视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超声波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胆囊壁增厚、结石、黏膜下肿块等征象。
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显示更为详细的解剖结构,有助于确定肿块的性质和范围。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男性,54岁,右上腹反复不适半年加重一周入院。
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5年,间断发作,药物治疗后好转。
肝功能:ASL,ALT轻度增高,肿瘤全套正常【病史】患者,男性,54岁,右上腹反复不适半年加重一周入院。
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5年,间断发作,药物治疗后好转。
肝功能:ASL,ALT轻度增高。
肿瘤全套正常。
【CT表现】胆囊腔内见高密度结石,囊壁增厚明显,呈现弥漫性,增厚尚为均匀。
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在显著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多发的低密度结节。
其外缘显示不清晰,与肝脏之间的脂肪界面消失。
其内侧缘与十二指肠之间的脂肪间隙亦显示不清。
【分析】1、年龄:老年男性患者;2、病史:较长,反复发作半年3、既往史: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5年4、影像特点:胆囊壁均匀增厚,轻度强化,强化的胆囊内壁见低密度结节【诊断】1、胆囊癌伴周围浸润,2、慢性胆囊炎【手术病理】胆囊区粘连严重,胆囊壁广泛增厚,囊壁扪及多发小结节,切面为黄色,质软,切除胆囊内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呈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相关资料】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在胆囊壁内形成黄色斑块或蜡样质性的肉芽肿为本病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临床无特异性。
常见于女性。
病人常有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史。
多数情况下,XGC的胆囊呈萎缩状,其壁有较硬的纤维性增厚,通常在胆囊内或胆囊管中有胆固醇结石和(或)混合性结石。
胆囊粘膜有清晰可见单发或多发性溃疡,大小不一,有时合并出血。
胆囊壁部分或全部有软的黄色或橙黄色单发或弥漫性浸润结节,直径在0.2~3.0cm。
常合并胆囊周围炎,病灶可波及肝和十二指肠。
CT可见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有时可见胆囊床有浸润性肿块,常被诊断为胆囊癌伴周围浸润。
【鉴别诊断】主要与胆囊癌的鉴别:①XGC炎症重,病史长且有反复胆石病病史;胆囊癌炎症轻,病史短。
②XGC可扪及囊性包块;胆囊癌晚期包块质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