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材博士含小升初教案学案讲义培优17讲
- 格式:pdf
- 大小:765.86 KB
- 文档页数:75
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教案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课: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30分钟)- 复习前面学过的加减乘除算法和四则运算。
- 复习前面学过的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和运算。
- 复习前面学过的图形的性质和性质。
第二课:应用题训练(4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学生向教师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三课:数学思维训练(40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数学思维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学生向教师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四课:探究性学习(40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规律或定理。
- 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例和证明来表达和解释自己的观点。
- 学生向教师汇报他们的发现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五课:阅读理解训练(30分钟)- 教师提供一篇数学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
- 学生分组阅读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学生向教师汇报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学手段和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实例来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师生互动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解答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5. 创新拓展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和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解比例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80和5:200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比例:3:9=():15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多少?(外项是3和15,一个内项是9,另一个内项未知的。
)师: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识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吗?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因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的项,叫做解比例。
(课件出示)。
今天这节课就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这是法国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
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2、出示例题,教学例2。
学生读题。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位于第十二册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第35—37页的内容,是一节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新授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规定授课时间为45分钟(一个课时)。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先前在五年级上册时学习过简易方程以及本节课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习本节课也是为后面比例的应用创造条件。
五年级学生要注重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四、教学方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在学生交流时进行自学辅导。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趣味游戏、复习导入顺口溜:比例组成有条件,两()相等不能变内外乘()要相等,性质应用最广泛。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干什么呢?(出示课题:解比例)生齐读。
【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对知识进行了复习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导
学
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2)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
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
学生体验:面动成体
(3)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三、探究新知
:x 或14:4=x:10
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
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
再试着做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不合理合理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理解比例尺意义
师:大家请看笑笑同学根据比例尺的知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你能按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四)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①
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
师: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小升初思维拓展)专题17:追及问题(提高卷)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高频考点专项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羚羊每秒跑22米,豹子每秒跑31米,一只豹子正在快速追赶奔跑中的羚羊,当距离羚羊150米时,再过20秒()追上。
A.能B.不能C.不能确定2.小陈、小李、小王三个人的跑步速度之比为7:3:6。
他们三人沿一环形跑道从同一点同时同向出发,当他们首次同时回到出发点之前,小王追上小李多少次?()A.1B.2C.3D.43.小王、小李沿着400米的环行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小王每分钟跑280米,小李每分钟跑240米,经过()分钟后小王第二次追上小李.A.10B.15C.20D.304.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小时.A.4.5B.5C.5.5D.65.下午放学后,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可以追上弟弟.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6.有28人到翠湖划船,每条大船限坐6人,每条小船限坐4人,如果每条船都坐满,以下方案中船不能刚好坐满的是()A.4条大船,1条小船B.3条大船,3条小船C.2条大船,4条小船7.方老师带47名同学去植物园参观,选择租车方案()最省钱。
大车:每辆80元,限坐8人小车:每辆45元,限坐4人A.6辆大车B.6辆大车和2辆小车C.4辆大车和4辆小车8.元旦期间,甲、乙两个商场都采取了优惠措施,甲商场全部商品九折出售,乙商场每消费100元送10元的购物券,若两商场的同种商品原定价都相同,小明计划用500元购物,选择()A.甲商场合算些B.乙商场合算些C.两个商场都一样D.无法判断9.美思商城与扬帆商城以同样的标价卖同种洗发水,为了促销,两家商城分别打出以下优惠:美思商城,买三送一,扬帆商城降价25%销售。
年龄问题(知识梳理+典例分析+高频考题+答案解析)一、年龄问题的基本特征1、年龄差不变:这是年龄问题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特征。
无论过了多少年,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都是恒定的,不会发生变化。
2、年龄同时增加或减少: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的,也是同时减少的。
例如,如果过了一年,两个人的年龄都会各自增加一岁。
3、倍数关系变化:虽然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二、年龄问题的常见题型1、和差年龄:给出两个人的年龄和与年龄差,求两个人的年龄。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算术运算来解决,例如加减法和除法。
2、和差倍年龄:在给出年龄和与年龄差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倍数关系。
这类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求解,利用年龄差和倍数关系建立等式,然后解方程得出答案。
3、间接年龄差:题目中并没有直接给出年龄差,但是通过其他条件可以间接求出年龄差。
这类问题需要灵活运用题目中的条件,通过推理和计算来求出答案。
三、年龄问题的解题技巧1、理解题意: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描述的年龄关系和变化。
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2、设定变量:对于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年龄问题,可以设定变量来表示每个人的年龄。
例如,用x表示某人的年龄,y表示另一个人的年龄。
3、列方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列出方程来表示年龄关系。
然后,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答案。
4、使用表格:对于涉及到多个人的年龄问题,可以使用表格来表示每个人的年龄和年龄关系。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年龄变化和关系,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
5、代入排除法:如果题目给出了多个选项,可以尝试代入每个选项,验证是否符合题目条件。
这种方法在选择题中特别有用。
四、年龄问题的注意事项1、注意年龄差的计算:在计算年龄差时,要确保使用的是同一时间点的年龄。
2、注意倍数关系的变化:在解决和差倍年龄问题时,要注意倍数关系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列方程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小升初奥数参考教材!目录第一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数的认识 (2)第二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数的运算 (7)第三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式与方程 (12)第四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正比例和反比例 (16)第五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应用题(一) (21)第六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应用题(二) (26)第七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几何初步 (30)升中特训综合训练(一) (35)升中特训综合训练(二) (40)升中特训综合训练(三) (48)升中特训综合训练(四) (53)升中特训综合训练(五) (59)升中特训综合训练(六) (64)升中特训综合训练(七) (70)升中特训综合训练(八) (75)升中模拟考试 (80)第一讲六年级数学升中专题---数的认识【整理与反思】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你对这些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哪些认识?(1)整数、小数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2)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它说明小数的性质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基础训练】一、填空: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读作()万人,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亿。
2、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亿元。
3、38米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也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4、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5、3.85=()%=()÷()=()()=()()()6、在下面的□里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368万,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368□700≈368万9□2600000≈10亿7、在直线下面的□里填整数或小数,上面的□里填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
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练习巩固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新课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总复习——数与代数第17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继续用三种方式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体会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体会他们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巩固与应用一、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为什么?(1)输液时一小瓶葡萄糖均匀滴落时,每份滴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如下。
(2)小明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如下:(3)体积一定,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如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一捆100米长的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茶馆难度(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
(4)一个数与它的面积。
三、下面表示的是一根水管不停的向水箱注水,水箱内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图见小黑板看图填表四、磁悬浮列车匀速行驶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下:(1)图中的知识点与能力:表示时间为1分时,磁悬浮列车驶过的路程为7千米。
请试着描出其它各点。
(2)连接各点,他们在一条直线上行驶吗?(3)列车运行2分半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五、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从学校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学校5千米的科技馆,参观1小时,出馆后休息0.5小时,然后乘车0.5小时回学校,那幅图描述了育才小学六年级同学的这一活动行程呢?六、根据班级特点适当补充练习题。
七、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参考教材!目录第一讲百分数及其应用 (3)第二讲圆柱和圆锥 (8)第三讲比例 (13)第四讲正比例和反比例 (17)第五讲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统计 (23)第六讲期中复习 (29)第七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一---数的认识 (34)第八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二---数的运算 (39)第九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三---式与方程 (44)第十讲升中总复习专题四---应用题(一) (49)第十一讲升中总复习专题五---应用题(二) (53)第十二讲升中总复习专题六---几何初步 (57)第十三讲升中综合训练(一) (62)第十四讲升中综合训练(二) (67)第十五讲升中综合训练(三) (72)第一讲百分数及其应用【复习巩固】【整理与反思】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5比4多_______%你存过钱吗?什么是利息税?利息=_______×________什么是折扣和成数?原价打五折=原价×_______,原价的8成=原价×_______例1:求未知数xx-65%x=70练习:49+40%x=89例2:小强的妈妈在银行存了5000元,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她可得税前利息多少钱?练习:陈老师出版了一本《小学数学解答100问》,获得稿费5000元,按规定,超出800元的部分应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
陈老师应交税多少钱?【基础训练】一、填空:1.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比8千克多0.4千克是()千克140千克比()千克多40%5千克减少20%后是()千克2.某厂有男职工285人,女职工215人,男职工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在一次职工技能测试中,成绩优秀的有387人,优秀率()%。
3.王叔叔看中一套运动装,标价200元,经过还价,打八五折买到,王叔叔实际付了()元买了这套运动装。
4.动物园里有斑马x只,猴子的数量是斑马的6倍,动物园有猴子()只,猴子比斑马多()只。
5.六年级(3)班某天的出勤人数50人,病假4人,事假1人,这天的出勤率是()。
6.六年级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那么男生占女生人数的()%。
二、选择:1、我班有95%的同学订阅《小学生数学报》,没有的的同学占()(1)5%(2)15%(3)50%2、横泾中心小学今年的学生数量比去年增加10%,今年的学生数量是去年的()(1)90%(2)110%(3)10%3、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
那么六(2)班的人数()六(3)班人数(1)小于(2)等于(3)大于(4)都不是三、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80÷(1-84%) 1.3×35%+8.7×35%70+70×25%例3:学校四月份付水费是2000元,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500元,节约了百分之几?练习:蜜蜂每秒飞行6米,蜻蜓每秒飞行9米,蜻蜓比蜜蜂的速度快百分之几?例4:小明买了一套《安徒生童话》,付了74.8元,比原价优惠了12%,这套书的原价多少元?练习:一块小麦试验田,今年比去年增产2成,增产了540千克,去年共收小麦多少千克?【能力提升】一、只列式不计算1、列式:2、列式:用去30%剩下28吨一共?吨鸡:鸭:多25%?只28只二、解决实际问题1、一本故事书的原价21.5元。
现在按原价的六折出售,便宜了多少元?2、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的松树是柏树的25%,松树比柏树少150棵,松树有多少棵?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5%,第二次用去了全长的25%,还剩8.4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4.下面是我国2005年公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10%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张兵的爸爸月收入2400元,妈妈月收入1800元。
他们各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奥数入门】1.一个数,减去它的20%,再加上5,还比原来小3。
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
2.甲数比乙数小16%,乙数比丙数大20%,甲、乙、丙三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_数。
3.100克15%浓度的盐水中,放进了盐8克,为使溶液的浓度为20%,那么,还得再加进水_________克。
4、今有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9厘米的木棍各一根(规定不许折断),从中选用若根组成正方形,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5、有一种商品,甲店进货价(成本)比乙店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20%得利润来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率来定价,结果甲店定价比乙店定价便宜11.2元,甲店进货价是多少元?第二讲圆柱和圆锥【复习巩固】【整理与反思】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圆柱的侧面积=_________________圆柱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圆柱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圆锥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例1:用一张长4.5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它的侧面积是多少?例2:一个圆锥体,底面直径和高都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例3:有一个圆柱形储粮桶,容积是3.14立方米,桶深2米,把这个桶装满稻谷后再在上面把稻谷堆成一个高0.3米的圆锥.这个储粮桶装的稻谷体积是多少立方米?(保留两位小数)【基础训练】一、判断题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直径,宽等于圆柱的高()2.半径为2米的圆柱体,它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相等.()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的体积大16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二、填空题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用字母()表示2.、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3、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 ()4、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都分别相等,圆柱体的高1.2分米,圆锥体的高是().5、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和是28立方米,圆柱体的体积是().三、解答题1、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30厘米,做这个水桶大约需用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2、晒谷场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周长为12.56米,高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0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例4、求空心圆柱体体积.(单位:厘米)例5、一个圆形水池,它的内直径是10米,深2米,池上装有5个同样的进水管,每个管每小时可以注入水7.85立方米,五管齐开几小时可以注满水池?【能力提升】1.把一个高6厘米的圆柱体削成最大圆锥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2.求体积.(单位:分米)3.一个圆锥形砂堆,底面周长是31.4米,高3米,每方砂重1.8吨,用一辆载重4.5吨的汽车,几次可以运完?(得数保留整数)4.一个圆锥形的稻谷堆,底周长12.56米,高1.5米,把这堆稻谷装进一个圆柱形粮仓,正好装满.这个粮仓里面的底直径为2米,高是多少米?5.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9厘米、7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铁块和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6.一根2米长的圆柱形木料,横截面的半径是10厘米,沿横截面的直径垂直锯开,分成相等的两块,每块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奥数入门】1、一个圆锥形的碎石堆,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8米,每立方米碎石约重2吨,如果用一辆载重量为4吨的汽车去运这些碎石,多少次可以运完?2、将一块圆锥形糕点沿着高垂直于底面切成2半,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36平方厘米,测得圆锥形糕点的高是9厘米,原来这块圆锥形糕点的体积是多少?3、如下图,一个圆柱体被截去5厘米长一段后,圆柱的表面积减少了31.4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体的体积?4、如图所示,在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中间挖去了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柱,求物体的表面积。
5、一种商品按50%的期望利润率定价,结果只买了70%的商品,为了尽快卖完剩下的商品,商店决定按定价打折出售,这样所获的全部利润是原来所期望获得利润的82%,问商品打了多少折扣?第三讲比例【复习巩固】【整理与反思】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基础训练】一.判断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2.甲乙两个数的比是3∶2,它们的倒数比还是3∶2。
()3.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4.一幅地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的1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
()二.选择1、8∶14的比值是___________;把它化成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__;A.2B.32C.2∶1D.32∶12、3a=5b,b∶a=_______________。
A.3∶5B.5∶33、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人数比是4∶5,五年级学生人数是六年级的______,六年级学生人数是五年级_____;五年级学生人数占高年级学生总数的_____,六年级学生人数占高年级学生总数的____。
4、在比例尺是15000的设计图上,表示实际长度20米的线段长是_______________。
A.0.4厘米B.40厘米C.1000厘米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已知圆锥体和圆柱的高的比是9:1,圆柱体底面积和圆锥体底面积的比是()。
A、9:1B、3:1C、6:16、六年级(1)班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0本,它们的比可能是()。
A、5:1B、4:1C、2:57、下列各组比能与5:6组成比例的是()。
A、5:6B、6:5C、1:18、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的100000米B、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
C、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的1。
三、解比例x:5=3:11:x=3:9129x =【能力提升】一、填空1、已知m :n =4:1,当m =12时,n =();当m +n =20时,n=()。
2、312368()8()+===+()÷16=21:()3、甲数的25相当于乙数的23,甲是乙的()%,乙与甲的比是()。
4.100克盐溶解在1000克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盐和盐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5.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6.两个立方体的棱长之比是2∶3,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